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暴君刘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员吓的噤若寒蝉,刘璋不耐烦地对王甫道:“我不想看到这个人,致仕吧。”



“是。”王甫答了一声,官员的脸一下子变的煞白。



周围匠人窃窃私语,都惊讶不已,在他们心中,自己低这些官员士子一等理所当然,受到不公平待遇也是应该,只没想到堂堂州牧会为他们出头,都是激动莫明。



人群中一个年轻人看着刘璋与官员交谈的身影,点点头道:“看来我马钧千里而来,没有白走一趟。”



刘璋看着匠人的考试场地,对王甫道:“这里不能没有横幅,除了考试内容,四个考场不能有任何不同。”



法正笑道:“那就由我献一次丑吧。”



王甫立刻让随从执笔,法正念道:“立井栏入云霄力下千城,架屋梁避风雨佑我华夏,功盖天地。”



“好气势,要是没有井栏云梯,那数丈高墙谁能攻下。”一个官员赞道。



“一战争,一民政,准确概括了工匠对社会的卓越贡献。”



“妙,妙。”



周围官员啧啧称赞,王甫问刘璋道:“就这样挂吗?”



刘璋点点头道:“可以,不过本官也想献一次丑,才疏学浅,就模仿孝直的吧。”



王甫和周围官员一望,他们是真不知道刘璋还会写对联,惊讶地看着刘璋,刘璋咳嗽一声念道:“铸九鼎镇国都包藏天下,磨利剑出秦川斩尽群枭,谁与争锋。”



法正与王累等都惊讶了,一群官员目瞪口呆,当初刘璋碌碌无为,何尝见过他展示才华,雄才大略可以苏醒,这文才也能短时间培养的么?



过了半响,王甫惊叹道:“主公好才华,此联气贯长虹,暗藏主公雄心大志,王甫叹服。”



法正笑着道:“此联虽模仿我那一联,层次却高出一筹了。”



其他官员也纷纷称赞,交头接耳,惊叹不已,只有那些匠人听的抓瞎。



就在这时,一个童稚之声从人群中传出:“三尺锯,尚知曲以断木,杀人剑,却不晓还鞘以掩锋,坐困西川,不达中原,却道斩尽群枭,可笑可笑。”



第五十三章神童一出谁与争锋



“谁这么大胆。”王绪半拔腰刀,刘璋和和一众官员也好奇地向人群看去,一个七八岁孩童从人群负手而出,那小小的个子,嫩白的脸蛋,童稚的眼睛,都让这些官员惊诧不已,实在想象不出刚才的话是出自他的口中。



孩童正是周不疑。



“哪里来的泼孩,给我拉出去。”王绪大喊一声,几个亲兵就要上前,刘璋竖手止住。



刘璋打量唇红齿白的周不疑一眼,甘罗十二拜秦相,项橐七岁为孔师,民间多奇能异士,刘璋也不因他是一个小孩就轻视,对周不疑道:“孩子,看你是有才学之人,却未免目光短浅,**,一遇风云便化龙,坐困西川,未必不能进图中原,我乃皇室宗亲,歼臣当道,匡扶大汉江山,何须还鞘掩锋。”



“**,一遇风云便化龙。”法正等人越加惊诧了,自家主公竟然有如此才华,就凭这一句,已经可称当世文学高士了。



一些文人士子听说这里有牧府官员做対,也赶来观看,以便对考题有个大概的估计,如果这些高级官吏的文才都不堪一提,那考题能出得很难吗?



可是现在听了刘璋的话,这些士子心里立刻变得七上八下,他们原没以为刘璋一个州牧,一个暴戾的屠夫能有多少才华,可是听到那副对子就惊讶了,现在听到这两句诗,更是惊异莫名,州牧都如此了得,手下雇佣的文官还得了?考生不禁对考题充满忧愁。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我真没想到州牧大人有如此才学,看来我周不疑这次益州来得不算冤枉,不过身在匠人考场,我告诉大人一个道理。



铸剑予炭,炭少剑软,不能杀敌,炭多剑脆,入肉易折,炭再多,剑既断裂,是为废铁,益州这把剑,州牧加的炭太多了。”



周围官员士子你望我我望你,周不疑的话如果出自一个白胡子老头口中,这个老头都算高士,可这样的话偏偏出自一个孩童之口,带给他们的惊诧甚至远甚刘璋的两句绝句,除了铁匠们一脸自得,其余匠人莫名其妙,官员士子都呆住了。



法正哈哈一笑,上前道:“小朋友,你既知道刚极易折的道理,可知不知道你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你这样的小孩,必然早夭。”



“哈哈哈。”周不疑不但没有反驳法正,反而哈哈大笑:“我早夭我早已料到了,我早夭也是我一个人,可是州牧大人统率百万子民,麾下文臣武将无数,如果横死,恐怕比我早夭后果严重得多。”



“你……”一众文臣武将听到周不疑咒骂刘璋,惊怒不已,一些亲兵已经拔刀相向,周不疑却泰然自若。



刘璋制止了手下的行为,看着这老气横秋的孩童,心里仔细搜索了一遍记忆,也没想出周不疑这个人物,压下心里的惊异,对周不疑道:“多谢小兄弟教诲,本官必铭记今曰之话,只不知小兄弟来到这里,是专门来教诲于我,还是有别的什么目的?”



“我来是……”



周不疑还没说完,一个老头就从人堆里冲出来:“周不疑,你快回来,你别闹了,我的饭分你一半还不成吗?”



“我才不要你的饭。”周不疑瞥了一眼张仲景,对刘璋道:“我来是来抗议的,凭什么你们只给考试的人饭吃,不给我饭吃,我千里迢迢赶来容易吗我,我都饿了一天了,哎哟。”周不疑捂着肚子蹲了下来。



周围人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如果不是周不疑这句话,所有人都忘了他还是个孩子。



王甫对刘璋拜道:“主公,我们只安排了考官和考生的饭食,考虑不周,请主公恕罪。”



“恕什么罪?这样是对的,不过。”刘璋想了一下道:“给这个孩子准备一份吧,钱算在……法正头上,谁让他引得那小孩咒我。”



“我……”法正向来生活不检点,那点俸禄还不够自己花呢,要他出血,老大的不情愿。



等张仲景带着周不疑走后,法正激动地对刘璋恭声一拜道:“恭喜主公得此天降奇才。”



“恭喜主公。”王甫王累等人一齐下拜。



刘璋看着远去的周不疑身影,摇了摇头:“这周不疑是罕见的神童,可惜刚才那番话,既显其才,也显其短,还是先观察着吧。”



考试场地西面空旷地盖了许多大棚,是考生们的临时住处,大棚外有一棵大槐树,几个中年妇女就在下面给考生们盛饭盛菜,周不疑端了一碗套饭回到张仲景身边。



两人坐在石阶上,周不疑一边吃一边抱怨道“老头,想我周不疑跟了这么多师傅,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吧,就跟着你受的苦最多。”



张仲景挑了一根肉丝丢到周不疑碗里,说道:“你就别不知足了,荆南现在还在兵戈,多少百姓吃不上饭,多少百姓在逃难,你现在有吃有喝有住的地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喂,我说老头,你好歹也是出身世族,不会这么没有追求吧?”



张仲景呵呵一笑,指着周围对周不疑道:“你看,你看,看那些人,都是医生啊,来自各个地方,以前我在长沙,还真没想到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治病方法,有那么多看似平常的东西可以入药,这次就算没找到阿古达,也不算冤枉啦,要说这益州牧还真是个好人……”



张仲景一提到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就说个没完,周不疑实在不耐烦,几下吃完饭,把碗往张仲景手里一丢道:“我要出去啦,那个棚子住的太热了,人又多,很多人还不洗脚,我去找客栈了。”



周不疑说完就走了。



“你哪来的钱啊?”张仲景喊道。



“你放心吧。”



“不准偷不准骗啊。”



“知道了。”



张仲景叹了口气,一边细嚼慢咽一边心里默默道:你去住客栈也好,说别人脚臭,你那脚一只顶俩。



第五十四章一个比一个头痛



周不疑走在大街上,想着到哪里去弄点钱,却看到许多在荆南甚至襄阳都见不到的东西,周不疑拿起一家店前摆放的圆头钢笔,上下看了看,又打开捏里面的吸管,问道:“老板,这个干什么的?”



老板是一个黑黑的中年人,走出来道:“小朋友,没见过吧,这个叫钢笔,写字用的。”



本来钢笔的笔尖是很难做的,现代工艺根本做不出来,也提炼不出那种坚硬的金属材料,不过用吸水的圆头代替笔尖后,不但省了麻烦,还更容易在竹简上书写。



唯一的缺点是,现代的墨水都是不能自由流动的,需要磨墨,工匠便在刘璋设计的基础上加了个按阀,大概写几十个字就按一次,虽然麻烦,倒也能凑合用。



“写字?”周不疑打开自己的衣带,在上面画起来,惊奇道:“嘿,好像还挺好用的,虽然没墨水,不过感觉比毛笔顺畅了许多。”



“那是当然。”中年人得意地道:“这可是我们州牧大人发明的,以前啊,我老拿那毛笔拿不稳,只会看字不会写字,现在好了,你看那,还有那,那些价格标签可都是我自己写的。”



“州牧大人?”周不疑放回笔,走在大街上皱眉思索着。



牧守益州数年昏聩懦弱,涪城一战一鸣惊人,江州屠杀震惊天下,强行推行四科举仕,土地令、限价令开古今之先河,现在又弄出这些看似小玩意,却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东西,文辞卓越,又不失人主威仪,这刘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只可惜啊,世族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特征,你逆天而行,就算你有雄才大略,也是徒劳无功。



“不过无论如何,就凭四科举仕和你的这些小发明,也会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历史会记住你的。



但愿你能走得更远一点。”



“周不疑。”



周不疑正想着,突然一声惊呼把他吓醒过来,抬头一看就看见萧芙蓉拿着一串糖葫芦站在自己面前。



“周不疑,怎么是你?”



周不疑上下看了萧芙蓉一眼,“我也想问你同样的问题,怎么样,华佗那老头治好你阿爹了吗?”



当初张仲景说只能救冶无铁的命,可是就在临走之时,又来了一个叫华佗的老头,因为江东伤寒病蔓延,华佗不擅长治内科,特地来找张仲景帮忙的,一看到冶无铁的病,当即表示剩下的余毒他能用针灸解。



张仲景给华佗写了治伤寒的方子后,就去江州了,周不疑也不知道冶无铁的病好了没有。



萧芙蓉嘿嘿笑道:“你看我这样,我阿爹的病能不好吗?活蹦乱跳的,又开始吹牛,我受不了他就来成都了,对了,你现在住哪?”



“别提了。”周不疑挥挥手道:“跟着张仲景那老头,哪有好曰子过。”



“那要不你去我住的地方吧。”



“干净不?”周不疑谨慎地问道。



“当然。”



“那好。”



“不过。”萧芙蓉看着手上光溜溜的木签:“我还想吃一串糖葫芦。”



“那去买啊。”



“钱花光了,死人就给了我一两银子,买两串糖葫芦就没了。”



周不疑一头黑线,拍了拍额头,埋着头问道:“你向谁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