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晋书-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敦宜服本服,一期而除,主穆王丧祭三年毕,乃吉祭献王。毓云:“《礼》,君

之子孙所以臣诸兄者,以临国故也。《礼》又与诸侯为兄弟服斩者,谓邻国之臣

于邻国之君,有犹君之义故也。今穆王既不之国,不臣兄弟,敦不仕诸侯,无邻

臣之义,异于闵僖,如符旨也。但丧无主,敦既奉诏绍国,受重主丧,典其祭祀。

‘大功者主人之丧,有三年者则必为之再祭’。郑氏《注》云,‘谓死者之从父

昆弟来为丧主也。”有三年者,谓妻若子幼少也’。‘再祭,谓大小祥也’。穆

妃及国臣于礼皆当三年,此为有三年者,敦当为之主大小两祥祭也。且哀乐不相

杂,吉凶不相干。凶服在宫,哭泣未绝。敦遽主穆王之丧,而国制未除,则不得

以己本亲服除而吉祭献王也。”

咸宁四年,陈留国上,燕公是王之父,王出奉明帝祀,今于王为从父,有司

奏应服期,不以亲疏尊卑为降。诏曰:“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亲。”

穆帝时,东海国言,哀王薨逾年,嗣王乃来继,不复追服,群臣皆已反吉,国妃

亦宜同除。诏曰:“朝廷所以从权制者,以王事夺之,非为变礼也。妇人传重义

大,若从权制,义将安托!”于是国妃终三年之礼。孙盛以为:“废三年之礼,

开偷薄之源,汉魏失之大者也。今若以大夫宜夺以王事。妇人可终本服,是吉凶

之仪杂陈于宫寝,彩素之制乖异于内外,无乃情礼俱违,哀乐失所乎!”

太元十七年,太常车胤上言:“谨案《丧服礼经》,庶子为母緦麻三月。《

传》曰:‘何以緦麻?以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也。’此《经》《传》之明文,

圣贤之格言。而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各肆私情,服其庶母,同

之于嫡。此末俗之弊,溺情伤教,纵而不革,则流遁忘返矣。且夫尊尊亲亲,虽

礼之大本,然厌亲于尊,由来尚矣。《礼记》曰,‘为父后,出母无服也者,不

祭故也’。又,礼,天子父母之丧,未葬,越绋而祭天地社稷。斯皆崇严至敬,

不敢以私废尊也。今身承祖宗之重,而以庶母之私,废烝尝之事。五庙阙祀,由

一妾之终,求之情礼,失莫大焉。举世皆然,莫之裁贬。就心不同,而事不敢异。

故正礼遂穨,而习非成俗。此《国风》所以思古,《小雅》所以悲叹。当今九服

渐宁,王化惟新,诚宜崇明礼训,以一风俗。请台省考修经典,式明王度。”不

答。

十八年,胤又上言:“去年上,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者,服

其庶母,同之于嫡,违礼犯制,宜加裁抑。事上经年,未被告报,未审朝议以何

为疑。若以所陈或谬,则经有文;若以古今不同,则晋有成典。升平四年,故太

宰武陵王所生母丧,表求齐衰三年,诏听依昔乐安王故事,制大功九月。兴宁三

年,故梁王又所生母丧,亦求三年。《庚子诏书》依太宰故事,同服大功。

若谨案周礼,则緦麻三月;若奉晋制,则大功九月。古礼今制,并无居庐三年之

文,而顷年已来,各申私情,更相拟袭,渐以成俗。纵而不禁,则圣典灭矣。夫

尊尊亲亲,立人之本,王化所由,二端而已。故先王设教,务弘其极,尊郊社之

敬,制越绋之礼,严宗庙之祀,厌庶子之服,所以经纬人文,化成天下。夫屈家

事于王道,厌私恩于祖宗,岂非上行乎下,父行乎子!若尊尊之心有时而替,宜

厌之情触事而申,祖宗之敬微,而君臣之礼亏矣。严恪微于祖宗,致敬亏于事上,

而欲俗安化隆,不亦难乎!区区所惜,实在于斯。职之所司,不敢不言。请台参

详。”尚书奏:“案如辞辄下主者详寻。依礼,庶子与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

此尊祖敬宗之义。自顷陵迟,斯礼遂废。封国之君废五庙之重,士庶匹夫阙烝尝

之礼,习成穨俗,宜被革正。辄内外参详,谓宜听胤所上,可依乐安王大功为正。

请为告书如左,班下内外,以定永制,普令依承,事可奉行。”诏可。

《礼》,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大夫士疑衰,首服弁绖。天子诸侯皆为贵臣

贵妾服三月。汉为大臣制服无闻焉。汉明帝时,东海恭王薨,帝出幸津门亭发哀。

及武帝咸宁二年十一月,诏“诸王公大臣薨,应三朝发哀者,逾月不举乐,

其一朝发哀者,三日不举乐也”。

元帝姨广昌乡君丧,未葬,中丞熊远表云:“案《礼》‘君于卿大夫,比葬

不食肉,比卒哭不举乐’,恻隐之心未忍行吉事故也。被尚书符,冬至后二日小

会。臣以为广昌乡君丧殡日,圣恩垂悼。礼,大夫死,废一时之祭。祭犹可废,

而况馀事。冬至唯可群下奉贺而已,未便小会。”诏以远表示贺循,又曰:“咸

宁二年武皇帝故事云‘王公大臣薨,三朝发哀,逾月不举乐,其一朝发哀,三日

不举乐’,此旧事明文。”贺循答曰:“案《礼·杂记》,‘君于卿大夫之丧,

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举乐’。古者君臣义重,虽以至尊之义,降而无服,三月

之内,犹锡衰以居,不接吉事。故春秋晋大夫智悼子未葬,平公作乐,为屠蒯所

讥。如远所答,合于古义。咸宁诏书虽不会经典,然随时立宜,以为定制,诚非

群下所得称论。”升平元年,帝姑庐陵公主未葬,符问太常,冬至小会应作乐不。

博士胡讷议云:“君于卿大夫,比卒哭不举乐。公主有骨肉之亲,宜阙乐。”太

常王彪之云:“案武帝诏,三朝举哀,三旬乃举乐;其一朝举哀者,三日则举乐。

泰始十年春,长乐长公主薨,太康七年秋,扶风王骏薨,武帝并举哀三日而已。

中兴已后,更参论不改此制。今小会宜作乐。”二议竟不知所取。

《丧服记》,公为所寓,齐衰三月。新礼以今无此事,除此一章。挚虞以为:

“《周礼》作于刑厝之时,而著荒政十二。礼备制待物,不以时衰而除盛典,世

隆而阙衰教也。曩者王司徒失守播越,自称寄公。是时天下又多此比,皆礼之所

及。宜定新礼自如旧经。”诏从之。

汉魏故事无五等诸侯之制,公卿朝士服丧,亲疏各如其亲。新礼王公五等诸

侯成国置卿者,及朝廷公孤之爵,皆傍亲绝期,而旁亲为之服斩衰,卿校位从大

夫者皆绝緦。挚虞以为:“古者诸侯君临其国,臣诸父兄,今之诸侯未同于古。

未同于古,则其尊未全,不宜便从绝期之制,而令傍亲服斩衰之重也。诸侯既然,

则公孤之爵亦宜如旧。昔魏武帝建安中已曾表上,汉朝依古为制,事与古异,皆

不施行,施行者著在魏科。大晋采以著令,宜定新礼皆如旧。”诏从之。

《丧服》无弟子为师服之制,新礼弟子为师齐衰三月。挚虞以为:“自古无

师服之制,故仲尼之丧,门人疑于所服。子贡曰:‘昔夫子之丧颜回,若丧子而

无服,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遂心丧三年。此则怀三年之哀,而无齐衰之制

也。群居,入则绖,出则否,所谓吊服加麻也。先圣为礼,必易从而可传。师徒

义诚重,而服制不著,历代相袭,不以为缺。且寻师者以弥高为得,故屡迁而不

嫌;修业者以日新为益,故舍旧而不疑。仲尼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贡

云,‘夫何常师之有’。浅学之师,暂学之师,不可皆为之服。义有轻重,服有

废兴,则臧否由之而起,是非因之而争,爱恶相攻,悔吝生焉。宜定新礼无服如

旧。”诏从之。

古者天子诸侯葬礼粗备,汉世又多变革,魏晋以下世有改变,大体同汉之制。

而魏武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箧,

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文

帝遵奉,无所增加。及受禅,刻金玺,追加尊号,不敢开埏,乃为石室,藏玺埏

首,以示陵中无金银诸物也。汉礼明器甚多,自是皆省之矣。魏文帝黄初三年,

又自作终制曰:“礼,国君即位为椑,存不忘亡也。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树,

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礼不墓祭,欲存亡

不黩也。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涧西,前又已表其处矣。”

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明帝亦遵奉之。明帝性虽崇奢,然未遽

营陵墓之制也。

宣帝豫自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填不树,作《顾命终制》,敛以时服,不设明

器。景、文皆谨奉成命,无所加焉。景帝崩,丧事制度又依宣帝故事。武帝泰始

四年,文明王皇后崩,将合葬,开崇阳陵,使太尉司马望奉祭,进皇帝密玺绶于

便房神坐。魏氏金玺,此又俭矣。江左初,元、明崇俭,且百度草创,山陵奉终,

省约备矣。成帝咸康七年,皇后杜氏崩。诏外官五日一入临,内官旦一入而已,

过葬虞祭礼毕止。有司奏,大行皇后陵所作凶门柏历门,号显阳端门。诏曰:

“门如所处。凶门柏历,大为烦费,停之。”案蔡谟说,以二瓦器盛始死之祭,

系于木,裹以苇席,置庭中,近南,名为重,今之凶门是其象也。礼,既虞而作

主,今未葬,未有主,故以重当之。礼称为主道,此其义也。范坚又曰:“凶门

非礼,礼有悬重,形似凶门。后人出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薄帐,即古吊幕

之类也。”是时,又诏曰:“重壤之下,岂宜崇饰无用,陵中唯洁扫而已。”有

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诏又停之。孝武帝太元四年九

月,皇后王氏崩。诏曰:“终事唯从俭速。”又诏:“远近不得遣山陵使。”有

司奏选挽郎二十四人,诏停之。

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园寝。正月上丁,祠南郊礼毕,次北郊、明堂、

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

魏武葬高陵,有司依汉立陵上祭殿。至文帝黄初三年,乃诏曰:“先帝躬履

节俭,遗诏省约。子以述父为孝,臣以系事为忠。古不墓祭,皆设于庙。高陵上

殿皆毁坏,车马还厩,衣服藏府,以从先帝俭德之志。”文帝自作终制,又曰

“寿陵无立寝殿,造园邑”,自后园邑寝殿遂绝。齐王在位九年,始一谒高平陵

而曹爽诛,其后遂废,终于魏世。

及宣帝,遗诏“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于是景、文遵旨。至武帝,犹再谒

崇阳陵,一谒峻平陵,然遂不敢谒高原陵,至惠帝复止也。

逮于江左,元帝崩后,诸公始有谒陵辞告之事。盖由眷同友执,率情而举,

非洛京之旧也。成帝时,中宫亦年年拜陵,议者以为非礼,于是遂止,以为永制。

至穆帝时,褚太后临朝,又拜陵,帝幼故也。至孝武崩,骠骑将军司马道子曰:

“今虽权制释服,至于朔望诸节,自应展情陵所,以一周为断。”于是至陵,变

服单衣,烦黩无准,非礼意也。及安帝元兴元年,尚书左仆射桓谦奏:“百僚拜

陵,起于中兴,非晋旧典,积习生常,遂为近法。寻武皇帝诏,乃不使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