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晋书-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俦,或亲禀微言,或传闻大义,犹能强晋存鲁,藩魏却秦,既抗礼于邦君,亦

驰声于海内。及嬴氏惨虐,弃德任刑,炀坟籍于埃尘,填儒林于坑阱,严是古之

法,抵挟书之罪,先王徽烈,靡有孑遗。汉祖勃兴,救焚拯溺,粗修礼律,未遑

俎豆。逮于孝武,崇尚文儒。爰及东京,斯风不坠。于是傍求蠹简,博访遗书,

创甲乙之科,擢贤良之举,莫不纡青拖紫,服冕乘轩,或徒步而取公卿,或累旬

以膺台鼎。故晋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洎当涂草创,深

务兵权,而主好斯文,朝多君子,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武帝受终,忧劳军国,时既初并庸蜀,方事江湖,训卒厉兵,务农积谷,犹

复修立学校,临幸辟雍。而荀顗以制度赞惟新,郑冲以儒宗登保傅,茂先以博物

参朝政,子真以好礼居秩宗,虽愧明扬,亦非遐弃。既而荆扬底定,区寓乂安,

群公草封禅之仪,天子发谦冲之诏,未足比隆三代,固亦擅美一时。惠帝缵戎,

朝昏政弛,衅起宫掖,祸成藩翰。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元帝运钟百六,光启中兴,贺、荀、刁、杜诸贤并稽古博文,财成礼度。虽尊儒

劝学,亟降于纶言,东序西胶,未闻于弦诵。明皇聪睿,雅爱流略,简文玄嘿,

敦悦丘坟,乃招集学徒,弘奖风烈,并时艰祚促,未能详备。有晋始自中朝,迄

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

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

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郑冲等名位既隆,自有列传,其余编之于左,

以续前史《儒林》云。

范平,字子安,吴郡钱塘人也。其先铚侯馥,避王莽之乱适吴,因家焉。

平研览坟素,遍该百氏,姚信、贺邵之徒皆从受业。吴时举茂才,累迁临海太守,

政有异能。孙晞初,谢病还家,敦悦儒学。吴平,太康中,频征不起,年六十九

卒。有诏追加谥号曰文贞先生,贺循勒碑纪其德行。

三子:姡А⑾獭⑷⒁匀逖е链蠊佟H游担啬诤睢<沂篮醚В惺槠

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蔚为办衣食。蔚子文才,亦幼知名。

文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蜀时游太学,专《毛诗》、《三礼》,师事

谯周,门人以立为颜回,陈寿、李虔为游夏,罗宪为子贡。仕至尚书。蜀平,举

秀才,除郎中。泰始初,拜济阴太守,入为太子中庶子。上表请以诸葛亮、蒋琬、

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叙用,一以慰巴蜀之心,其次倾吴人之望,事皆施行。

诏曰:“太子中庶子文立忠贞清实,有思理器干。前济在阴,政事修明。后事东

宫,尽辅导之节。昔光武平陇蜀,皆收其贤才以叙之,盖所以拔幽滞而济殊方也。

其以立为散骑常侍。”蜀故尚书犍为程琼雅有德业,与立深交。武帝闻其名,以

问立,对曰:“臣至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禀姓谦退,无复当时之望,不以上闻

耳。”琼闻之曰:“广休可谓不党矣,故吾善夫人也。”时西域献马,帝问立:

“马何如?”对曰:“乞问太仆。”帝善之。迁卫尉。咸宁末,卒。所著章奏诗

赋数十篇行于世。

陈邵,字节良,东海襄贲人也。郡察孝廉,不就。以儒学征为陈留内史,累

迁燕王师。撰《周礼评》,甚有条贯,行于世。泰始中,诏曰:“燕王师陈邵清

贞洁静,行著邦族,笃志好古,博通六籍,耽悦典诰,老而不倦,宜在左右以笃

儒教。可为给事中。”卒于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父察,吴征虏将军。喜少立操

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

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

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

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

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

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

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

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

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

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

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

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

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

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

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

《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弟豫,自有传。

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汉广川惠王之后也。兆博学洽闻,温笃善诱,

从受业者数千人。武帝时五辟公府,三征博士,皆不就。安贫乐道,潜心著述,

不出门庭数十年。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仇敌,

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周礼》有调人之官,作《春秋调人》七万余言,皆

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举其长短以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

名曰《全综》,《公羊》、《谷梁》,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又撰《周

易训注》,以正动二体互通其文。凡所赞述百余万言。

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外,曰:“吾欲见刘延世。”兆儒德道素,青州无称

其字者,门人大怒。兆曰:“听前。”既进,踞床问兆曰:“闻君大学,比何所

作?”兆答如上事,末云:“多有所疑。”客问之。兆说疑毕,客曰:“此易解

耳。”因为辩释疑者是非耳。兆别更立意,客一难,兆不能对。客去,已出门,

兆欲留之,使人重呼还。客曰:“亲亲在此营葬,宜赴之,后当更来也。”既去,

兆令人视葬家,不见此客,竟不知姓名。兆年六十六卒。有五子:卓、召、耀、

育、脐。

氾毓,字稚春,济北卢人也。奕世儒素,敦睦九族,客居青州,逮毓七世,

时人号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毓少履高操,安贫有志业。父终,居于墓

所三十余载,至晦朔,躬扫坟垅,循行封树,还家则不出门庭。或荐之武帝,召

补南阳王文学、秘书郎、太傅参军,并不就。于时青土隐逸之士刘兆、徐苗等皆

务教授,惟毓不蓄门人,清静自守。时有好古慕德者谘询,亦倾怀开诱,以一隅

示之。合《三传》为之解注,撰《春秋释疑》、《肉刑论》,凡是述造七万余言。

年七十一卒。

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累世相承,皆以博士为郡守。曾祖华,有至

行。尝宿亭舍,夜有神人告之“亭欲崩”,遽出,得免。祖邵,为魏尚书郎,以

廉直见称。苗少家贫,昼执锄耒,夜则吟诵。弱冠,与弟贾就博士济南宋钧受业,

遂为儒宗。作《五经同异评》,又依道家著《玄微论》,前后所造数万言,皆有

义味。性抗烈,轻财贵义,兼有知人之鉴。弟患口痈,脓溃,苗为吮之。其兄弟

皆早亡,抚养孤遗,慈爱闻于州里,田宅奴婢尽推与之。乡邻有死者,便辍耕助

营棺椁,门生亡于家,即敛于讲堂。其行己纯至,类皆如此。远近咸归其义,

师其行焉。郡察孝廉,州辟从事、治中、别驾、举异行,公府五辟博士,再征,

并不就。武惠时计吏至台,帝辄访其安不。永宁二年卒,遗命濯巾浣衣,榆棺杂

砖,露车载尸,苇席瓦器而已。

崔游,字子相,上党人也。少好学,儒术甄明,恬靖谦退,自少及长,口未

尝语及财利。魏末,察孝廉,除相府舍人,出为氐池长,甚有惠政。以病免,遂

为废疾。泰始初,武帝禄叙文帝故府僚属,就家拜郎中。年七十余,犹敦学不倦,

撰《丧服图》,行于世。及刘元海僣位,命为御史大夫,固辞不就。卒于家,时

年九十三。

范隆,字玄嵩,雁门人。父方,魏雁门太守。隆在孕十五月,生而父亡。年

四岁,又丧母,哀号之声,感恸行路。单孤无緦功之亲,疏族范广愍而养之,迎

归教书,为立祠堂。隆好学修谨,奉广如父。博通经籍,无所不览,著《春秋三

传》,撰《三礼吉凶宗纪》,甚有条义。惠帝时,天下将乱,隆隐迹不应州郡之

命,昼勤耕稼,夜诵书典。颇习秘历阴阳之学,知并州将有氛祲之祥,故弥不复

出仕。与上党朱纪友善,尝共纪游山,见一父老于穷涧之滨。父老曰:“二公何

为在此?”隆等拜之,仰视则不见。后与纪依于刘元海,元海以隆为大鸿胪,纪

为太常,并封公。隆死于刘聪之世,聪赠太师。

杜夷,字行齐,庐江灊人也。世以儒学称,为郡著姓。夷少而恬泊,操尚贞

素,居甚贫窘,不营产业,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寓居汝颍之

间,十载足不出门。年四十余,始还乡里,闭门教授,生徒千人。惠帝时三察孝

廉,州命别驾,永嘉初,公车征拜博士,太傅、东海王越辟,并不就。怀帝诏王

公举贤良方正,刺史王敦以贺循为贤良,夷为方正,乃上疏曰:“臣闻有唐畴咨,

元凯时登;汉武钦贤,俊彦响应,故能允协时雍,敷崇盛化。伏见太孙舍人会稽

贺循、处士卢江杜夷履道弥高,清操绝俗,思学融通,才经王务。循宰二县,皆

有名绩,备僚东宫,忠恪允著。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考槃空谷,肥遁匿迹。

盖经国之良宝,聘命之所急。若得待诏公车,承对册问,必有忠谠良谟,弘益政

道矣。”敦于是逼夷赴洛。夷遁于寿阳。镇东将军周馥,倾心礼接,引为参军,

夷辞之以疾。馥知不可屈,乃自诣夷,为起宅宇,供其医药。馥败,夷归旧居,

道遇兵寇。刺史刘陶告卢江郡曰:“昔魏文侯轼干木之闾,齐相曹参尊崇盖公,

皆所以优贤表德,敦励末俗。征士杜君德懋行洁,高尚其志,顷流离道路,闻其

顿踬,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今遣吏宣慰,郡可遣

一吏,县五吏,恒营恤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廪,勿令阙乏。”寻以胡寇,又

移渡江,王导遣吏周赡之。元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