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不知道的自己-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001…8…16
 
,当然是要有些语言天赋才行。比如北大教授赵元任先生这样的语言天才,他能用一个星期时间学会任何一门中文方言,说得操那一门方言的人把他当成老乡;他从未去过德国法兰克福,但能够把当地的德语方言说得完美无缺,以至于法兰克福人以为他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如此天赋,对一般人而言,当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但是,只是一般地掌握读说听写,比如读读通俗小报、谈谈潜显的哲学问题、听听重要新闻、写写公文情书,或者考过英语六级,却并不需要什么了不得的天赋。你只要掌握了三千个母语的词汇,你就已经具有掌握三千个外语词汇的“天赋”了;只要你不是哑巴,流利地说一门外语的天赋也就早已具备了。
深层心理学还认为,语言和我们最深的心理结构是一样的。通过语言,我们能够最好地了解一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在学习外语上有困难的人,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他可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之外,我们还可以猜测,他可能还是一个有自恋倾向的人。自恋就是爱自己,爱自己的一切,不管它是好还是坏。成语“敝帚自珍”就很好地反映了有自恋倾向的人的心理状态:扫帚虽然破一点,但因为是我自己的,所以我要格外珍惜它。换在学外语上,就可能是:我说的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的语言,我没有必要学其它语言;外语不好是我整个人的一部分,学好了就是改变了我自己,而我不愿意改变我自己,因为我是最好的。这些想法我们在大多数情形下不一定能意识到,它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不动声色却发生着巨大的作用。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并且把它学好,其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了一门技艺而已。这门技艺带给我们的全新的生活体验,已经导致了我们整个人格的震荡。它既是我们因为改变和超越了自己而产生的有益的结果,也是我们酝酿下一次改变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就这样在成长的道路上行进着,一路上会有很多的艰辛,但却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2001…8…16 
温 和 的 自大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自大的和自卑的。既不自大也不自卑的人可能并不存在,即使是存在,那他也许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但绝不会是一个有生气的人。至于既自大又自卑的人就多了,这些人骨子里可能还是自卑,自大不过是对自卑的掩饰而已。
跟自大的人打交道,你要么会因为这样的人全无自知之明而瞧不起他,要么会被他的自大所夹带的攻击性伤害,总之会让你很不舒服。而跟自卑的人打交道,你可能需要十分谨小慎微,生怕一不注意就伤害了他,而且,自卑的人反抗自卑的方式经常会是贬低他人,这也会让你难受。
选择做一个自大的还是自卑的人,这的确是个问题。
据说,佛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古往今来,上下四维,惟我独尊。
佛传法四十九年,他说的很多话都被追随者视为通往觉悟彼岸的明灯。而他说的第一句话,完全有可能是所有明灯中最亮的那一盏。

霸气书库(WWW。29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惟我独尊”,这是一种很自大的说法。如果说佛性人人都有,那自大也应该是很人性的,或者说是人的一种先天需要。但是,过度的自大,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品质。即便是释迦牟尼这样法力无边的人,一自大可能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
我们这里要提倡的,是一种温和的自大。它来自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一员的骄傲,也来自我之所以是我的独特性,而不是因为对他人的忽略或藐视。
温和的自大是一种人格的核心之气,它打不死、拖不垮、揉不烂、捏不碎,浑然天成,无需借助任何外在证据,就在那里顽强地存在着。人格中具有这样的特质的人不会让人感到威胁,也不会惹人讨厌,反而有超凡的魅力,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这样的人同样会更经得起人世间的风吹雨打。入世越深,就越会感觉到身外之物的无常和虚妄,也许只有自己对自己的那一份满足和坚守,才是真正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东西。
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傲气是伤人的,而傲骨是我们认真地和坚强地生活的决心。
给自己一点时间和勇气,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着温和的自大感的人。如果你要问:我凭什么自大呢?回答是:因为你是你呀。
2002…12…20
心理压力
压力首先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和躯体的感受。胎儿在母体内的成长发育,就要承受四面八方的压力。自然分娩时通过狭窄的产道,更是一个需要经受巨大压力的过程。专家们曾经认为,狭窄的产道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障碍,因为如果产道再宽大一点,人脑的容量就可能再大一些,人也就会变得更聪明一些。但是,现在专家已经不这样认为了。现在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婴儿出生时被挤压的过程,就象是一次心理的和躯体的按摩,有助于激活其全部的心理生理功能,增加其对疾病的耐受力。统计数据也表明,自然分娩的孩子,比剖腹产的孩子总体上要健康一些。
躯体能感受到的压力都是有形的,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压力的来源、大小和逃避的方式。比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我们清楚地知道压力是周围人给的,人越多,挤压的力量也就越大。逃避的方法也很简单,下车就可以了。而面对心理压力,就没有这么简单。心理压力经常给人铺天盖地的感觉,让人无处遁形。
心理的压力有一部分是由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生活事件引起的。如未完成的作业、即将来临的考试、必须面对的冲突,等等。这些压力的来源,我们知道得很清楚,所以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这些心理压力的大小,虽然有一些客观标准来衡量,但归根到底,它们对人的影响,有着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样一件事,在某些人眼里,简直不足挂齿,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是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与一个人的人格大有关系。那些对自己要求过多、过严的人,就容易把小事放大,小压力也就成了大压力。
一般说来,构成心理压力的事件,多半都是坏的事件。但是,好的事件,一样可以变成巨大的压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如职务的升迁。虽然职务升高之后责任和工作量都可能增大,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心理压力的增加可能与责任和工作量的改变不成比例。他们很可能较快地就被心理压力压得寝食难安了。
好事之所以会形成心理压力,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平衡被打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这两者之间会有一些差异,理想的自我一般会比现实的自我要更好一些。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谓“好事”只是好到接近理想的自我时,那承受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好事”好到了远远超过理想的自我,麻烦也就随之而来了。最大的麻烦在于不相信,也就是不相信自己竟然配得上这样的好事。据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不太相信自己这个要饭的和尚能有如此好运,以至于有一次在花园里得意忘形,对马皇后说自己怎么就当了皇帝,大有觉得自己不配的味道。事后为此后悔,要杀掉当时在旁边听到了他说那些话的人。这就是把内心的压力转化为攻击他人的极好的例子。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暴虐的皇帝之一,原因就在于他不相信自己,并且把这种不信任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不相信自己,于是杀戮就成了对抗来自想象中的、不被信任的心理压力的工具。
即使没有大的事件发生,普通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只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身处其中的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有压力,只不过这种压力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分。人际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相互竞争,希望自己比别人表现优异;控制他人而不要被他人所控制;力图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他人的标准;想取悦别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等等。所有这些,在程度很轻的时候都很正常。但是,在程度较重,以至于让自己或者别人感觉到不快的时候,就要考虑做出一些改变了。
即使没有外在事件造成的压力,由内心冲突造成的压力一样令人难受。这样的压力首先在价值观层面。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某一些价值观是和另一些价值观相互对立的。于是我们的心灵就成了这些价值观斗争的战场。比如,任何人都可能受过利己和利他的教育,虽然前者多半是通过非主流渠道,但一样会对人产生重大影响。在某种情形下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压力就产生了。所以一个没有稳定价值观的人,他面对的心理压力比一个有稳定价值观的人要大得多。
还有一种不是由外在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来自生理需要和社会准则之间的冲突,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灵与肉的冲突。生理需要有“为所欲为”的倾向,社会准则的作用就是要限定这种倾向。冲突由此产生。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压力,区别仅仅在于,一些人将生理需要巧妙地转化为高级的需要,以适应社会准则的要求,从而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另一些人则钻社会规则的空子,维持一种不与现实冲突的平衡;还有一些人,则直接对抗社会规则,等待他们的就会是强制性的惩罚了。
面对压力,我们可能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寻找一些措施来解决它。如我们可以加班来完成必须完成的工作、通过改善交流来缓解人际间的冲突。但是,我们对心理压力的处置也不完全是意识层面的。在压力大到我们的智力想不出好的应对方式的时候,压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层面。潜意识层面对压力的处置有一些悲壮的味道。这种处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心理症状来表达压力。这些症状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专业名词,如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等。比如,一个马上要参加一次重要考试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这些症状提示着,心理的压力太大了,已经达到出问题的程度了,大到该休息的程度了,或者说大到该看心理医生的程度了。
潜意识层面另一种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躯体化。也就是说,把心理问题转变为躯体问题。对这一转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叫做心身医学。有很多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就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如高血压、胃溃疡、慢性头痛,等等。以胃溃疡为例,很多胃溃疡患者都是工作或生活压力很大的人,他们在精神上往往表现得很坚强,但是,强大的心理压力在他们相对薄弱的胃上寻找到了突破口,胃壁上的溃疡,就是这一突破口的象征。
我对一位头痛病人的治疗很有戏剧性。我去一位朋友家玩,刚好他小姨在他家。他小姨偏头痛三年,找了很多的医生,做各种检查、服中药西药化了两万多元钱,既没查出什么毛病,也没见有什么好转。她来找我的朋友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帮忙,找一个好的内科医生看一看。我在旁边“偷听”到这些情况,初步判断她的头痛是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问题。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她没有出现心理症状抑郁,却出现了头痛的症状。我劝她服一段时间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