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匠谱-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杏花村五门杂姓。一百五十多户,六百五十六人。食堂解散成立人民公社叫杏花村大队。大队下设八个生产队,从一队到八队按河水从下往上排列,最多人口的四队二十五户一百三十多人,最少人口的樟木岭八队十户不到五十人。而户主姓氏却有二十多个。最多人口的刘、李、曾三姓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还多,而最少人口的桂姓现如今只剩一户仅一人,他就是四队的五保户桂新粮。
桂兴粮是村里的老打油匠。五十多年前,他才十二三岁,从外地逃荒来到杏花村,村里的老打油匠桂七收养了他。当时正是出新粮的时节,取名就叫桂新粮,他从此成了杏花村的人。
1958年修曾家冲水库,其时桂七已亡故,他后代的子侄都移民搬迁到山外去了。桂新粮当时已五十多岁,因为渺目貌丑,一生未娶,不愿随桂氏兄弟和子侄们外迁,独自一人留在杏花村做打油匠。如今他已经七十出头,是队上的五保户。
村里的油厂原本是大地主曾宪北家的产业,打油匠桂七是他家的长工。解放前夕曾宪北逃往香港,房屋及田土山林等财产均被所在地集体所有,油厂当然就归了杏花村大队。桂家老屋在水库的蓄水区,桂新粮独自一人搬到油厂,收拾出二间杂屋住了下来。
中午的日头亮晃晃毒辣辣的,黑狗趴在门前的树荫下吐着舌头,大队书记刘映国迈着方步过来时它只瞭眼看了看,连身都懒得起。午睡的桂新粮出门就看见了满脸油汗的刘映国,也不招呼,回身就往屋里走。刘映国不以为忤,随着他进了屋。
说起来他们两家有点儿恩怨,桂新粮一直放不下。这事说来话长,还得从当年说起。
五十多年前桂新粮从北地逃荒到杏花村,被桂七收养时还是个小少年,矮小瘦弱但模样并不差,几年后成了个英俊高大的后生。他为人热情有眼色,手脚勤快肯帮忙,在村里颇得人缘。转眼到了说亲成家的年纪了,但因桂家儿女多家境太穷一时没能说得上。
那时候外面的世界很乱,自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接着北伐战争,其间中国**又先后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但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山区一隅,战争的硝烟并未弥漫进来,说来却是相对平静。
桂新粮跟着桂七除了在油厂榨油,闲时四处帮长工打短工,一分一毫的倒也有了些积攒。后来他和村里的年轻寡妇刘陈氏好上了,桂七对东家曾宪北讨了个准字,正准备在油厂边上搭上二间茅房,帮他将刘陈氏娶过来成个家,却不料祸事骤降。
寡妇刘陈氏是村里赶山匠(猎户)刘大朋的妻子,二十几岁,颇有几分姿色。那年刘大朋赶山时被受伤的野猪撞下悬崖摔死了,留下年轻的小脚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善良的村民少不了都有帮衬,桂新粮也是其中一个,一来二去,日久生情,两人就好上了。
当时打刘陈氏主意的可不止一个二个。村里的老光棍谁不心动?但最年轻相配的只有桂新粮,而势力最强的则是四十多岁的刘力扬。
那时候刘力扬和刘胜堂父子俩齐心协力已盖好了三进大院,刘胜堂也已成亲并生养了一双儿女,单身了十几年的刘力扬觉得自家房子建了,儿子也成了家,凭着父子俩的手艺养家糊口不成问题,遗憾的自已只有胜堂这一根独苗,何不趁自己还不算老续娶一房,说不定还能生出一两个儿子,让自己这一房财丁双旺呢?
人这心思只要一走野那就是脱缰野马,一时无法控制。刘力扬也瞄上了刘陈氏。
刘大朋是从山外进来的,按辈份虽属同辈却和他不同支。当时他虽然知道村里好几个光棍垂涎刘陈氏,但他浑不在意,那些人都不能和他比。凭着他家新建没几年的大院和出色的木匠技艺,那些个穷光棍岂是对手?
他出山找到刘氏族长,提出想法,族长当场拍板,因刘大朋父母双亡,就差人找来刘大朋的兄长,当面写下买卖文书,将刘陈氏卖于刘力扬做填房,两个幼女一并由他抚养成人。刘力扬付给刘大朋兄长银元五块做为聘礼,立字为据不得反悔。双方签字画押,中人画押,这事就算是成了。
可是回到杏花村他却懵了。刘陈氏不肯嫁他,说是答应桂新粮在先。刘力扬后悔自己早先没上心,如今丢人现眼闹了笑话。说起来刘力扬为人还算正直,当时也未说什么。
隔天他出山找到刘大朋兄长说明了情况,退还文书并讨要那做聘礼的五块银元。刘大朋兄长大怒,声言道说出来的话泼出去的水,坚决不肯退钱,并大骂刘陈氏私自偷情败坏门风,她说的不算,没有他这个刘大朋兄长的许可她刘陈氏岂可自己随便改嫁?最后承诺保证让刘力扬顺顺利利将刘陈氏娶进门。
悲剧由此引发。隔天刘大朋兄长带着几个族人进到杏花村对刘陈氏一番劝说辱骂甚至动手,刘陈氏死不松口,刘大朋兄长最后丢下狠话,说是让她仔细想一个晚上,明天再来,如不答应,就以**偷人不守妇道将她剥光了沉潭浸猪笼。这可不是吓唬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事时有发生。
恰巧那几天桂新粮和桂七父子俩在山里的板塘冲帮工操纸,不在村里。刘陈氏哭了一夜,天亮时分悬梁自尽了。村民在帮她收殓时发现她已有了几个月的身孕了,这可是一尸两命呀!大家不胜唏嘘。
当五天后桂新粮回到杏花村时,刘陈氏已被安葬了。是刘力扬出钱请村民们帮忙处理后事的。在这件事上他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错,但毕竟是因他而起,而刘大朋兄长那边根本不管,他便出钱将后事办了,还将两个小女孩领回自己家中,让刘胜堂妻子照顾。
桂新粮知晓事情原委后,当场气得吐了血,在刘陈氏坟上哭得声嘶力竭。当晚提了一把劈柴的长斧去找刘力扬拼命。他虽然年轻体壮,油厂的大油锤让他练出了一把子的力气,可还是被刘力扬父子给打出了院门。
拖着满身的伤痕,桂新粮连夜离开了杏花村,一年后回来时,已面目狰狞的严重破相,左脸少了一块肉,连带着左眼也没了。多年后村人才从桂七口里知道他是在外面遭了匪患,脸上的伤是被炮弹的弹片给削出来的。
昔日英俊开朗的桂新粮从此惜语如金,郁郁寡欢,和刘力扬已然成了仇家。
又半年后,桂新粮不知从哪里请来了一位道人,在刘陈氏坟头做了一场法事,两天后身强体健的刘力扬突发急症,暴病而亡。刘胜堂不胜悲痛,将父亲停尸正堂,准备三日后发丧安葬。
奇事在第二天夜里发生。子夜过后,刘氏族人正准备在棺材上下钉移灵时,忽听得棺材里传出啪啪的声响,似有人在里面用手拍打。族人们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以为”诈尸”,哄逃出屋。刘胜堂麻着胆子过去掀开棺盖,眼瞅着父亲刘力扬缓缓的自棺材里坐起来声音虚弱的说:”你个忤逆子,我还没死你就要将我埋了么?“
刘力扬在发丧前夜死而复生,一时震惊四乡,传为奇谈。这还不算,若干年后,他又一次上演了”死而复活“绝技,让乡邻们除了惊异还是怪异!
郁郁寡欢的桂新粮半月后病倒在床,桂七多方求医侥幸救回他一命,病好后他再次离开了杏花村。
当时村里有人私下议论?,刘力扬的突然”暴亡“是桂新粮请的道人作法弄的。但刘力扬木匠毕竟是鲁班一脉的门徒,祖传的功夫定然是法力不浅,所以才得死而复生。桂新粮害他不成反噬自身,这才也差点病死,真是一报还一报呀。所以桂新粮他得走,不避开刘力扬,他恐怕难得善终。
事情的真假无人深究,但桂新粮这一去却是十几年。直到”走日本“(注)后他才回来,那时他已四十出头了。当年被刘力扬收养的刘陈氏遗孤女儿大的已有十七岁了,被刘力扬许给了桂七的孙子桂秋生,桂新粮回来时,她挺着个大肚子过来见礼,看样子都已快生产了。
注:“走日本“,我们家乡虽然素来民风骠悍,盗匪撗行,但兵祸来时也只能”走“避,既躲避到深山老林里,待兵祸过后才回返家园,所以当年太年军过境叫做”走长毛“,广西白崇喜的兵来了叫”走粮子“,1945年日本鬼子进入湖南时?叫”走日本“。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卷 春笋 第二十五章 心结难了()
屋子里有一丝阴凉,和外面的暑热仿佛隔了一重天。刘映国走进屋内,对上桂新粮独眼中有些阴冷的目光,揶揄着自嘲道:“我知晓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但这样似乎也不是桂老爹的待客之道吧?“
桂新粮脸上的神情有些松弛,冷冷的搭腔道:”你大书记是贵人,我孤老头五保户一个,吃的用的都是集体的,用何待客?你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就直说吧。“
刘映国略一沉思,伸手拽过一张板凳坐下道:”也难怪桂爹您心里不快,这些个年我确实很少来问过看过,这是我的不是,我这个书记当得不称职,我向您深刻检讨“
”行了行了,你屁话少说吧,我不爱听,我晓得你今天的来意,我也懒得逗你玩耍,实话告诉你,想要我腾地方莫门,我孤老头莫几天好活了,不想折腾,哪也不去,莫事你自去吧,我孤老子还要补个觉,少礼不送。“
刘映国心里吃了一惊,我提都未提之事,他怎么知晓了?人说树老成妖,人老成精,这孤老头成了”妖精“?他强压下心中的惊异笑道:
“桂爹莫非修成神仙了?我这里什么都莫提,您就晓得了我的来意?“
”我不是神仙,你老刘家和我结怨几十年我早就看穿了你们。你们一抬屁股我就晓得要拉么样屎。你说这几十年来,你同我说过几句话?我在这屋里一住十几年,你大书记这还是开天劈地的头一回登门吧?黄鼠狼给鸡拜年能有么样好事?还不是为了旁边的这块地?你想占了这块地,莫人管得了,地不够要拆房子,那也是你一句话,杏花村是你说了算。可现在不行,我住着这屋,我还莫死,等我死了,你连油厂一起拆了也随你。“
桂新粮说话间,抽出长烟斗,装上一泡旱烟,点着了,“吧唧吧唧“的吐着呛人的烟雾。刘映国平息着心情,默想了一会才缓慢地说道:
”桂老爹,既然话说到了这里,我今天就和您好好的扯一下吧。当年您和我爹爹(祖父)的恩怨我也有所了解。我爹爹曾对我说过,当时他只知晓村里好几个人都想娶刘陈氏,根本就不晓得你们暗中早有了来往,而且她还有了身孕。等刘陈氏一哭一说,我爹爹二话莫说就走了,并无逼迫勉强。几十年了,他也一直在后悔,他不该急着去讨要那五块银元。我不杀仁伯,仁伯却因我而死,这也是他这一生的心病。“
刘映国缓了口气,见桂新粮低头没吭声,接着说道:
”其实您也清楚,后来的事不是他能阻得了的。这事对我爹爹的打击也很大,以至于后来多少人说媒他都不娶了。就连我爷老子都跟着受了影响,我娘走时他不到四十岁,不是莫机会二婚,而是坚决不娶我们家对大姑和二姑如何这您清楚,将大姑嫁给秋生姑父是爹爹的主意,那时你离家十几年杳无音信,我爹爹心中有愧,是想稍微弥补一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