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毒麦-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博的爱好,那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陷入赌博的泥潭,不能自拔。他妻子虽竭尽全力来帮他,却收效不大。

    甚至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只当是耳旁风,没当回事。她不可能把他拴在裤腰带上,随时带着身边,总有得闲的时候,他就跑,一跑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有人说,爱赌博的男人身边不乏女人,这话貌似应验在卢支书身上,可只是风闻,她并未亲见,只是担忧,并未看到现实版的故事。

    德志暗暗着急,其实,这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根本没用。人家俩口子闹别扭,没啥大惊兄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看到卢支书睡觉,德志想今天的工作如何安排,还是要去走访,今天走访的组可能是二组和五组。

    可是,卢支书呼呼睡觉,走访可能就面临着困难。

    正在为难之际,卢支书的妻子说:“刚才他说了,他先睡两个钟头,请你们先吃饭,吃完饭后,自由活动活动,然后等他起床,一起去五组。“

    原来如此,卢支书早就有了安排。

    看来,卢支书熬夜成为了习惯,再累,头脑都是清醒的。

    卢支书的妻子继续说着她的故事。有一次,他说要进城购买一些药品,她说好,就暗暗留了个心眼,等他前脚走,她就后脚跟,他去进药骑摩托车,她就下山坐班车,谁知道,她还先进了城。

    进城之后,她就在暗中察看,等他进城后,她就跟踪,他到哪,她就跟到哪儿,而卢支书却浑然不觉。

    进药很快,一些常用药,卢支书到了合作得不错的医药公司,按照单子,进了一批药之后,结了帐,就驾着摩托车走了,但是,没有朝着来时的方向走,而是偏向了别的地方。

    卢支书去的地方,敲就是他牌友的家。他牌友一看卢支书,就明白了,这小子又是借着进药的机会,来找他切磋打牌技艺来的。

    于是他的的牌友开始打电话,又邀请了两个人过来打牌。

    刚打了一局,卢支书旗开得胜,先赢了一把,正在兴头上,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他的妻子出现了。

    众人都惊讶,卢支书却镇定,不慌不忙地问:“你来了。“

    卢支书一说话,她就软了,没有大发脾气,而是点了点头,也没强拉硬扯地让他走,也没破口大骂,更没有掀桌子,砸凳子,这些人们认为必然会发生是事,结果没有发生。大家感到非常奇怪。

    她说:“我来走亲戚,吃高价饭,碰巧来这里逛逛,看看老朋友。”

    大家长舒一口气,原来是这样。

    卢支书心里清楚,这是给他留了面子,不知道回到家,将是一场怎样的狂风暴雨在等着他呢?

第197章 人生牌局() 
卢支书打牌被逮了个现行,不是第197章目的声音不会影响到他,她就打开了电视,对尹懋说:“这是遥控器,想看哪个台就调哪个台。”

    德志觉得好笑,尹懋应该比她还懂得遥控器的作用,她未免有些太热心快肠了。不过,这个好像是山里人的共性,是难得的美德。

    她很安心,因她男人在卧室床上躺着,她就扛着锄头到坡上做事去了。在城里,像她这个年龄的女人,这时候要做的,是要到公司上班,正在挤车或者打的,边走边吃,忙得不亦乐乎。她却不紧不慢,做农活,想做就做,不想做就玩,比城里的同龄女人要强得多,没有丝毫的压力。

    卢支书醒了,大概休息了两个小时,仿佛闹钟定好了时间,准时起床,洗把脸,刷刷牙,然后将他妻子保温的饭,弄一点吃了,笑着说:“不好意思,昨晚和朋友打牌,不知不觉,竟打了一夜,耽误了您们的时间了。”

    “没事,没事。你很注重朋友义气,很好,令人佩服。我不喜欢打牌。在信上帝之前,我也干过。打麻将,打到天蒙蒙亮。打纸牌,倒没有花费那么多时间。再说,你的朋友来一次也不容易,不陪陪也不够意思吧。”德志说,他在替卢支书打掩护,替他在尹懋面前挽回一些面子。

    “想不到啊想不到,姚弟兄也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啊!”尹懋说。

    “那有什么!人都是生来就不完美的,哪怕你再努力,也注定是不完美的。是人,都会犯错,这个不令人羞耻,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丧失良心,死不悔改,总是坚持自己是对的,是完美的,一条道走到黑也不回头。”德志说。

    “看来,姚先生很懂人生,没错,世人都有缺陷,都不完美,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不能炫耀自己有钱。要知道,钱并不能带给人幸福。”卢支书说。

    卢支,没有读过大学,说的话却不比大学生差,反而超过了大学生。

    计划今天去五组。

    五组在山的深处,需要沿着山坡往里面走,山路稍微有点坡度,但远没有去四组那么陡峭。

    卢支书介绍说,五组人比较少,但有水源,他们所住的地方的山坡上,就有水源,可惜的是,最大的水源却在他们屋场的下方二里远的地方。水往低处流是硬道理,他们想吃到这水,恐怕需要等到沧海变桑田的时候,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德志听完卢支书的介绍,非常渴望快点赶到五组。

    到五组必须要经过三组、二组,三组就是卢支书家所在的地方,一条公路连接二组和三组,这公路非常简陋,每年都需要修理。一到夏天,暴雨频繁,很容易将公路冲毁。因此,公路坑坑洼洼的。

    冬天常下雪,公路常被覆盖,路中间的积雪,不容易融化,路两边的积雪,因车轮的碾压,最先融化。夏天,裸露的石块,常在月色下闪光。那石头,是蛇的乐园,炎热的夏季,蛇在傍晚出来乘凉,盘在石头上,走夜路要特别小心,否则,就容易侵扰那些家伙,弄不好,它们会发脾气,对夜行人很不利。

    公路在二组的三分之一处断开,往上看,貌似无法再修了,因下面的人家和上面的人家都比较难走,仿佛是悬崖,突然截断了公路。若想把全组各户人家都连接起来,恐怕很难,很不现实。在山区,任何一块稍微平展的土地都是至宝,非常难得,每整理出一块地,都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

    愚公移山的故事,的确感动很多人,事实上,在山区生活的人,的确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上帝创造万物的钦佩之情来,也会对自己的渺行到可悲和可怜。不思考的人,不会去感恩、感叹、或者默想,仿佛应该得到的恩典,是上帝欠人类的。

    在高山之顶,住着这些人,看来,既然能生存,经过很多代,证明上帝是充满爱心的。

第198章 两地分居() 
走过了高难度的路,再走平缓的路,显得格外轻松。;在半山坡上,有一条水沟,越往上走,水沟由大变小,由宽变窄。只是水沟里没有水。

    山坡的底下,是一条巨大的山沟,但不是深不见底。

    山沟在两座山之间,缓缓地上升,随着德志他们的脚步的升高而升高,两座山之间,正好可以种庄稼,村民也这么想,低头一看,德志还真发现了有人在下面耕地。看是看到有人,是谁,却不知道。

    卢支书显然没有跟那人打招呼的打算,那人戴着草帽,虽不是夏天,这个习惯仍然保留,遮住了脸,也阻挡了和山坡上的对话。

    三人边说话边走路,不知不觉就到了水源处。

    卢支书介绍说:“刚才路边的水沟,是以前村生产队的灌溉渠,那是以前搞大集体的时候修建的,现在已经荒废不用了。”

    德志听完介绍,突然想起刚才看到的路边的水沟,底下没有,高头却有,原来水流到下边的时候,已经转向,没有人管理,没有人维修,那水是极灵活的,见缝插针,到处都可以流。

    说红田村没水,那是现在,若说过去,水是相当多的。

    看到了水源,德志发现那水量较大,周围长满了水草,还有不少绿色的植被,德志叫不上名字来,看上去郁郁葱葱的,非常繁茂。

    这么一块好地方,如果好好利用,红田村可以修建度假村、游泳池、挖鱼塘,高山养鱼,可是好得无比的事。可惜了,这些只是停留在幻想阶段。

    五组组长在家等候了,见到他们,赶紧迎上来,请德志他们到他家,然后沏茶。

    德志说:“不用麻烦了。我们带的有水。”

    “这两位是……?”组长问。

    “哦,我来介绍一下。这两位是慈善基金会的,来帮助我们村解决饮水困难的。这位姓姚,这位姓尹,你直接称呼他们为姚先生、尹先生就行。”卢支书说。

    “哦,欢迎,欢迎。我们正需要饮水项目。正是来得及时。我是这个组的小组长,也姓姚。”组长致欢迎词,然后自我介绍。

    德志明白了,这位姚组长不简单,看样子是在外闯荡过的人,有些见识,一点都不紧张,这个在闭塞的山村里,的确是不错的人。

    德志经历颇多,见人不少,什么人,只要一开口,就知道个大概,细枝末节,以后再逐步了解。

    “姚组长,认识你非常高兴,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住,为老百姓服务,真的不简单,向你学习。”尹懋说。

    “不要这样。这里是我的家,我也打过工,外面再好,也没有我家好。在这里住,有安全感,大城市里再好,也不是我的家。早晚还是要回来的。我先走在前面,在家好好干几年,等有了成绩,再接我老婆回来,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姚组长说。

    姚组长的家和大多数红田村村民的家差不多,不过,在大山沟里,这个地方更加安静,只有鸟在婉转地啼叫,声音在山沟里回响。

    姚组长还是给他们沏茶,用的是一次性的塑料杯,德志知道这是他们侗族人的礼仪,来客先敬一杯茶,不管是纸杯、塑料杯还是瓷杯、玻璃杯,不在乎用什么来装茶,在乎是否尊敬客人,是否在献茶的同时也献给客人一份情、一颗心。

    看得出来,姚组长非常感谢他们的到来。政府做项目,最常去的是二组、三组那些通公路的地方,小车能到,就方便参观,也就有了政绩,好向上面邀功请赏。像这五组,恰在大山沟里,三面环山,一面可以走出大山,可惜要走将近两公里的山路,这份辛苦,只有村民能吃,别人无论如何也吃不了。

    特别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官员,更是如此。

    姚组长说他老婆在深圳打工,他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初一了,每个星期回家一次。

    他儿子回来,他就做一顿好吃的,给孩子解解馋,现在孩子处于发育期,正需要营养的时候,不能耽误,要不是这样,他宁愿趁年轻多打几年工,攒点钱好给孩子准备以后考大学用。

    从村里走出一个大学生,不是很容易的。这里太偏僻,孩子从小上学的条件差,没有老师,没有的东西太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般都达不到。像美术、音乐课,一般都不上,没有老师教,就是孩子想学,没有人教,也是白搭。

    姚组长吃了没文化的亏,在深圳打工,没有一技之长,或者没有文凭,只能做普通工,工资最低,工作时间最长,想跳槽都没多少竞争力。深圳的人多得很,一份工作,竞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