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芝兰逢珠玉-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慊岫阅谋吒踝攀艹枞艟俊岸颊庖涣侥晔裁匆裁蛔龉⑵宰右裁桓模宜惩跏宓绷耸改甑氖逯读耍浇衲瓴徘捉摇N蚁胱牛峭跏寰醯茫首娓敢丫荒芨裁戳耍皇撬植桓市你恢谌耍裕蛩愦有”踩胧帧耐Υ蟮摹5绕渌艘哺跏逡谎锨宄问疲痪图虻ザ嗔耍俊

    做父亲的眸光一闪,倒是笑了起来:“看来忠顺的讨好并不合你的心意啊。”

    “谁被看做更近一步的踏板都不会高兴的,虽然如此,那张琴也算难得了。”刘遇撒娇似的歪了歪头。

    皇帝倒是理解儿子对林家的偏爱,那是他的亲舅舅,只要他们家没犯什么需要大义灭亲的事儿,那家的荣辱就干系着刘遇自己的面子。其实就云家媳妇的事儿,皇帝并不觉得林家多占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他眼里,林馥环的妇德是有缺的,而林家一味护短的举动也颇不像话。可是这事如果是云嵩来念委屈也罢了,来说话的言官哪里是替云家出头的?是打算探探底,意在大位之争。他不愿别人折了刘遇的面子,才有所偏倚。何况——他低头看了一眼低眉顺眼的儿子,亲自把一碟他爱吃的鹅掌推了过去——算了,便是偏袒几分又怎么样呢,也不是什么大事:“那张琴,春雷罢?朕可林卿自己并不善琴,前阵子处处求琴,是为了他新认的侄女儿。闺阁种的弱智女流,你若得了九霄环佩,恐怕更合适些。”

    “闺阁之中,兴许也有高山隐士呢。”刘遇随口应道,眯着眼睛看了眼窗格外的晴好天气,悄悄地叹了声。

    “又想着出去玩呢?朕如你一般大的时候,因为不打眼,倒多的是时间玩乐,可如今时常觉得力有不逮,只恨当年不曾多学点东西,你如今多吃点苦,日后必会受益。”这种话寻常父子说也罢了,也得亏现在御书房里服侍的都是经年的老人,否则传出只言片语去,只怕整个京城都要因而动荡。

    但做皇帝的却没有觉得这话说出来有什么不对。眼前是他而立之年才得的第一个子嗣,出生时身怀异相,即使当时因为他势单力薄恐惹来杀身之祸并未宣扬——他期待这个孩子期待了太久,以至于甚至觉得,这是场上天安排好的“遇见”。

    刘遇甚是乖巧地回道:“儿臣省得。”

    “罢了,你也不用考学,时文不必多讲究,也是时候换先生了。今天天气好,不拘着你了,出去散散心,别热着就行。”皇帝又提醒了一句,“也别老往林卿家里跑,他虽是你亲舅舅,然而树大招风,林征林徹都可用,别折煞了他们。你也该亲近些其他人家,不必怕朕忌讳。”

    刘遇想了想:“是。不过今天天气太好了,儿臣怕乐不思返,既然要换先生,那我便好好同李学士道声谢吧。”

    皇家那顿饭吃得简单亲厚,林家这顿饭却吃得心不在焉,各个都有自己的心事,只在一群白鸟低低地掠过画舫窗边的时候热闹了一会儿。小丫头们吵着要去喂鸟,黛玉也来了兴致,由雪雁扶着到了舱外,群鸟飞得极低,却只争天上之食,并不至甲板来乞食,也不任人逗弄,倒是有几分傲气。黛玉也看得欣喜,不觉看了许久,直到宋氏唤她:“刚吃了饭,歇一歇也好,也别站太久了,回来喝茶吧。今天的水是春分时候荷叶上的露水,很配洞庭的碧螺春。”

    林徥在喝薏仁荷叶茶,他的姐姐妹妹们因为体虚胃寒,一个两个地只看着他笑,他觉着不大自在:“大嫂怎么不在呢,也省得你们要我跟着。虽说是自家人,男女有别,不说不合规矩,也玩不到一起呀。”

    “那大哥怎么办呢?”黛玉还记着还记着那日林征抚在她头顶发旋上的温度,不由地心疼过来起来,“我年纪小,也是知道相见欢离别苦的,大嫂若是在,大哥不是一个人在外头?”

    宋氏心里一动,晋阳军营里头肯定是不如家里头舒服的,长媳除了第一年住在婆家被她领着四处交际外,便一直跟着儿子去驻地,夫妻恩爱是一回事,有个贴心的人照顾儿子,她心里也安心不少。想到这儿倒是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一眼林馥环:“当年我说让侄女婿外调,就为了他前途也好,你倒是没舍得劝。”那时林妃犹在,馥环初嫁,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在南安府也说得上话,林征外迁之时,云渡也动了心思,只是南安府觉着在京里头人脉才攒下来,机会更多,没舍得放孩子出去。林馥环也是舍不得新婚丈夫出外吃苦,倒没怎么劝——若当初出去了,如今这些麻烦事也有许多可避开了。

    “伯娘别总当着弟弟妹妹的面笑话我呀。”林馥环苦笑了一下,“况且,我从前并不知道,伯娘是这样喜欢提从前的人。”

    “多提两回,万一你也觉着丢脸了,下定决心了,也算悬崖勒马。”宋氏无奈地撇了撇唇,“再说了,你怕什么呢,反正阿徥肯定跟你想的一样——‘虽然难过得不行,但是事已至此能有什么办法呢?真按他们说的,那全家的脸都没处放,还要连累后人’,是吧,阿徥?”

    林馥环几乎要明着翻白眼了:“这不是怕带坏妹妹吗?”

    黛玉倒真不喜欢他们反反复复地说着这件事,无他,反正都是有主意的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何必浪费时间?

    林徥被讽了一句,目光竟然扫到她这儿了,是真的觉得她在这个家里甚至比他自己还有发言权吗?黛玉一时心跳得厉害,摸了摸心口,开口问:“方才船过桥洞的时候,我看到水边上林子里像是有什么活物在跑。”林徥忙道:“是我养的鹿,明天带你去看,我养的时候,还挺亲人的。”

    两个小的不管是不耐,还是紧张,都一个劲地在岔开话题,林馥环乐得如此:“明日怕是天气不好——让船娘前面临花湾那里停着不就行了?”她甚至胆子极大地对着宋氏道,“其实午膳前妹妹就给咱们留了时候自己讲话了,只是她恐怕也没想到我们车轱辘了一路都没说明白。伯娘不可怜我,好歹可怜可怜弟弟妹妹,他们可真听厌烦了,难得出来玩,谁乐意听这些扫兴的。”

    宋氏只笑着不说话。

    馥环无奈地笑道:“鹿本在原上,如今在园里,花本在水里,如今在瓶子里,月亮在晚上,现在在云里,既然如此,伯娘管我在哪里呢?”

    这话说的有些不讲情面了,黛玉抿了抿唇,不大乐意。她喜爱并敬重宋氏,虽然这几日颇有些不喜婶娘絮叨姐姐的事,但不代表高兴见姐姐对婶娘的好意这般推拒——别人也罢了,对辛苦抚养了她一场的婶子不该这般直白的。

    临花湾里有几处景致布置得相当精妙,以竹为屏,以藤为幔,紫花穿插于似望无际的幽绿里,林中有处极僻静又极精巧的竹屋,约有三间的敞亮,廊下便是水流,屋顶上还有劈成一半的竹筒,林徥介绍道:“在此可观雨帘,声音幽远,竹香荷香,清淡不杂,很有些意思。”

    他二人在临花湾转了一转,没见到那几头鹿,问了下人,说是它们在林子另一头。管事的问要不要牵过来,黛玉道:“让他们自在吧,有缘自然会见着的。”

    石阶上有些滑,林徥道了声:“明日恐怕真有雨。”叫两个婆子仔细搀扶着黛玉。二人沿着临花湾一路走到了刻了那十七首藕舫月夜的回廊下,当夜的文豪不止诗情出众,也都是写的一手好字,黛玉细细地一幅幅看过去,心里终于快活了起来。

    时间过得飞快,本以为才将将几刻钟,锦书来寻的时候,才晓得他们竟在此打发了一整个下午,太阳已经到了西山了。

    “大姑爷派人来接大姑奶奶了。”锦书偷偷抱怨了一声。

    黛玉闻言,眉头蹙了起来。

第21章() 
林徥皱了皱眉:“也不知道云家叫了什么人来接,若是有姐夫身边的人也来了,恐怕冲撞了妹妹,我先送妹妹回浣花涧去,妹妹也好换身衣裳,去去身上的疲意。然后去母亲那儿看一眼,若是没什么事,再打发人来知会妹妹。”

    黛玉道:“又不是顺路,何必烦哥哥多走一趟。这里丫头婆子这么多,我还能迷了道不成。”

    林徥也没再客气,嘱咐丫鬟们扶好了,便一溜烟跑了。锦书提着裙子也没追上,索性跟着送黛玉回房去。

    锦荷悄悄问她:“不是说南安太妃都对太太撂下狠话了么?怎么大姑爷还敢来接人。这回终于敢违她老人家的意了?”

    锦书道:“大姑爷虽是自己考的官,也没正经领过什么差事,一应调度升迁全是因南安王府的面子,哪能忤长辈的心愿呢?”

    黛玉心里一动,想着怪不得林徥自觉在家里人微言轻,甚至不如自己的分量,原来叔叔家从上到下的风气便是这样。这话要是叫宝玉听见了,免不得要嗤笑云渡“自己要做那庸碌汲汲营营之辈,怪不得要吃人嘴软,一辈子仰着别人眼色”,只是细细想来,从前她在外祖母家,也是没什么说话的底气,就是那次周瑞家的把挑剩的给她,她也只能说两声,真去舅母跟前说她的陪房也是不能的。如今也就是贾母当家,若有朝一日真轮到了大舅舅当家——毕竟他袭爵,宝玉也不能和现在这般任性了。

    到了浣花涧,桑鹂她们早把屋子收拾妥当了,正喂琉璃缸里的几尾金鱼。见她回来,忙迎上来问:“水已经烧好了,姑娘先梳洗还是先喝茶?”

    黛玉走了一天,兼不曾午睡,颇有些疲意,想着趁晚膳前休息一会儿,只是锦书在这儿,她也不大好撇开她自去沐浴更衣:“先给锦书姐姐上茶。”

    锦书忙笑道:“姑娘不忙,我这就要回太太那儿去了呢,姑娘累了一天了,不必管我,我和锦荷说两句话就走。”

    黛玉犹不肯,锦书锦荷一起劝了,方进内间去沐浴更衣,仍嘱咐人给锦书倒茶。

    锦书也不过叮嘱了妹妹几句帘子要拉着,驱虫的药水趁着姑娘不在打好,守夜的时候尽心之类的话,便道:“我回太太那里去了。”

    雪雁年纪小,难得出来一趟,倒是兴致勃勃的,一边给黛玉洗发一边道:“我听文嫂子说,园子里杨梅熟了,明天我早些起来,去摘些给姑娘尝尝味道。”

    黛玉笑道:“仔细酸倒你的牙。”倒没阻她。

    “我看文嫂子的意思,这园子里单是花儿果子,嫩藕鲜笋,就够园子里这些人手的开支还有余裕了,更不提水里的鱼还有庄上的酒。园子里的米酒不是出了名的吗,姑娘明日疼我,赏我一坛子吧。”

    那米酒黛玉中午也尝了,确实甘甜可口,宋氏恐她喝多了上头,只让喝了一小碗。只是认真说来,虽不赖,却不至于如传说中那般的好似天上甘露。

    早前在荣国府时,宝钗曾作过一首“盛名时”暗讽过这些被无限夸大了的美食美景,直说是时人追风所致。她思及前事,对雪雁冷笑道:“你不怕自己落了宝姐姐说的‘俗套’,成了‘那其实难副的盛名之物欺人的一节’吗?”

    宝钗作诗那天雪雁也在场,她当然不大懂诗,只是当时探春有不同的看法,同宝钗小辩了一回,她自然明白姑娘的意思:“又有什么要紧?难道沈庐的酒当真比别处高贵,怎么达官贵人愿意去?我想着,出了名人,连带着酒也出了名,又有何不可?姑娘们本来就是风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