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忧伤的初恋-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秀哭笑不得,就转过身子不想理他。可他坐在玉秀的身旁不肯离开,没完没了地说着那些废话和蠢话,让玉秀不耐其烦,直到玉秀的母亲回来,才把他哄走。
第二天天刚亮,玉秀准备出工,刚一出门,就见宝伢子站在门前,说,“秀妹子,我陪你一道出工。”
玉秀说,“你是全劳力,我是半劳力,我们又不在一起上工,让你陪么子?”
宝伢子说,“我给队长彭爹说过了,我要和你一起上工。彭爹都说了随我。”
玉秀晓得彭爹好势利,念他父母有权有势,不愿惹他,所以,什么事都由着他。而且,大家也喜欢恶作剧,有意逗着他去亲近玉秀,好在一旁看笑话。所以,就有人故意把玉秀旁边的地方给他留下,让他与玉秀靠在一起插秧。玉秀因为过去没下过田,插田就比别人慢许多,老是落在别人的后面。而宝伢子插到了前面,就再转过身来帮玉秀插。当他们俩头碰头时,大家就站在一边放肆地喊,放肆地笑。
开始玉秀还忍着,可是,看着他一点都不知趣,让她与他都成了大家的笑柄,就坚决不与宝伢子在一起。单独一人来到田地那边插秧。可是,宝伢子也跟着她来到了田地的那边插秧。于是,大家就放肆地喊,“宝伢子,好有宝福呦。”宝伢子见大家这样起哄,不但不觉得羞臊,反受到了鼓励,劲头更足了,就说玉秀说,“秀妹子,你看,他们都说我们俩人好相配呢。”
对这样的宝贝,谁也没脾气。玉秀气得不得了,把手上的秧苗往田里一丢,工也不出了,就往家那边走。则一回到家,就听到宝伢子找来了,站在门前不停地叫,“秀妹子,你莫要生气嘛。”
玉秀一听宝伢子追上门来了,就赶紧把门一关,用横木闩上。宝伢子进不了屋,就大声地喊着,“秀妹子,开门呦。”还把门擂得咚咚响。
玉秀真是要疯了,就从房屋的后门跑了出去,直接去了公社农机厂找宝伢子的母亲告状。
宝伢子的母亲好生气,但也没得办法。因为她每天工作好忙,根本没得时间管儿子。于是,她就委托让队长彭爹把伢子管住。可是,彭爹哪能管得了宝伢子,晚上,宝伢子又来找玉秀,吓得玉秀象躲瘟神一般躲在别人家,直到夜深人静,家里熄了灯,她才敢回来。于是,玉秀再次见到宝伢子母亲时就哭泣着告状。
宝伢子母亲见宝伢子还是在追着玉秀,也找不出好的办法,第二天就拎着两包点心来到玉秀家,向玉秀母亲提出让两家干脆结成亲家,而且还打着包票说只要他们同意,就把宝伢子和玉秀都招到城里当工人。
玉秀父母觉得人家官大势大,不敢得罪,就发起愁来。可玉秀坚决不同意,又去找了宝伢子的母亲。宝伢子母亲实在是没了办法,只好到县里找了宝伢子的大伯,在县水利局给宝伢子找了个招工指标。
宝伢子离开那天,穿着一身蓝确卡中山装,把头梳成城里人的那种分头,神气活现地来到了玉秀家,一见到玉秀,就说,“秀妹子,我就是进城当工人了,你在家里等着我,我要把你接到城里去享清福。”
玉秀说,“谢天谢地你还是莫来接我,接我我也不会去。”
可是,宝伢子去了县里,还是让玉秀不能安宁。到了周未,他就从县城里回来了,家都顾不得回,先来到了玉秀家。这时玉秀还没下工,他就坐在堂屋的小凳上等着,从天亮一直等到天黑,才见玉秀从田里回来。见玉秀一进门,就对玉秀大声嚷道,“秀妹子,我回来了。”
因为屋里没有点灯,看不清楚,所以,玉秀吓了一大跳,等她看清屋里坐的是宝伢子,就说,“怎么是你?你不是在水利局上班了吗?”
宝伢子说,“我是在水利局上班,可今天是星期天,休息。秀妹子,你晓得我一月开好多钱?”
玉秀一边点着灯,一边故意说,“开二百元。”
宝伢子说,“不对,是二十四元钱。这些钱我都花不完,你何时来县城,帮我一直花?”
玉秀笑了,说,“我从不花别人的钱。我要花,我会自己挣。”
洗过脸,就要吃晚饭了,可是,宝伢子还是不肯走。何妈就一边把菜往小桌上端一边对他说,“快回家吧,要吃饭了。”
可宝伢子却用鼻子朝盘子里的菜闻了闻,说,“你家烧的菜好香呢。”
玉秀家人晓得宝伢子想让他们留他吃饭,但他们好嫌弃这伢子,就不肯说这话。见宝伢子赶都赶不走,没得办法,他们只好围着小桌开始吃饭,把宝伢子亮一边,直到他母亲来找他,才把他叫走。
以后,再到星期日,玉秀下工后,都是先让别人回家侦察一下,如果宝伢子不在,她在回家,如果宝伢子在她家,她就先躲在别人家,等他离开后,才回家。
直到几年星期之后,宝伢子母亲为他说了一个外村的妹子,从那以后,宝伢子也就不再来找玉秀了。
(请关注张宝同的签约作品诗意的情感纪实著,精短散文、生活随笔和中短篇小说,正在上传爱情故事漫长的等待(艰难之爱))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清纯岁月(二十八)表妹难言的婚礼()
清纯岁月(中篇小说)张宝同2
去参加表妹美玲的婚礼。说是婚礼,不如说是请亲戚们吃顿饭。因为姨父姨妈对这场婚事一点都不热心,可美玲已经怀了孕,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再不结婚不行了。而且,男方家一个人也没来,也许是不太同意这门亲事。
姨妈家住在离县城不远也不近的常青公社。没有班车,走着去至少也要两小时。所以,走到姨妈家时已接近中午。姨妈比母亲小两岁,因年轻时模样俊俏,就嫁到了大队书记的门里,家里比较阔气和讲究。
姨妈家的屋子坐落在村头路边,比玉秀家的屋子还要大上两间,是村里房屋盖得最气派的人家。玉秀来到姨妈家门前,看到门前好是冷清,虽然门上贴着好大的一个嚞字,但却看不到一点热闹的气氛,反道象是在办丧事一般。
进到堂屋,里面已经坐着了好多的亲戚和道喜的人。有些是她认识的,有些是她不认识的人。见到姨妈,她就说,“我妈在家有事,来不了,就让我来参加美玲的婚礼。”说着,便掏出十元礼钱给了姨妈。
姨妈让她坐下,给她倒茶。她跟亲戚和熟人们打了一遍招呼,然后,就问姨妈,“新郎新娘呢?让我看一下。”
姨妈说,“买东西去了,一会就回来了。”
从眼前这气氛和姨妈的态度来看,似乎隐含着一种不太光彩的事情。因为她晓得美玲才只有十六岁,还在上学,怎么就让人把肚子搞大了?因为男女作风是一项非常严重的事情,男女偷情的事情在农村时有发生,一般男的会被民兵押起,游街批斗;如果是干部职工,必定要免官撤职。女的便会被人叫作破鞋****。总之,这种事会让人身败名裂声名扫地。不过,美玲和那位老师都是年轻人,只要两人成为一家,也就没得人去追究,只是名声不好。
姨父姨妈的脸色不好,大家都讳莫如深,闭口不谈新郎新娘的婚事,只是闲谈着一些无关痛痒的寻常事。玉秀觉得没得意思,就去找秀莲。秀莲是茶岭嫁到这里的堂客。两人很能聊在一起。玉秀找到秀莲家,秀莲正好坐在堂屋里补着一件旧衣服。
两人一面见,好是亲热,就手拉着手坐在一起开始聊了起来。玉秀问秀莲,“美玲到底怎么回事,还没毕业肚子就让别人搞大了?”
秀莲就慢慢细细地对她说,“美玲读书不用心,胆子却好大,人好轻狂。学校有个从上海来的年轻老师,有二十四五岁,人长得好文气好标致,书也教的极好。不晓得美玲鬼迷心窍,就对他好崇拜,好着迷。本来美玲是不学英语的,因为喜欢老师,英语就学得蛮好。老师就让她当了科代表。美玲好爱老师,主动给老师洗衣服,缝被子。可是,学校有人告那老师偷听敌台,而且那老师的父亲还在英国留过学,所以,县里来人就把那老师抓起,要他坦白交待里通外国的事。可那老师好死硬,就是不承认。没办法,人家就把那老师打了一顿,关在了一个小屋里。小屋是学校新建的临时仓库,太阳一晒,里面跟蒸笼一般,那老师本是白面书生,没得饭吃,没得水喝,被关了一天,人就不行了,倒在了地上。美玲见了,就哭着喊着,踢门砸锁,要看门的人放了老师。看门的人拦也拦不住,就把她捆起关在值班室里。晚上,有个负责处理案件的头头,见美玲长得好漂亮,就调戏她,还说只要她同意与他搞男女关系,就她的老师放了。美玲好蠢,就答应了人家。老师被放出来了,身体好虚弱,站都站不起来,美玲就从学校借了一个板车,把老师拉到了医院,还陪着老师住院。那老师好是感激,就与她相好,不晓得怎么就把美玲的肚子搞大了。”
讲到这里,秀莲又说,“你姨父姨妈好后悔,不该把美玲寄宿在城里,否则美玲就不会出这大的丑事。”
玉秀听着这话,好生气地说,“这都怪我姨父,他狠是娇惯美玲,无论么子事都由着她的性子来。”
可秀莲却说,“不过,你没见过那伢子,好白净好斯文好清秀,人也懂事,又吃皇粮,妹子们见了没有不动心的。只是那伢子岁数比美玲大蛮多。”
玉秀说,“如此说来,我姨妈家其实没得吃亏,为何把婚礼搞得跟葬礼一样?”
秀莲说,“你又不是不晓得,你姨父和姨妈好重礼节,好爱面子,美玲这小的年纪,给他们搞出这样的事,让他们觉得好没脸面。”
两人正说着,姨妈来叫玉秀过去吃饭。玉秀跟着姨妈回到屋门前,就见美玲与新郎正就站门前迎接客人。美玲穿着一件好时新的浅黄色连衣裙,头上别着一只好漂亮的发卡,人也显得越发地成熟和秀美,一点也不象是一个十六岁的细妹子。那新郎身材蛮高,脸面白净,模样斯文,衣服整洁,裤子毕挺,就连脚上穿的布鞋都是黑白分明,一尘不染。玉秀就把他与陈杰相比,觉得这人道是比陈杰白净斯文,只是身体不如陈杰结实。玉秀就想这伢子也只能教个书,如果下田劳动,搞不到半个时辰,就要倒在田里。但总得来说,这伢子确实不错,难怪秀莲会那样评价他。
见玉秀来了,美玲先是叫了声秀姐,然后就对新郎说,“这是我秀姐,人是不是长得比我漂亮?”
新郎对玉秀笑了笑,说,“你俩都好漂亮,一个是貂婵,一个是西施。”
玉秀就逗着新郎问道,“我俩哪个是貂婵,哪个是西施?”
新郎说,“你是西施,我家美玲是貂婵。因为她年龄比你小。”
玉秀笑着说,“美玲是比我年龄小,可她比我成熟早。”
美玲拉着玉秀的手,说,“秀姐,莫拿我开心。我只问你,你觉得我哩亚男如何?”
玉秀恭维着说,“临江县城里我说不准,反正常青公社肯定没人比得。”
美玲说,“其实临江县城里也没得人与他相比。”
新郎不好意思了,对新娘说,“莫这样说,山外青山楼外楼,比我好的人有蛮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