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这倒是,……遵命,陛下,奴婢这就去办”王承恩想了想皇帝的说辞,觉得皇帝说得有道理,如今干什么事,大臣们都眼巴巴的盯着皇帝的内帑,动不动就叫皇帝支内帑,要是知道皇帝随便就可以从银行里提银子,怕日后又多了一个眼巴巴看着的地方了
    “算了,借都借了,朕再写个借条,利息就给个二分……”杨改革为了树立规矩,不惜动用文字见证,当然不会用朱由检的名字,用杨改革的
    “啊陛下,这真的不合适,借也就算了,如果还立下字据,那日后……”王承恩急得不得了,这东西可就是一炸弹啊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还写个借条给别人,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对皇帝的神圣性、天授皇权的一个打击
    “没事,用杨改革的名字借就是,不会署朕的本名的……”杨改革笑着解释道
    王承恩无话可说了是皇帝借的,也不是皇帝借的,这就看怎么说了,这个也只能随皇帝的意思了
    陕西
    西安府往宁夏镇的官道上
    一行快马,正在疾驰
    这行人,不过十几人,领头的,正是周延儒这个副钦差
    周延儒在驿站里思索了一夜,考虑到底是注重如今的屁股,还是要日后的屁股,如果今天怕屁股疼,慢到迟到宁夏镇几天,这后果恐怕就相当的严重,直接关系日后屁股下的位子问题
    陕西的移民,明显的,如今是皇帝最看重的一件事,而移民的关键又是陕北,而陕北移民的关键,又在皮筏子,而皮筏子,又关键在宁夏镇,所以,及时的达到宁夏镇,及时的处理好皮筏子的事,这就是大功一件,不仅皇帝那里好交差,有好印象,日后徐光启不做移民钦差了,那么,推举的人选,十有**会是自己,周延儒想了一夜,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大队人马,带着轻骑,利用驿站的快马,换马不换人,以日行三百里的度,赶往宁夏镇的黄河边上
    屁股虽然很疼,但是,想到日后的屁股能安稳的坐进内阁,想到日后能做移民钦差,想到日后因为移民能名流千古,周延儒就把疼痛忘记掉了,一个劲的往前赶
    在平台思索许久的杨改革,如今也想通了,陕西的事,已近是关键时刻了,自己远在北京,能做的不多,能做的就是在银钱方面,别掉链子,其他的自有徐光启的司农司,自然有那些移民官去操作,好与坏,都看那些人的了,自己远在京城,要什么事都经过自己的手,很不现实
    移民是明末陕西的关键,什么造反,民变这些,杨改革还真的没怎么放在眼里,没有灾民参与的造反,那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杨改革根本就不怕怕就怕那些人裹挟大量的灾民,以蝗虫式扫荡整个陕西,对陕西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个才是杨改革惧怕的
    如今,有司农司移民和造反拔河,又有军在陕西坐镇,杨改革不怎么惧怕,按照如今的情形来看,顶多就是一个自己用军在陕西练手的样子,那些闹着造反的人想成气候,难……
    考虑清楚了自身的处境,杨改革也改变了对事的态度,开始笑对人生起来,也不生气,不怄气了,自己怄坏的身体,那些盐商也不会为自己多掏一个子
    “大伴,把这个密匣,送到陕西去”杨改革给徐光启写好了私信,叫王承恩送了出去有些事,不方便明说的,只能用私信交代了
    杨改革在信中,告诉了徐光启,自己派了郭桓,派了合唱团的人去安慰灾民的情绪,还说了些合唱团的一些“光辉案例”,让徐光启注意配合,还写信给徐光启,处理类似王二的事情,可以招抚为主,有诚心走正道的,可以网开一面,但是必须提防,防止他们闹事
    “遵命,奴婢这就去……”王承恩答应道
    “另外,可以放出消息,说宫里,准备装上玻璃窗户,大概会花几十万两银子,……对了,那个马灯,朕想起来了,皮筏子漂下来之后,得靠骡马运到上游去,为了节约时间,最好是白天往下漂,晚上的时候,就往上游运回去,争取一天之内一个来回,以最快的度转运灾民,那个马灯,就对外宣称,琉璃斋以以赈灾捐输的名义,向陕西捐赠二千个马灯,专供那些骡马晚上向上游转运皮筏子用……”杨改革忽然想起来,徐光启的信件当中,说的是一天一个来回,急的转运灾民,白天从一个移民点漂到下一个移民点,傍晚或者晚上,利用骡马,马车,把皮筏子又运回上游,白天继续转运灾民,没说用什么照明,杨改革估计是火把,杨改革则决定,直接上马灯
    杨改革在为琉璃斋造势,不光是要把琉璃斋宣传成金山银山,是要宣传成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有善心的琉璃斋,日后,那些商人翻坛的时候,对琉璃斋,就是一种绝佳的保护何况,这种防风,防水,不怕晃的马灯,实在是晚上转运皮筏子的最佳选择
    王承恩这一天,已经听到了无数条命令了,就这条最让人意外
    王承恩没有犹豫,道:“遵命,陛下,奴婢这就去办了”王承恩答应下来,拿着密匣,去办事了
    “等等,还有,琉璃斋带头捐款了,让国丈他们,让朕名下的那些皇商,都认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他们做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的商人,……嗯,就是让那些主动交税的都捐……”杨改革想了想,又吩咐道
    王承恩还没走两步,听见皇帝吩咐,又答应了一次道:“遵命,陛下”
    “还有,让樊维城把琉璃斋带头捐款这件事在邸报上好好的吹一吹,让这次捐款的商人,名字都上邸报”杨改革又吩咐下来,那些盐商们,大商人们,杨改革是恨透了,不指望,现在已经着手对付他们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再一次答应下来,今天皇帝吩咐的事格外的多,王承恩再一次把自己要做的事梳理了一遍,不住的在心里念叨,生怕把皇帝吩咐的事忘掉一件
    王承恩出去办差去了,杨改革一个人安静下来心思也空灵起来,陕西的事,自己也不用去瞎操心了,陕西太远,自己想遥控指挥陕西的事,基本上就是闲得蛋疼还是多关注一下自己的钱袋子比较好,有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钱,什么都干不成如今,还是把股票的事,好好的操作一下比较好杨改革又盘算着,什么时候,自己安排的那些江南的商人能到京城,那个时候,就是股票大卖的好时机,现在,股票还处于酵期,还处于造势的阶段
    ……
    这几天,京城里的热门话题,莫过于陕西的事了,个个都说得有鼻子有眼,毕竟,一千万两银子去赈灾,这件事,从来没有过,放到那朝那代,都绝对是一个热门话题,何况,如今是传出陕西串联民变的事,都在等着最的消息,看陕西的事,到底如何的展
    这个茶楼里,聚集了不少人,在谈论着今天的邸报,谈论着今天最的消息
    “我说,这皮筏子运人,到底靠谱不靠谱啊?不会沉了?”这个茶楼,因为接待过皇帝微服私访,所以,人气相当的旺,聚集了不少人,商人,地主老财,文人都在这里守株待兔,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幸运儿
    “张兄,这就是你没见识了不?我一个亲戚是在山西、陕西那边做生意的,这事,听他提起过,他说啊这黄河往上,过了潼关,这河就越来越不好走,行船困难,所以,当地人就用羊皮胎当船用,这可都是多少年了老黄历了,这次如果皇上能用这个皮筏子救人,当真是没错的,皮筏子往下走,据说,一天三四百里是没问题的,所以,皇上说,今年要把百万灾民运出陕西,这事啊基本上成真了……绝对虚不了……”这个见识很广的人,立刻爆料
    一个人不相信的问道:“马兄,您说的这个到底靠谱不靠谱啊?百万移民,那得宰多少羊啊?那羊皮筏子,真的一天能走三四百里路?”
    “马兄说得没错,这事据说是真的,听那些下朝的老爷说,皇上看了这个消息,笑得合不拢嘴呢,日行三四百里,绝对是可靠的……,你想啊,顺水而下,费个什么力?这还是慢的,要是在南方,日行千里也不是没见过呢……,你说是不是?也就是说,只要羊皮筏子足够多,别说运百万,即便是二百万,要运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另外一个人也跟着说到,如今,整个京城都在议论这件事,那些官老爷们,不少是弹冠相庆,是有邀朋聚友庆祝这事的,所以,羊皮筏子转运灾民的事,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成了北京城的头条
    有人接口道:“那是,这事啊,就看能不能宰杀到足够的羊,啧啧,百万移民都要坐着羊皮筏子出陕西,这事,你们以前可听说过?可见过?我张老三活了那样久,算是开了眼了,在当今皇上这里,这人啊算是没白活……”这个开口说话的张老三,一副感慨的说到
    “就是,见了皇上办事的手笔,也才觉得,算是开了眼了,当真是没白活一场,这事啊也就我们大明朝,也就在当今圣上这里,才可能有啊啧啧,不简单啊,不简单……”另外一个人也跟着感慨道在古代,资讯不是很呆,能亲眼看到各种不寻常的事,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便是想听说一些事情,也都是见非常困难的事
    刚刚那个爆料的人接口道:“嘿嘿,怕什么没羊?再穷,一个县还不至于连两千只羊找不出来?陕西那地方,那家那户不养几只羊?随便几个羊倌,就能凑出两千只羊了,再说了,听说,这次,皇上还准备找蒙古人买羊呢,你想,蒙古人天生就靠放牧生活,随便一个部落,那个不是几千,几万头牲口?你想,割了羊皮,顺着黄河下来,也就几天的时间,这事啊就只看谁拿银子,听说,这次,又是皇上支的银子,五十万两呢,嘿嘿……”
    众人一阵惊讶,很配合的一阵惊呼,让这个爆料的人感受到了一种自豪
    众人正在谈论着,街上报童们却在高喊:“最消息,最消息,琉璃斋为陕西捐二千个马灯,专供晚上运羊皮筏子用……最消息,琉璃斋捐两千只马灯……”报童的声音,立刻吸引了茶楼上众人的目光
    报童的声音稍去远一点
    茶楼里的人纷纷讨论这是怎么回事
    “我说,这马灯是什么啊?怎么还捐给陕西运羊皮筏子?谁见过这东西?”一个人好奇的问到
    “马灯?马灯?既然是琉璃斋出品,大概也和玻璃什么的有关,怕又是琉璃斋出的东西,听着名字,怕是在马上用的灯啊……”
    “马上用的灯?马上怎么点灯?那灯油还不撒泼出来?……”众人立刻追问
    不过,基本上没人见过马灯是什么样,都只能凭空猜测
    琉璃斋的门口
    随着报童们喊出的消息,人是越围越多,众人纷纷好奇,这琉璃斋又出了什么鲜玩意,居然是专门捐给陕西晚上运皮筏子的,莫非,真的有种骑在马上用的灯?
    孙丽娘是皇帝的女人,所以,一般都是不出来的
    店里的店二,掌柜们,则忙得满头大汗,不住的解释什么叫马灯
    ……
    “呵呵,这位客官,您也是要看马灯吗?”店二热情的接待着又一个入门客,开头就问是不是看马灯的,因为,今天来这里的人,十有马灯的
    “不错,本老爷听说有一种骑在马上用的灯,听说很神奇,乃琉璃斋出品,所以,特意过来瞧瞧……,嘿嘿,开开眼呐……”一个穿着富态的人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