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6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启禀陛下,臣有一个问题,不知该不该问。”毕自严又站出来,问道。
    “哦,毕卿家有何事,只管问。”杨改革说道。
    “启禀陛下,驿递马车救济灾民固然仁道,可这户籍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如地方上有灾民活不下去,想进城务工或经商,该如何办理?算民户,还是算商户,还是算匠户?此事和移民不尽相同,另外,这驿递马车和公共马车的车夫该是民户,还是军户?”毕自严问道。
    这个问题一出,倒是让人有些意外,这个问题可涉及到更多的问题了,比如户籍,比如税赋,比如将老百姓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某些潜规则,或者说是国策。群臣开始议论起来。
    “嗯,这样吧,一切以百姓的性命为大,一切以救济受灾的百姓为重,既然地方上养不起那样多人,就自然不能把人约束在地方上,让百姓们饿死,这是及其残忍的,如果有百姓活不下去,愿意进城务工,经商,地方上当放行,户籍的问题,依旧看灾民的意愿,愿意保留原籍的,依旧保留,如果愿意入商、匠籍的,也不阻拦,赋税问题,也就暂且不提了,如今,一切当是以救灾为重,这些问题,就暂且搁置起来吧,待日后再说……”杨改革不待群臣讨论,就定下调子。
    群臣原本皇帝还会问一问大家的,没想到这样就圣裁了,有些意外。
    “……至于车夫的事,虽然驿递归兵部管……,还是分开吧,驿递马车还是沿袭以前的规矩,以前驿卒是什么籍就是什么籍,至于公共马车,则不必了,车夫多是民户为多,强行把别人专成军户,怕别人也不愿意,也就此搁置起来吧,车夫先前是什么籍,如今依旧是什么籍,如今事情紧急,还有几个月就是逃难潮,如今还在这个事上牵扯不清,着实本末倒置了,朕说过,一切当以灾民的性命为重……”杨改革很快的就定下调子。
    这也是杨改革一直久拖不决的原因所在,除了收集更多的资料和经验需要时间,还有就是这户籍的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如今明朝的户籍有管理得很严格,基本政策就是限制老百姓流动,以尽量把老百姓限制在当地为第一要务,伴随户籍的是税,赋,徭役这些东西,要在平时,要想老百姓大规模流动,进入城市务工和经商,那是很难的,也只有在大规模的天灾之下,才有可能,但是,即便是有天灾,老百姓能大规模的流动了,但是,牵扯在老百姓身上的户籍问题,依旧是个大难题,依旧是老百姓身上的枷锁,要想获得大批的劳动力,要想工业化,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解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牵扯实在是大,可能需要更改明朝的基本国策,不是一下子能改得了,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如今的杨改革还没有一个很好,很成熟和可靠的办法,也只能暂且搁置起来,不理不问,待日后看情况再说,先把人弄到工厂里再说,等工厂的利润超过了土地,有了一批资本家,这事或许就会好办得多,如今,杨改革着实不想自己一个人和整个明朝的惯性抗衡,太累了。
    “臣遵旨!”毕自严跟着就答道,其他大臣还没回过味来,这事,就这样定下了,有些大臣撇撇嘴,本想说什么,可想想,又没说了,这户籍问题,可当真不好说,一说,牵扯必定极大,问题越说越多,皇帝暂且搁置这些问题,先全力救济灾民,倒也是个不得已的办法。
    “那就这样办吧,驿递马车要最先布置下去,公共马车,也要及时跟进,朕今日就给马车场下订单,一切当尽量在七月之前布置到位,刘懋,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你以钦差的名义去办这件事,以方便行事……”杨改革说道。
    “臣领旨!”刘懋迫不及待的回答道,这下,他的心可算是放到肚子里去了,这个有点类似移民赈灾的差事,终于名正言顺的落到了他的头上,还是个钦差。
    “这件事,还和移民有些关系,可能需要和司农司进行一下接洽,如果出现大批灾民需要移民的事,当事先联系好司农司,让他们给予安排……”杨改革说道。
    “臣明白……”刘懋答应道。
    “另外,此事也绝非你一个人能办的,涉及数省,可能需要很多人手,朕许你在各部调集一些人手,另外,也可以从国子监调一批历事生给你做帮手,以免你无暇分身……”杨改革又宣布道。
    这话一出,群臣们脖子都高了一截,这个刘懋,如今一下子算是登堂入室了,日后要弄个侍郎,弄个尚书做做,可真不是什么难事,今日捡了这样一个大便宜,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各部调集人手,国子监调用历事生,这待遇,可直接向徐光启看齐了,不少人又是暗暗妒忌,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事反对也没用,皇帝本来就打算用刘懋,现在想夺这个差事,皇帝能答应?再说人家刘懋也是进士出身,更是身兼给事中,一直就在管这一摊子,皇帝任命他为钦差,也没什么不可以,算是很正常的任命,更因为那个马车始发中心的事,不少人和刘懋是达成了某些协议,倒是没人出来反对。
    “臣领旨谢恩!”刘懋到此时,才有些激动,皇帝果然没让他失望,给他的权柄也是相当的重的,跟着皇帝干,果然是有前途的,皇帝果然是个有信誉的,不枉他在大街上敲锣打鼓历练。ro!~!
第五百三十八章 烧水泥
    第五百三十八章烧水泥
    散了早朝,杨改革又在琢磨一件事。
    根据刘懋交上来的作业,里面谈到了道路的问题,修路成了杨改革面前的一道难题,道路分城内和城外,城外暂且不说,光是这城内的道路问题,就杨改革犯难了,更是引发另外一个大问题,马车多了,这马粪,牛粪的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如果任由马粪牛粪到处撒,在这北京这样干的气候条件下,风一吹就干,北京人们都得吃这些粪土,由此引发的疾病问题,更是头疼,所以,如果要修路,就必定要考虑相应的排水,排污,道路清洁问题,只解决马车带来的牛马粪肯定是不行的,必定还要涉及到城里生活排污问题,要对这个进行改造,就必定要大修各种沟渠下水道,要挖相当多的沟渠,更是涉及到了街道两边的房舍,店铺的问题,这就引发出了一个更大的工程,城市管理和改造问题,明朝的拆迁和房地产……
    这一系列的问题交错在一起,杨改革是头晕得很,原本是一个简单的事,但是如今,却变成了一个超级复杂的大工程。
    “大伴,这京城里负责管理道路和沟渠的是那个衙门?”杨改革头晕得不得了,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觉得这甚至比谋划打仗更加的吃力,深思了许久之后,杨改革即便是头疼,却也不的不开始深入的了解这方面的东西,不管如何,这一切必须要得到解决,路是一定要修的,故此,杨改革开始询问明朝的街道和下水道归谁管。
    “回禀陛下,可是问街道和沟渠归谁管?”王承恩有些诧异的问道。
    “不错,朕打算修路,必定牵涉到这些问题。”杨改革哀叹道,尽管对明朝的道路和沟渠不是很了解,可光凭着这些有限的了解,也知道这必定是庞杂无比,麻烦不断。
    “……回陛下,能管京城道路,沟渠的有工部,有五城兵马司,有锦衣卫,有巡城御史,有时候内官也有参与……”王承恩老实的回答道。
    “喔,这样多衙门都管这个事?”杨改革吃惊,又有些不吃惊的反问道,不吃惊是这事麻烦早有预料,吃惊的事管这个事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还和自己原先的估计有出入,原本杨改革以为,顺天府能管北京城的街道和沟渠,实际上顺天府管不了这个。
    “回陛下,是的,工部主管,五城兵马司负责实际疏通,锦衣卫,巡城御史都有监管,监督之责,如是治理沟渠,有时候还会派遣文武官员或是中官。”王承恩肯定的回答道。
    “这样啊!召集这些衙门的主官来见朕。”杨改革头疼的说道。
    “遵命!”王承恩道。
    王承恩出去传旨了。
    杨改革却坐在暖阁里发呆,这推广马车随之而来的就是道路,随着道路而来的就是沟渠,排污系统,这里又包含了防疫和卫生,紧接着就是道路的改造,城市的管理,这个简单的事越往下就越复杂,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马车问题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最好的注解了。
    ……
    “陛下,人都到齐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杨改革才听到王承恩的一声呼喊。
    “噢,这样快就到了?叫他们都进来吧。”杨改革陷入沉思之中,丝毫没觉得时间的流逝。
    “遵命,陛下!”王承恩有些诧异的答应道,这还快?都去了大半个时辰了,还快?难道皇帝对这大半个时辰还有丝毫的感觉?
    ……
    “臣工部尚书李长庚参见陛下!”
    “臣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于日升参见陛下!”
    “……”
    来的几个人,纷纷行礼,杨改革也一一免礼,工部尚书李长庚杨改革最熟,算是经常见面的,锦衣卫的于日升,杨改革也有印象,毕竟常见面,那几个五城兵马司的指挥,杨改革就没什么印象了,巡城御史,杨改革也同样没什么印象。
    “今日召诸位前来,诸位可知道为了何事?”杨改革问道。
    来的一干人等除了工部尚书和锦衣卫指挥使同知比较镇定之外,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的人,个个紧张得很。
    “回禀陛下,莫非是为了京城的道路和沟渠之事?”工部尚书的官最大,领衔回答道,皇帝召见这样多的人,只从这些人的官职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些人都负责同一件事,那就是管理京城的道路,沟渠。
    “不错,李工部说得不错,朕前些日子命刘懋运作马车,刘懋上奏说道道路的问题,说这马车一多,这马粪是个问题,要大兴马车,这马粪就必须得解决,否则,风吹土扬,这京城的老百姓可就没好日子过了,马粪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常有大疫,故此,今日把诸位找来,就是想了解一下这个情况,诸位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说说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如今京城里的马车,牛车,骡车一直就众多,这京师的气候又干燥,道路上的这些牛马粪,着实是个大害,风吹土扬吃灰土的事,也是常有的……”工部尚书李长庚回答道。这个情况是真的,比如新龙门客栈里,有那种帽子边缘挂纱的装扮,这个在明朝北京是常见的,特别是在灰多的日子。
    “唔,这样啊!……”杨改革听过了,点了点头,又看向下一个。
    “回禀陛下,此话确实不假,京城向来就是晴则尘土飞扬,雨则泥泞难行,不光是马粪,道路因为多是泥路,遇到下雨天,更是难遇行走,泥巴是可以溅到腰间的……”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于日升见皇帝把目光看向自己,也说了一些道路的问题。
    杨改革照样点点头,又看向下一个。
    “回禀陛下,除了有牛马骡等牲口的粪便,更是有城中百姓的污秽之物,城中不少百姓,常常将粪便污秽之物随意倾倒,更有当街方便者,这风尘一起……”剩下的人也开始给皇帝讲北京城吃灰的事。
    “……陛下,不光是道路上牲口的粪便麻烦,这沟渠里,也是污秽之物杂陈,沟渠时常被污秽之物堵塞,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