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改革没停下,继续说到:“当年诗仙李白还进入军队当个赞画参议什么的呢,也没见怎么斯文扫地啊?莫非,你们比李白更加斯文?”
    杨改革这句话,又狠狠的打在这位大臣的脸上,比李白还斯文,这叫我情以何堪?恐怕都没脸出门。要被人笑话不自量力。人家李白在文学上的造诣,拍马也追不上人家啊!
    另一位大臣见这样也不是事,也出来,跪走奏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文人入伍参军,文转武,是可以的,历朝也有文人赞画,参谋,参军之职的,不过,陛下,陛下准备给这些秀才,举人什么官品?”
    这位大臣的话一出,地上就安静下来,是啊!怎么没想到这个呢?进了军队,我们文人怎么也是有秀才,举人功名,那是要做官的,有功名不可能还还大头兵一个待遇吧,这做官!嘿嘿,不是我们文人的追求吗?这样一来,全国不知道有多少“新官”等着上任,我们也算为天下文人谋了条出路啊!大才,大才,皇帝真乃圣主明君啊!
    “这个……,朕还在思索,该给个什么品级比较好呢?按理说,举人是可以做知县的,那知县都是七品官了,朕寻思着,文人在军内,做个文职军官,专管赞画,参议,教导军士之类的……秀才也该给个九品吧,举人给个八品起吧……”
    杨改革的话一出,下面就“轰”的一下吵开了,秀才九品?举人八品?这样说,全国百万军队,这得配多少官啊?那样说,我家的大儿子,小儿子,大舅子,小舅子,小孙子,哟孙子都可以弄个官当当。嘿嘿,这是好事,这是好事啊!反正钱归朝廷出。
    ……
    “陛下圣明……”想通了的大臣们一边倒的拍皇帝的马屁,虽然还有几个清醒的人,奈何声音太小了。
    在这一片诡异的马屁声众,通过了这诡秘的决议。皇帝和大臣们都暗喜。都以为得逞了。貌似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众大臣想的是文人可以进军队当官,多少可以混一个官当当,要是都考中了进士才当官,那三年才有一两百人,当真是对天下文人的折磨,虽然军官比不上进士出来做官,但是好歹也是官,也有个七八品的,不错了,适合给自己的亲戚们谋个前程。
    杨改革想的是只在自己的新军内推行这种文职军官的做法,至于其他军队,杨改革不准备全面铺开,只在一部分军队中试行一下,并不是大臣们想的那样天下百多万军队都配文职军官。
    两边都各有所想,虽然表面上看着是一致的。实际上都是各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出了文华殿,杨改革那个高兴,边走边唱:“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
    “皇上,回宫还……”
    “大伴,别回宫,今日还早,就去新军锻炼身体吧,这种事,要持之以恒才有效果。”杨改革没等王承恩说完,就决定到新军里去训练,和自己未来的“将领”好好的接触一下。培养一下新军和自己的感情。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后世耳熟能详的话是每一个穿越者都不会忘记的。忘记了他,嘿嘿……
    新军训练场。
    几个被选中的陪练,包括吴三桂,雷大用等七八个人。正在兴奋的陪着杨改革锻炼身体。
    慢跑,伸腰,踢腿。下蹲,一路耍下来,杨改革微微出了点汗。被这春天的冷风一吹,感觉份外的爽快。冰火两重天啊!
    “三桂,训练的怎么样?还习惯吗?”杨改革还是决定对这个明朝的侩子手进行养成。原因无他。自己不是原来那个崇祯,早年的吴三桂还是忠于明朝的,最后投降了后金,这在杨改革看来,有猪一样的队友,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做了卖国贼,就是卖国贼,无论如何,也翻不起身。当然,那是历史,后话。
    自己这边成天的只想着谋害自己的队友,朝自己的队友身上递刀子,侵吞拨款,军饷,贪污、漂没东西,两个字“贪婪”,整天就想着作践别人,还指望别人拼死,拼命保护你,别人也是人,别人的命也是命,两个词“自私”“无耻”。被异族入侵,灭了华夏正统,汉人衣冠,那也是咎由自取,脑残无下限,怪不得别人,统统玩完。
    总的来说。明朝的士大夫精英们的“贪婪”“自私”“无耻”消灭了了自己的国家,消灭了自己的衣冠。至于崇祯,唉!那就是一大餐桌,上面放了很多悲剧!杨改革希望自己日后不要混到那一步。
    “回陛下,微臣训练得很用心,很习惯,微臣家在关外,比这里还冷,习惯了。”吴三桂很高兴的回答道。吴三桂这个时候也算是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的年纪,还上过战场杀过人,带着几分铁血英豪的味道。
    “呵呵,是吗?朕听说你上过战场,杀过人?”
    “回陛下,是的,微臣在老家的时候,上过战场,杀过鞑子东虏……”说道这里,吴三桂有点得意洋洋。眼神也有点飘了,估计是神回战场了,想必那那种残酷的战场记忆犹新。
    “那你恨东虏后金吗?”
    “回陛下,微臣恨!相当的恨!东虏后金不知道屠杀了我多少汉民,微臣终有一天,要亲手杀光东虏。”
    “呃……”杨改革无语。从历史上吴三桂的事迹来看。从他爹一代开始,到少年吴三桂都是和后金血战,他本人和他的军队,常年和后金对抗,后金也没把汉人当人,都当奴隶看待,杀了不少人,关外汉人对后金的恨意不知道有多深,可以说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结果吴三桂领导着他们投降后金,替后金扫清了明朝最后的抵抗力,这当真是个天大的冷笑话。
    “真***冷啊!”杨改革心里嘀咕着。这个世界真***奇妙。莫名其妙。
    几十年的生死对手,不共戴天的仇人,转眼就合伙了。这得要多么大的力量才能把他们两个压合啊?
    “呵呵,那你以后要更加努力的训练,替朕教训东虏后金,踏平辽东。”杨改革对吴三桂许愿了。也希望这位历史上的名人能像他历史上那样有能力。以杨改革的想法,只要供得起军饷,吴三桂绝对没有叛变,投降的可能。
    “是。微臣一定认真刻苦训练,替陛下扫平辽东。”吴三桂相当的激动的跪倒在地,皇帝怎么就这样看到自己?当真是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啊!这扫平辽东?多大的功绩?封侯都够了吧。能不激动吗?
    “呵呵,起来吧,好好训练……”
    ……
    和吴三桂谈完,杨改革无比郁闷。这都是什么事啊!几十年的仇人转眼就成了伙计了。这世道,够呛!自己得好好干,赶紧找银子,不然到时候,吴三桂就要“翻脸”了。
    ……
    锻炼了一回,杨改革已经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孙承宗刚刚回来,换了作训服,见皇帝在此,也过来请安了。
    ……
第四十五章 瞒天过海(四)
    '''cp|:527|h:231|a:1|u:44。jpg'''(图为明朝与蒙古的势力图)
    一番请安。
    “孙师傅,朕今日说的五条,孙师傅以为如何?”
    “启禀陛下,都切中要害。想来陛下是准备在这新军当中,招秀才,举人入伍了?”
    “呵呵,是啊!孙师傅,朕准备把这新军的架构、职能和权力重新划分一下。已适应将来新军的展,招秀才,举人入伍是必定的,我新军,不能有文盲,看不懂地图,看不懂战报的人朕要他来这新军干嘛?朕要的是一只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依然能战斗的强军,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还有种子的,就能芽成强军的队伍,不是那种光有力气,没有脑子的蛮汉……”
    孙承宗对于皇帝陛下的军事才能,那也是相当认可的,属于“天才”。皇帝既然说要重新划分军队的构架,智能和权力,想必也有了万全的考虑,孙承宗也没什么意见。他自己编的战车营都还没经过实战检验呢。
    不过听到后面,孙承宗吓了一跳,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还在战斗的军队?没有文盲的军队?这样的军队,估计也只有岳飞和本朝的戚帅也就能做到前者,不可能做到后者,于是回到:“陛下,此强军可谓千年一现啊!难得练成,陛下要练这样的强军,少不得要费些心血,老臣以为陛下还是不要追求过于完美……”孙承宗对皇帝的这种严苛的要求,也十分不看好。要求实在太高了。一个字,离谱。
    “呵呵,孙师傅,这件事,你不必劝朕,朕自有主张。朕将来要在野战中战胜东虏后金,就必须练出这样的强军来。”
    孙承宗听到皇帝陛下如此的决断,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皇帝对这只新军下的心思和心血,孙承宗是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于是道:“老臣一定为陛下分忧,为陛下练好这只新军。”
    “嗯,朕过一段时间会把新军的构架、权力和职责重新划分,那些秀才,举子也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到新军来。一切就有劳孙师傅了。”
    “老臣明白。”孙承宗对杨改革的态度不像其他人那样微微是诺。该说的,该做的,自己会拿主意。没有那样卑躬屈膝。
    “对了,孙师傅,朕还有一事,要劳烦孙师傅。”
    “陛下只管说,老臣会尽全力的。”
    “嗯,朕今日的第五策里,有联络蒙古人做眼线一事,奈何朕对蒙古就是一无所知,谁和我大明亲近,谁又叛离我大明,一塌糊涂,还希望孙师傅给朕解惑,明晰一下。”杨改革自己对蒙古的那些什么部落,势力是一窍不通,就算是翻百度,看历史,也被那些复杂,难念的名字给搞糊涂了。所以,也只好来请教孙承宗这个“活字典”了。
    “……这件事,陛下,容老臣想想。”孙承宗皱起眉头,开始思索起来。
    一会,孙承宗就得了结论了。道:“陛下,蒙古部落和我朝,可以说时好时判,要说亲近,朵颜三卫,和我朝有些瓜葛,得过我朝的封赏,但说道忠于我大明,也都谈不上,都是些狼子野心,不值得依靠。”
    “那样,岂不是朕想依靠蒙古人牵制东虏后金,计策无法实行?”
    “非也,陛下,蒙古人天生只看重实力,有实力,他们就会低头,没有实力,他们就会扑上来咬一口,陛下想依靠蒙古人牵制东虏后金?老臣以为,除非用大把的银子喂养朵颜三卫,才有可能使朵颜三卫给我大明卖命,不过蒙古战力和东虏后金不是一个档次,纵使花大价钱,也得不偿失。想必,陛下又要花钱少,又要有所依靠?”孙承宗把杨改革的心思看了个通透,银子不够用,不可能花巨量的银子去贿赂,买通朵颜三卫,他们太大,太贪婪,胃口也大,一点点银子塞不满他们能胃口,就算塞满了他们的胃口,他们的战斗力也没有保证,遇到后金,估计比明军好不了多少。撒丫子的货。
    “孙师傅真是知朕心也。”杨改革现在缺的就是银子,自然是要用少量银子办大事情。
    “老臣以为,陛下可拉拢一些小部落,这样花费的银子不多,那些小部落,被大部落欺凌,除了依靠我朝之外,别无他法,陛下不如在这些小部落里寻找一些合适的。”
    杨改革一听,就觉得这孙承宗真的是懂自己的心思,杨改革就是准备找一些小部落,这样花钱不多,也好控制,然后通过这些小部落,逐渐渗透蒙古,摸清后金的一举一动,二来杨改革准备和蒙古做生意。也需要这样的小部落做向导兼打手。也可以作为日后汉化蒙古的样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