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杨改革把吴三桂给自己的信件,发给大家看,众人一个个拿过信件,仔细的阅读着,好从里面琢磨出一些有用的东来来。
    等了很长一气,众人才把信件传阅完毕。
    “诸位都看完了吧,说说如今该怎么办吧。”杨改革问到,处理国家大事,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不够,必须集众人的智慧。
    “启禀陛下,臣从这封信了,看到了一些东西,不知道……”施凤来犹豫的说到。
    “直说。”杨改革立刻接了句。
    “回陛下,臣看到的东西就是陛下的移民之策对陕西还是有很大的用处的,王二尽管是一个杀官造反的叛贼,可是,看到了陛下给的生路,依然放弃了抵抗,转而希望走陛下的这条活路,看来,陛下的移民之策,是对的,有着感化、指引的功用,陕西的民变,在移民之策面前,倒是不用太过于着急……”施凤来看过了信之后,对心中吴三桂叙说的过程十分感兴趣,那就是这个王二说自己只是为了活下去,听说圣天子有移民,听说是圣天子的新军,才自首,希望以消息换那几百人移民,活命,这样看起来,这移民的威力,还是颇大,居然可以使得已经能造反的人走回头路,施凤来抓住这一点,开始说好话给皇帝听了。
    “嗯,这倒是,要是千万两白银撒下去,没一点动静,那朕岂不是白忙活了?”听到施凤来的奉承,杨改革心中还是很得意的,这一手,正是自己的得意之作,也是自己自信能逆天的把凭之一。
    “启禀陛下,臣以为,施首辅说得不错,既然陛下的移民能够感化和指引灾民,臣看,这陕西,还没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陛下尽可以放心,有移民之策和那些一心造反的人争夺灾民,那些一心想造反的人,怕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大学士张瑞图也如此说到。
    杨改革点点头,确实不错,如今,已经变成了自己的移民工程和那些早有造反之心的人之间的一场角逐,谁成谁败,就是谁的吸引力更大一些,目前看来,这一千万两银子撒下去,也没白撒。
    “启禀陛下,臣从这封信里,看到了,新军果然不愧是精锐,战力出众,首次出击,既然以无一伤亡获胜,可谓难得……”兵部尚书刘延元也说出了自己从这封信里看到的东西。
    零伤亡战争?杨改革又不禁想起了后世的美国,号称要打零伤亡战争来着,不过,显然在明朝,那不是自己的菜……,这次之所以如此顺利,一来,是沾了移民政策的光,所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看来,说得是有道理的,杨改革明白了许多;二来,那是因为自己给自己的新军选的BOSS属于小的不能再小的小BOSS,为的就是给新军喂胜利,喂荣誉,把新军养大,现在看来,自己这招,走对了,杨改革的心理,又宽慰了不少,末世,只有把能打能战的军队握在手中,才有本钱啊
    “启禀陛下,臣在这封信里,通过王二的事,看到的是,或许,这件事,会成为一个标杆,如何处理王二,将成为陕西移民一个重要的选择……”户部尚书毕自严在众人说过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哦,毕爱卿,这是为何,说说理由。”杨改革现在也不在为陕西的事烦忧了,收集他人的智慧比自己开动脑经死想可轻松得多。
    “回陛下,臣以为,王二之事,会是一个标志,一个处理类似王二之人的一个标志,据说,陕西各地都是山贼,叛匪,很多虽然没有杀官造反,怕也是有不臣之举,所以,怎么处理王二,就会成为一个陕西各个山头、叛匪衡量的砝码,陛下要平定陕西遍地的烽火,怕王二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处理好了,平定陕西的民变叛乱,可谓轻而易举,如果没处理好,那些人怕是会走而挺险,加剧陕西糜烂,所以,臣谏议,应该对王二谨慎处理……”毕自严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杨改革点点头,觉得不错,陕西这地方,如今,确实是遍地的土匪,山贼等等,怎么处理王二,怕会有一个榜样的作用,如果王二能成为一个“皈依”皇帝的移民的典型,那么,那些自立山头,身后有一群活不下去的人,怕会选择和王二一样的道路,这确实值得考虑,如此一来,镇压陕西叛乱的压力,倒是小了许多。
    “爱卿言之有理。”杨改革点头说了句。
    “陛下,臣不赞成,王二杀官造反,罪在不赦,如果放过了王二,那以后当官的岂不是谁都可以想杀就杀?官员们没有丝毫的保障?陛下,这件事,必须严惩,以效敬尤。”张瑞图立刻反驳,这件事,他是坚决反对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件事,毕大人说得有理,如今最重要的是防御陕西民变,是如何处置陕西民变,如果放过王二可以减轻民变的压力,可以让更多的类似王二的这类人走移民这条路,陛下,这倒是值得一试,以和为贵,能不动兵刀,还是不要动兵刀的好,一味的强压,只会让遍地的烽火燃得更旺,如今,是撤柴的时候,而不是火上浇油的时候……,何况,王二还有如此之大的功劳……”刘延元当然是力挺自己帝党的人,开始帮腔说话。
    “陛下,这绝不可以……”另外一个大臣又据理力争。
    平台里,关于陕西的事,讨论得越来越深入。
    ……
    陕西府谷,黄河边上。
    太阳已经下山了,只有一些余辉,依旧使得天空有些明亮,一群衣衫褴褛的灾民,拉着长长的队伍,朝着黄河走去,到了黄河,就看到了希望,根据皇帝指明的方向,只要沿着河流而下,总能找到救济点,所以,找到河流,成了众多灾民支撑下去的信念。
    杨六看着天空中的一点点余辉,再看看不远处,一直紧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杨七,叫大伙加快点脚步,黄河就在前面了,到了黄河,大家就有希望了,就可以找到圣天子的救济点了……”杨六欣慰的对自己的弟弟说道,他离开王嘉胤,不沾泥这些人,带着自己的人朝黄河走,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黄河,这下,可就有希望了,他们的粮食,多的只能支撑两三天,少的,连一天也支撑不下去了,这也是他么不顾一切要造反的原因,但是在最后关头,他杨六还是放弃了,实在是看不到什么胜算,再说,一条生路摆在他的面前,他实在不忍心看着兄弟们跟着他去送死,他的兄弟们,大部分都是有家有室,上有老,下有小,万一造反,除了九死一生之外,再没可能了。
    “好叻,七哥,如今,总算是到黄河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圣天子的救济点啊”杨七是个憨厚的汉子,一直听自己的哥哥说到到了黄河就有救了,自然是盼望着尽快到黄河,如今,终于快要到了,也欢喜得很。
    “有,我说有救就有救,老七放心,哥哥什么时候骗过你?”杨六含笑说到,之所以在最后关头,放弃造反,改变主意,他也是有所把凭的,不是一味的撞运气,他当年也是官军,熟知官府的行事方式,对官府的内部消息也还算灵通,毕竟,还有一些老关系可以通下气,在得知了圣天子是沿河设置救济点之后,他就琢磨着,要不要去试试,当年他也是官军里的一个小头目,也有些见识,知道自己这里虽然离黄河近,但是离西安太远,这救济点,怕是难以通到府谷这里来,所以,事先,他就派人带着当地官府的“介绍信”去到黄河下游去找移民官了,说这府谷一带有数量众多的灾民,受灾很严重,想移民,但是奈何老弱居多,又没吃的,想请移民官想想办法,最好能派点运粮船上去,起码送点吃食,让他们能自己往下游走。
    杨六如此自信的原因就是官府内部传来的消息,这次移民,是真动作,包括银子从哪里出,他都打听清楚了,由谁执行,怎么执行也都是比较可靠的,这样,他才在最后关头熄灭了造反的心思,转而走另外一条路,尽管这条路对他来说,是条不归路。
    杨六带的这伙人,开始在黄河边修整,多日来沮丧的气氛,因为到了黄河一扫而空,众人均相信,到了黄河,他们就不会饿死了,人群开始有笑声。
    杨六一个人站在高高的土堆上面,遥望着河下游,他派出去的人,已经走了半个月,和他相约的就是今日在此处会面,他杨六也是在赌,赌一回天子不是在骗人,如果他赌败了,没有运粮船把粮食运来,那么,他们这群人,多半是要饿死的,陕西这地方,已经找不到多少吃的了,要么造反,去抢那些还有些积粮的大户,要么就等死。陕西,已经不是人待的地方了,是地狱,活生生的地狱。
    “六哥,在看什么呢?”杨七见自家哥哥一个人在土堆上面望着什么,便过来看看。
    “呵呵,在看这黄河,这黄河,可就是一条生命河啊,可是一条生路啊它可通着长江呢,到了长江,再往上游走,就可以到洞庭湖,听说洞庭湖有八百里,装得下大半个陕西呢,那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啊可比陕西这地方丰盛多了,以后移民到哪里去了,就再也不怕干旱了……,大伙也都能过上好日子……”杨六微笑着跟自己的弟弟解释,其实,他心里,一直在焦躁的等待着送信的人,如果明天送信的人还不来,那基本可以判断,粮食没希望了……
    夜色也降临在了北京城。
    成国公朱纯臣的府上,灯火通明,yin靡的舞乐还在继续。
    朱纯臣眯着眼睛,一半痴呆带着一半猥琐的笑盯着舞女半透明的纱衣,他朱纯臣也是想通了,一个字,“跟”,皇帝不差钱,那么,就跟着皇帝干吧。
    皇帝显然是不会让琉璃斋垮台的,起码,每年还给皇帝交二成的税呢,皇帝能说不要就不要了?既然皇帝还会管琉璃斋,那么,就跟着会弄银子的皇帝赚点银子花吧,起码,皇帝比他会弄银子,他们这些勋贵,没有做生意的天赋,来银子的途径实在有限,和南方那些大商人没法比,如果不是勋贵的身份顶着,怕被人吃的连骨头都没了。
    国人特有的跟涨不跟跌的心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明天就找张国纪那老东西把那些剩下的股票全部收入囊中……”这就是成国公朱纯臣想的唯一一件事。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与造反拔河
    第三百四十六章与造反拔河
    徐光启面对整个移民过程,虽然胸有成竹,对于陕北这个皇帝一再交代,会是受灾重点的地方要多加照顾,可是,情况,依旧超出了他的预料。(手打小说)
    陕北,虽然也通着黄河,但是,离西安,离潼关实在是太远了,把粮食从潼关运到陕北,光是这一段路的运费和消耗,就可以和粮食从江南运到潼关比,甚至更贵,所以,陕北的粮食,一直就是徐光启头疼的事,虽然每一个县都有移民官,但是,光有移民官没粮食,显然是不行的,移民官才几两肉,显然不能当饭吃。
    七月十九徐光启就接到了陕西巡抚毕自肃传来的消息,二十三日会有民变,而且规模颇大,而且,陕北,特别是府谷是重点,让徐光启有所准备,徐光启当初还没太在意,如此大灾,有民变,是意料之中的事,直到一封信的送达,才让徐光启感觉到事态的严重。
    “玉绳,你来看看,这封消息可有什么特殊之处?”徐光启偶然间看了这封信,心中猛然惊醒,但是表面依旧平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