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4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此事朕知道了,还有其他事吗?”杨改革心里已经有数了,这事自己早有安排,倒是不用他出现意外。
    “回禀陛下,若是说还有什么事,那就是各地报上来的灾情子,北方诸省,有更多的地方遭灾,陛下,今年的旱情,远超去年”王承恩也忧虑的道,今年的旱情,来势汹汹,其凶险程度,甚至超过了崇祯元年,而不是只超过了去年。
    “哦,这个啊!朕知道了”杨改革道了句。然后自己理理衣裳,看着似乎已经穿戴整齐了,杨改革决定去上班。
    文华殿。
    如今的早朝,也就是大朝会已经成了形式,已经基本上不讨论事情了,基本就是走个流程,然后就散会,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重要的事,都是在小朝会上商议的,小事情,内阁,皇帝自己就处理了。
    杨改革到了文华殿,接受了朝臣们的叩拜,这才开始商议事情。
    “诸位卿家,今日有什么事要议吗?”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有本要奏。”立刻就有大臣站出来说话。
    杨改革看了看,不是施凤来,也不是陈个延。
    杨改革暗道,今日这个事还有些蹊跷了,本该这两个人开口的,却一个也没开口。
    “哦,卿家有什么事啊?”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臣要弹劾韩阁老”这个大臣一出来就是个猛料,杨改革早有王承恩的爆料,说今天要对韩焙发难,没料到,会直接是弹劾这个事很凶猛!
    “哦,要弹劾韩阁老?朕觉得韩卿家也没做错什么啊!卿家要弹劾韩卿家什么事呢?”杨改革道,不经意间,就表lù了自己的意思,然后再让这个大臣发表意见,这就是向大臣们表lù自己的意思自己不想韩爔下台,你们有事没事不要搞事。
    果然,皇帝的话一出口不少大臣sī底下就开始摇头转目起来。
    “回禀陛下,臣蜒为韩阁老提出的以工代赈是好的,可要修建天津港到通州的油渣路,这却是在劳民伤财,陛下,应该制止此事”
    那个大臣义愤填膺的说道。
    杨改革看了看。早就知道会有人出来阻拦此事,没想到还真的有人,既然此事已经到了这个程度,那就一并解决了,此时正是彻底解决这个事的时机。
    “诸位卿家也都说一说吧”杨农革道。开始让大臣们讨论。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天津到通州,有小三百里,如此之漫长的路,全部用油渣铺设,其费用必定是成百上千万,陛下,如今,外有东虏未平,内有天灾延绵,百姓正在嗷嗷待哺,还如此奢侈,这简直就是无耻……”立刻有大臣接腔道。
    杨改革暗笑一声,这不是自己的说辞么?怎么被你拐去了?
    “启禀陛下,臣也以为不妥,臣以为,以工代赈可以,但绝不可耗费如此银钱来修建如此一条奢华的路,陛下,此路实在太过奢华了,会遭天谴的啊!”这个大臣诅咒道,按照修通州那条油渣路的造价来算天津到通州的,确实相当离谱,没有个千吧万,是修不了这条路的。
    “陛下,臣以为,既然要以工代赈,陛下何不疏通大运河呢?”有的人开始暴lù自己了,将事扯到漕运上去了。
    杨改革听了一气,已经知道,这是依靠漕运吃饭的那帮子家伙在反弹了。杨改革细看了一下,也觉得蹊跷,今日出来反对的,不是自己帝党一派的人马,也不是往日里叫得最凶的陈于廷那帮人,今日叫得比较凶的,倒是韩焙那系里的人外加几个往常打酱油的。也就是说,今日这个事,实际还是韩焙的内战。
    杨改革如今已经对朝堂很是熟悉了,可以说了若指掌,只看了一会,就看出门道了,似笑非笑的看着韩焙,觉得有意思,看来,要吃肉,先学会挨打,确实是没说错。
    韩爔则低着头不作声。
    “嗯,说得不错,那位卿家还有不同的看法?”杨改革见大臣们讨论了一阵,都是说韩焙不对的,该轮到为韩*辩护的了,又说道。
    果然,杨改革这么一说,为韩焙辩护的,立刻上场。
    “启禀陛下,臣有不同的看法”杨改革话刚落音,就有一人站出来大声说道。
    杨改革定睛一看,却是陈于廷。杨改革觉得今日这个事有点意思,陈于廷此时才跳出来说话,莫非今日他还要替韩焙辩护不成?要是那样,今日可就稀奇了。
    “卿家身为大明总宪,有什么看法只管说。”杨改革以看好戏的神情鼓励道。
    “启禀陛下,臣支持韩阁老,以工代赈,应该立刻启动”陈于廷申请愤怒的大声说道。
    “哦,卿家可详说一下为什么吗?”杨改革问道,今日就稀奇了这陈于廷倒是tǐng韩焙了这往日不是死对头吗?杨改革也不得不再问一声。
    “陛下,问臣不如去问正阳门外那些往大内磕头的百姓,不如问那些在皇城根下磕头的百姓为了那些百姓,还不立刻启动以工代赈,更待何时?”陈于廷红着眼,大声吼道,看情形,颇有“风娄,。
    杨改革很意外,没料到陈丰廷会是这个说辞,这确实出乎杨改革的预料,杨改革的心沉了下来了。
    不仅是杨改革的心沉下来,在场的大臣,很多人也沉了下来,陈于廷这么一说,让原本很多站在运河派一边的大臣改变了主意往常都把为民请愿挂在嘴边,如今万民进京给皇帝磕头,这情形,以前也就是听说,如今亲眼所见难免触动心中的某些神经。朝堂之上,顿时静了不少。
    杨改革对于老百姓,只有说不出的内疚,只有数不尽的惭愧,对于老百姓的感恩,杨改革更加的害怕害怕自己再次伤害他们,害怕自己掌握不了明朝的命运,将他们再次送入地狱。
    想到这里杨改革狠狠心,决定还是把陈于廷的这个说辞揭过去。
    “……还有那位卿家要说吗?”杨改革道。
    朝堂上小小的沉闷之后,又开始议论起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天灾蔓延数省,北方一片哀嚎,如不启动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如何安置灾民?该当即可启动大规模的以工代赈,而筑路,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安置方式”立刻有人出来力tǐng韩爔。
    韩爔自己倒是没作声,似乎在避嫌。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差矣,我朝如今不是有徐阁老在南方移民么?其效果相当之不错,已经缓解了西北干旱,为何还有一味的耗费巨资来修一条路呢?如有这么多银钱,何不给徐阁老,徐阁老有这么多银钱,可彻底的再移民数十万,岂不比供养灾民一年半载的强?”立刻有人反驳。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话差矣,虽然往琉球移民确实不错,可往琉球移民也是有个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往此地移民,去年加今年,徐阁老往那边的移民,只怕都在百万之上,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陛下,那琉球只不过是一大岛,迟早会挤满,臣以为,还是不该把抗灾的希望寄托在大琉球之上,该想起他办法赈灾,而以工代赈,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如今已经是四月下旬,其旱情来势汹汹,那里还有时日给朝廷从容准备?臣以为,该当立刻启动大规莫以工代赈,以容纳灾民,而筑路,天疑是最快,最适合的办法…………”
    这个人也为韩焙说话,理由也是很强的,很有说服力。
    “嗯,说得不错”杨改革也如此说道,作为一个皇帝,自然是要站在中间当仲裁者,而不是亲自下场,不然,这个皇帝就当得不合格,如今这个态势,杨改革觉得很正常,很好。
    “启禀陛下,臣不是不赞成以工代赈,只是认为,修筑天津到通州的道路,实在太浪费,根本没必要,若是huā少量钱去做其他以工代赈则更好…”刚开始那个站出来要弹劾韩焙的大臣依旧是打头阵,继续争辩道。
    “…是啊!陛下,修路这个以工代赈太耗费银钱了,陛下,不如改作其他的工程,即可以工代赈,容纳灾民做工,也可以减少huā费,岂不是一举多
    …”立刻有人跟进。
    “……………,这京城里连外城的沟都翻过了,京城那里还有什么大的以工代赈要做?莫非,还把那些刚翻出来的沟埋了再挖不成?”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大旱,百姓遭灾,则刚好可以借机大修运河,彻底的将运河疏通,如此,既可以少huā钱做以工代赈,安置灾民,也可以疏通运河,保证京城的粮食供给,此更是一举三得啊!陛下…”最开始那个人弹劾韩焙的人立刻借着这句话说道。
    果然是“运河派”终于是lù出狐狸尾巴了,杨改革暗地里笑了笑。修运河,若是修运河能收过路费,自己倒是不介意修运河,可运河能收到钱吗?显然收不到,如今运河被“运河派”把持着,要收到过路费,显然是白操心。既然收不到钱,杨改革也没那个心思掺乎,更不可能往哪里投大钱,要知道,如今修路的原材料,那个油渣,可是自己垄断着的,自己要多少钱一车油渣就要多少钱一车,想怎么调节就怎么调节,岂是这个运河可以比的。
    这个运河,实际说起来,也是耗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建的,可朝廷实际也就是每年运运粮食,更多的时候,是“运河派”们把持着捞钱的工具,实际,运粮食是可以不走运河的,可以走海运。实际,更多的说起来,还是运河派把持着运河,借着运河占国家的便宜。按照杨改革那二十一世纪的思维,就该谁修路谁获益:谁获益谁修路的原则来办,没有自己修路,别人收过路费的道理。
    所以,杨改革天然的就和那些运河派尿不到一个壶里。天然就会鄙视那些人。更何况现在杨改革一门心思的搞海运,搞海上扩张,夹是要扶植海运派,打压运河派。
    “韩卿家,这件事,那自己怎么说?”杨改革笑道,现在正方两方都说过了,该这个正主说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运河尚且能用,没有大修的必要,以修运河来做以工代赈,纯粹就是浪费银钱而已,而修建到天津的道路,却是有必要的,如今辽东即将被我朝收复,光收复辽东是不够的,还得经营辽东,否则,辽东必定会再养出一个东虏来,所以,开发经营辽东,已经成了定局,而以辽东之肥沃,加之抗旱广收作物的推广,辽东必定成为北方的粮仓,而辽东到京城,则必定走海运,海运则必定走天津,故此,臣以为,修建天津到京城的道路,实则是利大于弊的…”韩焙也不含糊,立刻将皇帝和他说的话原路送回来。说完,还看了看皇帝。
    杨改革又暗笑,这可有点意思。这韩焙把事情又扯到自己头上来了。自己不帮他出头都不行了。
    “这话确实不错,光是收复辽东是不行,还得经营开发那里,不然,必定会重新养出一个东虏来,那我朝可就亏大了,若是辽东开发经营之后,成了我朝北方的粮仓,而辽东到京城,又必定走海运,修建天津到京城的道路,朕看有必要”杨改革表明了态度,支持韩焙。
    韩爔的说辞一出来,不少大臣就意外了,还有这个说辞?经营辽东?北方的粮仓?难道说,皇帝有意减少对南方的依靠?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啊!对日后的发展,可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啊!不少人纷纷议论起来。
    待皇帝肯定了韩焙的说法,大臣们更是惊讶,这辽东卖地,虽然也红红火火,可却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