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成都回三国-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胍沟渍瓶爻J淌屏Γ皇怯胝懦J棠谕夥秩ǎ哉灾乙豢疾呕岱穸ㄍ跻愕纳矸荩S俭其实就是赵忠的一枚放在外面的棋子,不过既然有了这么多证据,那也是铲除这枚棋子的时候了,不过还请王爷将这件事交给我们,让我们来处理可好?”

    刘鑫一愣,没想到毕岚想要让自己放弃主动对付郤俭,不过刘鑫想了想,最后还是点头说道:“那好吧,郤俭一事就有劳毕常侍与张常侍了。”

    刘鑫为何会选择放弃主动对付郤俭呢?

    那是因为刘鑫想通了,如果自己想要利用手上的证据解决郤俭,那就得等到自己落实身份之后,但是自己在得到王爷的身份后,就想要弹劾益州刺史,之后又想成为益州牧的话,难免会受到各方的猜疑,所以不如干脆交给张让来处理,毕竟以现在的情况,张任绝对会将郤俭给解决掉的,到时候自己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好。

    毕岚见刘鑫愿意交出郤俭一事的处理权,当即又对刘鑫多了几分好感,然后又开始对刘鑫许下了不少好处,刘鑫也不客气的一一接下了。

    当然,刘鑫也没有忘记将板楯蛮脱离其中,“毕常侍,板楯蛮之所以叛乱,都是因为郤俭成为益州刺史以来,各种苛捐杂税,逼迫板楯蛮发起叛乱,不过板楯蛮现在已经幡然悔悟,决定投降于成都城,并且将举族搬到成都定居,所以我想陛下应该不会再追究板楯蛮叛乱一事了吧。”

    毕岚笑着点了点头,拍着胸脯说道:“那是当然,这一切的罪责都在于郤俭身上,板楯蛮只不过是受了一时蛊惑罢了,俗话说不知者无罪,我能够保证陛下不会追究板楯蛮的罪责。”

    刘鑫笑着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帮板楯蛮洗白了。

    刘鑫又陪着毕岚闲聊了一会儿,毕岚想要去看看弹劾郤俭的证据,审讯一番那些个人证,于是刘鑫便让黄枚陪同,自己则回到了房间,继续“调教”诸葛瞻。

    PS:第一更,第二更会在五点左右,第三更在九点左右吧。

    继续求推荐求收藏。

第一二九章 思维方式() 
刘鑫回到房间时,发现桌子上摆满了算筹。

    算筹是一种中国古代特有的计数法,这种计数法遵循的是一百进位制,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至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在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可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比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时,用的便是算筹。

    诸葛瞻面前的算筹,便是一套木制算筹,是黄府账房所用。

    刘鑫见诸葛瞻已经没有摆放算筹,便知道他已经算出了答案。

    于是刘鑫笑着说道:“思远,看来你已经算出来答案了。”

    诸葛瞻并没有算出答案的欣喜,反而有些情绪低落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是的主公,我已经算出了答案,是4662两黄金。”

    刘鑫呵呵一笑,点头说道:“答案正确,但是你为何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

    诸葛瞻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我原本打算心算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思考了半天也没有弄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得选择使用算筹,结果还是花了快半个时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感觉有些丢人,也对不起主公的信任。”

    刘鑫点了点头,诸葛瞻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说明还是一个可造之材。

    刘鑫拿过一张白纸与一支笔,笑着说道:“思远,你相不相信我就用这幅纸笔,半分钟内计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诸葛瞻眉头一皱,他可不相信光用纸笔就能计算出如此复杂的题目。

    不过刘鑫也没在意,直接在纸上书写问题的乘法公式,不过十多秒种,就得出了答案。

    诸葛瞻看着纸上的答案,以及看起来似懂非懂的计算过程,有些惊讶,有些不敢相信。

    旁边的秦宓也凑了过来,看着纸上的运算过程与答案,沉思了片刻后,有些疑惑的说道:“主公,你这是用了九九乘法口诀?”

    ?九九乘法口诀,如今小学生必学的乘法口诀,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

    《管子·轻重》终于就有云:“滤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

    《韩诗外传》中也有记载,“齐桓公设庭宴燎,待人士不至,有以九九见者。”

    不过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终止,它的顺序与现代的九九乘法表相反,因为古人用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此口诀的名称,所以称九九乘法表。

    诸葛瞻这才醒悟过来,彻底看懂了纸张上的运算过程,不由得佩服道:“主公大才,我一直以来觉得九九乘法口诀不过是一个死板的口诀,而主公竟然能够将九九乘法口诀扩展开来,形成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在下心服口服。”

    刘鑫呵呵一笑,摇头说道:“这种计算方式名为乘法,专门用于计算数个拥有同等数量然后加起来的总量,是四则运算中的一个分支,是我师傅周公花了多年时间参透的计算方式,只要学会这种计算方式,或者说是思维方式,哪怕是一个黄口小儿,也能够比一名几十年的老账房还算计算的快,计算的精确。”

    秦宓与诸葛瞻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刘鑫说的虽然很简单,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乘法的秦宓二人来说,却是如同打开了一面新世界的大门,足够让二人摸索半天了。

    刘鑫笑了笑,便学着小学老师一般,深入浅出的给秦宓二人介绍了四则运算的概念,以及各自的运算过程。

    就像前面说过的,秦宓与诸葛瞻只不过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导致思维的局限性,从而无法用乘法思维来解决问题,只能够通过算筹进行计算。

    但是秦宓与诸葛瞻的智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一刻钟,秦宓二人便在刘鑫的指导下,理解了四则运算的精髓,并且轻松的解答出刘鑫提出的新问题。

    秦宓不禁感叹道:“这四则运算简直神奇,算筹在四则运算面前简直就是米粒之光,怎能与日月争辉。”

    诸葛瞻也苦笑着摇了摇头,对刘鑫说道:“主公大才,我以前还真是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算术能力能成为益州第一,现在想想就觉得可笑。”

    刘鑫呵呵一笑,然后严肃的说道:“这并非是你们能力不足,而是一种思维的局限性,你们的思维方式已经被前人的智慧所围困,所以在计算时首先想到的便是算筹,就算算筹在计算某些问题时会非常麻烦,但是也没有想过用新的方法来解决。”

    秦宓二人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正如刘鑫所说,他们思维方式已经被前人的智慧所局限,认为前人总结出的知识是最正确,最方便的。

    刘鑫站起身来,拍了拍秦宓与诸葛瞻的肩膀,认真的说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但是我们也得为我们的后人着想,这树是不是该修剪一番,或者多种下几棵树呢,所以我们得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旧事物,旧知识,也要去发掘旧事物中新的闪光点,你们说呢?”

    刘鑫回忆着高中政治老师上课的内容,好好的给秦宓二人上了一课。

    秦宓与诸葛瞻,更是一脸不明觉厉的看着刘鑫。

    刘鑫觉得自己的形象,瞬间高大了不少。

    PS:第二更,继续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三零章 给诸葛瞻讲一个故事() 
秦宓与诸葛瞻在经过刘鑫的“政治课”洗礼后,沉思了良久,秦宓才开口说道:“主公真是万中无一的天才,人中龙凤,听主公一席话,简直胜读十年书!”

    诸葛瞻也用崇拜的眼光看着刘鑫,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得点头表示同意秦宓的话。

    刘鑫笑着摇了摇头,他可没有忘记自己是在敲打诸葛瞻,正好秦宓提到了“天才”二字,刘鑫便开口说道:“我可不是什么天才,也不希望成为天才,因为天资卓越之辈,往往容易在他人的赞美中迷失本心,我师傅曾经见过无数被誉为天才,神童的少年,但是最终在成年之后,还能成才的,十中无一。”

    刘鑫顿了顿,对着诸葛瞻说道:“你们想听我讲一个故事吗?这个故事是我小时候,我师傅讲给我听的。”

    诸葛瞻这时已经明白,刘鑫是在教育自己,便严肃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主公你请说。”

    刘鑫笑了笑,开始讲述伤仲永的故事,“我师傅曾经路过一个地方,名为金溪,那时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方仲永在长到五岁时,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从未接触过笔墨纸砚,更没有看过一本书。”

    “忽然有一天,方仲永向他父亲哭着索要笔墨纸砚,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到邻居的书生那里,把这些东西借来给了他,方仲永便立刻写下了一首赋,并题上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赋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方仲永的父亲给邻居的书生鉴赏,书生认为这赋有大家风范。

    “从此以后,无论指定何种事物让方仲永作赋,方仲永都能够立刻完成,并且赋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方仲永也被誉为了天才神童,有的人甚至花钱求取方仲永做赋。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方仲永也喜欢被人吹捧自己的感觉,所以方仲永的父亲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周围郡县的人,让方仲永表演做赋,赚取名声与财富,我师傅也见过方仲永,给了方仲永一些书籍,希望方仲永能够好好学习,少年得志的方仲永十分骄傲,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不需要看什么书,我师傅只得无奈的选择离开。”

    “过了数年后,我师傅再次路过金溪,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师傅叫他做赋,写出来的赋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师傅再次来到金溪,却再也没找到方仲永,向当地人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当地人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了,现在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受人耻笑,方仲永一家便搬走了。”

    “我师傅最后告诉我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所以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还要优秀得多,被称为神童天才也不为过;但最终方仲永还是成为了一个平凡的人,那是因为他浪费了自己的天赋,并没有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进行巩固,当然了,这与方仲永生活的环境也不无关系,周围的人都在吹捧方仲永的才能,方仲永迷失在了其中,认为自己的天赋卓越,已经不需要再学习。”

    刘鑫讲完伤仲永的故事后,笑着对诸葛瞻说道:“思远,你明白了吗?”

    诸葛瞻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主公,我明白了,我以前就和方仲永一样,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认为自己是名天才,所以我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四书五经我也只是通读了几遍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