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成都回三国-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述三人如今便可为大哥所用,除此之外,在曹家的年青一代中,还有如曹纯曹子和曹洪曹子廉,我的侄子曹安民等人,他们已经崭露头角,日后也会成为大哥的助力。”

    刘鑫听完才想起来,现在才是公元181年,曹家还有不少重要人物没有出身呢,亏自己刚才还担心曹操会一次性举荐个十多号人。。。

    不过,光是夏侯两兄弟与曹仁,就足够让刘鑫高兴的了,这些可都是一等一的武将。

    至于曹洪等人,也能赶在黄巾起义时为自己效力。

    想到这里,刘鑫笑着说道:“三弟,你推荐的这三人都很不错,剩下的三人我也非常期待他们日后的发展,不过我有一个建议,既然你们都要跟随我去益州,何不让曹家与夏侯家一起迁移到益州呢,这样也方便的多,到时候我也会给予足够的土地与资金。”

    曹操想了想,有些无奈的说道:“大哥,我现在只能肯定能带上我的家属跟你去益州,但是我不能保证带上曹家与夏侯家一起前往益州,毕竟故土难离,曹家与夏侯家已经在陈留扎根数百年,家族中的长着恐怕不会同意的。”

    刘鑫点了点头,略带歉意的说道:“不好意思,是大哥我唐突了,竟然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

    刘鑫这才想起来,现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人们都拥有严重的故土情节,除非遇上了某些不可抗力,人们都不会远离自己的家乡,汉代六成以上的百姓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在郡县!

    至于汉代的各大世家豪门,除了某些比较作死的世家,剩下的世家基本上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依旧安稳待在自己的地盘上。

    至于像曹家与夏侯家这样的世家,两大世家在陈留已经耕耘了数百年,可谓是一方霸主,这也是董卓乱汉之后,曹操迅速控制陈留,在陈留起兵的原因。

    当然,陈留太守张邈正好是曹操的挚友,这也是曹操成事的一大助力。

    所以,曹家与夏侯家不可能为了刘鑫的一个承诺,选择放弃扎根已久的地盘,转而跑去益州重新打拼。

    况且益州本土的世家豪门是出了名的排外,就算有刘鑫这个益州牧从中周旋,也会惹来不少麻烦。

    所以说,曹家与夏侯家是不可能因为曹操而迁移至益州的。

    不过,曹操既然能够带着他的家眷前往益州,那么夏侯惇等人也会带着自己的家眷一起行动,到时候曹家大礼包也算是来了大半,剩下的就算就在陈留,也逃脱不了刘鑫的“魔掌”。

    再说了,日后刘鑫谋求中原时,陈留的曹家与夏侯家,也会成为光荣的“带路党”。

    袁绍感觉气氛有些不对劲,于是站出来自嘲道:“哎,说到底还是我方便一些,我现在对袁家已经没有什么留恋了,只要守丧期满,我就可以带着家眷跟随大哥回益州,恐怕袁家还巴不得我早点走吧。”

    刘鑫一听,连忙开口说道:“二弟,袁家的嫡庶之见根深蒂固,他们明明知道你的能力要比袁术强的多,但他们还是不愿意给予你足够的资源,不过他们迟早会因此后悔的。”

    曹操也点头说道:“大哥说的很对,二哥你比袁术要强上百倍,可惜袁家的那些老头子鼠目寸光,一心想要扶持袁术那滩烂泥上墙,真是想想都让人无言以对。”

    袁绍见气氛终于被自己拉回来,也就松了一口气,笑着说道:“谢谢大哥与三弟的安慰,其实我一直想要逃离袁家,因为袁家根本没有那种家的氛围,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尔虞我诈,像我这样的庶出子弟,在袁家里面根本没有发言权,家族中的高层对待我们这些庶出子弟,基本上就像对待一些下人,几乎不管不问。

    “我小时候有一个不错的朋友,他也是一名庶出子弟,八岁时因为身染重病而死,在他生病期间,他父亲从没来看过他,在他死后,他父亲也没有出现在他的葬礼上。”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什么叫豪门薄情,那时我也发誓,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家伙看到我,最后我成功了,平时从没正眼相待的父亲终于和我说话了。”

    “不过,走到这一步时我才发现,我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在他们眼中能力算不上什么,真正重要的是血统!从那时起,我就放弃了对袁家的期望。”(未完待续。)

第一九九章 孝() 
袁绍感叹的说道:“豪门薄情,袁家更是如此,我现在已经对袁家没有任何留念了,不如趁此机会跟着大哥前往益州,说不定还能在益州落叶生根,创立一个益州袁氏呢。”

    对于世家豪门来说,开枝散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所以像袁家这样的世家豪门,底下便有着众多的分支,大都是一些在本家不如意的嫡子,从本家中申请了一定的资源后建立的分支,不过本质上还是属于袁家的一分子。

    而袁绍口中的“益州袁家”,便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袁家,彻底摆脱袁家的控制。

    刘鑫对此表示非常支持,袁绍如果能和袁家彻底分离,那就再好不过了,毕竟刘鑫可不想在董卓之乱时,袁绍会为了家人而做出一些傻事来。

    不过想到这里,刘鑫不禁看向了曹操,这家伙可是为了给自己父亲报仇,一怒之下派兵攻打徐州。

    虽然有些“专家”认为曹操不过是为什么得到徐州,借曹嵩之死生事罢了,不过这一观点刘鑫只能表示呵呵了。

    百善孝为先,古人对于孝是十分重视的,就比如举孝廉,最重要的便是看这人有没有孝心,没有孝心的话就不可能被人推荐,也就没了出仕的可能;与之相对应的,只要一个人有孝心,就算没太大的本事,也有可能被推举为孝廉,出仕为官。

    所以在汉代,基本上评价一个人,最大的标准便是一个孝字,哪怕此人不忠不义,只要占了一个孝字,也会少受到一些斥责。

    所以,在刘鑫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后,就没听说过什么哪里出了个不孝子,在审问那些投靠郤俭的官吏时,黄枚与李肃都一起为某些官吏求情,理由便是这些官吏极有孝心,这次之所以投靠郤俭,只是听信他人诱惑,误入歧途罢了。

    总而言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曹操的孝心是绝对能受到肯定的,再说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如果不攻打徐州的话,那就会成为不孝之人,势必会影响势力的团结度,手下的忠诚度,还会成为敌对诸侯用来攻讦曹操的把柄。

    所以刘鑫便下定决心,在黄巾起义之后,自己必须再次劝说曹操将曹家与夏侯家迁移至益州,至少得把曹嵩等人接到益州来,免得中间出现了什么幺蛾子,惹得曹操来个千里走单骑。。。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现在刘鑫还不可能直接对曹操说,我掐指一算,你父亲会在十多年后被陶谦杀死,所以你还是让你父亲带着曹家赶快来我益州吧。

    不过想到这里,刘鑫便又想起了曹操那句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然后又想到了陈宫。

    陈宫在绝对算得上是一名忠义之人,因为忠义而帮助曹操从董卓手下逃出洛阳;因为忠义而与误杀友人吕伯奢一家的曹操决裂;因为忠义,哪怕是跟随了一个不靠谱的主公,也选择慷慨赴死。

    而且陈宫至少也是一名流谋士,根据历史记载,陈宫现在也有可能在洛阳为官,于是刘鑫不禁对陈宫有了想法。

    刘鑫再仔细一想,如今洛阳城内的著名文士可不在少数,先且不说卢植等已经出名了的大汉重臣,光说那些怀才不遇,又或是身居低位的一流人才就有好几个,比如钟繇,何隅,荀攸等人。

    本来刘鑫只打算去找钟繇碰碰运气的,毕竟钟繇的小儿子钟会已经在自己的手上了,虽然钟会现在的年龄比他的哥哥都要大上许多。。。

    不过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呸,刘鑫这是雄心壮志,既然自己能够招揽到十常侍之一的毕岚,未来的曹魏之主曹操,河南霸主袁绍,那自己为什么不去把洛阳剩下的人才都给打包了呢?

    而且现在还是最佳机会,毕竟黄巾起义还未开始,未来的各大诸侯都还没有称霸之心,自然还没有开始招贤纳士,收买人心,许多在未来大放异彩的三国人物,现在都还没有走上历史的舞台。

    现在,无疑是刘鑫招揽他们的最佳时机,毕竟没有竞争对手,招揽起来也放心的多,不用担心是别人安排的卧底。

    想到这里,刘鑫忍不住向袁绍与曹操问道:“二弟,三弟,你们在洛阳可否还认识一些有能力的人,最好是那种怀才不遇,或者身居低位,能够方便我们招揽他们的人才?我在益州可用的人手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都招募一些人才前往益州才行!”

    益州虽然偏居一隅,但是与其他州比起来可谓是地大物博,与之相对应的,益州的郡县也是极多,刘鑫想要彻底掌控益州,至少得在每个郡中都安插进自己相信的人手。

    所以,刘鑫手下的阵容看起来是星光璀璨,质量绝对有保证,但是在数量上是绝对不足的。

    袁绍沉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既然大哥你都这么说了,我这倒是还有一人符合大哥的要求,此人名为许攸,字子远,与我和三弟都是朋友,关系还很不错,他的能力也是有的,作为一郡太守也不为过。”

    “不过许攸这人有不少坏毛病,比如说许攸为人傲慢无礼,口无遮拦,经常惹人生气,从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他的口无遮拦与田丰的心直口快可不一样,田丰只是在指出别人的错误时才会实话实说,而许攸则是信马由缰,只靠自己的一己之见就敢胡说八道。”

    “而且这人经常居功自傲,自以为是,有时候本来是几个人共同的功劳,许攸都会据为己有,夸大自己的作用,而且许攸还贪图钱财,所以这些年来,我与三弟就有意疏远了许攸,刚刚为大哥举荐人才时,我也就没有提到此人了。”

    刘鑫一听到袁绍开口,就知道袁绍十有八九会说出许攸的名字,刘鑫自然是对许攸有所了解,毕竟可以许攸这个人,可以说是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败!(未完待续。)

第二零零章 不要许攸() 
作为一个三国迷,刘鑫对于三国人物的研究还算透彻,尤其是那些著名的三国人物,刘鑫可谓是知之甚详,对那些著名三国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许攸作为官渡之战中的重要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官渡之战结果的胜负手,刘鑫对许攸也进行过一定的研究。

    首先,许攸的能力刘鑫还是十分认可的,至少是一名二流巅峰的谋士,在袁绍手下为谋臣时的献计献策,都是十分有见地有远识的。

    不过说到许攸的为人处事,刘鑫都不能用不敢恭维来形容许攸了,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字——渣。

    许攸极度贪财,而且还任人唯亲,千万百计的给自己的亲戚谋求官职,并且纵容他们收受贿赂,甚至明目张胆的索贿贪污,袁绍忍不可忍之下将许攸的亲戚逮捕关押,这便成了许攸叛变袁绍,投靠曹操的导火索。

    而且在袁绍手下时,许攸就仗着自己是袁绍多年以来的好友,一直以袁绍的首席谋士自居,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