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共和国同龄人-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口有一家小店面,卖点油盐点心等日常家居必须品,整条胡同都非常安静。

    出了这王拐子胡同,便上了大街,大街上便嘈杂多了,街道上摆摊设点,卖菜卖小吃的,各种吆喝声不绝于耳,路过的汽车卷起的尘土,能扑你一身。

    喧闹无序的集市,飞扬尘土的街道,完全不同于记忆中的燕京,那可是全国的心脏,到处耸立着高楼,道路宽敞平坦,还有就是到处都是车,稍有阻碍,便能停上十几里。

    即便到了这世界五年了,楚明秋依旧不是很习惯,那些占道经营的,居然没有城管来管管,自行车随意摆放,甚至还有马车驴车,拉出来的粪便熏得满街都臭气熏天。

    好容易看见两个带着红袖套的女人,两个女人沿途吆喝,被吆喝到的连忙将车顺一下,要不然将菜筐或桌子往里面拉拉,也没见她们在收钱。

    “咚咚咚!咚咚咚!”

    后面传来一阵震天锣鼓,楚明秋回头看去,一群人敲锣打鼓的过来,领头的俩人手中牵着一幅巨大的纸,上面用红字写着“喜报”,后面的人扯着横幅,上面写着“热烈祝贺斜树街修理厂公私合营!”

    车夫王熟地将车停在路边,楚明秋趴在椅子上迷惑的看着这热闹的人群,即便是富二代,他现在的座驾也不是奔驰宝马,而是三轮车,也就比人力车强点,老王原来也是家里拉人力车的,现在改蹬三轮了,时代进步了嘛。

    穗儿担心碰着,将包袱紧了紧,这包里可有戏痴给的东西,除了那方端砚外,还有两件衣服,一套是给楚明秋的,一套是给她的,在她心中,这两套衣服可比那方端砚贵多了。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锣鼓喧天,震耳欲聋,人人都喜笑颜开非常开心,连走在最前面的,穿着西装的老板看上去也很高兴。

    楚明秋有点闹不明白,这到底怎么啦?这世界怎么傻子这样多,除了老爸,居然其他人也这样。

    耳边传来穗儿的叫声:“少爷,当心碰着,别乱动。”

    楚明秋没有理会,穗儿什么都好,人漂亮,勤快能干,很会照顾人,可就是一点,瞎操心,爱唠叨,就像他前世的老妈,什么都不准作,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象护犊子的母鸡一样,慌不择路。

    老爸老妈老娘倒是非常欣赏她这一点,楚明秋也拿她没办法,说实话,穗儿对他也是非常贴心,比亲弟弟还亲。

    这五年,穗儿也就回过一次家,在家里也就待了三天,她家里人倒来燕京看过她几次,楚明秋也见过,穗儿的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进入楚府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连手脚都不知道该往那放。

    去年她父母来,曾经将穗儿的弟弟妹妹带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妹妹比楚明秋大三岁,小弟弟大四岁,可这两孩子看上去就象营养不良似的,脸色苍白,上初中的弟弟个头比楚明秋高不了多少。

    路上碰着几波这样敲锣打鼓送喜报的,快到楚家胡同时,还碰上一波,是楚府附近的大排档,楚明秋认得大排档的麦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这大排档也不大也就六七张桌子,卖的东西也就是很常见的炒肝爆肚,早晨还卖豆汁包子馒头焦圈,他吃过这里的焦圈,感觉很好吃,以前怎么不知道燕京还有这样好吃的早点。

    “啪啪啪啪!”

    穗儿慌忙把楚明秋抱过来,楚明秋奋力挣扎,不过就是串鞭炮,又不是机枪大炮,至于这样吗。

    “小少爷,别动,小心崩了眼睛。”

    麦老板的老婆,快五十岁的妇女,看着秦老板那张笑得比哭还难看的脸大声嘲笑道:“我说你这老头子,合营有什么不好,看看人家老楚家,几百年的楚家药房都合营了,就你这铺子,六爷随便扣一撇就够了。”

    “是呀,师傅,”从里面窜出个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师娘说得对,这合营就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了,再也不是资产阶级单干了,我们也就成了党的人了,您说是吧,杜同志。”

    杜同志是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头发剪得短短的,精气神十足,张口说话声音极大:“小卢同志说得对,合营了,我们便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成为光荣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楚明秋眉头深皱,上次楚家合营的时候,他已经感觉不对,感觉自己被坑了,被判官马头冠牛头冠这伙小鬼给坑了,可到底是坑在那呢?楚明秋开始慢慢整理思路。

    三轮车继续向前走,路过报摊时,楚明秋眼睛一亮,赶紧让穗儿买了几张报纸。楚家合营时,楚明秋觉着不对,没细想究竟那里不对,这些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对外面的事了解不多,还以为是楚家的个案,可今天看来,事情没那样简单。

    楚明秋安静的坐在穗儿身边,再没有东张西望,只是快速浏览报纸,穗儿轻轻松口气,到家后,穗儿发现楚明秋依旧在车上看报。

    “少爷,到家了,”穗儿叫了声,可楚明秋好像没听到,穗儿又加大声音:“少爷,少爷,到家了,快下来吧。”

    车夫老王过来伸手将楚明秋抱下车笑呵呵的轻弹了下他的小鼻头:“怎么,这就吓傻了,少爷快醒醒。”

    “哦。”楚明秋抬头看看,好像是到家了,才将报纸收起来,慢吞吞的向里走,过了二门,穗儿才听到他低声咕哝道:“嗯,应该没错,还是在…。。,好像要发生…。”

    穗儿轻轻叹口气,以后要尽量少带少爷出门,这要真给吓着了,可怎么好。

    楚明秋终于明白过来了,他是在地球上,也是在中国,可时间不对,现在是新中国刚成立阶段,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到他熟悉的社会阶段。

    或者简单的说,他被坑了,被判官马头冠牛头冠给坑了。

    **广场没前世那么大,是因为那时还没有扩建;同样的原因,所以没有人民大会堂,也没有太祖纪念堂,太祖还活着呢,谁敢让他睡里面去。

    现在他麻烦了,为什么呢?

    麻烦就在于,他对这几十年历史几乎一遍空白,除了知道一个抗美援朝,应该已经结束了,还有个便是文化大革命,据说这场革命中,太宗倒了大霉,差点就没得过去,可这场革命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他完全不知道。

    说来知道文革还是因为混娱乐圈,当时有部关于知青的电视剧,那时他正与这个剧组从事剧务的一个姑娘打得火热,这姑娘设法为他谋得一个露脸,还有句台词的角色,所以他对这段历史有那么一点点了解。

    中学时的课本上也曾经简短介绍过文革,可他早就忘记了,现在隐约还记得的便是错误,好像太祖犯了错,被人利用了,至于到底被谁利用了呢?就忘记了。

    该死,忘记了。

第十七章值半个楚府的砚台() 
“狗日的判官,狗日的马面,狗日的牛头,下次要遇见你们这帮杂碎,老子绝不轻饶,老子要上天庭举报你们。”

    楚明秋发泄的嘟囔着,可地府即使再**,也不可能两次将他错拘去吧。

    “你在瞎嘀咕什么呢?”

    熟悉的声音将楚明秋唤醒,楚明秋抬头见六爷和岳秀秀正低着头注视着他,楚明秋迅速换了个笑脸:“老爸,老妈,我回来了。”

    六爷轻轻嗯了声,他和岳秀秀并没有听清楚明秋骂的什么,只是见楚明秋失魂落魄的样子,担心出了什么事。见楚明秋的样子,好像没什么事,俩人均松了口气。

    六爷看了眼穗儿手里的包袱:“你娘又给了你什么好玩意?”

    “也没什么,就两套衣服。”楚明秋心不在焉的答道,走了两步又补充道:“哦,对了,还有一方砚台,看菊花姐姐小心的样子,可能挺贵重的吧。”

    “一方砚台?”六爷忍不住皱眉,随即有些惊讶的问:“是不是上面雕着文曲星。”

    “文曲星倒没见着,是一个老头,灰扑扑的,倒是挺好看的。”

    六爷明白是什么了,他摇头苦笑下:“傻小子,你可是手握宝山不识宝呀,我告诉你,这方砚台可以换半个楚府,你信吗?”

    楚明秋一下便惊呆了,楚府多大他可是知道的,如果楚府不败,或者始终留在楚家人手中,到了他熟悉的二十一世纪,这楚府光地皮便要卖几个亿以上。可这方砚台居然可以换半个楚府,那就是几个亿。

    楚明秋不信,绝对不信,就算再名贵的砚台也换不到几个亿去。

    “看来你不信,来,我给你说说吧。”

    楚明秋老老实实的跟着六爷到了书房,这书房就是原来他住的地方,他搬走后六爷便将这辟为书房,实际上,六爷现在很少在这看书,要看书便到如意楼去。

    在书房坐下后,六爷伸手向穗儿要那包袱,穗儿听说那方砚台居然能换半个楚府,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捧在手上怕摔了,抱在怀里怕压着了,感觉抱的不是块宝而是块祸根,此刻六爷要看,赶紧小心的连包袱一块放在桌上。

    六爷将砚台取出来,用手托着,先仔细的看了会才放在桌上,楚明秋凑过来,看了半响也没看出什么来。

    “没什么嘛,就是刻得不错。”楚明秋实在看不出来,这玩意到底那值钱了,就算雕刻精细,可也值不了半个楚府,这老爸该不是骗人吧,便宜老娘的柜子他也看过,里面是有好几块砚台,老娘也没怎么滴,就那样随随便便放着,又随随便便给了自己,怎么一下便值半个楚府了。

    “儿子,让你去如意楼看看书,你去过几次,整个一小白痴。”六爷笑骂道。

    “你就给他说说吧。”岳秀秀不乐意了,端来两杯茶放在桌上,嗔怪的说道。

    “看来你也不知道,好吧,我就给你们说说。”六爷的手在砚台摩挲,语气中带点惋惜,好像这砚台给了楚明秋,恰如明珠投暗,从此坠入凡尘。

    “要说这砚台,首先你得知道自古以来砚台的分类,”六爷开始给楚明秋,也包括岳秀秀扫盲:“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自古以来为读书人看重,读书人对它们的追求也就精益求精。”

    “笔,相传为秦朝大将蒙恬所制,主要讲究材料,制作笔尖的有兔毛,狼毛,羊毛,笔筒的材料就更加丰富,普通的用竹子,后来用象牙、玉石、兽骨、红木,都有,笔毛要求坚韧柔顺有弹性,好的毛笔,用……”

    “老爷子,秋儿还要练字呢,文房四宝,你一样一样讲下来,那要讲到啥时候去,今天先讲这砚吧。”

    楚明秋听着还有点兴趣,可岳秀秀不耐烦了,这文房四宝要一样一样从起源传承,再到材料鉴别,制作工艺,各时代的特点,这一路讲下来,可以讲七天七夜。

    “好好,”六爷笑笑,也不同岳秀秀争辩:“你们看这方砚,石质坚硬,抚摸上去却又十分光滑,毫无纹路阻碍,”说着六爷用手指轻轻敲打,砚台发出一阵嗡嗡声:“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楚明秋皱眉凝神仔细辨别,六爷微微一笑,手指又在桌上轻轻敲了两下,楚明秋恍然大悟:“象木头的声音。”

    “对,就是象木头的声音,”六爷点点头说:“现在从石材和声音上看,这是款端砚无疑,而端砚又要细分,最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