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山渐青-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为格物?相信大家都明白圣人所谓的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圣人此言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让我们对世间万事万物运行的道理,都应该去思索、去探讨,而不限于在儒家经典里面寻章摘句。
    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么圣人此语中的‘三人”是不是全指的是儒者呢?自然不是,这‘三人’包括了各行各业的人在内,也就是说,圣人教我们对各行各业都应该去关心、去讨教、去学习。
    那么我憩请问各位,你们按圣人之言去做了吗?你们除了儒家经典之外,你们还学会了什么呢?你们知道水为何往底处流,火药为何会爆炸,司南的指针为何总是指向南方,人为何会生病,天狗为何能把月亮吃掉,商人是如何盈利,农人如何耕作等等,你们都知道了吗?
    相信在坐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那你们为何不按圣为之言去学习、去探讨这些未知的东西呢?是圣人让你们读了几本儒家经典之后,便可以对其它事漠不关心,甚至有意去贬低它们吗?”
    一通发问下来,四周寂然无声,许清朗朗之声在整个太学里回荡着,即使是那些老夫子,一时也无从辩驳。许清也不奢望自己的一翻话,便能使得他们看待事物的观点彻底的改变,冰冻三尺,百一日之寒啊。
    “在坐的诸位,自觉学问比当年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如何?嵇康尚能身体力行的去打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至少说明他并没有看低打铁这些所谓的‘贱业’。
    提到嵇康,还有一样非常值得一提之事,那就是自唐始,科举就被有意无意的加上了过多的铺陈、过多的粉饰,进士及第之后游曲江、晏杏林、雁塔题名,一时间百千万里尽传名,把进士及第的荣耀,提升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把天下读书人的心都扰乱了。
    但事实上科举只是朝廷为了挑选一些文官而已,你进士及第了,只代表你有了做官有资格,并不能说明你就一定能做一个好官,因此有必要这样大肆的铺陈渲染吗?
    科举取士,在众多的读书人中,能上榜的毕竟只是少部分,大部分落榜之人对此会是什么感觉呢?对比之下他们会极度的失落,他们会变得焦虑,压抑、恐慌。如此一来,整个华夏大地的读书人失去了冷静、平和的治学心态,一心埋首于经义之中,只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金榜题名。
    如此一来,大多数人只会皓首穷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揣摩着科举试题的类型,教官有心性、取士的偏向,象嵇康他们一样有着洒脱的心性、平和的治学态度的人少了,即使象李白这等豪放之人,也只是终生慨叹抑郁不得志,自开科取士以后,有唐一代能象嵇康他们一样,安心治学的人几乎没有!
    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朝廷科举选拔几个文官,却将天下所以读书人都卷了时去,加上原来科举只注重诗赋墨义,使得天下的读书人都把精力花在了这上面。
    使得学术方面、及其它各科如算学、格物、治事等被排挤、被压缩到了一个畸形的地步,这一点于国于民是极其不利的。”
    许清的这些言论,这些太学可谓闻所未闻,造成的震撼力是空前的强大,或许不是没有人想过这些问题,但象许清这样当众大发言论的却没听过。又是那位屈伟先站起来问道:“夏宁侯的意恩,可是对科举考试持反对态度?”
    许清呵呵一笑道:“朝廷科举选官是好事,这一点无须怀疑,但却不应将过多的荣耀附加到进士身上,使得天下读书人失去了平和的治学心态,这就是我对科举的看法。”。
第二百五十三章 素儿的声音
    特别是他关于科举被朝廷炒得过热的观点,石介这个文坛最活跃的急先锋,首先表示支持,当天听说后,跟着便撰文见报,进一步论述了许清的观点,他甚至一口咬定,就是因为唐朝将科举炒得过热,给进士附加了过多的荣耀,才使得有唐一代在学术上毫无建树,并直言指出,朝廷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欧阳修也第一时间在早朝上将许清的论点提了起来,欧阳修也认为,若大宋不吸取唐朝的教刮,将会步唐后尘。从而引发早朝上的一场大辩论。
    对于王拱辰而言,许清支持的,就是他坚决反对的,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潜意识,所以,他认为许清这是在妖言惑众,应该狠狠的治罪,说因为许清不是正途进士出身,忌妒心作祟,才作此说,王拱辰的话说得有鼻子有眼,并以此为论据,把许清的人格攻击得一无是处。
    最后连赵祯都听不下去了,当廷阻止了他,王拱辰才悻悻退下。此事朝会一散便传到了许清耳中,他权当王拱辰是在耍猴,如果抛出这样的言论就被赵祯治罪的话,许清也别在朝堂上混了,老实到江南去,找个山青水秀的地方逍遥快活去为妙。
    朝廷上争论不休,京中士林更是热议一片,众说纷纭。有支持许清的,自然也有反对的。两方当面鼓,对面锣,青楼酒肆之中到处是争辩得面红耳赤的文人士子。
    许清觉得自己的目的达到了,科举过热的弊端不用置疑,后世鲁大师笔下的孔乙己,就是最好的写照,一辈子埋头经书里,弄得半痴半傻,人格都为之扭曲。
    现在已经不只是朝廷政策失误的问题,这已经成了整个大宋百姓的大众心态,你考不上进士,再有才也抬不起头来,别人也看不起你,甚至连家里人都看不起。
    钱易的南部新书泠有这样的记载,一个姓杜的书生多次科举不鼻,刚想回家,却收到了自家娘子托人带来的一信,信中只有一首七言诗:
    良人的的有奇丰……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姜君面。
    若来时近夜来。
    这诗只要不歪曲地理砗为杜家娘子让丈夫半夜回去好亲热就行。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落第之后甚至有家不能回,只要还自认是个男人,看了娘子这样的诗,未及第之前谁还愿皿去。那怎么办,博了呗,一生全扑在了科举上。
    而这绝对不是个体现象,落第之后羞于回家的大有人在,在这样的大众心态,群体压力之下,使得几乎所有的读书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科举及第!
    形成了这样的群体心态,其它学科将很少有人会去顾及,在华夏整个历史长河中,读书人不知凡几,但几乎所有促进社(汇)进步的科学发明,都和文人无关。别的不论,光是后世还在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就没一样和文人沾边。而他们作为读书人,作为知识分子,本应该是在科学方面作出主要贡献的啊!
    即使出现了个把沈括、宋应星,也不过珍稀级的人物,相对读书人庞大的数量而言,只出一两个这样的人物,不见得是一种荣耀,反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悲哀。
    许清这次抛出这个言论,就是希望朝廷正视这个问题,同时让更多的读书人去深思这个问题,他这次只是提到科举过热会影响学术研究,并没有过多提及其它学科,饭要一口一口吃,若真能给科举降降温,他相信自然有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其它学科,到时再有意的引导一下,或许效果不错,至少不会比现在这么发展下去差。
    这次或许不能一下子改变什么,但至少让这些精英试着去思考。让他们先争议去吧,自己瞧准时机不时推动一下就是,许清翘着脚在家里如是想。
    红菱看他一副悠闲无碍的样子,不禁抿嘴轻笑,许清见了问道:”菱儿笑什么?””
    因许郎的话,外头都吵翻天了,许郎地象个没事的人一样,奴家当然觉得好笑。”
    红菱将软软的身子靠到他怀里,手指无意识的在他胸前来回钊着圈儿,窗外的雪连下了数日,却不见有放晴的时候,逼人的寒气,加上厚厚的积雪,让人连出门都难,曹佾那个家伙也不见过来缠人了,看来就算是大神也怕冷啊!”
    由他们吵去,等他们吵累了,相公再跳出去做仲裁,呵呵这样他们才会服气儿……”……许清含着她的耳珠,乐呵呵地说道,红菱的耳珠很敏感……经含住拨弄几下,呼吸便有些急促起来。
    红菱张嘴在他臂上轻咬一口,嗔道:i,许郎休要作怪!”
    许清轻笑一声放开她,红菱站起身来时双脚已有些绵软不稳,她走到门边才回头道:”许郎且坐着吧,奴家去厨下给许郎温些酒来。
    嗯,这主意不错,这样的风雪天,喝些小酒倒也怡情。许清自己个在家用餐时极少喝酒,这是他前世就形成的习惯,到现在也没多大改变。等红菱去后,房里只剩下素儿两个,两人只在罗衣外罩了一件小袄,凹凸有致的身姿被勾勒得恰到好处。
    有意思的是,行房之时小薇很是大胆,过后却显得十分羞涩,如今对上他的目光脸就羞红。倒是素儿,基本能保持原来恬淡的模样儿。
    许清见素儿这副样子,有心拿她打趣一下,等她把金兽里的熏香点好,许清轻咳一声说道:”素儿,你声音糯软动听,既然该出声的时候不出,那就给大官人我念一段诗经吧!””
    大官人你……”
    素儿听了浑身一颤,那恬淡的模样再也不见了,捂着红透的脸儿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身后传来小薇忍噤不住的轻笑,让素儿恨不得在地上找缝钻下去。许清这才和声说道:”去吧,子曰,学而时习之,我是真想听一段诗经,素儿去把书拿来吧。”
    等素儿向檀木书架走去,许清才回头瞪了小薇一眼,然后招招手,小妮子低着头挪着小步走到他的躺椅边,许清一把将她抱到胸口上。
    ,哈哈!看你还敢不敢取笑素儿!”
    ,大官人我……再!”
    小薇话刚出口,香臀上便落下一掌,只觉臀尖上一阵酥麻,惊呼一声,脸上嫣红欲滴,素儿听到了这边的动静,站在书架前不挪步了。”
    素儿还不快过来念书,大官人我不偏不倚,在帮着你找回场子呢,你还不快过来!”
    许清说完又在小薇香臀上一揉,让她酥胸不住的起伏着,压在他胸口上软绵绵的,不得不说,虽然没红菱那么丰腴壮观,但这丫头的本钱也绝对不小,埋首其间照样能让人喘不过气来。见她有些失守之势,许清这才放开她。”
    大官人要听哪一段?”素儿在前边盈盈坐下,脸儿虽然还红着,情绪倒平静了下来。
    ,随便念吧!”
    素儿目光不敢与他对上!柔声念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听素儿念书确实是一种享受,她声音柔软恬淡,如春风拂面。许清闭上眼睛,很快沉浸其中,金兽淡香轻轻弥漫,怡然如兰。
    许清自知古文功底较人家差,闲暇之时倒也时常诵读,但在所有经典之中,唯一让他觉得看着是一种享受的只有慈诗经,跟其它枯燥的经义比,只有诗经比较生动。
    等红菱回到楼上时,许清已听素儿念完了诗经小雅篇,红菱拿着一壶酒,另外两个侍女抬着小炉子,炉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食欲大振。
    红菱将小几移近前来,然后将小炉摆上,瞄了一眼许清说道:”奴家让厨下给许郎做了些狍子肉,不知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