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流唐帝国-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大唐近千年后因为皇室子孙再也没有一个直系皇子愿意担任皇帝从而国体从君主立宪和平过渡为民主政体,大唐帝国消亡,这一祭祀也没有停止。英烈祠也成为了所有中国人心中的圣地,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罗隐答应一声,正要告辞离开。李俨又道:“等等,这些事情先不忙去做,等朕亲征回来再做可能效果会好些?”
    罗隐大惊:“陛下要亲征?”
    “正是!”
    “万万不可啊!潼关之敌不过五千人马,哪里值得陛下亲征?陛下随便派一员将领就可以轻松的拿下了!陛下乃是万金之躯,就为了这么点区区小事而亲征,实在有些……有些……”
    “有些儿戏是吧?”李俨目中闪过智慧的光芒:“就为了这么区区五千人,还用不着朕亲征。不过眼下的局势,朕以为,朕还是得亲自跑上这么一趟!”
    “为什么?”
    “首先潼关乃是关中地东大门,地位重要。此次为贼所破。关中必然会人心惶惶。所以朕必须亲自去,以安抚人心。”
    安抚人心也不用亲征啊?罗隐心中不解。
    “当然。这只是一个附带的作用。罗郎,现在朝廷的局势你也不是不知道。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实际上,有很多人心中另有打算。”李俨哼了一声:“哼!朕的变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很不高兴了!他们也不想想,老百姓乃是天下的基础。如果这基础被破坏掉了,他们还能有好日子吗?黄巢地前车之鉴,他们就一点教训都没有吸取!哼哼,他们不高兴,想打些别的主意,还自以为朕不知道,当朕没长眼睛吗?”
    事涉朝廷纷争,罗隐并不插嘴。他知道自己的权限在于军事方面。对于朝廷的事情,还是最好不要多嘴。在其位方谋其政,这是他的为政信条。
    李俨也并不需要他发表看法,只是接着道:“既然反对,那就直截了当的说出来吧!朕并不是容不得不同声音的人。可他们不!他们偏偏在表面装出一副恭顺模样,背地里净搞些小动作。朕还不好收拾他们。而他们也需要一个机会来对付朕。既然如此,朕就给他们一个机会!罗如果朕以御驾亲征,本想一鼓而下,偏偏朕却在潼关损兵折将,久攻不下。于是朕觉得,连黄巢那样的人、那几十万兵马都被朕收拾了,岂能在潼关这区区五千人面前失了手?于是孤注一掷,将长安附近的军队抽调一空,非要攻下潼关,偏偏这一次仍然失败。五千赤卫军因为被用来强攻损失殆尽。而朕还出点什么事。罗郎。你说,这会不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呢?”
    罗隐目光复杂地望着李俨。他是李俨还被田令孜挟持地时候就投靠了李俨。可以说是看这李俨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看到从前那个政治上还很幼稚地李俨如今却有了这样老辣的谋算,心中一时间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直到李俨再问他一次,他才回过神来,与李俨讨论起计划的具体方略来。
    随后,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此时天色已晚。李俨紧急召集众臣,将潼关失守地消息通报他们。要他们商议应该如何应对。
    这一消息是罗隐的鹰眼营接到情报后就马上呈报地李俨,其他人根本毫不知情,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一时间众臣议论纷纷,表现各异。朝堂之上闹成一团。
    李俨也不干涉,冷眼旁观他们的闹剧。在这个时候,他们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第一反应所表现出来的。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而不像平时上朝那样,一个个都带着假面具。所以李俨在一旁观察着他们,以他们此时的表现,来决定对他们的态度。
    朝臣地表现态度虽然各有不同,不过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吓破了胆的人,他们强烈建议李俨逃出长安。免得潼关的贼兵西进攻破长安。另一类则是压根就没把潼关的贼兵放在眼里,或许是朝廷的屡次大胜让他们对自己的军队已经有了很强的信心,他们要求李俨派出几千到一万兵马,直接将占据潼关的贼兵灭了就是。剩下地极少数人这比较稳健。他们认为贼兵能突然攻破戒备森严的潼关,一定有非比寻常的战斗力。所以朝廷应该屯兵长安,在长安等贼兵前来攻打。以长安的城防为依托击败贼兵,至于贼兵万一不来长安,而是去肆虐关中,也可以调动其它地方的兵马围攻贼兵,但是长安的兵马是万万离开不得地!
    于是乎,想逃的、想攻的、想守的,三方吵得不亦乐乎,偌大的朝堂之上,几乎成了市井中的菜市场!
    等三方的人吵够了,他们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个皇帝。于是一个个要求李俨圣裁。想尽理由,想让李俨同意自己的观点。
    不料李俨却将三方的观点都驳回了。直接宣称自己要御驾亲征!
    分成三方的众臣顿时化敌为友,一起反对李俨地决定。只可惜李俨一意孤行,他们地反对压根就没有效果,径直宣布要带着五千赤卫军连夜攻打潼关,并宣布将在次日下午前攻破潼关回到长安。
    “这不过是一次游猎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朕身为一个皇帝,出去打打猎没什么不对吧?”
    李俨如是说。说完这句话,他不给朝臣地反对机会,径直退朝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早已经准备好的五千赤卫军已经准备完毕,李俨十分仓促的带兵出发了,连御驾亲征前、甚至普通军队出兵前的种种仪式都没有举行。
    这时候,朝廷中某些人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伴随着这“预感的”,是他们越加密切的会面与密谈。
    到了第二日,长安的气氛变得更加诡秘。表面上看起来还是那样的平静,但实际上,却有着某种莫名的暗流在涌动。驻守长安的玄武军团中高级官员更是频频接受到长安中富豪或者官员等的宴会邀请。
    到了夜间,皇帝并没有如同他所说的那样,次日下午就攻陷潼关并且回到长安。皇帝的“游猎”至今还没有结束。
    很多人多没有睡觉,他们等待着从潼关传来的消息。有的人期待着皇帝早日回归,有的人则巴不得他不回来。
    深夜三点种,消息终于过来了。
    “陛下攻击潼关失败。损失很大,很惨重。陛下亲冒锋矢攻城,仍然没有成功攻破潼关!陛下已经决定抽调长安附近一切军队,参与围攻潼关,一定要将潼关打下来!”
    陛下已经失去理智了!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他都一定要将潼关拿下!即使将长安所有的军队都打空也在所不惜!而且陛下还一定要硬碰硬地拿下潼关,所有的厉害武器都不准使用!
    陛下真的失去理智了!区区一员偏将都能够通过那些厉害的武器比如床弩齐射。比如投石机齐射将潼关拿下,陛下却要动用这么多人,牺牲这么大!而且还非要硬碰硬!开始的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没有带这些大威力武器,现在能带了居然还不让用!这不是失去理智是什么?
    陛下失去理智了?失去得好!失去得妙!最好他直接疯掉!赤卫军损失惨重?损失得好,损失得妙!最好全军覆没!
    如此的话语,如此的流言在悄然地传播着。
    有的人痛心疾首。有地人心中冷笑,还有的人却开始失望了。
    这个陛下到底不是贤明之君。看样子,还是寿王殿下更贤明,更有前途。
    更加隐秘的渠道——比两个亲密朋友私下里的谈话——传播着这样的消息。
    到了天亮的时候,陛下的正式旨意也到了。长安附近地军队,包括驻守长安的玄武军团,全被掉往潼关。
    长安的防务顿时空虚!
    连长安的防守都不顾了!这可是帝国的都城,皇宫的所在。大唐的中心啊!看来皇帝陛下失去理智的程度已经很深了!
    顿时间,长安城开始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后宫地几个李俨宠妃们站出来稳定人心。她们表现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宣布将出长安城去好生巡游一番。
    人们的信心总算开始有点恢复。但是真正知道底细的人却在冷笑不已。
    妃子们出了长安城,很多人就不再关注她们了:区区一些女子,能起什么作用?就让他们走吧,走吧!长安城没有了皇帝的妃子,等到某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岂非群龙无首?到时候要做一些事情就更加容易方便了!
    一天后,进一步地消息传来:增援军队到来后,皇帝陛下亲自带领赤卫军上阵攻打潼关,本来已经攻上了城墙,不料遭到贼兵的强力反击,不但赤卫军十不存一。甚至连皇帝陛下都身受重伤!剩下的赤卫军连忙保护着皇帝陛下退下来。但是皇帝陛下已经身受重伤,军中医官使劲浑身解数,也没法让皇帝陛下清醒过来。
    对潼关的进攻也因此不得不停止。
    为了预防万一,所有军队都囤在潼关下,既不进攻,也不得离开!皇帝陛下的所在被严密保护起来,任何人不得靠近。皇帝陛下的消息被严密的封锁了!只有等到皇帝陛下清醒过来,戒严才能够解除!
    然而,消息虽然被严密封锁,仍然流传了出来。等消息传到长安。顿时一片哗然!
    一直在某一处秘密庄园中等待消息的寿王得到消息后,顿时仰天狂笑:“孤王的机会终于来了!该是动手的时候了!”随后他又假惺惺地低下头。装出一副悲哀模样:“唉!我那可怜地皇兄!可怜的皇兄啊……”接着来地就是身边人一片称赞他“仁慈”的声音。
    被称为“二王之乱”的动荡开始了。因为这场动荡中,一共有两个王爷被推出来称帝,故称“二王之乱”。
    首先开始发动的是潼关下面的军队。
    士兵被煽动起来,以有人对皇帝不利为由,冲击御账,要求公开皇帝的情况。仅存的赤卫军保护着皇帝逃走。玄武军团的高级官员集体宣布皇帝已经驾崩,要求李杰出来即位,并立刻表示对李杰效忠。
    士兵们被蒙骗了,为李俨这个他们心中无比爱戴的“先帝”的去世而悲哀。高级官员们做的一切,他们都毫不在意,只是自发的组织起来,祭奠李俨。极少数清醒的人意识到不对,一些人提出疑问,却被杀害,剩下的人只好三缄其口。
    随后军队开拔,回到长安,表示国不可一日无君,要先拥戴新君即位,潼关的五千贼寇不过是疥癞小癣,不值一提。
    于是军队朝长安开拔。
    军队回到长安后,派兵接管了朝廷要害部门。有的地方他们遇到了强烈的反抗,还爆发了流血事件。然而寡不敌众,一天之后他们还是控制了长安城。
    这一时候,百官寄予众望的郑畋反常的没有任何反应。没有人挑头,其他的反抗很快就被镇压了。
    随后那些人进入寿王府,拥戴寿王仓促即位,以寿王妃为后,改元天佑,表示上天护佑李杰这个不可能当皇帝的人做了皇帝。同时大赦天下,加封百官,郑畋被任命为三师中的太师虚职,却被剥夺了同平章事一职,从而被架空了。其他宰相没有向李杰效忠的也都如此被架空。
    寿王仓促即位,担心节镇的反对,对各节镇都大家封赏,甚至开了非皇族封王的先例。李克用被封为晋王,朱温被封为梁王,拓跋思恭被封为夏王,王重荣被封为河中王。如果不是高骈已经被干掉,估计也会被封一个淮南王。而即使潼关的贼寇,也在要求他们投降朝廷的情况下,表示可以封秦宗权蔡王——李杰对秦宗权并没有任何敌意。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