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流唐帝国-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皇帝,谁敢在军中还弄个伞顶着?除了皇帝,又有谁敢在自己地旗帜上使用黄色?
    现在的诸节镇节度使一个个桀傲不逊,不听朝廷号令。但是这种礼仪上面的东西,却没有几个人有胆子逾制,那只会让人成为天下共讨之的公敌!
    所以,皇帝必然在军中!
    虽然早在前几天,唐弘夫等人就接到了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但是他们以他们的想法,堂堂一个皇帝的出征,必然会牵涉到方方面面,林林种种。皇帝要想成功地出来。每个一两个月的准备是动不了身的。即使动了身,皇帝身娇肉贵、吃不得苦,在路上只怕不知道还要耽搁多久。这样一算下来,每个三四个月,皇帝压根就到不了!
    有着这样的想法,他们才会如此松懈。才会毫不在乎的会猎、饮宴。否则的话,就算是为了在皇帝面前做个样子,他们也不至于如此。
    但是怎么都没有想到,皇帝的御驾亲征,竟然来得这么快!在朝中他们不但有郑畋照拂,还有其他的官员作为耳目——这一点都不奇怪,作为一镇节度使,一个封疆大吏,他们不可能将所有地宝都压在郑畋一人身上。所以他们对朝廷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当皇帝要御驾亲征的诏令到来的时候,无论郑畋也好。朝中其他大臣也好。传来的消息都是皇帝地御驾亲征刚刚从朝议中通过。没想到,十天都不到。皇帝竟然已经到了!
    就算皇帝在朝议通过后马上出发,这也才仅仅五天时间。五天的时间到达,就算是久经沙场的精锐军队,也不过如此了。但是即使皇帝带的兵都是精锐,军队中还有一个皇帝呀!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快?皇帝又怎么可能吃得了这样的苦?
    更何况,朝议一通过就马上出行,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单单是粮草的准备就要很长的时间。朝议没有通过,上哪儿弄粮草去?
    唐弘夫二人、甚至还有其他以为皇帝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的节度使,都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竟然是一个丝毫不怕吃苦的皇帝,皇帝竟然是用自己地私财在养兵!
    因为这样地事情,从古到今的皇帝,除了开国之君,根本就没有人会去做、能做到啊!
    也正是通过这样地事情,以及此后皇帝的种种事迹,原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藩镇,开始对皇帝有了敬畏。其中有些并没有多少野心,只是见形势如此,所以随大流的藩镇,更是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有不轨之心了。
    当然,仅仅见到皇帝一副明君样子,就顿时心悦诚服,放弃所有野心,死心塌地效忠的故事,那是发生在史书中。虽然这被儒生们当成一种莫大的仁德,但那到底,不过是儒生们根据所谓的“圣人之教”而编造的故事罢了。
    却说唐弘夫程宗楚二人,在有了御驾已到的认知之后,心中的百般滋味,一时也难以尽述。
    在皇帝面前,作为大臣、大将,装出一副公忠体国,勇武过人、为国献身的样子都来不及,怎么能吓得逃走呢?这不是摆明告诉皇帝,自己胆子很小吗?被皇帝知道了,以后的荣华富贵还想再要吗?即使现在皇室衰落,皇室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威信啊!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有想清楚呢?怎么就被皇帝的军队吓得逃跑呢?
    另一方面,作为对大唐还有一定的忠心的人,皇帝有如此的坚毅,有如此强大的军队,理应为大唐而高兴。然而他们这些节度使,却又有点不希望皇室重兴。毕竟皇室衰弱,他们这些节度使也水涨船高,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啊!
    林林种种,让他们的心情之复杂,心绪之混乱,一时间都溢于言表。
    “陛下怎么就这么来了呢?这怎么可能呢?难道真的如郑相公所言,今上是一个英明之主吗?但英明之主,用不着御驾亲征吧?那都是昏……那个……那个君的所为啊!”
    程宗楚喃喃说道,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问唐弘夫。
    唐弘夫又如何能答?勉强一笑:“太宗文皇帝也曾经亲征过,这个……这个亲征未必明君就不能作……”
    他们几乎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一路就这样走过去,远远的望见军队中的仪仗,已经确定了心中的判断。
    伪齐黄巢虽然也称帝,但是他们的仪仗跟大唐皇帝的仪仗是截然不同的。别人分辨不出来,他们却清清楚楚。
    唐弘夫打马前冲,空中留下他的叹息:“听天由命吧!希望陛下没看见我们……”
    程宗楚强力想要笑,却比哭还难看:“除了听天由命,还能如何呢?不过,临阵换将乃是大忌,陛下也未必会怎样我们……”
    临阵换将是大忌,藩镇兵马也不怎么听朝廷号令。可是眼下这情况,陛下手握重兵,说换将就能换将,说号令藩镇兵马就要号令藩镇兵马!形势比人强啊!除非他们马上造反,否则不可能不听朝廷的号令。
    然而造反,他们终究是不敢的……
    唐弘夫打头,程宗楚在后,远远的行到大军之前。二人亲自迎前,大声呼道:“可是陛下御驾在此么?臣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在此迎驾!”
    无论有什么结果,那就豁出去了吧!
    唐弘夫、程宗楚这个时候,心情颇有点悲壮。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二十一章 各怀心思
    大军的前锋并没有停下来,仿佛当唐弘夫、程宗楚二人不存在般,继续蹄声隆隆的滚滚而去。wWw、
    唐弘夫、程宗楚二人心中顿时涌上一阵悲凉。
    难道皇帝陛下已经对我们生气了?所以命令军队不理我们?
    这样的想法难免从唐弘夫、程宗楚二人心中冒了出来。
    幸好真正的事实并不是这样。
    大军前锋过后,从队伍中涌出一骑来,只见他身穿血红色甲胃。
    唐弘夫二人曾经听人说过,皇帝的禁军“赤卫军”和亲卫队“烈血卫”的甲胃都是血红色的。他们知道皇帝身边的人,万万得罪不得,一见来人身穿血红色甲胃,就知道此人在皇帝身边地位不低。无论是赤卫军还是烈血卫,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力,都不是自己二人能够比拟的,当下恭恭敬敬的迎了上去。
    拱了拱手,唐弘夫二人还没来得及寒暄或者恭维两句,那士兵已经大喝传令,根本没给他们说话的机会:“陛下口谕,令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泾原节度使程宗楚速速赶回本部兵马驻地,即刻拔营起兵,与大军会合于渭桥,时间不得超过大军抵达渭桥处三个时辰,违令者斩!”
    那士兵宣旨完成,立刻拨马回头,重新融入了这轰轰烈烈前行的大军之中。那血红色地背影在大军中一闪即逝。
    唐弘夫二人的目光延伸出去,看到大军正中。旌旗、仪仗集中之处,一个身披黄袍、传着血红甲胃的年轻人被拥在一大批彪悍士兵之中,正急速往前赶去。在他身侧,理应行动迟缓的仪仗队,竟然也跟周围急速前行的大军一起前行,丝毫没有落后的迹象!
    二人不由得暗暗心惊。
    如此雷厉风行,如此精锐之师。唐弘夫二人在心中清清楚楚的知道,此后朝廷地局面。天下的局面,从此将与众不同了!
    二人在大军一侧,目视着一队队士兵从身边涌过,仿佛就当他们根本不存在一般。他们那堂堂节度使地高位,到了何处都不乏人恭敬,不乏人逢迎。然而到了现在,在这里。即使一个小兵的目光,也没有向他们二人斜视半分!
    这是何等严明的军纪!
    唐弘夫二人越看心中越是敬畏,也越是对自己以后的结局忧心忡忡。
    大军通过之后,后面紧紧跟上的,是一批有着另外甲胃、旌旗、士卒的军队。
    一望就知道,这批军队跟前一批军队比起来,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唐弘夫二人清楚的在军队中,看到了权知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地大旗。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不光自己被下令拔营,连拓跋思恭也被命令将军队调往渭桥。
    拓跋思恭现在跟着大军一起出行,可见他多半见到了皇帝。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在皇帝面前表现得机会,自己二人竟然因为出外游猎,不但错过了这一大好机会,甚至可能在皇帝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真是太可惜了!
    在见识到了皇帝的风范之后。他们现在已经不知不觉中,将皇帝对自己的印象看得很重——在原来,即使皇帝不喜欢自己,只要自己手握兵权,就不怕皇帝的不喜欢。然而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他们也不得不跟着改变。
    远远的望见拓跋思恭过来了,原本与拓跋思恭并不太亲近的二人,也打马上前,准备套套近乎——至少也要从拓跋思恭那里打听一下关于自己地情况,皇帝到底有什么想法等等……
    于是二人隔老远就大声高呼:“拓跋节度。请留步!”
    拓跋思恭停了下来。来到他们面前,互相见礼方毕。程宗楚已经迫不及待的问道:“拓跋节度,你可见到了陛下了?情况到底如何?”
    拓跋思恭是一个年约四十余许的中年人。他身形高大,打扮颇有胡风,颌下一缕长须,又让他有一股儒雅的气质。唐时朝堂上下对官员外貌的要求都很高。长得不好看的人,不要说当官,连科举都要落榜。其中一个突出地例子就是钟馗。这拓跋思恭虽然是胡人,却也相貌堂堂,唯一不好看的地方就是一双眼睛稍嫌细小,其中闪动的光芒,给人一种他心机很深或者有些狡诈的感觉。
    就是因为这双眼睛,唐弘夫二人觉得此人“诡诈”,刻意与其疏远了。只是没想到,现在却不得不与他套近乎,程宗楚也不觉得此人“诡诈”了。世事之无常,莫过于此。
    拓跋思恭何等人物?纵横夏、绥、银、宥、静等州,岂是等闲人物?一看二人就闻弦歌而知雅意。他本有心不理会这两个从前对自己傲慢无礼,现在却又有失宠危险的人。但心中念头一转,却起了结交联络之心,当下笑道:
    “二位节度,不用多说了,二位的来意某已知之。”
    唐弘夫还比较稳重,望望拓跋思恭,暗自思忖为何这拓跋思恭突然对自己二人亲切起来。
    程宗楚却已经连忙问道:“托跋节度,那情况究竟如何?”
    拓跋思恭道:“今日晨,陛下就已经到了武功。当即就下令某家拔营。若非某家手下儿郎都生长于塞外,用帐篷而不用营寨,更没有诸多辎重,只怕现在还没动身呢!陛下见某家动身很快,倒是见了某家一面。某家听陛下之意,若是某家行动迟缓。少不了要被降罪!到了某家处,陛下传令二位拔营的信使就已经出发,只是没想到,二位竟然不再营寨中……这只怕陛下心中……”
    唐弘夫还只是脸色微变,程宗楚已经大惊失色:“这可如何是好?”
    拓跋思恭苦笑道:“某家知道二位近日常离开军中,本有心派人通知二位,但一则不知二位行踪。二来某家一直伴驾,抽不出空来。所以未及派人,实在对不住了!”
    唐弘夫心中冷笑:你拓跋思恭空口白话说有心派人,谁知道你真地这样想还是说说而已?不过眼下他们已经引起陛下不满,既然此时拓跋思恭有心笼络,自然也不能拒绝,否则徒给自己树敌,到时候此人在陛下面前多说几句。自己二人难免获罪更重!当下也笑容满面,一幅感激不尽的样子。
    程宗楚虽然为人急躁了点,也不是一点心机都没有的人,此时也对拓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