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流唐帝国-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怀着这样的心情。钟离权和吕洞宾一见到李俨,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疑问向李俨提出来。几乎将李俨当成无所不知的万事通了。而随着他们研究的深入,李俨虽然有超越了当代上千年的学识,到底不是专业人士,竟然也有些打不上来了。幸好这样的情况不多,否则钟离权吕洞宾二人难免要失望了。
    他们跟李俨之间的关系相当独特。作为潜心于研究地人,再加上本来就是追求仙道的道士。对世俗的荣华富贵并不放在眼里,所以他们对李俨态度反而显得很亲近,而不是臣子对君王的态度。同样的,深知科研人员重要的李俨,对他们的态度也很平和。当了这么多年皇帝,换了别人对李俨用那种不恭敬的态度,李俨即使表面上不说,心中也会不痛快。唯独这些人这样做。李俨一点都不会有芥蒂。
    于是乎,三人完全抛却了君臣礼仪,高谈阔论,十分畅快淋漓。幸好周围没有别人,否则这场景让人看到,只怕会让人大吃一惊。
    谈到酣处。钟离权突然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尴尬地神情道:“陛下,老道儿突然想起一事要向陛下说,没想到这一论道,竟然给忘了!”说着苦笑摇头。
    这老道儿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却还是童心犹存。李俨不由得哑然失笑:“钟老神仙,究竟有什么事情要对朕说啊?”
    钟离权有些忸怩:“老道儿自作主张,给陛下带过来一个人,现在还在外面候着呢。也不知道他等着急没有。”
    这钟离权在道教界很有些威望。那些科学家道士就是通过他的号召力找过来的。他介绍的人一定有不凡之处。
    李俨顿时来了兴趣:“噢?不知道钟老神仙带过来这人是谁?带来干什么?是新的仙学研究士么?”
    仙学研究士,就是李俨对这些道士科学家的称呼。
    “那倒不是。此人虽然也是道门中人。对仙学研究到没有什么突出地才干。老道儿之所以带他来见陛下。是为了另外一件事情。”
    一听不是新的仙学研究士,李俨的兴趣顿时有些消退。对他来说。现在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才才是他最必需的。至于其他的,道士也帮不上忙。总不能让道士来帮自己做道场、降妖除魔吧?
    心想钟离权帮自己搞起来这个“仙学研究机构”,功劳可是不小。他要有什么要求,只要无伤大雅,答应他也无妨。想来他带着个人来,无非使他的子侄辈,想通过自己为他讨个出身罢了。唐时本来就有走道士一条路出仕的,还被称之为“终南捷径”。给这个人一个职位也不是没有先例。如果此人才干出众,大用之也无不可啊。
    于是李俨点点头:“钟老神仙是为了什么事情?只要不是与国不利的,朕一律准了。”
    钟离权却道:“陛下误会了。老道儿可不是为了私利而引见此人的。”
    李俨老脸一红,尴尬道:“老神仙当然是至公无私地人了,朕并没有说老神仙为自己谋私利地意思。”
    钟离权装作没看见李俨尴尬的样子,拱手道:“老道儿本来是山野鄙人,得陛下青眼恩遇,心实不安,所以惮尽苦思,想为陛下分忧。昔日与陛下言谈,论及当今道教形势,陛下说大唐一贯崇道,道教之势极大。但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管理混乱,又分有诸多流派,彼此攻讦,使向道之人莫衷一是,不知孰是孰非。所以陛下有心他日整顿道教秩序,唯不得其人、不得其时而已。不知陛下地这个想法可有改变?”
    李俨点点头:“朕地确有心整顿道教秩序,这想法至今如是。若不是伪齐肆虐。朕早就着手去做了。”
    钟离权又道:“时机姑且不论。如果眼下时机成熟,陛下可有适当的人选?”
    李俨一叹:“没有。不过朕以为,钟老神仙似乎可以胜任,要不然吕道长也可以……”
    钟离权苦笑道:“老道儿虽然是道门中人,但是生性粗疏。如果要整顿道门的话,却是干不来的。至于洞宾,他常常混迹于江湖之中。也不是适当的人选。老道儿今日想为陛下引见的人,虽然也不过三十出头。却颇有高道之风,对道门现状,也有独到的看法。以老道儿之见,他才是合适地人选?”
    “噢?”李俨来了兴趣:“既然如此,那就让这位道长进来让朕见见吧。”
    钟离权大喜道:“遵旨。”亲自步出御书房外,不多时,又重新回到御书房中。身边却已经跟了一位三十出头的道人。
    李俨仔细观察那道人,只见他羽衣星冠,身形修长,面目清朗俊逸,行动间如同清风徐来,飘逸之风油然而至,颇具出尘姿态。
    表面上看来地确是一位有道之士。只是不知道其实际如何了。整顿道门关系到李俨的一个大计划,万万轻忽不得。虽然他相信钟离权的推介。但是事关重大,还是进一步确认为妙。
    进得御书房来,那道人稽首施礼。李俨命其报上姓名,只听那道人道:“贫道俗家姓杜,名光庭,字宾圣。号为东瀛子,乃大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少习儒学,略通经、子,咸通间应举不第,感慨古今沉浮,乃入天台山修道,师事天台道士应夷节仙师,乃陶弘景仙师七传弟子,司马承祯仙师五传弟子。至今已有十年矣。”
    旁边钟离权亦道:“杜道长从师十年,名声远播。为道门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对道门科仪、道家意旨皆有研究和独到见解,为我道门中人所重。许为道门新生代领袖。”
    晚唐时候,出了好几位崇佛的帝王。李俨的便宜父皇便是其中之一。经过这几代帝王的推崇,原本处于国教地位地道教地位也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佛教势力开始上升,同时佛教的种种弊端也开始蔓延。“僧尼俗士,自前多有舍身、烧臂、鍊指、钉截手足、带铃挂灯、诸般毁坏身体、戏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称变现还魂坐化、圣水圣灯妖幻之类(《旧五代史》)”,影响极坏。以至到后来,五代时候,佛教的势力之大,占有的土地、庙宇之多,甚至影响到了国家政权的安定。这才造成了后周世宗柴荣时候,下令灭佛的灭佛事件,毁佛寺3000余所,熔铜佛像铸钱以济国用,被佛教中人称为四难之一。
    晚唐时候既然道教衰退,道教的死敌佛门又势力大涨,道门中人自然无法坐视,必然会有重振旗鼓地举动。看样子这个杜光庭,应该就是道门中人重振旗鼓的执行者了。李俨身为大唐皇帝,影响谁都不如影响他,所以杜光庭自然要到李俨这里来找支持了。
    无论从一个后世人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大唐最高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李俨对佛教都没有什么好感。
    中国的三大宗教,儒教、佛教、道教,如果要论起在中国造成灾难之大、影响之坏,佛教当居第一。儒教虽然造成了中国漠视科学、民风迂腐愚昧等种种灾难。但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却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文明,没有像其他古老文明那样衰落地功臣。而道教虽然有消极避世的一面,但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却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道教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斗志。这两者只要善加引导改造,都能够重新焕发青春,为重塑华夏民族的强者地位发挥作用。而佛教呢?佛教就是教人不思进取,叫人忍气吞声,将一切都归结为命中注定。如果大家都信了佛,异族入侵的时候还会有人奋起抵抗吗?生活艰苦的时候还会有人努力奋斗吗?如果说儒教会渐渐消磨人地血性,那么佛教就会彻底让人地血性消失!一个信了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地民族。一个信了佛的国家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正是因为佛教教人不思进取、忍气吞声,所以它在自己的发源地才会很快消亡。而印度的下层百姓才会那样软弱。严重束缚人性地程朱理学也正是因为受到佛教影响,才把原本比较健康的儒教变成了万恶之源。可以说,佛教是印度几千年来一直被外族侵略地罪魁祸首之一!这样的宗教,是精神鸦片,是精神毒品!
    所以,李俨对佛教的态度就是:绝不支持。当然。由于佛教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一下子要将之毁灭似乎不太可能。李俨只能通过对道门的支持、对佛教的限制。来慢慢的消灭掉佛教。
    在这一点上来说,道门与李俨是目标一致地。道门培养出来跟佛教打对台的人物,李俨当然要好好利用了。
    说到杜光庭,李俨觉得自己似乎很熟悉这个名字。在脑海中记忆的僖宗时历史中好好找了找,果然找到了这个人的记载。
    不错,这个人的确是道门中的一个特出人物。
    根据后世历史记载,此人少习儒学。勤奋好学,博通经、子,科考落第后入天台山学道。后经翰林郑畋推荐,得僖宗召见,授麟德殿文章应制,为上都太清宫内供奉,成为道门领袖,人称“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
    中和元年。他随僖宗入青城山,后来留在成都,后蜀王建开国后,对其十分赏识,为金紫光禄太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后主王衍受道箓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蜀相徐光涛向杜执弟子礼,遇事则来山中请教,故人称杜光庭为“山中宰相”。
    他精通儒道典籍,对于道教教义,经典,教史,法术等多有研究。归纳道教科范仪轨。对金箓,黄箓。玉箓大斋醮法,以及设坛立仪等规则,颇有建树,终身注释,整理、收集道教因战乱而散佚的经文,对道教作过不少实地调查,并进行整理归纳。
    他对《道德经》的研究也颇有成就,将之前注解诠释《道德经》地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并概括意旨,分为“五道”“五宗”,他对“重玄之道”十分推重,是重玄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重玄派是唐宋时期道家的一个学派。他们认为道德经的精要在于“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句中的“玄”字。故被称为重玄派。)
    此外,他对科技也有一定的研究,写下了科技著作《玉函经》、《治水记》、《录异记》等。
    他还是中国武侠小说地鼻祖,中国第一篇武侠小说《虬鬓客传》就是他写的。
    总之,他是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时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
    可以说,在晚唐,此人是道门中的顶尖人物。在后世历史上,此人本来就曾经整理归纳过道教科仪,让他来整顿道门,正是拿手好戏。只不过,在后世历史上,此人的整顿没有得到一个大一统的中央政权支持,所以影响力受到限制。尽管如此,他整理的道教科仪,在后世的现代,仍然被沿用。而如今有了李俨的支持,那么打造一个统一的、全新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地道门,是完全有可能地。
    知道了他在后世历史上的身份,李俨看他地眼光就不一样了。当然,现在的他还年轻,肯定没有历史记载那样厉害,还要好好试试。不过没关系,现在水平差点,以后时间有的是,还可以慢慢培养嘛。
    拿定主意,李俨温言道:“朕听钟老神仙说道长对当前道门形势颇有见解,那么朕问你,如果朕支持你来整顿道门,你将怎样去做?你心目中想要整顿出的道门又将是什么样的?”
    杜光庭知道这是皇帝在考教自己,当下精神一振,侃侃而谈:“回陛下,当前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