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一动不动,似乎在思考着紧要的大事,他轻手轻脚的倒了一杯茶放到书案旁。
    我喝了一口茶,道:“传朕的旨意,召蓟辽总督袁崇焕,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即刻进京。”现在是崇祯元年,等明年毛文龙那小子就会被袁崇焕先斩后奏,历史上的毛文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众说纷纭,不过毛文龙爱吹牛不会打仗倒是真的,长处是管理后勤或者做生意,应该把他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而袁崇焕在崇祯元年四月的时候被起用为蓟辽总督,挂兵部尚书衔,现在是六月,按照历史的发展他也快从老家广东来北京面见崇祯,那就一起见见好了。
第四章 大明公司总部裁减内勤人员
    烛架上蜡烛溢出的液体一滴一滴的往下淌,黄色的烛光不时轻轻跳动,把房间变的有如金光流淌,充满醉人气息。
    周皇后的模样对我来说,太具有诱惑力了,我很庆幸自己来到的是明朝末年,而不是清朝末年,如果我变成了光绪,估计下面都硬不起来吧!光绪的女人们实在太难看了,几乎可以避邪,因为鬼看见了都会害怕。
    滚烫的嘴唇先是落在她的嘴上,然后是眼睛上,耳朵上,脸颊上,最后滑到她那圆润细腻的脖子上……。
    周皇后有些傻傻的接受着崇祯皇帝的爱抚,她真的是傻掉了,这跟她以前经历的过程差别实在太大,可她根本就没精力去想这些问题里,身体先是兴奋,随后激动,颤抖……。
    当她胸前敏感的红樱桃被连续重点照顾后,身体突然不受控制猛地绷紧,随之而来的是美妙的感觉,让她的身体毫无预警的爆发,沸腾起来。
    狂热的火焰消退后,周皇后不得不阻止崇祯皇帝的举动,她娇喘吁吁道:“陛下……您头上有伤……不要亏损了元气呀!”崇祯皇帝此时头上还有伤,她可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周皇后的呼唤和轻微的头痛,让我从欲望的火海中慢慢清醒过来,看着面前娇喘不已的美女,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贤惠的女人是什么样的,同时也颇为自责。
    就算是再性饥渴,也不用把命搭上吧!退一万步说,现在我成了皇帝,女人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可千万不能被女色冲昏了头脑,要是死在女人肚皮上,那崇祯皇帝最为人称道的东西,可就被我毁喽!
    响起的警钟让我欲望消退,长出了一口气后躺到了周皇后的身边,脸正好埋进了她的脖子弯里,嗅着她身上淡淡的女人幽香,让我的心情松弛很多。
    “睡吧!”说着,轻轻的把她揽过来拥在怀里,过了不长时间我就熟睡了。
    周皇后看着入睡的崇祯皇帝,看着看着不由自主的轻笑出声,她有种直觉,觉得崇祯皇帝的头碰伤前后,性情有了一些变化,而变化是朝好的方向而变,变的让她感到十分的温馨。
    我头上的伤经过一天一夜的休养好了大半,第二天在王承恩的引领下升殿上朝,我的本意是想认识一下文武百官,可没想到第一次早朝,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原来翰林院的编修倪元璐请求毁去《三朝要典》,给东林党人翻案,而继任的首辅来宗道赞成毁去《三朝要典》,却对给东林党人平反态度不是很积极,此时朝廷之上东林党人已经渐渐得势,自然容不下来宗道这样的首辅,东林派的官员纷纷上疏弹劾来宗道,把一个早朝弄的乌烟瘴气令我头昏脑胀。
    退朝之后,我突然想起倪元璐是个不错的人,后来做官做到户部尚书,北京被李自成攻打下来后他还自杀殉国了,这样的人起码品德高尚,不至于假公济私,弹劾一事还是找他来问问比较好。
    询问过倪元璐之后,是非很清楚,来宗道和杨景辰跟魏忠贤的关系也说不清楚,魏忠贤得势的时候他们俩就捧魏忠贤的臭脚,等魏忠贤倒台后,枚卜遗典让他们俩出任内阁大学士,就已经引起了百官的不满,看来这两个人不能重用,但也不能为难他们,还是让他们回家含饴弄孙去吧!
    罢免了来宗道和杨景辰后,内阁之中刘鸿训成了权力最大的人,我觉得刘鸿训这个人刚正不阿,处事果断,因为他他利用朝廷的局势,毅然罢斥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孙之獬、阮大铖等人。
    别人我不知道,孙之獬和阮大铖这两个人我还是知道的,一个是让我们先人梳了百多年辫子的元凶,另一个是南明时有数的奸臣,罢斥他们,实在大快人心呀!
    经过近一个月的刻苦努力,我慢慢的融入到了这个时代当中,最欣慰的就是终于能看懂繁体字了,虽然写起来有点费劲,但是能看懂对我来说已经极其不容易,我都有些佩服自己呢!
    因为整天跟王承恩泡在一起,象一块海绵似的吸收不懂的知识,使我这个“冒牌”的崇祯皇帝根本没机会“花心”,以致于有大臣拍马屁说我堪称尧舜禹汤,还别说,被人拍马屁的滋味真不错,舒坦啊!
    融入到皇帝这个角色当中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领袖的不容易,人人盼当官,盼当皇帝,可要做一个好官,做一个好皇帝,难度实在太大了。
    我坐在书案前看着内阁呈递上来的奏章,感觉脑袋都快爆炸了。
    明朝的皇帝还是比较清闲的,各地的奏章先是交到内阁大学士手中,由内阁批复,内阁拟好批复的意见后连同奏章原本再呈递给皇帝,由皇帝决定,俗称票拟。
    皇帝如果觉得内阁的意见不好,可以不批红,送回内阁,让内阁再拟意见。有时皇帝连批红的工作都不想干,交给太监去批复,所以会有秉笔太监的职务,大奸大恶的刘瑾、魏忠贤等人,都是秉笔太监,时常代替皇帝批红。
    我拍着脑袋看着面前三份奏章,一份是关于辽东兵变的,另一份是关于浙江海啸的,还有一份是关于陕西饥民闹事的。
    刚刚“鸠占鹊巢”的时候我还认为自己的运气不错,前有原装的崇祯除掉了魏忠贤,后有崇祯元年比较不错的年景。
    这才过了几天,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这可是大乱的前兆啊!尤其是陕西方面,一个处理不好,农民起义必定会以燎原之势扩散,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成了气候,估计黄瓜菜都凉哩!我这个崇祯就等着上吊吧!
    记得崇祯登基后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辽东,全力对付后金,对明朝内部的严重危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解决了后金,帝国中兴便指日可待,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经过神宗、泰昌帝、熹宗三朝的折腾,大明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危机四伏,朝廷的经济入不敷出,赤字严重,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是老百姓的负担日渐加重;天灾人祸陆续而来,官僚集团腐败无能,更加进一步的激化了矛盾,此时的大明帝国就像是炉子上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我拿起面前那道关于陕西饥民闹事的奏章。明朝的时候陕西、山西算是边远省份,自然条件极差,即使是好年景,也不过是勉强能维持温饱,现在自然灾害连续的苗头已经出来了,如果不加以处理,很可能出现农民起义,历史上正是因为百姓无法活命,纷纷成为盗贼流寇,而且秦地民风骁勇好武,一旦演变成大变乱,局面肯定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放下奏章,我叫人把代理户部尚书的右侍郎王家桢找来,问道:“爱卿,户部还有多少银两?”
    王家桢这个代理“财政部长”最怕崇祯问的就是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因为实在是说不出口,他苦着一张脸道:“皇上,国库……所剩银两不足五十万……。”五十万两对于个人来说是笔很大的款项,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在是可怜到了极点。
    我知道国库没钱,可万万没想到连一百万两银子都没有,还真是穷啊!难道真要拿内库的银子过活吗?此例一开,那些准备用来跑路的银子估计很快就得被花光。
    “朕会从内库之中拨付一百万两白银,用于各地的赈灾,尤其是陕西山西两省,要重点照顾,爱卿一定要确保这些银两用到该用的地方,一旦出了差错,朕为你是问。”
    王家桢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从内库之中拿出银子来用于赈灾,万历以来,内库向来是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呀!到了崇祯皇帝这,竟然主动拿出内库帑银,真是新朝新气象,让他深感大明有了希望。
    我目送王家桢离去,心中思索着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王家桢刚才说朝廷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每年岁入不到八月就花的差不多了,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赚钱的办法不外乎开源节流,开源现在是不用想了,对三饷的危害我已经有一定了解,崇祯一旦变成重征,我这个皇帝估计也就快下岗了;剩下的只有节流一条道路,不过像那种裁撤驿站的省钱昏招绝对不能出。
    “皇宫每月的花费大概在多少?”
    节流就应该从自身做起,我马上找来了王承恩询问我这个皇帝每个月的花费,准备能省就省。
    王承恩对这些自然了解,不假思索回答道:“陛下,皇宫大内每月花费大概在三十万两上下。”
    “什么?三十万两上下!”我瞪大眼睛有点不能相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皇宫一月的花费居然如此巨大,更加想不通的是,我可没有每顿饭吃二百多道菜呀!这钱都花到哪去了?
    经王承恩之口我了解到,皇宫之中宫女太监众多,花销大的惊人,看来这些吃闲饭的人太多了,不过应该怎么解决呢?
    坐在龙椅上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记得北京周边有很多的皇庄,土地广阔,而且这些皇庄的控制权都直接掌握在皇宫手中,把绝大部分的宫女太监下放到皇庄之中,让他们租田种地当佃户,算是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
    说干就干,我把这个打算跟王承恩一说,列了一个清单,让他全权办理这个事,其中特别交代了两点,一是要确保这些宫女太监的生活无忧,二是要把漂亮的宫女留下,另外还交待废除净事房,以后不准再生产太监,只用宫女不就好了嘛!漂亮的宫女看着也舒坦啊!否则整天听着太监那不男不女的声音,烦也烦死了。
    王承恩领了崇祯这道旨意,脸色跟之前的王家桢差不多,皇宫裁员真可谓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诺大的皇宫只准留下五百多人,未免太冷清了。
    皇宫大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褒贬不一,褒扬者认为崇祯皇帝这是范帝所为,而且此举不但能节省花销,还能创造财富;贬低者认为此举有损皇帝威严,大大的不妥。当然,前者是干练官吏和百姓布衣的想法,后者则大部分是腐儒之类。
第五章 袁蛮子不蛮
    时间到了七月,天气热的越来越像是闷在了蒸笼当中,使人喘不过气来。刚刚到任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府邸前立着一人一马,叩打门环,让下人代为通传。
    “元素,果真是你,我还有些不太相信呢!”
    袁崇焕深情道:“老帅!”
    在辽东问题上,袁崇焕和孙承宗的策略基本一致,而且又一同奋战在辽东那片土地上,所培养出的别样感情非言语所能形容。
    孙承宗对这个手下爱将很是喜欢,忙道:“不必如此,一路之上很辛苦吧!快到里面去,喝碗凉茶去去暑。”
    两个人叙叙旧,谈了谈别后的各自经历,最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