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跟着大人过来的还在流鼻涕的奶娃子,瞪着一双双清澈懵懂的大眼睛,还不懂得什么叫几十年后的团聚代表着什么?

    房门口,杜奶奶也跟着抹起了眼泪。这一天,杜爷爷盼了几十年。跟他相濡以沫的杜奶奶,何尝又不是盼了几十年。

    而李清源老两口和翟明山老两口,这会,虽然不至于激动的掉眼泪。可是,心跳却比平时快了好几个节拍。这下好了,俩兄弟都找到了,等以后杜老头闭眼的时候,肯定没啥遗憾了。

    至于杜利白,这位因为愧疚而自责了大半辈子的老人,看着院子里正喜极而泣的兄弟三人,整个人彻底的轻松了。

    而纯正的外国友人,爱德华和老管家,则只能大眼瞪小眼。虽然能听懂几句中国话,可是,带着浓浓乡音的中国话,两人真听不明白什么意思。而且,平时负责翻译的李清源夫妻,这会,好像忘了俩一头雾水的外国友人。

    院子里,杜爹看看没穿厚棉袄的老爷子和三叔,只能硬着头皮上前,正想跟杜爷爷说一句,“爹,咱们是不是先进屋再说?”就被突然暴起的杜爷爷吓一跳。

    杜爷爷刚才还搂着俩兄弟抱头喜极而泣呢,突然,站直,铁蒲扇似的大巴掌一下比一下狠,狠狠的抽在杜仲义和杜季诚的背上,仿佛打不够似的,眼神里带着从来没有的狠戾。

    那股前所未有的狠戾劲,吓得从小到大就没少爱抽的杜爹兄弟仨,和在杜爷爷鞋底下长大的杜皓宇哥几个不由一个哆嗦,甚至都忘了去拉开杜爷爷。

    一院子人,也都被杜爷爷的突然暴起惊住了,惊得目瞪口呆,杜老头这是干什么呢?

    没等众人回过神来,杜爷爷边抽两个兄弟,又骂上了,“我让你们两个兔崽子现在才回来!我让你们两个这些年都音讯全无!我让你们…”

    杜爷爷没骂完,巴掌却狠狠的抽向自己的脸,“都怪大哥!怪大哥没照顾好你们!”

    刚才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杜仲义和杜季诚,一人紧紧抱住杜爷爷一条胳膊,“大哥!”

    杜爷爷虽然颇有一番宝刀未老的狠戾劲,可是,奈何他的两条胳膊被两个兄弟死命的抱住,怎么抽也抽不出来。

    不过,这会,杜爷爷哭也哭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压抑了几十年之后的,所有的激动和惊喜也都宣泄出来了。至于杜季诚,这顿打虽然迟了点,但他挨的分量绝对足。

    杜爷爷有点脱力了,不舍得骂了,更不舍得打了,自个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

    杜爷爷借着俩兄弟的劲,搂住俩兄弟,大笑两声,“好!好!兄弟,欢迎回家!咱们这个家终于团圆了!”

    院子里的人彻底石化了。这杜老头,咋就跟一般人不一样呢?一会哭一会笑,又打又骂的,哎呦,终于闹腾够了。

    这会,也不用杜爹提醒,杜爷爷拉着俩兄弟,“走!兄弟,咱们进屋!乡亲们,大伙也都跟着进屋热闹热闹!”

    炕头上,杜爷爷拉着俩兄弟不舍得撒手。

    杜爹兄弟仨忙的团团转,给炕头上坐着的那些长辈们端茶倒水。至于在板凳上坐着的那些,只能自己动手了。谁让在炕头上坐着的这些老头面前,他们都还是小辈,能捞个座位就不错了,没看见还有人在院子站着呢吗?

    也幸亏杜家的炕头垒的结实,要不然,十几个老头一起往炕头一座,不塌才怪呢。

300() 
杜家的炕头;虽然垒了有些年头了,但依然相当夯实。理所当然的;也没被满炕头盘腿端坐的老头给压塌。

    不过;这一帮子老头和大老爷们的好奇心可不是那么好满足的。虽然,从杜爷爷前些日子带了拖拖拉拉一长串人回清河湾之后;这样的场面几乎天天在杜家上演。

    清河湾是个闭塞的小山村;淳朴的村民对外界的好奇心相当的旺盛。

    杜季诚和杜利白老哥俩;虽然不是亲兄弟,可这些天绝对是难兄难弟。清河湾的乡亲都知道这俩人都是外国回来的;整天来杜家来看老哥俩的西洋景。

    当然,翟明山老两口也成不了漏网之鱼。刚开始;乡亲们还害怕跟在他后面的那俩脊背挺的笔直全神戒备的勤务兵。后来,大愚若智的乡亲们也都看出来了,翟小子的爷爷就是个顺毛驴,最好把他当成一般老头。

    翟明山的直爽脾气,正对这群淳朴山里汉子的胃口。正所谓无知者无畏,翟明山这些日子也是身陷乡亲们好奇心的水深火热之中。

    至于前几天杜爹带回来的真洋鬼子,爱德华和老管家,乡亲们最好奇。可是,语言不通啊!也就那些清河湾的小主人,连比划带说,竟能牛头不对马嘴的跟俩外国老头聊得开心。

    而现在,刚刚回家的杜仲义当然也躲不过乡亲们热情的好奇心!

    乡亲们都门清着呢,这外国跟外国也都不一样呢。

    解放前,清河湾虽然地处偏僻,但也没能够完全躲过去战火。当年,炕头上这些发须银白的老爷子们可都亲眼见过,虽说小鬼子长得跟中国人似的,可那些洋鬼子却都金发碧眼。

    谁要不信,不信就看看正笨拙的嗑着瓜子的老爱。这不客套的洋老头不就是黄头发绿眼睛,有点像戏文里的妖怪。

    于是,甭管辈分,甭管老少,这会,都支着耳朵听杜仲义三言两语的叙说异乡的生活呢。

    都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乡亲们的好奇心也都五花八门!这人问上一句,外国人都吃些?是不是都吃半生不熟的肉片子?那个老爷子,就非让杜仲义来一句外国人的鸟语。

    杜仲义无奈,只能来上一句。在乡亲们听来,这基里哇啦的,可不就是鸟语!啥都听不懂!爱德华老先生会说F语,就下意识的接了一句,引出乡亲们善意的笑声。

    这一笑,可是把院子里那些挨不上边的乡亲勾的心里直痒痒。

    而且,光这些还没够。有消息灵通的乡亲,更关心这人是从哪儿蹦出来的?咋就这么凑巧,被小芽儿他们给带回来了?老三杜季诚不是说过,人不是没了么?

    虽然自己的兄弟现在正好好的在自己跟前坐着呢,可杜爷爷一听到乡亲问起来这茬乌龙事,仍是一阵阵后怕。杜爷爷虽然看的开,可是人没了盼头,这心情怎么也好受不起来。

    不过,当事人杜仲义把经过讲的波澜不惊。可是,乡亲们都能听得出来其中的惊险。

    说来,还真是杜仲义命大。那年,杜仲义暴露了身份,心口上正好挨了一枪子,但他命大,心脏竟比一般人偏了两三分。最巧的是,被好心人冒着风险,给及时的送到租界的洋大夫那儿,杜仲义这才捡回了半条命。

    现在想来,杜仲义都还觉得自己命硬。正心口上挨了一枪子,那么重的外伤,还还能逃得过阎王爷的召唤。

    至于杜仲义剩下的那半条命,更是阴差阳错。

    当年给他主刀的洋医生,医德不错,但却更加沉迷于医学。对自己能抢救回这么重的伤患,沉迷医学的洋医生相当自豪。

    那时候,租界眼看着就要沦陷了,刚做完手术的杜仲义还在重度昏迷。准备回国的洋医生,不舍得表自己医术水平的杜仲义再去上帝那儿报到,再加上救死扶伤的医德,竟也不嫌弃麻烦,大费周章的把昏迷中的杜仲义给偷渡回F国。

    要不说杜仲义自己都说自己命硬呢。远洋轮船上各种药品准备不足,老爷子硬是生生挺过了一次次的感染和发炎。

    大半年后,杜仲义终于随洋医生辗转到了法国。因为当时重伤初愈,一时半会也回不去硝烟四起的祖国。等身体好了,却因为种种的政治原因,想回也回不来了。

    这一耽搁,就是几十年。直到前两年,外交关系缓和了,可老爷子身体却因旧伤突然垮了。身体垮了不要紧,连精神也越来越糊涂。所以,才一直耽搁到现在。这次回国,同行的熟识医生正好就是当年洋医生的儿子。

    当然,后面这些,杜仲义没怎么细说。

    手被大哥握的生疼,似乎要被握碎了,杜仲义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尘埃落定后的淡然。相比此刻的团聚,几十年的异乡漂泊和病痛的折磨算不上什么。

    种种惊险而又起伏跌宕的经历,被杜仲义说的平淡无奇。而已经习惯了平淡祥和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的乡亲们,却都嘘唏感慨不已。

    屋子里,一时间气氛有点低落。乡亲们也开始后悔,他们这不是故意往人伤疤上戳嘛?

    杜爷爷虽然不至于眼泪巴叉的,但是,这眼眶却真的红起来了,大巴掌一下一下的拍着两边消瘦的肩头。说拍不太准确,应该说是安抚,自己兄弟在外面遭了多大的罪啊!

    最德高望重的五爷爷看不下去了,“行了,先荣!别丢人现眼的了!合家团圆多好的事啊!仲义命大,也是老杜家祖上积德,好心有好报!这不,梦想成真,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别看杜爷爷在家从来是说一不二,可是,在五爷爷这个长辈跟前,杜爷爷更像是毛头小子,“哎!五爷爷说的对,是好事儿!是好事!”

    淳朴的乡亲都有点迷信,仔细一琢磨五爷爷的话,可不是祖上积德,好人有好报。

    解放前,杜家的家境在清河湾也是数一数二的,乡里乡亲的都没少受杜家接济。这份恩情,上了年纪的老人心里都记挂着呢。

    文革的时候,老杜家可是冒着风险,把被□□批的丢了半条命的张泽远安排在自家里住,把老无所依的李清源老两口当成亲人孝敬。杜家的芽儿丫头小小年纪就走街串巷给乡亲们看病。前些年,村子里的小学有杜家一份力。现在,村口的平整马路可都是杜家的功劳。

    看看人家杜家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大家子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份喜乐安康,可不就应了祖上积德,好人有好报!

    要不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清河湾的乡亲可都把五爷爷他们,当成镇村之宝敬着,供着呢。

    老爷子刚才一打岔,屋子里的气氛也渐渐回暖起来。

    这大过年的,还是学那些老娘们,说说有滋有味的家长里短,侃侃天南地北的奇闻异事。

    清河湾的男女老少,原本闹哄哄的一院子人,渐渐分成四拨。

    因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而没资格进屋子的大小伙子们,听完了老人讲古,都去了杜皓宇他们住的厢房。年轻人还是跟年轻人有话说!

    再说了,面相憨厚的大小伙子们都机灵着呢,杜家兄弟几个能不知道点内部消息?

    至于婶子大娘们,见杜妈和杜家二婶忙的脚打后脑勺,立马手脚利索、叮叮当当的伸把手。杜家这老老少少的,好几十口子人,做饭可不是个轻省活。

    杜奶奶她们那些该享清福的老太太们,都踏踏实实的窝在杜爹杜妈他们屋的炕头上。不过,老太太们眼里的西洋景不是别人,正是杜青山和杜清河哥俩,和翟耀辉、迈克这对难兄难弟。

    上了年纪的人就爱关心小辈们的终身大事,牵线搭桥,说个媒保个纤什么的。在她们看来,有什么事比儿孙满堂更幸福的呢?

    相比这些奶奶辈的慈爱老太太,慢了一步在厨房里插不上手的婶子大娘们就泼辣凶猛的多。爽朗的笑声就跟机关枪似的,突突突轰的几个年轻人晕头转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