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三国策-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就是豫章在经过几次战火肆虐后还能重新焕发生机的原因所在。
  这一次,也是如此。
  在顾雍、仓慈、刘基、杜袭等良吏不辞辛苦的奔走下,遭受到战火的番阳等地慢慢的恢复了生产,逃离的百姓也纷纷回归家园,而在庐陵一带,由于一直生活安定,少有动荡,大贤者管宁的私学办得有声有色,吸引了大批从中原慕名而来的士族子弟,其中更有象清河崔琰、沛国刘馥这般知名的人士。
  在军事上,七月的曲阿决战之后,孙策退守吴郡、会稽两郡,留在石印山的徐琨部在阻击陆逊追兵一个月后,终因粮草告尽、孤军无援而降。叛变的李术在得知孙策东返之后,试图重回皖城老巢,结果在彭泽遭到徐盛的攻击,一战过后,李术兵败被杀,余部尽降。
  庐陵方面,李通率军从零陵东归,乘着孙策兵败的有利时机,大举对依附孙策的诸个越族部落发动进攻,盘踞岭南一带的费栈余党在失去了孙策的军事支持后,终被高宠歼灭,至八月中旬,除了在建安一带有孙策的贺齐部尚在抵抗外,二年多来高宠、孙策在岭南对峙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至此,高宠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占据丹阳郡,将孙策势力彻底封锁在临海的吴郡、会稽一带,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与柳暗花明的高宠相反,等待着孙策的,则是穷途末路的窘境。
  这是一向心高气傲的孙策所不堪忍受的。
  狼狈不堪败回吴郡的孙策这一个多月来几乎没有下过病榻,多日的操劳加上兵败的打击,孙策终于病倒了,经医师的诊断,乃是急火攻心之症,需耐心调养才是。
  “仲谋,我让你叫的子布、子纲、公谨、君理、德谋、子烈众人可来了?”孙策强睁开一对鹰目,疲惫的问道。
  “伯符,外面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吧,还是安心养病要紧!”病榻前,吴老夫人一脸的愁容,望着出征时生龙活虎的儿子,回来后却成了如此模样,做母亲的心中如何不痛。
  孙策强颜一笑,安慰道:“母亲放心,策儿不碍事的。”说罢,向一旁的孙权使了个眼色。
  孙权会意,扶起吴老夫人道:“母亲,适才尚香妹妹在院中舞剑时不慎伤了手臂,听医师说血流不止呢,也不知道严不严重!”
  孙权说的尚香妹妹是吴老夫人妹妹家的小女,自小生得伶俐可爱,乖巧讨人喜欢,吴老夫人属下有四子无一女,大概是烦了男孩子的喧噪,始见得妹子家的女儿后,甚是疼爱,这孙尚香一年中倒有大半年是陪着吴老夫人过的,平日里,孙尚香若是哪里跌倒或者弄痛了,吴老夫人都急得不知什么似的。
  这一回,孙权将这个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妹妹伤情夸大着说,吴老夫人关心心切,忙急冲冲的嘱咐了孙策几句,随后同着侍女往后院去了。
  孙策听得母亲脚步声去远了,遂披衣起床,由孙权扶着,赶到前厅议事,那厢张昭、张纮、朱治、周瑜、程普、陈武等众文武已等候多时了。
  “吴侯,斥候昨日来报,困守在石印山的徐琨降敌了!”程普一脸的无奈道。徐琨这一支军是孙策为阻挡陆逊追兵而留下的,在孙策兵败曲阿之后,徐琨孤军被高宠、陆逊围在石印山已有一个月之久,等待他的除了投降,只有战死。
  而徐琨显然没有周泰那般刚烈的节气。
  “妈的,懦夫一个!”陈武忍不住怒骂道。
  程普平日与徐琨交好,听见陈武辱骂,驳道:“徐琨孤军苦守,历时月余,已属不易,子烈之话,有失公允?”
  孙策见程普、陈武两将争吵,脸色一沉,喝道:“你们两个,都给我退下!”程普、陈武见孙策动怒,只得悻悻然互相瞪了一眼,退回到自已的位置。
  孙权见众人皆低首无语,说道:“大哥,这样下去,我们迟早都会被高宠所灭,不如干脆拼一个鱼死网破来得痛快!”孙权紫黑色的脸上有了一份坚毅和果敢,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在经历了数度残酷的战斗后,年轻的孙权在渐渐成熟。
  “不行——,现在还不是拼命的时候,以老臣看,高宠也并非强大到无懈可击的地步,我们只要能联合周围其它的势力,还有翻盘取胜的机会。”被孙策敬为智囊的长史张昭此时说道。
  孙策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的血色,问道:“子布,不知谁可倚为同盟?”
  张昭略一沉吟,大声说道:“高宠举全师渡江南进,淮南空虚,而淮北之袁术、徐州之吕布皆坐拥精兵,虎视眈眈,有诱饵在侧,岂不上前,主公何不各修书一封与袁公路、吕奉先,俱陈前情,援结为盟,共抗高宠!”
  听到张昭此话,一直无语的周瑜出言驳道:“子布此言差矣。那袁术乃篡位无义之徒,早为拥汉之士所弃,我等若是与之结援,岂不被世人认为是同流合污。而那吕布素来狼子野心、性情反复无常,与之相谋无异是与虎谋皮,不可取也。”
  张昭见素来与自已意见不和的周瑜出来反驳,不由的讥道:“公谨既如此说,那定是有上佳之策了,何不说来听听,要是真是好计策,说不定还可以避免犯上缭失败的错误呢?”
  张昭为人忠謇方直,与众文武之间的联系也还算可以,但唯独与周瑜不睦,两人之间,数度政见不合,也不知明争暗斗了多少回,不过,象明天这般赤裸裸的讥讽的话,张昭还是头一次说。
  周瑜脸色一变,上缭,这两个字是如此的触动人心,自从曲阿溃败与小乔失散后,周瑜多方打听也未能打探到小乔的下落,在乱军之中一个孤女子是没有活下去的机会的。在上缭城外琴瑟相合,妾弹郎顾的温柔浓情这些天来一直索绕在周瑜的心头,面对可以已香消玉损的小乔,周瑜只感到有万般的愧欠。
  “袁术、吕布不可为明援,并不表示再没有其它可倚重的力量了,我想许昌的曹司空知道江东的战局后,一定会有所行动的,毕竟高宠独霸江东的局面曹操是不愿见到的。”周瑜大声说道。
  与张昭关系不错的正议校尉张纮点头说道:“公谨所言甚是。纮愿再往许昌一趟,游说朝廷派使者调停江东战事,只要能有一年左右的喘息时间,主公就可以利用吴郡、会稽两郡的富庶东山再起。”
  “太好了,那高宠虽占了丹阳、豫章、庐陵等几郡,但那些地方又怎比得上吴郡、会稽的富庶,只要假以时日,我军必能重振旗鼓!”孙权大声道。
  见诸将个个精神振奋,孙策惨白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咬牙道:“公谨、子布、子纲之见甚合我意,往许昌去的话,陆路要过高宠、陈登的地盘,还是走海路来得方便,事不宜迟,明日子纲就出发吧。另外,袁术、吕布处仲谋你遣两个能言善辨之士,多备些金银珠宝,去游说两人袭扰淮南,我要让高宠日日夜夜都不得安宁!”
  就在孙策与众谋士商讨对付高宠的良策时,占据了丹阳郡的高宠则正式将刺史治所从豫章迁到了秣陵。
  得到陈登相助的高宠实力大涨,陈登的归附表明徐州地方士族中的中坚力量在经历了陶谦、刘备、吕布、孙策多个权力更替的过程后,最终把宝压到了高宠的头上,这倒并不表明选择高宠就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不过陈登相信唯有投靠高宠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已的利益,寒门出身的高宠虽然得到了鲁肃、徐庶、甘宁、太史慈、顾雍等人的相助,但他最缺乏的还是士族大夫的支持。
  在这个重视门弟出身的时代,高宠曾经沦落为家奴的那一段经历在许多自命清高的士大夫看来,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他们是不会选择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寒门主子作为依靠的,即便这个人的能力是如何的强大。
  在高宠取得大胜后的第二天,已心属高宠的陈登提出了这一个重要的提议,之所以选择秣陵,而不是曲阿,也是源于陈登的一段话:“秣陵北接长江,南有小江百余里,可以安大船,而我锦帆水军,可移而据之,秣陵并芜湖近濡须,宠帅他日欲图徐淮,宜近下也,故此地乃屯兵之上佳所在也。”
  但迁移治所不是那么容易的,且不说高宠对豫章的感情,单是如何面对数万豫章百姓的质问就够高宠受的了。
  在那些百姓的心中,高宠天生就是他们的父母官、守护神。
  而神是绝对不能离开属于自已的地方的。
  而真正让高宠下定决心的,是鲁肃。
  “宠帅,你是扬州刺史,不是豫章太守?”对于治所迁移,具有战略眼光鲁肃面对高宠的犹豫不决,谏言是如此的毫不客气。
  在他看来,高宠身为扬州刺史,统辖的应该是扬州下属的九江、丹阳、豫章、庐江、会稽、吴六郡,而位于这六郡中心的是丹阳,只有把治所搬到秣陵,才能向朝廷和世人表明,高宠才是扬州真正的拥有者。
  当然,把治所从豫章城搬迁到秣陵的这一举措,除了上面的这个原因外,还出于两个基本的考虑:一是出于军事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缩短讯息传送的行程,现在高宠的大敌是孙策,前线有什么异动等斥候到达千里之外的豫章,极容易误了战机;二是出于进一步团结和融合徐扬两州士族势力的目的,陈登的归附虽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士族豪强转向了高宠这一边,但保不证另有一些人会被孙策所说动,另外,淮南现在仅有黄忠一部守着,高宠驻守秣陵的话,增援也会更加的方便。
  建安三年九月,初秋。
  在高宠忙着迁移治所的时候,广陵太守陈登却在为如何接待朝廷来的使者而大费周章。
  PS:终于回来了,先更新一章公众版,等会VIP,再次谢谢大家耐心的等待!
    第二卷 扬州路 第八十七章 北海孔融
     更新时间:2008…11…6 16:02:17 本章字数:7633
  让陈登大伤脑筋的这个朝廷特使不是旁人,正是将作大匠、加谒者仆射孔融。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乃孔宙第三子,孔子二十世代孙。在灵帝时,曾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当时的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
  献帝初平元年,孔融因为得罪了当时掌权的太师董卓,险些被砍掉了脑袋,好在当时董卓进京不久,若杀了孔融这样有名的人物对已不利,加上大学者蔡邕帮着求情,孔融才得已保住性命,但被贬作议郎,不久后又被贬至黄巾贼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
  董卓此举,目的很明显,意在借刀杀人,如果能借着黄巾贼之手除去孔融这个碍事的家伙,无疑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董卓如料,初平二年,黄巾贼管亥率众大举进攻北海,孔融一介文士率军迎战,大败而回,不得已退守城内,被困月余后,孔融遣东莱人太史慈出城求援,太史慈匹马引弓射贼数人而出,贼皆惊异不敢前。
  太史慈突出重围后,就近赶往平原相刘备处求救,刘备兵少,遂向北平太守公孙瓒借兵数千,合瓒将常山赵云击破管亥,解北海围。
  兴平二年,陶谦死,刘备领徐州牧,表荐孔融为青州刺史,建安元年,袁绍遣长子袁谭攻青州,北破田楷,南败孔融,北海城陷后,孔融只身出奔,妻子皆被俘。
  而正因为孔融曾出任过北海太守的这一段经历,世人谓孔融时多以“孔北海”相称,孔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