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八六一-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纪泽的眼光总是这么深远,每每当他的这些下属们,自以为已精通西学,放眼全局时,曾纪泽总会以那难以岂及的眼光,提出更长远,意义更为重大的计划。武器局是如此,军校是如此,复旦公学是如此,这制器厂更是如神来之笔一般。
    韩殿甲终于无法再保持他那特质般的冷静,他深吸一口气,起身向曾纪泽便拜,虽不言不发,但曾纪泽却能深切的感到,此刻,他心头的那种震撼与钦服之情。
第一百零四 江南制造局
    随着曾纪泽的工业越铺越大,他对民间资本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而每一次的引资,他都不得不对那些商人们的身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证,这就使得融资的过程比较冗长。
    为了更多,更程序化的吸引民间资本,曾纪泽在与韩殿甲等人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在江苏衙门中增设一个“商务司”,专职负责政府主控企业的资本协调工作。
    商务司暂设三科,一科为“招商科”,专门负责向民间投资们宣传政府的相关工业项目,吸引他们的资本流入。
    二科为“审计科”,除了对投资者的安全性进行调查之外,还担负着另外一项重大的职责,即对各工业企业的财税账目等经济项目的审计调查。
    曾纪泽深知但凡有政府涉足到商业活动中,什么呆账坏账,亏空贪污之事总难避免,即使是他管理再严格,也不可能完全杜绝下边人的贪婪。光靠嘴上的说教是不够用的,曾纪泽建这个审计科,就是为了从经济上对企业进行监督,以实际手段查处那些贪官污吏。
    商务司的第三科叫作“公关科”,这一科的设立其实与商业没有半点关系,他作为曾纪泽幕下直接领导的一个特别的组织,之所以被归于商务司,只是曾纪泽为给它找到个掩护的名目。
    这个公关科早在曾纪泽来沪之初就已建立,它的职责是专门负责北京朝廷方面的公关活动,说白了,就是向那些有影响力的朝臣们、贵族们、太监们行以重贿,使他们在朝廷涉及有关于曾纪泽方面的决策时,提供有力于他的影响。
    其实公关科也可以叫作“行贿科”,曾纪泽来这一手,虽然不大厚道,但却一针见血的抓住了清廷官场**的本质,手段虽不太光彩,但效果却是显著的。
    清廷对他这个江苏巡抚一再的放权,似乎是出于给曾国藩的面子,但这里头公关科的作用却绝不可忽视。不过,代价也是昂贵的,在曾纪泽的私人账目中,每个月都会有近一万两的银子,拨给了这个见不得光的部门。
    商务司成立之后的第一个项目,自然就是造船厂的引资活动,这是一个无论从规模,还是政府重视程度而言,都十分重大的工业项目。商务司向商界方面做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所收到了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截至到三月中旬,招商引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造船厂的总启动资金将达到两百万两白银。
    曾纪泽的原计划是,令容闳再联络驻美国方面的办事处,为船厂购置相关的机器,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等待。
    依照目前地战争形势。太平天国也有可能连1864年也撑不到就完蛋。那将是一个重大地历史转折点。曾纪泽必须在此之前。让他地造船厂投入生产运营。为他地淮军水师源源不断地制造舰船。
    所以。在经过一番考后。曾纪泽决定采用历史上李鸿章用过地方法。就近在上海收购一家设备齐全地外商工厂。近快地投入转产就可以开工。
    曾纪泽让韩殿甲去务色合适地收购对象。上海这座东方第一大港。其船舶修造市场本就十分繁荣。计有英国人杜拉普经营地新船坞、莫海德经营地董家渡船坞、霍金斯开设地立祥安顺船厂、包义德开办地祥生船厂。以及美商旗记铁厂等十余家船厂。
    而上海地船舶市场又是有限地。面对如此激烈地竞争态势。本就有几家船厂无意继续经营下去。有意出售。韩殿甲经过实地考察。经过再三地精挑细选之后。最终选定了旗记铁厂。
    该厂位于虹口租界内。号称“洋泾浜外国工厂中机器最大者”。韩殿甲在经得曾纪泽允许后。以60000两银子地价格。买下了整座旗记铁厂。其中包括价值20000两地铜、铁、木料等材料。除此之外。当时地旗记铁厂总工程师美人人福斯、8名外藉机械师。以及600多名铁厂工人都愿意继续留下工作。这些技术型人才无疑于又是一笔巨大地财富。
    旗记铁厂地原来厂址位于美租界内。美国人反对中国在他们地租界内制造军火。且厂中工匠繁多。屡与洋人发生口角生事。另一方面。为了能不断地扩大规模和修造轮船。既需要发展余地地地界。也必须择一滨江处。于是韩殿甲申请将铁厂所有设备搬到了城南高昌庙滨临黄浦江地地方。圈地70余庙。重新修建厂房。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之后,新的企业终于在黄浦江畔破土动工,曾纪泽将这家新生的近代化企业命名为了“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的厂房建设非常庞大,东、西、北三面环为高墙,正门两人侧以木栅栏围之。进门中央为公务厅,东设文案房、画图房、总库房;迤北为生铁厂、木工厂;北设大火器厂、汽锤厂、轮船器机锅炉厂;迤西设炮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西为汽机厂,西北为熟铁厂。局门外至黄浦江边是一大片空地,有直道通往码头。直道东为长达99米的泥船坞和造船厂,西为木栈。
    江南制造局规模之宏大,所设车间类别之多种样,在整个东亚都是首屈一指的,曾纪泽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末。抑儿尤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所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仍不外乎机括之牵引,轮凿之相推相压,一动而全体俱动,其形象固显然可见,基理与法亦确然可解。惟其先华洋隔绝,虽中土机巧之士,莫由凿空而谈,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覆。儿料数十年,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机器制作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别。
    曾纪泽办江南制造局这样的大事,虽然是经过了朝廷的允许,但作为曾国藩的直属下属,以及他信赖的儿子,曾纪泽深知没有得到曾国藩的首肯和支持,事情相办成是不易的,也是很不妥的。故他向曾国藩写了此书,力陈其国利害,希望能得到老爹的支持。
    曾纪泽在此信中很清楚的阐明了自己办洋务的思想,其一:即军火工厂除造军火之外,必须造民用产品。其二:中国人的智慧并不逊于西人,只要能铲除封闭隔绝,对外开放,必能创造性的发展而超过西人。其三,私人投资实业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已是天下大势,不可逆转。
第一百零五章 大势已去
    就在曾纪泽全力在上海操办他的变革大业时,西线的战事也随着李秀成进北攻南计划的实施而发生了新的变化。
    1月初时,忠王李秀成调集江南诸将护王陈坤书、顾王吴如孝、爱王黄崇发等,号称50万大军,自天京下关渡江。过江之后,太平军兵分两人路:护王、爱王等部在江北和州两人浦一带牵制李世忠湘军,忠王主力迅速西进,并且夺占江浦一带回师后路;忠王李秀成则亲将20余万大军,另走一路,向西挺进,拟直入湖北。
    1月3日,陈坤书率2万之众,出其不意,一举攻克浦口、江浦重镇,夺取了天京与皖北之间的重要通道,保住了“进北攻南”的战略后路。江北局势急剧恶化,曾国藩大为震动,急调人马欲重夺两浦。
    与此同时,李秀成的20万大军一路向西挺进,于3月7日进抵巢县,拟取道无为州西进,与先前对王所部先头部队约定会攻庐江时两路会师。
    太平天国屡屡采取魏围救赵之计,曾国藩如何能不洞晓,早有李秀成率大军离开苏州之际,他便有所预判,故急调鲍超军、毛有铭军、彭玉麟水师增防皖北各要地。
    李秀成大军自巢县以西,在无为、石涧埠、舒城、桐城一带与湘军大战,均被对方以逸待劳所击退,大军被困滞于皖北一带,迟迟不能进入湖北。
    按预定的作战计划,李秀成率部转战皖北的战略目的,是占据皖鄂要冲,会同陕北的陈得才之军,牵制下游湘军,解天京重围。不料湘军早有防备,各城增兵坚守,又逢皖北一带青黄不接,其地无粮,民生艰苦,太平军军食难以维持。再加上疾疫繁兴,缺少冬衣,沿途征战,疲劳过甚,战而无功,死者众多,士气低落之极。
    经过了近三个月的苦战,至3月初时,李秀成不得不折师东返,使西进战略目标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与太平军的缺衣少粮相反,湘军则是兵精粮足,曾国藩闻知李秀成回师东返,便决心将李秀成兵团全歼于皖北。在他的调配下,各路皖北湘军纷纷出击,连克巢县、和州,各地太平军全无斗志,一触即败,至两浦被攻克时,李秀成的大军已在九洑洲陷入了绝境
    九洑洲为天京北面长江中的岛屿,其重要性在于:是长江南北两人岸效通枢纽,是保卫天京水路的锁钥。两浦既克,湘军集中兵力,各路同时压向江边,对渡江的太平军实施向心突击。
    适逢长江大水,忠王南渡困难重重,死伤惨重,溺死者数以万计。未过江的太平军进入九洑洲,洲上被水淹没,一片汪洋,太平军无栖身之所,有米无柴,饿死极重。湘军水师截江围攻,太平军余部困逼江边,为登陆水师轮攻,受戮者半,自沉者半,无一生者,李秀成之渡江之军,几乎全军覆没。
    湘军趁势强攻九洑洲。以伤亡两千余人地代价。全歼太平军军3万余众。九洑洲既克。长江北岸完全为湘军所占。长江上下游江面肃清。天京水上粮路完全被截断。
    进北一役。李秀成兵团主力精锐损失殆尽。北渡数十万大军。自九洑洲过江。仅存四五万。过江之后。兵又无粮。扎脚不住。散入各地就食。进入天京城不足一万人。
    至此。太平天国地有气力量已消灭殆尽。天京解围地希望彻底破灭。
    千里之外。大渡河畔。
    雨落如注。石达开立于江畔。双目失神地望着滚滚江水。他没有披蓑衣。任凭倾盆大雨击打着他地身躯。初春地温度依然寒冷。而他浸泡在雨水之中。却感觉不到任何地寒意。
    也许。他已经麻木了。
    “王爷,咱回营吧,你已经在雨里淋了半个多时辰了。”宰辅曾仕走上前来,撑起油伞为他挡住了雨水的侵袭。
    石达开看了一眼曾仕,这个他身边最信任的谋将,自他出走天京之时就一直跟随在他左右,这么多年来,多少信誓旦旦效忠于他的部下都弃他而去,只有这个人,始终不曾背叛。
    石达开仰天长叹了一声,幽幽道:“曾仕,除了投降清廷,我们还别的出路吗?”
    “王爷……”曾仕低垂下头,哽咽不语。
    前有茫茫大江阻隔,后有追兵无数,手下,只不过数千残兵败卒。曾经所向披靡的义王,如今已是走投无路。结果,他本已知晓。
    “唉——”石达开又是一声长叹,回头看去,数千将士站在雨中,就那么鸦雀无声的注视着他们的义王。
    是生是死,都会追随于他。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