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八六一-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刘铭传两团竟损失五百多人,可谓淮军开战以来阵亡人数之最。
    王凯泰接过奏报瞧了一遍,忧心忡忡的说道:“发匪各路援军皆至,江阴城下,敌我比例悬殊,大人,是否考虑让这两个团暂时撤回杨库呢?”
    曾纪泽望向李鸿章:“少荃,你以为呢?”
    李鸿章道:“发匪虽众,但别忘了咱们淮军可是有着绝对的武器优势,此时那两个团攻城可能有些吃力,便要划地自守却易如反掌。我以为当令他们坚守营垒,而后我们急调援军赶往江阴,内外夹击,先击溃发匪援军,而后再联手攻城,江阴城必克。”
    李鸿章的话正合曾纪泽心意,在他看来,尽管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西式军事思想的熏陶,但淮军上下对于先进武器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抱有相当大的怀疑。他们的军事思想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冷兵器作战那种人数上所谓的“敌众我寡”,而忽视了一支军队真正的强大与否,武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占了决定性的因素。
    曾纪泽就是想让刘铭传他们来一场“敌众我寡”的坚守战,让淮军上下都能从中尽快的改变他们陈旧的军事理念。于是,曾纪泽便急调镇守太仓的向望海团两个营,镇守常熟的周盛波一个营,许厚才的直属炮营赶赴江阴。
    就在淮军增兵同时,太平军的人马也在源源不断的赶往江阴,护王、潮王、武王、齐王、区王从常州、苏州、丹阳、无锡、溧阳五路协援江阴,兵力达三万之众,对刘铭传、吴长庆两团五千余人马形成了强大的包围之势。
第七十四章 纪泽式
    江阴之战激战正酣,不分胜负之时,上海武器制造局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第一支斯宾塞步枪制作成功,丁日昌和斯宾塞邀请曾纪泽亲自试射。。。
    在松江厂房外的靶场上,武器制造局的中外员工们都会聚于此,他们都兴奋却又不安的等待着巡抚大人验收他们的工作成果。
    曾纪泽接过了丁日昌双手奉上的这支全新的连珠步枪,枪枝重量适当,外型制作精美,第一感觉是一把好枪。
    斯宾塞叼着他的烟斗说道:“这把枪我们事先已经试射了一百多发子弹,无一发哑火,曾大人可以完全相信它的质量。”
    曾纪泽笑了笑:“质量好不好,顾客才有发言权。”他端起了枪,瞄着了一百多米外的环状靶,数秒之后,扣动了扳机。
    砰!一声脆响,接着,对面的观靶员从壕沟中站起来检查靶子,而后高呼道:“零环!”
    众人一阵的唏嘘,曾纪泽心下颇感难堪,他知道脱靶并不是枪的问题,而是自己射击水平太臭。这也难怪,一直以来他都担当的指挥决策者的角色,事实上,虽然他算得上是一名军人,却几乎没有开过几枪。
    曾纪泽当然不好承认自己水平臭,便泰然一笑,将枪扔给了白震山:“我膀子最近有点酸,枪没办法托稳,你来吧。”
    白震山接过枪来,从容的摆好姿势,射击,正中靶心,接着他又连开数枪,无一不在八环以内。当打完所有的子弹后,白震山将枪恭敬的递还给了曾纪泽,并低声道:“大人,依末将看,这算是一把好枪。”
    白震山虽是大刀高手,但玩枪也是一等一的好手,他都称赞是好枪,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曾纪泽枪扔给了丁日昌,回头向在场众人道:“本官代表奋战在前线淮军将士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为他们制造出了这么好的枪,属于咱们淮军独一无二的枪。”
    靶场上顿时欢声雷动,所有的工程人员都意识到,他们这一个月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机器的调式和材料的加工都是合格,斯宾塞连珠枪将为巡抚大人同意投入量产。
    斯宾塞枪的试制成功,对于淮军,乃至整个中国来说,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纵观历史上的洋务运动,即使满清洋务派开办了不少兵工企业,但在设计上几乎只能跟随国外的脚步,不断的仿制。而当满清洋务派们刚刚能熟练的仿制外国的某种武器时,这种武器已经被更新式的型号所代替。不断的仿制,带来的只能是不断的落后。
    丁日昌道:“大人,我等商量过了,想将这款新枪以大人的表字命名,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西方在这个时代的枪械多以制造者的名字,或工厂名字命命名,诸如“享利式”、“恩菲尔德式”,按照惯例,此枪应以斯宾塞的名字命名,但对淮军的士兵们来说,或许是难以接受的。
    中国的第一把自制枪能以自己名字命名,那当然十分有意义的,但曾纪泽必须照顾到斯宾塞这位美国人的感受,当下便也不好接受,笑着向斯宾塞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斯宾塞先生一定会恨得我咬牙切齿吧。毕竟,他才是‘孩子的生父’啊。”
    众人皆笑,曾纪泽的趣言将气氛调整的很轻松,斯宾塞耸了耸肩,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你才是大老板,我不过是一个打工的而已。枪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啦,关键是它能买出一个好价钱,能让我们这些做股东的腰包鼓起来。”
    看来斯宾塞是默认了,曾纪泽拍了拍他肩膀,很有信心的说:“放心吧,有我淮军在一天,枪的销路都不成问题。你就准备换一个更大的口袋吧。”
    斯宾塞即是发明家,亦是资本家,有大把大把的银子花,他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他听了曾纪泽的话,兴奋不已:“那么大人,你打算跟我们订多少支‘纪泽’式步枪呢?”
    曾纪泽伸出了五个手指,斯宾塞喜出望外,叫道:“五千条啊!噢,上帝啊,我们要发财了。”斯宾塞冲着他的美国同行们兴奋的大呼小叫。
    曾纪泽笑了,道:“斯宾塞先生,我说的不是五千条,而是五万条。三年之内,我希望你的制造局能一条不少的给我造出来。”
    五万这个数字是曾纪泽未来三年打算的扩军计划,加上原有的两万多人马,介时淮军总数将达到七万之多。到那个时候,这支装备了世界最先进步枪的军队,将是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无论是湘军,还是楚军,抑或是早已不堪一击的八旗绿营,都将对淮军望而生畏。
    斯宾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嘴巴缩成了一个夸张的圆形,过了好一会,他才从吃惊中反应过来,喃喃道:“看来,我们必须要再买很多台机器了。”
    上海武器制造局在丁日昌、斯宾塞,以及上百名中外技师的努力下,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赶工。同时,为了解决新式枪械弹药消耗巨大的问题,曾纪泽又在制造局中新添了一个子弹制造所,完全以机器制造火药和子弹,短期的产量能免强为淮军提供三分之一的弹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曾纪泽用于进口弹药上的花费。
    由于丁日昌接手了上海武器制造局职位,征兵处的重担曾纪泽就交给凌焕。这位年轻的高参并没有辜负曾纪泽的信,三个月的时间内,他又为纪泽招募并训练了一万的人马,而由于淮军的声势日盛,以及在曾纪泽求贤若渴的感召之下,新招兵员中知识分子的成份有极大比例的提高,士兵的普遍素质也随之增强。
    与此同时,黄浦军事学堂也为曾纪泽提供了几十名一期毕业学员,这些学员们虽然因为战时的学制减缩原因,只接受了不到半年的培训,但由于戈登的教育有方,以及学员们的刻苦与努力,使他们足以胜任新编淮军中下级军官的职责。
    曾纪泽将这一万人马编成了三个步兵团,番号分别为九、十、十一团,团长陈庆国、郑爽杰、许冠容均是从原淮军中提拔上来的有为之士,而中下级军官则多是黄浦军事学堂的一期毕业生。
    曾经泽提拔任命了这么多的新面孔,这在外人看来无疑是大胆而冒险的,甚至是不够妥当的,他也因此遭到了李鸿章等人的劝谏,但曾纪泽力排众议,一意决心如此。因为这是曾纪泽将淮军“黄浦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在不久的将来,他还要一步步的让整个淮军的各级理要指挥阶层,尽可能的由黄浦毕业生担任,这些学员和他们领导下的淮军,将完全的忠于曾纪泽这位校长。
    曾纪泽原计划将三个新编团全部调入苏州战场,但浙江战局的变化却让他不得不改变了计划。
    1862年2月,左宗棠升任浙江巡抚,立即拉开了进攻浙江的帷幕。
    曾纪泽很清楚,左宗棠必定把这场战争看作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重要阶梯,太平军天国侍王李世贤根本不是这位军事天才的对手。如果坐视左宗棠在浙江大展拳脚,那么不久之后浙将必会成为楚军的敌盘,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左宗棠的崛起是曾纪泽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要将三团的淮军南下调往浙江战场,在打击太平军,扩大自己地盘的同时,尽可能扼制楚军的发展。
    ————
    本周三江,请朋友们多多收藏,多投些票吧。拜谢。
第七十五章 特雷格医生
    江阴外围,淮军大营。。
    “妈了个巴子的,要是让老子逮到那个打老子一枪的狗东西,老子一定把他的头拧下来撒尿。”刘铭传斜坐在床榻上,一边咬牙切齿的骂着,一边将手中的一本论语狠狠的抽着床沿。
    “省三兄,你这是跟谁生闲气呢。”帐帘掀起,吴长庆笑着走了进来,后边还跟着一名白头发的洋教士。
    刘铭传更加恼火,拿书指着那洋人道:“你怎么把个洋鬼子带到我帐中来了,多晦气,快把他赶出去。
    吴长庆摊开了手,一脸的无奈,随后将手听书信递给了刘铭传:“这是曾大人特意派来给你治枪伤的洋大夫,曾大人说了,你要敢不接受治疗,就以违抗军令论处。”
    刘铭传一怔,将手中书信看了一遍,果然是如吴长庆所说。他当场就郁闷了,他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看到外国人就觉得不顺眼,何况是让他们瞧病,但曾纪泽又给他下了死命令,自然又是不能够违抗的。
    刘铭传没好气的瞅向了洋大夫,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索性把书往床上一丢,嚷嚷道:“好吧好吧,要治赶紧治,我倒瞧瞧你个洋鬼子有什么本事。”
    他大概是以为这个洋人听不懂汉语,所以用词颇不礼貌,谁知那洋大夫笑了笑,用不太标准的汉话说道:“请刘先生放心,我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我有信心治好你的枪伤。”
    刘铭传又一愣,嘴里嘀咕道:“妈个巴子的,原来这洋鬼子还会说汉话啊。”
    原来曾纪泽听说刘铭传中了枪伤,特意从同济医学堂请了一位罗恩英国医生,委托他赶到前线来为刘铭传治伤。人家可是看在曾纪泽的面子,冒着危险进入战地,刘铭传反倒不太领情,倒显得有几分小气。
    罗恩在上海住了很久,一直担任着租界内外国人的私人医生,他是早路易丝毕业七年的老校友,后在路易丝的一再劝说下,欣然应聘入同济医学堂担当教师。
    罗恩的脾气甚好,倒没有对刘铭传的不礼貌感到不满,笑容始终挂在他的脸上,“刘大人,我现在就给你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期间可能触及你的伤口,不过请你不要害怕,不会很痛的。”
    “老——”刘铭传性格虽然火爆,却也不是粗鲁无度的蛮夫,他硬是把滑到嘴边的“老子”给咽了回去,哼了一声,不屑道:“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还会怕这点痛么,你尽管检查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