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八六一-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接着又有胡家茶庄的李响,再有南京江龙轮渡公司的商总方白……,两个月之内,约有三十名胡氏产业的商总牵涉到此案当中来。这些人所涉及之违法行行,有雇凶伤人、非法交易、行使贿赂、强占民宅等等十几项罪名。
    而随着调查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胡家商总被捕,那些原先的受害者看到了伸冤的希望,纷纷站出来控告胡氏产业的种种恶行。而报纸方面,一些原先受到胡氏威胁的报纸,这个时候也敢站出来做出公正的报道,一时间,舆论方面展开了对胡氏家族的一片讨伐之声。
    在审判方面,司法部在各方压力下,不得不向外界公正审判过程,同时,由于九人委员会的时时监督,使司法部难以有任何对胡氏有利的倾向。
    而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涉案地区和人员已不仅限于南京一地,逐步扩展到了上海、江苏,乃至全国各省,许多胡氏产业集中的地区,都收到了对胡家的起诉。
    胡氏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遍及冶矿、纺织、茶粮等新老各个行业,胡家的商行工厂也遍布全国各地,仅南京一地,胡家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工商业,放眼全国,胡氏产业的数量和规模更是大得惊人。
    有一些报纸曾经做过系统的分析,胡氏产业的总价值加起来,至少也抵近亿两白银,这个数字堪比大明数年的财政总收入。
    事态发展到这般地步,司法部不得不成立了专案调查组,全面对胡氏产业进行调查。而调查组的成员名单,则是经过九人委员会的一次又一次的否决,耗时一个多月才组成。
    这样一个司法调查组,可以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司法部的控制,自其成立之初,成员们便受到了各方的压力,有暗送巨金的,有许以官位的,也有威胁恐吓的。
    有些人经受不住诱惑,收受了贿赂,但很快便被九人委员会查出,依法处以严罚。也有人畏惧恐吓,半途退出,但总有一些心怀正义的官员,冒着死亡的威胁,将调查坚持了下去。
    在调查的过程中,不断的有官吏被牵涉其中,下至小小县长、长至中央大员,涉及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都是超乎相象的。截止到6月初,涉案的官商人员已达上千人之多。
    调查的结束,意味着审判的开始,各种证据都指向了胡氏产业及胡雪岩本人,在法官团内部的沟通磋商中,胡雪岩身负的罪名,足以令整个胡氏家族产业面露土崩瓦解的局面,而胡雪岩本人,亦将可能因此而获刑。
    不过幸运的是,虽然胡雪岩面临着多项指控,但由于所有证据都无法证明他就是主谋,故而他所面临的,更多将是经济上的处罚。尽管如此,也将对胡氏企业给予沉重的打击,据估计,若罪名成立的话,胡雪岩名下九成以上的财产都将被判决没收。
第三百零六章 让步
    第三百零六章 让步
    龙城。
    曾纪泽手中拿着的。是九人委员会呈上来的最终审判意见书,这份意见书令他是感慨良多。
    喜的是,他的司法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九人委员会和司法部专案组力抗各方压力,经由胡雪岩一案,查出了一大批的官员败类。
    忧的是,败类的数量之多,令人不寒而栗,如此多的官员涉及到此案当中,势必会引起极大的反弹。
    更重要的是,这件案子的“主犯”胡雪岩,他的身份极为特殊,纵然曾纪泽对他多有意见,但他毕竟是皇亲国戚,意见书中要求没收胡雪岩九成的财产,并将其削藉为民。这不但是对胡雪岩的一个重大打击,他这个当妹夫的皇帝,同样也会因之而颜面无光。
    就在曾纪泽为之而头疼之时,内监上前奏报,言国公胡雪岩求见。
    “哼,这小子。终于撑不住,想着来朕了。”曾纪泽挥了挥手,“叫他进来吧。”
    过不多时,胡雪岩匆匆而入,一见面便是伏地不起,哭哭啼啼的向曾纪泽承认起了错误,“皇上,臣错了,都怪臣约束属下无方,才给皇上若下这么大的麻烦,臣愿意痛改前非,请皇上给胡家一条生路吧。”
    曾纪泽一见胡雪岩便气不打一处来,却是任他跪着不起,冷冷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胡雪岩哭得更厉害,流着鼻涕道:“臣知错了,臣一定改,请皇上念在灵妃和广贤皇子的份上,给臣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胡雪岩拿出了杀手锏,曾纪泽并非圣人,自然不能不为之所动,但冷漠之情却丝毫不减,厉声斥道:“大明国策,一向是鼓励商人,朕自即位之初,便将商人的地位一升再升,这是天下有目共睹的。你胡雪岩从一个低微的商人。一跃而为天下首富,更享国公之尊,朕实在想不通,这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难道你还不满足吗?”
    面对曾纪泽的训斥,胡雪岩只有磕头不止,不敢多言一句。
    “朕清楚的记得,当年朕曾问过你一句,你胡雪岩做生意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你回答的很干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是现在呢,朕看到的完全不是那么当年的江浙义商,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贪得无厌的奸商!朕失望啊。”
    要说失望,曾纪泽确实如此,当年胡雪岩投奔于他,帮他击败左宗棠,北伐之战,又为他的东军后勤做出重大贡献,乃至伐俄抗法,胡雪岩都对国家贡献极大,也许。这也是曾纪泽对胡雪岩一再宽容的原因。
    但是泰安米店一案对他震动实在太大,再加上外战已毕,正逢他决心改革内政之机,这胡雪岩正撞在枪口上,不拿他开刀还能拿谁。
    胡雪岩满心忏悔,泣道:“臣辜负了皇上的一片信任,臣罪该万死。可是在这中国经商,事事都要受官吏的制约,稍不如意,那些官吏们就会故意刁难,臣也是有苦难言,不得已而为之,请皇上明鉴。”
    胡雪岩这个时候也是哭得有点糊涂了,开始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但话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一点曾纪泽还是充分理解的。
    相对于官吏们而言,商人毕竟还是弱势群体,官吏们运用他们所掌握的行政权力,可以随时给商人们造成致命的麻烦,商人为图生存,也只有放弃什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职业操守,想方设法讨好官吏。
    归根结底,官制的落后,才是官*商*勾*结的根本原因。
    曾纪泽叹了一声,微微抬手,“行了,一个大男人的,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起来吧。”
    胡雪岩抹了一把脸,哼哼唧唧的站了起来,垂首低头,苦丧着脸戳在那个不敢吱声。
    曾纪泽沉默了半晌,道:“朕与灵儿也说过,做错了事总归是要付出点代价的,不然如何能够敬以效尤,又如何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你先回去吧。”
    曾纪泽的口气中透露了些许饶恕的意识,胡雪岩不由是大松了一口气。
    果然,几天之后,《明报》头条刊登了当今皇帝对司法改革的访谈报道。
    在报道中,曾纪泽表明了对司法进行改革的决心,但同时也表示,司法改革应该是徇序渐近,逐步完善的,应当是在不影响国家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大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国家对一些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为国家缴纳高额赋税的大型企业,对它们的司法问题,应当在不违背法律公平原则的情况下,采取谨慎的态度。
    曾纪泽这些话的意思,明显就是在给九人委员会以暗示,间接的告诉他们,皇帝是不赞成对胡雪岩一案采取过重的判决。
    而对于九人委员会的权限。曾纪泽又表明,九人委员会将拥有自主的裁决权力,他本人将不会对判决的结果进行干涉。但为了保证委员会的高度公正性,委员会的人数将不做限定,在必要的时候,他将适当的增加委员会的人数。
    这就是曾纪泽留有的对委员会控制的后招,一旦这个委员会的判决超出了他所能接受的底线,那么曾纪泽自然可以通过增加委员会的人数,从而来增加倾向于他本人意见的委员比例,便可控制最终的投票结果。
    九人委员会在商讨再三之后,最终决定做出让步。九月中旬。判决结果终于出笼:胡氏产业共三十八名商总被判徒刑,胡氏一半商铺工厂被判没收,并依法执行拍卖。胡雪岩本人因证据不足,只被判上缴巨额罚金,并降其国公封号为侯爵。
    这个判决对整个胡氏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就这样被强制肢解。但所幸的是,付出了重大代价之后,胡雪岩本人总算逃过一劫,而胡家产业也避免了覆灭之结局。
    判决一出,天下震动,百姓们自然是欢欣无比,大呼畅快,害怕的是那些牵连此案的官员,他们知道,皇帝整完了胡雪岩,下一个目标就该轮到他们了。
    果不其然,胡雪岩案一完,司法部紧接着又成立了廉政专署,开始对牵涉到胡案的违法官员进行检控。
    一时间,大明的官场出现了人人自危的局面。因胡案而被廉政专署提出控诉的官员达上千之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发觉在劫难逃的官员们,似乎是有意无意的联合起来,不断的揭发出新的罪证,将更多的同僚拉下水来,于是,涉案的官员从最先的千余之众,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达到了两万人之多,这是一个何其庞大的数字。
    而这些涉案的官员们,为了抵制国家对他们的调查,很快开始消积怠工,各省各市的重要政府机构,每天上班的只有稀稀落落的那么几个人。国家行政效率急剧下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各省省长的告急奏书如雪片一般的飞往南京,声讨的目标直接廉政公署和九人委员会,他们明里暗里的表示。若是国家再执意将此案调查进行下去,那么整个国家机器都将因此而陷入瘫痪。
    啪!
    曾纪泽将手中那份奏折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孟学优这个狗东西,竟敢上折子威胁朕,他是活的不耐烦了吗!”
    皇帝龙颜大怒,下面的几位总理们也跟着一震。李鸿章上前将那份奏折捡起了看了一遍,却道:“皇上息怒,孟省长折子里的话是有点危言耸听,不过也不无道理。”
    曾纪泽白了他一眼,“你还替他说话,你看看他都说了些什么,说什么国家用法过急,逼得官员们走头无投,长此以往,必生祸乱。这些官员们自身不检点,犯了事儿不从自身上找原因,却抱怨国家‘逼迫’他们,真是荒天下之大谬。这个孟学优身上一定也不干净,叫廉政公署,好好给朕查查他,福建的那帮官全都要严查,一个都不能放过。”
    几位大臣们面面相觑,均是不敢吱声。
    曾纪泽将那孟学优又骂了一遍,火发过了,怒气稍减,手一挥,道:“你们一个个怎么不说话了,有什么意见说啊,朕听着呢。”
    李鸿章咳了两声,不慌不忙道:“皇上查这些官员,为的是使政治清廉,这自然是顺天意,得民心,当然是不会错的。那些不检点的官员们做了错事,受惩罚也是理所当然。只是……”
    李鸿章抬头看起了曾纪泽的脸色,他摆了摆手,道:“但说无妨。”
    李鸿章才道:“官员们犯些小错误,多半也与官场旧有的陋习有关,这也正是皇上要改革的地方。从法律角度来看,将这些官员统统依法严惩,目的自然清明政治,为国家工商业发展提供一个良性的支持。但从大局来看,一棍子打翻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