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陵:寻找始皇的十二铜人-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炜不知是怎么回事,不敢答应。于是就让侍女把田夫人找来。田夫人不肯来,说:“没有得到皇帝的诏令,不敢见崔家郎君。”
第二次让她来她也没来,四位女子便对崔炜说:“田夫人又善良又美丽,举世无双,希望你好好待她。这也是前世定的。田夫人就是齐王的女儿。”
崔炜说:“齐王是什么人?”
女子说:“齐王叫田横,以前汉朝初年灭掉齐国他住到海岛上去了。”、
过了一会儿,有日光照到座位中来,崔炜就抬头一看,见上边有一孔穴,隐隐约约能看见人间的天空了。
四女子说:“羊城使者来了。”
于是有一头白羊,从空中慢慢地下来,一会儿就来到座间。羊背上有一位男子。这男子的衣服帽子很整齐。他拿着一支大笔,还有一封青色竹简,上面写着篆字。他把竹简放到香几上。
四女子让一位侍女读那竹简:“广州刺史徐绅死,安南都护赵昌接替。”
女子一边给使者斟酒一边说:“崔公子要回番禺县,请你给带回去。”
使者大声答应下来。
女子又回头对崔炜说:“改日你要替使者更换衣服屋宇,用来酬谢他。”
崔炜只是一个劲地答应。
四女子说:“皇帝有诏令,让把国宝阳燧珠给你。你拿到那里之后,能有一个胡人拿十万緍钱买它。”于是让一位侍女打开一个玉匣,取出一颗珍珠交给崔炜。
崔炜拜谢之后捧接过来。他对四女子说:“我不曾拜见过皇帝,又不是皇帝的亲属,为什么要赠给我如此贵重的礼物?”
女子说:“你的先人在越台上留有诗篇,那诗篇感悟了徐绅,徐绅就修缮了越台。皇帝感动,也写了相和的诗。赠给你珠子的意思,已显露在诗里。我们不告诉,你难道就不知道吗?”
崔炜说:“不知道皇帝写的是什么诗?”
女子让一位侍女在羊城使者的笔管上书题道:“千岁荒台隳路隅,一烦太守重椒涂。感君拂拭意何极,报尔美妇与明珠。”
崔炜说:“皇帝本来叫什么?”
女子说:“以后自然会知道的。”
女子对崔炜说:“七月十五日,你要在广州蒲涧寺僻静的屋子里,准备美酒和丰足的饭菜,我们将把田夫人送去。”
崔炜就连连下拜告别。他刚想要骑到羊背上,女子说:“知道你有鲍姑的艾蒿,可以留下一点。”
崔炜留下一些艾蒿,却不知鲍姑是何人。瞬息之间就出了洞穴。两脚刚踩到平地上,使者和羊就不见了。望星空河汉,这时已经是五更天了。立刻听到蒲涧寺的钟声,他就来到寺中,寺里的和尚把早晨的粥食给他吃了,于是他回到了广州。
崔炜以前租了一所房子住,到家的这天他去打听,人家告诉他,他已经离家三年了。主人对崔炜说:“你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三年不回来?”崔炜没有实说。打开门一看,积满灰尘的床榻还是老样子。他心里很悲怆。他打听刺史的情况,果然是徐绅死了,由赵昌接替了。
于是崔炜来到波斯客栈,偷偷地卖那颗珍珠。有一位老胡人一见了这颗珠子,立刻就匍匐在地上行礼说:“你显然是进入南越王赵佗的墓中又出来的,不然,你不该得到这一宝贝。”
因为赵佗是用这颗珍珠陪葬的。崔炜就如实地告诉了他,这才知道皇帝是赵佗,因为赵佗也曾经被称为南越武帝。于是老胡人用十万緍钱把珍珠买了去。崔炜问胡人道:“你根据什么认出它的?”
胡人说:“这是我大食国的国宝阳燧珠。以前在汉朝初年,赵佗派一个有异才的人登山航海,把这颗珠子偷到番禺县来,到现在已有一千年。我国有一个懂得天象的人说,来年国宝应当回归,所以我国国王把我找去,给我准备大船和大量资金,让我到番禺来搜索此宝。今天果然得到了。”于是老胡人拿出玉液来把珍珠洗了洗,光照满屋。
胡人立即开船回大食国去了。崔炜得到钱,就置备了家产。然而他寻访羊城使者却没有消息。后来他有事来到城隍庙,忽然发现有一个神像很像羊城使者,又见那神笔上有小字,原来是侍女题的,他这才准备了酒肉来祭奠。他又重新装修和粉饰了神像,扩建了庙宇。这才知道羊城就是广州城,庙里有五只羊。
崔炜又寻找姓任的老头住在哪里,村里的老人告诉他说,他所找的,只不过是南越尉任嚣的坟墓罢了。他又登上越王的殿台,看先人的诗。诗是这样的:“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踏践成官道。”又有越王的和诗,字迹很怪。他就向主管的人打听。主管的人说:“徐绅大夫因为登上此台,被崔侍御的诗感动,所以重新粉饰了台殿,使台殿焕然一新。
后来要到七月十五了,崔炜就准备了丰厚的又干净又香甜的饭食和美酒,留住在蒲涧寺的僧室里。将到半夜的时候,果然四位女子伴着田夫人来了。田夫人容色美艳,言谈文雅。四女子和崔炜饮酒说笑,天将亮时才告别。崔炜于是再拜谢之后,给越王写了信,言辞很谦虚,礼物很丰厚,表示尊敬而已。于是就和田夫人回到屋里。
崔炜问田夫人说:“你既然是齐王的女儿,为什么要嫁给南越人?”
夫人说:“我国破家亡,被越王掳去做了嫔妃。越王死了,就用我殉葬了。我竟然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代。想田广烹杀郦食其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每次想起往事,就泪流满面。”
崔炜问道:“那四位女子都是谁?”夫人说:“有两个是瓯越王摇献来的,另两人是闽越王无诸献来的,都是殉葬的。”
崔炜又问道:“以前四女子说的那位鲍姑是谁?”
夫人说:“是鲍靓女,也就是葛洪的妻子。她在南海做了许多灸治病人的事。”
崔炜这才惊叹昔日那个老太太。他又问:“为什么叫蛇是玉京子?”
夫人说:“以前安期生经常骑着这条龙去朝见玉京,所以叫它玉京子。”
崔炜因为在洞中喝过龙的余沫,肌肤显得年轻细嫩,身体轻健有力,后来他在南海住了十几年,就散放金银破了家产,专心修道,竟带着妻室到罗浮山去寻访鲍姑。后来不知他究竟到哪儿去了
第五十五章 如何开门()
三更送上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求点评求打赏求月票哦不对现在我拿不到月票
————————————————————我是无耻的分割线————————————————————
崔龄鸿讲完之后,半响没人说话。与其说这个传说纯属杜撰,倒不如说这个传说真真假假,半真半假无从分辨。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传说,还是在胖子的古董店里。当时只是大略扫了一眼,并未细看。因为觉得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类传说不胜枚举。
可是当崔龄鸿讲完之后,我发现这个传说里很多东西与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都极为类似。首先是一个一百多丈的深坑,与我们之前从巨型八卦图上掉线来的那个坑道几位类似。然后,白蛇所待的地方,岂不就是那个有巨型食人鱼的水潭?
再结合我们身后这扇巨大的石门,石门上也有两只雕琢精美的金兽,金兽的口中含着两只门环。这两只金兽只有头部,看起来像是龙头却又没有龙的触角。
“你们说,会不会这扇巨石门后面的情景就是传说中的那样?”我好奇的问道。
如果真如我所猜测的那样,那关于这个传说的来历也许是为了向后人透露什么。所以这个传说才流传下来,历代不息。
“为什么会这么想?”崔龄鸿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毕竟这只是个传说。”
“可是你们难道没有注意到,我们一路走来经历过的场景与传说中有很大的雷同吗?”我不服气的问道。
“崔炜的传说中可没有森林迷宫,也没有九世凶婴。”胖子一边在巨石门上抠着那个雕琢精美的金兽,一边头也不回的说到。
抠了半天,发现一点动静都没有,气急败坏的招呼瘦猴到:“你他娘的还想不想发财了?还不过来搭把手,这两个可是纯金。”
瘦猴走上前去想要帮忙,我跟崔龄鸿不想让这两个掉进钱眼里活宝瞎折腾。也走了过去准备制止他们,毕竟这个墓里一切都透着一股古怪劲,在没弄明白之前还是不要随意乱动为好。
我们几个刚刚走到巨石门前,就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隆声,突如其来。
随后,我就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失去了重力。在黑暗中,手电筒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大约过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我好像是砸到了什么东西上面。一股臭味夹杂着香粉味的怪异味道充斥着鼻孔,身下好像有点软绵绵的,慌乱中失去了手电筒,也不知道自己掉到哪里去了。
第一反应是想问问其他人有没有事,等我艰难的转过头,想找找其他人的时候。上面一束手电光照了过来,黑暗中突如其来的光束晃得我有点睁不开眼,随后就听见胖子揶揄道:“哟西,花姑娘的干活?”
我揉了揉眼睛,借着胖子照射下来的手电光才发现。原来我砸到了一具女尸上面,这具女尸栩栩如生,好像是睡着了一般。当然,鼻端嗅到的一丝丝古怪的味道,让我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具尸体。
我连忙从那具女尸身上跳了下来,从背包里摸出最后一把备用的手电。一打开手电,就发现,其余三个人都落在我旁边的棺材上。好像并无大碍,只是一个个目瞪口呆的注视着这个墓室。
“你他娘的能不能少乱动这里的东西,改天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没好气的用手电晃了晃胖子跟瘦猴,随后也开始打量起这个墓室来。
很显然,这个墓室与我之前猜测的完全不同。甚至没有一点相像的地方,看来崔龄鸿的判断是正确的,古代传说可信度并没有那么高。巨石门上的金兽门环以及之前遇到的相似场景,估计都是巧合。
这个墓室大约有一千多平方米,这在古代墓葬中极为罕见。很多皇帝的陵墓,加上外围的封土堆也不过才这个面积。
除了面积比较大以外,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墓里竟然有上百具棺椁。而我砸到的那具女尸,就躺在正中央的一个石台上。
一身大红色的深衣,肩披浅黄银泥云披,配以芙蓉冠、五色花罗裙、五色罗小扇、泥金鞋。一看这装扮我就傻眼了,哪有人死后下葬用大红色衣服的?中国古代的墓葬制度,一般都是人死后穿着朴素,多以黑白为主。
我在观察这个墓室的时候,其余三人也逐渐围了过来。我见崔龄鸿也皱着眉头在看这具躺在石台上栩栩如生的女尸,不禁问道:“这一身大红色的衣服,在古代有什么讲究吗?”
“看这装束,很明显是秦朝的装束。”崔龄鸿想了想接着说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不仅仅统一了文字货币等,就连服饰也都统一了。不过还是受到五行相生相克的严重影响,所以这种款式的装扮,只有秦朝才有。汉朝初期也有,看着服饰的贵重程度应该是皇宫内的贵族。汉朝皇帝后宫的女子不会这么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