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血战旗-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不容易,崔可夫在前线指挥部派出的警卫连的护卫下,进入了嘉定,前线总指挥,淞沪战场副总司令顾祝同都当场接待,大上海的各国记者来了不少,但是一谈到实质性的问题,陈诚只是说前线战斗激烈,不方便送他们上去。
    而顾祝同更是连说不急。
    对崔可夫等人的一行不重视,那是假的,但这种重视就像是一种狼面对着羊的那种贪婪。
    苏联的武器,对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尤其是苏联的大炮,野战重炮的威力大的惊人,日本人已经给**将领深深的上了一课。姑且不论这样的武器在中国落后的公路上,能否被运用自如,但即便是作为摆设,也是一种荣耀,所以崔可夫不得不面对无数送礼的人,一一应付,而且还得好言相劝。
    没过多久,崔可夫彻底被火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政客,而是一个军人。
    务实的性格,在交谈中显露无疑。
    既然前线上不去,那么就在后方对国民党的军事仓库,后勤保障一一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很多人的脸色顿时拉了下来。顾祝同甚至破口大骂苏联人不知好歹,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还一个劲的给他上眼药。
    军需,后勤都是**肥的流油的部门。
    淞沪战场几十万大军的后期保障,四大家族的人员早就将重要的位置都占了去。至于是否有倒卖军需的事情,作为副总司令的顾祝同也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名义上的淞沪战场总司令,蒋介石也不能多加干涉。
    没办法,他自己也摘不干净,蒋介石自从当然黄埔军校的校长以后,之后几年又成为民国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陆海空三军大元帅,一系列的职位背后,就是无穷无尽的权力。
    他深知,身后的人不少都是盯着那个已经空空如也的国库,宋家的人控制着金融、税收;孔家的人盯着军政后勤;陈家虽然产业不多,但越是见不得光的生意,跟他们的联系就越多;就连蒋家,也是大肆敛财,毫无顾忌。
    崔可夫的报告中,言明**后勤贪污严重,**之极,需要整顿后勤,军费使用的一份军事报告后,蒋介石勃然大怒,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但是细想以后,蒋介石也渐渐的消气了,因为他知道,苏联人都是那种认死理的人,认准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就让侍从室发了一份电报给在松江的陈诚,让其上报一份详细的文件,和苏联人的动向。
    此时,崔可夫在苏州的日子很不好过,自从嘉定被日军飞机轰炸后,他们就被安排到苏州。
    一个连的护卫部队,很快转换了角色,成为了看押部队。
    即便崔可夫想出门,看个风景,也都被不允许了。士兵虽然很和气的用湖南话说:“官长,前面打仗奈,危险着嘞……”
    往往崔可夫如同一只疯狂的北极熊,咆哮着要冲出远门,但一会儿就会变成一只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回到他的卧室,重重的将门关上……
    蒋孝先将前方送回的报告一那到手里,心中顿时大惊,苏联人被软禁了?
    “糊涂——”蒋介石将恢复的报告,重重的一掌拍在桌子上。
    “校长,您看这个事情?”蒋孝先也是毫无主见,他不过是一个军人,连给政客提鞋的本事都没有,更不用说让他处理如此复杂的外交事件了。
    “打电话让陈布雷来——”
    以安全理由,禁止苏联军事调查小组的出行,这无疑是臭的不能再臭的下招。
    不过,顾祝同也好,陈诚也好,心里都拿不准主义。孔家和宋家的人扬言要给这些不知好歹的老毛子一点颜色看看。不少两家的死士都在苏州游荡,大有家主一声令下,就将这些老毛子当街射杀的布局,让两人急的如同是乱投的苍蝇。
    再加上淞沪前线的战事吃紧,两人更是紧张。
    而日本在上海的特务,更是对苏联人的到来有着史无前例的关注,如果崔可夫的行踪被发现后,大有不惜一切代价,让这些苏联人死于非命。
    两天后,被崔可夫等人搅动的乌烟瘴气的崔可夫等人,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戴笠。
    戴笠一进来,就问崔可夫是否愿意去北方看看,尤其是刚刚成立的二战区,那里的情况虽然也危机,但要比淞沪战场的规模小很多,而且对苏联来说中国北方的安全,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早就被关怕的崔可夫等人连忙点头,他们担心如果莫斯科不回应的话,这些人又被关道战争结束后,都不见得能获得释放的机会。
    于是,轰动一时的苏联军调小组,匆匆赶上了去太原的飞机。
第三十六章 平型关
    第三十六章平型关
    崔可夫这段日子可是急的团团转,对于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来说,尤其是外交武官,没有完成任务,不过是处分罢了,更严重一点的就是降职。
    但苏联不同啊
    回去后,稍微运气好一点就是停职,然后发配到工厂里当一名工人了此残生,要是被人记恨,在斯大林那里说一些恶语中伤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特别部门的调查,集中营,最后不外乎一颗黄澄澄的枪子。
    让崔可夫去山西,这是蒋介石很不愿意看到的,但他不得不答应崔可夫的要求。
    在华东,崔可夫得罪的人,很有可能将他所带领的这个军事调查小组全部留在中国。
    整个军政部的官员,都将崔可夫视为洪水猛兽,当权者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无疑给崔可夫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正值民国政府向苏联采购军火的关键时期,没有人敢冒这个险,但要是这些军火一旦到了中国呢?
    也没有人敢下这个保证,苏联的军事调查小组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毕竟按照协议,年底之前苏联将会派出一个军事顾问团来华,前期的合作分歧,会让今后的合作处处设置障碍。
    蒋介石从入主政府一来,他不见得是最懂政治的人,但他无疑是最了解军阀想要些什么的人。
    即使他再不愿意看到,他也隐约的发现,他的那些黄埔学生也有向军阀过渡的不良苗头,但他无力阻止。
    贪污受贿的情况不多见,但培植势力,互为同盟的情况却屡屡发生。
    这有他这个当校长的助长之嫌。
    崔可夫抵达山西的时候,阎锡山正在发愁,如何安排这些爷,确实伤脑经。
    衡量一下得失之后,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派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官员,带着崔可夫一行人去八路军驻地。在想要遏制西北ZG的发展,已经不现实了,西北有很大一片区域已经和蒙古接壤,种种迹象表明,只要苏联和西北的关系缓和,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军火,从中蒙边境运送到关中。
    作为一个几乎独立的军事集团,山西有独立的军火生产基地,根本就不需要从苏联购买武器弹药。
    尤其是作战飞机,最为民国向苏联购买的最大一宗军火,阎锡山知道,他是无福消受的。
    在二战区一个中校参谋的陪同下,崔可夫一行九人终于来到了霍城,一个在太行山南麓的边缘小山城内。
    崔可夫从一踏入这篇土地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景象,军民合作的场景屡屡出现。很多士兵穿着破旧的军装,帮着老百姓挑水的场景,深深的感动了崔可夫这个苏联军人。
    在他的影像中,军队就应该代表人民,但这种军民合作的场景,即便在苏联也不多见。
    在中国生活过几年的崔可夫多少会一些汉语,看到不时走过,脸上带着菜色,但还算精神的中国农民,他再也忍不住拦住了一位从他们身边走过,不时好奇的用余光观察他的农民。
    “你好,请问这就是八路军的驻地吗?”
    穿着土布,很多经常摩擦的地方都打着补丁,完全是一副本分山里人的装束,苍老的脸上,岁月的痕迹一目了然,被崔可夫拦住后,老农被吓了一跳。
    山里人几乎一辈子都很少出门,更别说见到高鼻子大眼睛的欧洲人了,老农紧张的看了一眼边上的**中校,然后慢慢的鞠躬,紧张的问道:“长官,我可是本分人哪”
    中校军官不耐烦的打断了老农的辩解,指着身边的崔可夫对老农说道:“这位是苏联长官,他是来你们这里了解备战情况的,把你知道的都告诉他。”
    老农苦着脸,哭丧的说道:“我不过是一个种地的,这年景说不上好,但今年的雨水还算来的及时,地里的收成啊……”
    中校军官挥断了老农的唠叨,训斥道:“谁让你说地里的庄稼了?苏联专家是让你告诉他,这里驻扎的是什么军队,有多少人,你们家里有没有住兵……”
    中校稀里哗啦的说了很多,但老农却是一脸无辜的看着几近表演的中校,最后才无助的说道:“我不过是一个种地的,打仗的事情我不知道啊”
    啊——
    中校顿时气的想给老农一巴掌,心说,不知道你耽误我什么事情。中校出生富贵,就像是军队中的军官一样,如果是普通军官,出生贫寒,那么即便上了军校,也只能下部队,从排长,连副做起。
    等到十年八年后,才能稍微过得像个人。
    但是有门路,有势力的子弟从军,可不会走这么一条路。军校一出来,就能在后勤,军需,参谋这些部门镀镀金。几年下来,就下部队,直接从营长、团副干起,仕途上升迁要容易很多。
    不过,老农显然很不给中校面子,正在一行人有些遗憾的时候,一列骑兵从远处过来。
    同样的军装,同样的武器,但是马上的骑士给人的感觉,却是有着萧杀的气势。
    骑兵中间,几个干部摸样的人谈笑着缓缓驾驭着战马。
    这队人马显然是来迎接崔可夫一行的,看到这一幕,那个还在跟老农怄气的晋军中校总算是送了口气。
    崔可夫一行人总是问这那些,很多敏感的问题还是晋军中的机密,他也自然不敢说,但从崔可夫失望的眼神中,他心中有种被刺痛的感觉。
    骑兵队伍也发现这崔可夫这些人,立刻加快了速度,一个带着黑框眼睛的干部催动了身下的马屁,高声用俄语喊道:“来的可是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将军?”
    崔可夫也走出了人群中,知道是来接待他的。
    当两人紧紧的握住对方的双手,激动的神情,让一边的那些晋绥军军官有些举足无措。
    来的正是更新*最快八路军副总指挥刘中将,崔可夫虽然征战多年,但是有些失神。因为对方的眼睛,有一只是无法转动的,很显然是假眼。
    受过如此重的伤,能够活下来的本来就不多见,还能回到战场,显然就是奇迹。
    高傲的崔可夫也渐渐的放下了自己的身份,不再用一种专家的姿态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将马匹的缰绳交给身后的人员后,两人并肩走在碎石遍地的土路上。
    经过交谈,崔可夫才知道,对方是留学过苏联,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巧合的是,崔可夫作为东方事务的军事专家,也会讲一口中文,虽然口音很重,但还是能够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刘将军,我从武汉到南京,看过了很多部队。就像是有些部队确实很优秀,士兵的斗志也很强,但从你们的士兵身上,我看到了一支不一样的军队。”崔可夫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说着东方式恭维的话。
    “军队,只有代表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