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守,辽东大军入山西已再无阻拦,而自己曾在父皇面前下过军令状,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决不叫辽东军踏入山西半步。
第126-130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攻入山西
    可如今辽东军马已冲入固关,李双喜已再无回天之力,还有何面目去见李自成?再说从山海关一路撤下来,双喜亲眼看到自己往日的兄弟先后战死,整个大顺只剩下自己和丞相牛金星、小张侯等几人勉强支撑,特别是到太原之后,父皇因接连的大败,心智受了影响,再也不是往日的那个把天下百姓放在心上折父皇,不然决下会下那屠城令。双喜看不到大顺的希望,他不知大顺将来的出路在何处,与其每日为了不知所谓的理由劳累不已,还不如战个痛快。一咬牙,双喜率领着仅剩的三百多亲卫向着许立迎了上来。许立却不会给双喜一点机会。自冲进关门以来,许立根本没有看到一个象样的对手,只有四处乱逃的败军,早知如此自己便不该与其他人抢这个机会,枉自己还答应了许有利那么多条件,真是亏大了。当他看到终于有人迎自己的大军时,许立不惊反喜,自己的战刀到此时还未曾染过血迹,回去说起来必叫人齿笑,当下阻止了身边抬枪要射的亲卫,高叫了声:“亲卫营,跟我冲!其他人继续追击敌军,战场便留给步兵的弟兄们去打扫吧!”许立率领着三千亲卫以泰山压顶之势杀向双喜和他的三百骑兵,双方交手的一刻,双方眼中都透着凶光,只是大顺军毕竟人少势单,又是疲兵,那里是辽东军的对手,转眼间便有大半军卒被杀落马下。而许立则早就盯上了双喜,可怜双喜还不知道自己竟已被一只血狼睁上,刚刚挥刀斩伤了一名辽东军的手臂,不料一支雪亮的马刀已斩向他的后颈,只听到一声:“去死吧!”双喜便觉得头颈一痛,已失去了知觉,只有一颗斗大的头颅飞向半空。
    还略稚嫩的脸上却不见一丝痛苦,只有解脱后的轻松。辽东军顺利破了固关,追着大顺败军一路杀到平定州。而此时平定州中的大顺守军也得知辽东军已杀破固关,正向平定州进来,这些临时征招的大顺军,无人敢再守在平定州。家在外地地,立即出城返乡,而家在城中的立即换下大顺军服,充当百姓。准备献城投降。所以当许立率军来到平定州城门下时,未等他开口。城上百姓看到许立所打旗号,便已打开城门,迎接辽东军入城。许立名为血狼,虽然嗜血,却不鲁莽,他可不想被人在城中包了饺子,先派人入城打探城中虚实,待探骑回来禀报说,城中己无大顺军。全城百姓正燃放鞭炮,喜迎辽东军入城后,许立这才率大军入城,接管了全城防务,静待吴三桂大军到来。吴三桂虽也早料到李自成的大顺已是穷图末路,却没想到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面对自己十几万大军,只派出一万军卒驻守固关,竟没有一点后援。真不知他是实在无兵可派,还是对李双喜有着绝对信心。辽东军向来都是以少胜多,可没想到这次竟是杀鸡用了牛刀,用两团人马来打固关,战斗结束之快,让吴三桂也有些措手不及,当许立已杀到平定州时,吴三桂及许有利的中军不过刚出真定城。为防大顺临死反扑。吴三桂令祖大寿暂驻固关,等着与自己中军会合,又命许立率军驻守在平定州,等自己到来。同时命何可刚留一连军卒守在真定,对大明军卒进行整编,其余大军立即转进平定州,准备一举拿下山西。
    当天夜里,吴三桂的大军终于抵达平定州,同时另一路兵马也有消息传来。奉命攻打大同的吴宇和祖泽远从紫荆关入山西,经广昌、灵丘、浑源直扑大同。辽东军这一路沿途各城本也有大顺守军,可李自成为了集结优势兵力,特命陈永福到大同后立即招集各路兵马,驻守大同。在李自成看来,只要大同还在大顺手中,辽东军便不敢南下。可如此以来各城所仅剩不到百名大顺军,看到辽东大军几万人马前来,谁敢拦其锋锐,就算有人还想据城死守,也早被城中百姓擒下,辽东军直到大同城下,竟未遇一战,沿途各城俱是望旗而降,吴宇和祖泽远商议之下,不得不在各城派出部分军卒,维持城中秩序,使得两团实力有所下降。好在大同守将陈永福虽然召集了不少人马,可在辽东军百余门骑兵炮的攻击下,根本无力抵抗,平射的骑兵炮仅是一轮齐射便已攻破大同城门,城中守军原本就是明军,或是被强抓来地壮丁,只是迫于大顺淫威才不得不听其调遣。如今辽东大军兵临城下,看到旗贴鲜明,盔甲整齐的辽东军,他们那里洞天福地有抵抗之心。陈永福感念李自成地知遇之恩,拼死抵抗,可无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下将士无人肯有死力,仅他人一又岂能只手擎天?大同之战不过半个时辰,吴宇和祖泽远便分从东西两城门杀入城中,站在城头督战的陈永福看着城中军民无不跪地气降,也知大势已去,自己本是明将,后投了顺军,如今还有何面目再次投降?双眼一闭,竟从城头跳落下来,一命呜呼。吴宇和祖泽远占了大同,未及休整,便已率军南下,按时间估算,现在应该已过雁门关,顶多两日便可开到太原城下。吴三桂见信后大喜,不过吴宇和祖泽远所率的是野战军,可不能长时间留在各城维护治安。吴三桂立即书信一封,派人连夜送回北京,让京中各部立即派人接收各城,又命留守辽东的官员加紧运送粮草入关,以救济各地百姓。
    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即定计划,吴三桂放缓了前进步伐,等着吴宇和祖泽远率军赶到。吴三桂也知道,自己若是连夜发兵太原,很有可能将李自成堵在城中。可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自己还要利用他冲击南明所辖各省,自己才能渔翁得利。封建王朝持续了几朝几代,到大明朝已有近千千的历史,巨大的历史惯性让封建思想深入全国百姓心中,特别是在大明这些士绅、官员心中更是根深地固,吴三桂在辽东能够顺利进行改革,是因为关外都是饱受战乱之苦,每日过着朝不保夕的苦命人,他们只要能有衣穿,有饭吃,其他的都不在乎。可南方却一直是大明朝经济的中心,世家、官商的势力宠大,要想进行改革,阻力重重,只有让他们饱受战乱之苦,他们才会更加珍惜之后来之不易的和平,只有让大顺军将战争最残酷的一面展现给那些各地的士绅、举子,才能彻底打破一直拷在穷苦百姓身上的枷锁。辽东军的一封封喜报便是大顺的一封封告急战报,李自成拿着手中的告急文书终于坐不住了,大同失守,固关失守,平定失守,如今辽东军距自己已不过六十余里,只要两三个时辰便可兵陈太原城下,这怎能不叫李自成着急。而陕西、湖南两省至今还未传回任何有利消息,也不知他们征兵、征粮两件大事时展的如何了,不过自己却已实在等不起了,如今太原城中仅有军卒不过两万有余,其中六成都是临时征招的,战力实在有限,不过就是再精锐的军队,李自成也没有信心凭两万军卒便可对抗十万辽东大军。
    牛金星更是苦劝李自成,道:“万岁,如今辽东军近二十万大军入晋,可咱们在此兵力全算上也不足人家的一半,大多又是临时征召的百姓,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陕西、湖南援军又迟迟不到,咱们还是赶快撤吧!”
    李自成本想死守太原,以待援军,可城中仅有的这点人就算能守上十天半月。最后也是难逃城破人亡的命运,无奈之下,只得收拾行囊,率军连夜出城逃往陕西长安府。六月初八,从大同南下的吴宇、祖泽远也已赶到太原城外二十里处,吴三桂得信后率军西进,两路兵马合到一起,将太原团团围住。未等城外辽东军开炮攻城,城中大顺守将见事不可为。主动开城投降,辽东军兵不刃血取了太原城。随后吴三桂留祖大寿、何可刚的步兵团在山西征讨各城。又命吴宇率军北上出关,绕路关外,从榆林卫入陕,攻打延安府,其余各部随吴三桂一路西进,直奔陕西门户潼关。吴三桂大军刚刚行到山西、陕西边境潼关处,便听闻山西全境已传檄而定,大部分县城未等辽东军到达,城中受尽大顺蹂躏的百姓便已将大顺留守军卒杀死。树起大明旗帜,并派人到太原府请降,请求大明重新派出官员,接管本县。
    吴三桂得报后,长叹一声,对身边众将道:“自古以来,便有民似水、君似舟之说,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也是人人皆知,可这天下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将这句话真的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他李自成本也是受苦百姓,可他成为了一方之主后便忘了当初受苦地日子,竟会放任部下任意妄为,才致有今日之败。你等且要记住这个教训,不论到了什么时侯,这老百姓都是咱们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切切不可轻辱之!”回到长安的李自成刚刚安顿下来。便有信使来报,吴三桂未折一兵一卒,便已占了山西全境。李自成听后大怒,没想到自己一走。留守的这些军卒如此不堪,竟不战而降。可他也不想想,而对辽东十几万大军,又有几百门火炮攻城,别说只有不到万人的太原府,就是他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又能怎样?相信也难逃败亡一途。陕西毕竟是李自成的家乡,在这里李自成的声望明显强了许多,李自成派人在全省征兵以来,已征集大军达十万之众,虽然其中大多都是普通百姓,只是为了一口饱饭才不得不应征入伍,可这还是让李自成看到了一些希望。只要自己能守住陕西,吴三桂率军久攻不下,必然会转移视线,而南明却已早就派大军守在湖广、南京,以防吴三桂大军,只要北明、南明交上手,自己便有了喘息之机,若是能让他们两败俱伤,自己便可螳啷捕蝉,黄雀在后,最后出陕西,收拾乱局。为此李自成特命大伤初愈的小张侯率五万大军守在延安府,又命大难不死,历时一月之久方逃回陕西的刘堂率三万大军驻守潼关,而他自己率十几万大军守在长安,准备随时支援两地。
    潼关以水得名,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地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地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吴三桂率军赶至潼关城下时,李自成也早得到消息,亲率十万大军支援潼关,想要凭借这座天堑阻吴三桂于关外,迫使他继续南下,攻打湖南,直至与南明接战。面对潼关,吴三桂虽有必胜反握,可自己所率大部分为骑兵,攻城非其强项,若是强攻必然损失惨重。祖大寿、何可刚还留在山西,赶到此处尚需时日。因此吴三桂一方面派许立率团北上,会合吴宇,加快攻伐速度,争取从北攻入陕西,只要吴宇顺利攻破延安府,便可直达长安城下,潼关便也失去了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吴三桂率军在潼关城外二十里处,积极备战,一旦祖大寿和何可刚赶到便可强攻懂关,驱赶着李自成率军继续南下,冲入到南明的地盘,以达成自己的战略意图。六月十五,得到命令的祖大寿率全团已赶到潼关,会合了吴三桂大军,准备强攻潼关,而何可刚则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