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启却吹起了口哨。

    樊英花冷冷看向一旁。

    刘启觉得自己已经做过交代,正要跑去一旁,樊英花叫住他问:“哦。忘了问,你进城有什么事儿?现在可以说了吧。”

    刘启“哦”了一声说:“我把许小燕接出来了。”

    樊英花啧啧一笑,反过来问他:“那你把皇帝当回事了?想把皇帝的女人据为己有吧?”她瞅瞅刘启身后没人,怀疑刘启把人藏在哪儿了,冷笑说:“人呢。那可是个美人儿,我见尤怜。”

    刘启平静地说:“我什么时候想把皇帝的女人据为己有了?我只是觉得她可怜,之前是觉得同命相怜,现在又觉得我幸运。我们都是一起从长月来的伙伴,我不管她,她就在异乡无处可去,难道我就不该进城接她吗?她虽然和你所干的大事没有关系,可她是我共患难的伙伴呀。你找她呀,你去吧,我把她带到宋郡令那里了,如果皇帝终于明白只有那两三人才真心对她,她以后就会陪伴在皇帝身边。”

    樊英花突然觉得胸中的一块块垒说没就没了。

    她再一次审视刘启,脱口就是一句她自己都没想到的话:“可是你亲过她。”

    刘启果然大吃一惊,反问:“你怎么知道?”

    他慌里慌张,像要去捂樊英花的嘴一样,却又连忙小声说:“不是故意的。可是你怎么知道呢。可别让别人知道呀。”

    樊英花心里一阵畅快,抿嘴一笑说:“唐柔告诉我的。你们躺在一块儿,唐柔就趴在一边。唐柔是个好密探。怎么?做都做了?还害怕别人知道?啊呀。叫嚷句:义薄云天,让阿姐听听。”

    刘启极为羞恼。

    那时,他以为皇帝放弃了许小燕,自己又有种同命相怜。

    他低下头去,觉得自己还是犯了错,但不能就这样任樊英花讲下去吧,他突然转移注意力,提醒樊英花:“哦。你忘了回阳泉了吧?”

    樊英花确实是忘了,不过她却说:“不是为了等你。我早就回去了。”

    她整个思绪又一下放到阳泉,暗想:安排的人把那封矫诏给送出去了吗?陈冉读过之后会有何反应?

    这会儿,恰好陈冉收到矫诏。

    南路兵马是否打到郡城,他还真不知道,不过算着时间,很快就会有军报传到。送诏令的人不够职业,没有照宣,没有一定让他们跪拜……便是这样,他一个人展开,一个人慢而斯文地看。

    自然,所有的波澜不惊都是掩饰。如果没有士兵们和皇帝城楼上城墙下聊天还好办,现在有了,等于是告诉将士们,抵御他们这些边军的就是皇帝自己,急于进军有弑君之嫌。自己如果有清名,这会儿还可以按部就班,本身已经全是脏水,找任何合理的理由都是欲盖弥彰,一旦进军,长月那边的人高兴了,将来这个弑君只怕跑不掉。

    一开始就刀对刀,剑对剑地打起仗多好呀。

    偏偏这皇帝阴险的招式层出不穷,你看,这又来一封诏令,不是要人命嘛。

    还好。皇帝还知道不当中宣读,看来也是想拉拢自己投降的,自己也在皇帝心里还是有价值呀。

    诏令打开,只扫了一眼,他就惊喜地坐了起来。

    几个幕僚坐下边盯着他,就见他身体一下挺得直直的,面露喜色,连忙相互交流眼神。其中一个幕僚还在轻轻地提醒:“这是皇帝诏书吗?将军您看起草诏书的专用纸张没有,传旨的也不像个传旨意的呀。就算是真的,如果我们咬死这两点,完全可以不奉诏。两军交战在即,诏令此时还怎么让人奉?”

    陈冉一伸手制止他,读道:“察匪沙氏所言未尽真实,蔑卿情有之,只照实公布,卿有之则改,无则惕免。”

    幕僚们全茫然了。

    他们轻声问:“这不是为我们洗污的吗?一句话,眼下咱们遇到的问题可以解决大半。”

    陈冉苦笑说:“你们说我们承认不承认这诏令?拒绝得了吗?”

    幕僚们谁也不再说话,顿时鸦雀无声。陈冉又通篇看下去,片刻之后放下去,却又拿起来,像是在寻味,再接下来放下去,扔下一句话来:“诏令中有天子之气。诏书是假不来的。‘抗朕之天军,必骨灰不存’……是呀,抗皇帝之军,必骨灰不存。眼下不就是吗?”他缓缓扫视一眼,正颜道:“如果我们两不再听从长月之命,两不相帮呢?诸位先生以为如何呀?”

    其中一个幕僚站了起来,来到中间,双手作揖,挺直身躯,大声说:“将军谬矣。两不相帮,两边都得罪。”

    陈冉问:“但是有奉诏呢?”

    幕僚们纷纷低下头去。

    当中那幕僚说:“当今之天子若不再是天子呢?”

    陈冉又问:“若有外寇,奉诏击虏呢。”

    刹那间,幕僚们沸腾起来了。陈冉举起手里的诏书,大声说:“不瞒诸位。此诏我拒绝不了。此诏有堂堂正正的天子之气。尔等照宣三军吧。有此诏,三军何敢抗命于吾,吾北向击贼,岂有过乎?”

    幕僚问:“可是贼呢?”

    他仰天大笑一番,平视前方道:“找。没有也可以找。以此诏观,投皇帝亦无不可,天子若无失,臣下为逆,以逆伐义,岂可胜之?何况北方的夏侯武律一直都有异动,若趁虚而入亦不无可能。诸君可愿与我一道退出皇室纷争,立大功于边塞?”

    “报——”

    一声告急,有人持军匣急入。

    陈冉请入。

    那军士飞快赶至帐前,告诉说:“启禀将军。我军将士已在经略率下,兵临野牙。”

    陈冉大吃一惊,差点把圣旨团团扔掉。

    不过他也是有着很深城府的人,不动声色地说:“皇帝可曾解救?”

    军士回答道:“匪众已作议降。只是皇帝仍被部分贼众劫持而去?经略请将军速下阳泉,配合我军合围。”

    陈冉笑道:“你们经略夸大了吧。你可随我去看阳泉,岂有半分慌乱?若是你们兵临野牙,只怕阳泉的守兵早已一哄而散。非陈某不信,实在是阳泉一心,难以硬攻。”

    那军士也是挑选出来的人,微微一笑道:“将军但管今夜。只是怕阳泉一哄而散之际,将军已无功劳可立。”

    这倒是实情。

    倘若真是那样,不但没有功劳立,怕是还要被治罪。

    众幕僚又是一番交头接耳。

    突然,外头进来一名军士,来到最受陈冉器重的本家参军旁边,在那参军耳边说了几句话,那参军就悄无声响地退席到外面去了。

    过了一会儿,那参军又已经回来,直奔陈冉的将军虎椅,到陈冉身后站住,在陈冉耳边小声说话。

    陈冉愕然:“北方来的军情?加急?宣进来呀。”

    不一刻,外面来了两名旗牌,个个面色脏污,其中一个进来就挺不住了,一头扎在帐下,而另一个举着军匣喊道:“十万火急。夏侯武律趁白登山空虚,一夜间攻破之,到了太原城下。”

    陈冉“啊呀”一声大叫:“夏侯武律?”他正颜给那位从胡经军中赶来的军士道:“小将军。且先退下,由人带下休息,没想到北方军情紧急,我要问明情况,作以决断。”等那人被带出去之后,他就哈哈大笑说:“正楷老弟,还好你心思敏捷,安排了这一出,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他那同族陈方哭笑不得,大声说:“哪里是我作安排。这是真的。”

    陈冉的脸色一下下来。

412() 
他有点儿冷。

    他身体前倾,急不可耐地问前方的旗牌:“太原之下?他怎么这么快?他有多少人?”他像是为了安众人的人心,说:“夏侯武律名头虽大,但是根基不厚,部众不多,又一直与中原通商,你说他夺一二县,抢掠一番或有可能,安敢直奔太原?我与他打过交道,不相信他敢?”

    旗牌兵道:“大人有所不知。太原城下,白衣素缟,兵马无边无际,只怕太原城,如今已在敌手。”他大哭道:“我去太原而来,半路上尤碰到他的兵马,像从地上冒出来的一样,看情形是一军围了郡城,一军直奔郡兵驻地。太原空虚,太原无兵呀,只怕难再敌骑之下支撑多久,将军!”

    陈冉一下把帅案掀了。

    他霍霍走来走去,大声喝道:“这怎么可能?夏侯武律本部人马不多。他们主要靠通商,打太原,他还想不想和朝廷通商?我现在就上书,北方边陲的榷场要一个不剩地关掉。我让他还敢犯我靖康?”

    回过头来说:“急令杨三郎的郡兵回赶太原,他面前的只会是夏侯武律的疑兵,太原后面怎么会冒出游牧人?这不可能。一定是疑兵。还有,征召折、夏姓、马、武那些世家,让他们带着他们的私兵急赴郡城……你们动员三军,通知众将议事,快去。”

    帐下却无人响应,全都愣愣地看着他。他突然醒悟回来了,举起手中的诏令:“持皇帝诏。照宣三军。让将士们知道,我陈荏弱绝非无道之人,决定奉皇帝诏,北行击虏,誓以马革裹尸于鞑虏之手,不作内乱之罪人。众将士可责吾,可恨吾,但务必随吾北还,存吾雍家之登州。”

    他说:“起草檄文,发于各郡县,以我之名,明我将士之志,劝和内乱。”

    他又说:“分别上书皇帝,上书长月,请之恩准,为将士壮行。”

    众幕僚纷纷拱手附和:“愿随将军。”

    整个原野沉寂下来。

    河水畔边,只有一株被卷如战场的小树没有被杀声震倒,没有被厮杀的将士冲断,被浇了一树的血泥,仍静静地伫立着。

    天空是战火卷起的黑烟,河畔两侧几乎堆满尸骨。

    栾起在一些此战余生的将领陪同下,无力地沿着河畔行走。浑浊的眼泪充盈着他河床一样的眼眶。看着这满地的尸首,遍野折戟竖箭,他的灵魂都在颤抖,这一战,整整三万备州军锐全部倒在这里了,这三万人是真真正正北军的精锐呀,加上之前被引诱入出塞的一支军队,将近五万人……备州军队菁华殆尽。

    魏博以北几乎被劫掠一空,又埋下了将近五万的边军,他真不知道自己怎么给朝廷交代,如果朝廷没有动乱,自己该死多少次才能赎罪。

    还记得在之前的日子里,一个浑朴的关外青年背着干粮和大剑,接近军营,说是曾经的备州名士田晏风的侄子,劝他不要轻易出战,出战必败……他为了振奋军心,拉出去就让人给砍了。

    是呀,如果不出战就好了。

    可惜醒悟总是来得晚一些。

    曾经他笑话过镇守此地数十年的小李边帅,笑话小李边帅最后没有善终,而今怕是又要被后来者笑话。

    而且,令人毛骨悚然的战争结束在敌人的撤退中,像是给他留一条活路,战场上,战场外。战场上,他还能够重整一下老弱病残,战场外,他能够上书朝廷,敌人最终被他打退。但是,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敌人不是他打退的,敌人是自己撤走的,这可恨的敌人,就像是一只嗜血的怪兽,吞完人的性命,又隐身在黑暗之中,下一步,谁也不知道他接下来会干什么。

    这一战,令他记住了一个记忆深刻的名字:“夏侯武律。”

    而之前,他和陈冉一样认为这个名字响彻草原是因为他部族的商团。

    原本他只是以为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