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赠书这件事,他不是很在乎,但为什么只取五卷到令他起了一丝好奇,说道:“张娘子,为何只取五卷?”

    张宁说道:“此乃先父所书,如今取回,睹物思人。”刘启拍着额头,回想那几片模糊的记忆,猛然唬了个大跳,说道:“你父亲是张角!”

    事实上,张角的脸容在刘启的记忆里早已模糊,若不是当时事情太过骇人以及“大贤良师”这个称呼,仅凭痴呆儿那几个片段,根本猜不出那三个汉子是谁。

    刘启回想起三年前的往事,然后说道:“大贤良师对我有恩,这五卷经书,张娘子拿走就是。”

    张宁说道:“多谢小郎君!此事必有厚报!”刘启笑道:“单论张娘子您的功夫,不告而取,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啊!”

    张宁正色道:“先父遗物,既然赠你,取回也得堂堂正正,否则如后如何有面目再见先父!”

    刘启吐吐舌头,说道:“倒是我的不是,请原谅!不过说起来,前院住了个有些道行的道士,你可要当心点啊!”

    张宁一听,心一紧,说道:“既然如此,姎不多留了,小郎君,后会有期!”

    刘启说道:“不送!”

    张宁麻利的打开一个袋子,把五卷竹简放了进去,随后轻手轻脚的出去,当真是身轻如燕,仅是几步,就不见人影。

    刘启摸了摸脸,寒冷的雪,灯光下屋外的雪印告诉他一切都是真的,刘启没注意到的是,雪地里的脚印似乎有些异常。刘启唏嘘了几声,进了屋,只是屋内此时又多了个人!

    刘启泪流满面,难道这已经是武侠世界了么,道士们都神龙见首不见尾!古怪道士跪坐在案几旁,笑呵呵的说:“怎么样?想好了么?今天白天所说拜我为师这件事。(刘启在族祭后被左慈问了一次,不过当时收到族人的白眼冷嘲过多,也就不了了之了。)”

    刘启小心的关上房门,没好气的说:“你是怎么来的?”古怪道士说道:“你开着门,我当然是堂堂正正的走了进来!”刘启瞪大了眼,说道:“你可不能糊弄人!我可是一直在屋门旁边的!”

    左慈说道:“我糊弄你这个小孩子有意思么?你若是不信。打开屋门看看,雪地里是不是有我的脚印?”

    刘启死死地盯着左慈一阵,然后打开屋门,然后发现果然有些异常的脚印!刘启赶紧关了屋门。说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左慈笑呵呵地说:“拜我为师,我就传你!”刘启哼了一声,拿起竹简似乎想要寻找什么。左慈说道:“不用找了,虽然这竹简上有些道门功夫,不过这步法可算是不传之秘。自然不会写在书中!”

    刘启一愣,然后恶狠狠地说道:“你该不是想拐小孩子吧!”左慈哈哈大笑,说道:“要不是师祖有命,我才懒得理你这个小鬼头!”刘启一愣说道:“师祖?”左慈只是自顾地说道:“师祖他老人家已经一百五十多岁了!”

    刘启吸了口凉气,在这个就连五十岁就算高寿的时期,竟然能活到一百五十岁,那个师祖真有几分门道!

    刘启有些摆正了态度,说道:“敢问我能学到什么?”左慈说道:“我可是第一次见你这种人!”来自后世的刘启嘴硬,说道:“省的误入歧途!”左慈又笑道:“有趣!有趣!”刘启没好气的道:“你看起来也就二三十岁!又能学到什么精妙之处?”

    左慈盯着刘启,玩味的笑道:“我会刚才那种步法!”刘启说道:“这竹简上还说能飞天呢!”左慈猛地拍了刘启的额头一下。说道:“看书看仔细了!什么狗屁飞天!那是自杀!”

    刘启有些理屈,说道:“明明就能么?”左慈怪笑一声,说道:“全身精气神呈暴烈之势,强引天下道气,截天道之运化,这不是招雷劈是什么!笑话!笑话!化成灰灰了账,果然也是飞天!”

    左慈又笑着说:“你知道第一个飞天的人是谁么?”刘启愣了,说:“谁啊?”

    左慈笑道:“就是刚才那娘子的父亲!眼见事不可为,就用了禁术,强行改了天命。在天雷之下,化为灰灰!”

    刘启打了个哆嗦,小声说道:“那是他改了天道,才为灰灰!”左慈叹了一声。说道:“人啊若不是想改天道,强截天地元气,自身的元气永远不可能把自己浮在空中,人有力而穷啊!即使是羽化的人也是做不到的!”

    刘启默然,一时间屋里静悄悄的。

    左慈喝了杯茶,闭目养神。光一闪一闪映的刘启有些不耐烦。刘启开口打破了静谧,说道:“师傅?”

    左慈猛然吐了口气,竟然跳了起来,然后又敲了他一个爆栗,说道:“不要乱叫!你还没拜呢!”刘启委屈的看了左慈一眼,那一下可真痛!

    后世人的文化永远不会了解尊师重道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刘启没有融入这个时代,还下意识地以为师傅就和学校的老师没啥区别。

    左慈想起了这个“徒儿”的“前科”,叹了口气,说道:“这个可真不能乱叫的!没拜师告祖这一系列仪式,随便乱叫,这可是大忌!”

    刘启弱弱地说道:“那师……那道长您的名号?”

    左慈不在乎的说道:“记住了!贫道名讳左慈,字元放!省的别人问你都不知道!”

    刘启感觉天都塌了——三国里的无敌**oss,白发仙人,竟然只是个小青年,而且还有些臭屁!

    等到天明的时候,刘启还是顶着黑眼圈,他这一夜睡得很不好,关键是左慈的形象实在是太“坑”了!给刘启注书看病的时候,也没介绍自己,反而刻薄地说:“你不是叫我怪人么,那还问什么!”这倒是噎得刘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天晓得左慈是不是长了顺风耳,连背后嘀咕的话也能听得见。

    过了除夕,又长了一岁,天真可爱的刘林大概是最开心的,草草给父母磕了头之后,一把拿起碗中的饴糖(麦芽糖)细细品味着,两只小眼非常警惕的看着刘启,甚至那只铜碗被他“藏”到身后。刘启苦笑着看着父母,乳牙掉了两颗,看起来很漏风。

    左慈大咧咧的来到后院,恭贺了几声,然后死死地盯着刘启。刘启没反应过来,又被敲了个爆栗,随后刘氏低下头在刘启耳旁说了什么,刘启才恍然大悟。

    过年,对长辈是应该磕头的,即使是清高孤傲的士大夫,也有五跪——天地君亲师。

    磕头,更多的是礼节,而不是羞辱,表示的是尊敬!只不过等到了朱明,尤其是满清的时候,就彻底变了味。

    刘启心中自嘲的笑笑:真是不适应啊!

    不过左慈竟然回“礼”了,一本郑重的取出一卷竹简,说道:“虽然你现在还没拜师,不过这卷竹简你要好好细读。修道先修人,做事三思而行,不可昧了本心!”

    刘启接过竹简,打开一看,却是老子的《德》经。左慈说道:“此为《德》经的一部,等回山后,再传你其他的部分。老子,天下道祖也!你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先读这《道德经》吧!”

    竹简是用隶书抄写的,只不过要彻底搞懂这竹简上的文章,恐怕又得费一段时日了。刘启不是文科生,读得有些吃力,他甚至有些怀疑,掉书袋的刘懿等人,对这些“枯燥”的东西真能读下去?

    刘启放下竹简,看着房顶有些出神,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文化素养有些低,一旦“翻译”卡了壳,就懒得往下看了。

    今年的新年大概是刘家自刘启出生后过的最开心的一年,刘氏的笑脸就没有松开过,在大晴天下,笑呵呵的看着刘林刘平玩着雪球。在大汉朝,新年也有图个彩头的,就看正月前十天天气如何了,晴天越多,就预示着新的一年就更好(古代风俗)!刘亮看着这“闷闷”的二郎躲在角落里,苦苦的思索竹简,倒是起了心思,走过去慢慢给他讲解。

    果然,交给专业人士以后,“翻译”进度就提上了高速了。这个时代的书可没有标点符号,字麻麻的连成一片,句读就是个大问题。刘启没读过《道德经》,也就知道个道生一,一生二等几句,但可惜的是即使这是几句,也并不出现在这一卷,可想而知刘启的苦恼了。没文化,真可怕啊!

    刘启没有注意到,他还没拜的“便宜师傅”此时正斜眼瞅着他,脸上还出现了几丝恼火,早就改了先前那“超出尘外”,“不食人间烟火”不悲不喜的样子。未完待续。

119() 
左慈当然是恼火的,他的“徒弟”太“臭屁”了,当然也要压压他的性子,也就是俗称的“杀威棒”。本来想熬他几天,然后再如“救世主”般“出世”“指点迷津”,然后再看看徒弟“心悦神服”的样子,可惜被好为人师的刘亮“化解”了。说白了,左慈还是个好玩的人,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一日双餐,刘启还是很有怨念的,他也就刚开始那半个多月享受了“特殊”的三餐制,然后就随波逐流了。没办法,这个时代生产力低,吃三顿的话,恐怕还没熬到秋收大多户人家就得断炊了。当然等到刘启吃饭的时候,眼都发了绿,若不是分餐制,恐怕他们都认为刘启会抢他们的饭。尤其令刘亮等人郁闷的是,等他们开饭的时候发现饭菜的味道没什么变化,只好归于这是刘启长身子的时候吃的就多。。

    但最令刘启纠结的是,吃饭的时候跪坐,全家除了刘林外都跪坐,就连“老不正经”的左慈也是如此。吃的饭当真是食不语,就连最小的刘林也感受到了压力,乖乖的像木偶一样。

    如果说吃饭也是一种享受的折磨的话,拜师仪式则是“彻底的痛苦”。送师礼(肉干),训话、戒尺、告父母宗祖……可怜的小刘启跪的腿都麻木了,但看到左慈及父母都“很有威严的样子”,只好咬着牙认了。

    奇葩的是,刘启的拜师宴仅有一个人出席,就是刘懿了(拜师宴会请乡党宗族很多人)。童子眼球转的骨溜溜的,正在好奇为什么这么点时间不见,刘启看起来好像是“高”了一点的样子。

    仅多了一个人,自然是不用大摆宴席了,不过刘氏可没偷工减料,肉食加了不少,尤其是猪油放得更多,以至于刘林吃的满嘴是油。罪恶的小手还伸向了离他最近的刘启的食案上……

    刘林自然是抢不过自己的二兄,刘懿吃的肚子溜圆就走了,刘亮叹着气在想着什么,然后被刘氏训了一顿——大过年的不要露苦脸!

    时间过得很快。出了六九(汉武的《太初历》就很接近现代的历法了),左慈和刘启就离开了刘庄。

    两人共骑一头小毛驴,在刘庄养了一个冬天,看起来更肥了,如果不是左慈还记着溜溜驴。这驴也只能当肉驴或是磨驴了。

    当两人回山的时候事实上早已经是三月多了,一路上走得慢,但左慈讲得更多,倒是令刘启大开眼界。左慈犹如百科全书一般推销这他的知识——认药、习武、人文、地理等等,仿佛要走“全科”。不过在左慈眼里却理所当然,这时候的道士也有“云游深山不知处”的时候,也有一个人一直过着“隐于山野之林”的生活,当然要学的东西也就多了。

    不过这一路下来,刘启也变得壮实多了,个子也终于有了正常年龄应该有的样子。饶是如此。刘启在汉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