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禅直起身,拱手毕恭毕敬到:“正是。”

    司马徽又问:“小公子名号东海小白龙,谁人所评?师从何人?有何凭证?”

    刘禅稍稍一怔,暗忖道,这司马老儿就是多疑,任你考任你问,小爷有何惧哉!

    于是,他呡了一口香茗,清了清嗓子,胸有成竹地起身,揖手笑道:“小子承蒙舅父引荐,曾拜杜夔、汝南许靖许文休为师,分别学习经文、诗词歌赋、音律,刚才闻水镜先生高妙仙琴,听得忘乎所以,故唐突失神出声,惊扰老先生与诸位高士,敬请谅解。”

    司马徽闻言,一丝狐疑和惊诧之色一闪而过,抚须道:“杜夔杜公良?原来他是小公子的师傅!难怪精通音律如斯!”

    司马徽心头大震,实在想不到这个小子来头如此之大。

    (码字辛苦,请诸位看官多鼓励、点击、收藏、打赏,多投推荐票、月票!)(未完待续。)

222章 闻琴曲知雅意(二)() 
洞里的氛围有点微妙起来,庞德公、黄承彦笑而不语,只是打量着刘禅,又惊又疑,心想难道又冒出一个神童不成。

    这一切,都被冰雪聪明的刘禅了然于胸,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便大声道:“刚才水镜老先生一曲《高山流水》,端的是天外丝竹之音,闻未所闻。听之,便令我油然而生奇妙之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声乐,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犹如高山流水,行云流水,荡气回肠,余音袅袅;又似乳莺归巢,旋律典雅,韵味隽永。”

    话音刚落,司马徽击节大赞道:“林公子真不愧乐圣杜公良之徒,无怪乎有如此精辟之见解!”

    见司马徽如此赞不绝口,庞德公、黄承彦也是满脸赞许,微微颔首,其他高士连连叫好。

    “难道水镜先生也认识家师?”刘禅假装张口结舌,神情十分夸张,惊奇道。其实,他知道杜夔曾经流落荆州,被刘表安置在荆州官学教习声乐,与司马徽等同处一校,怎能不熟。

    “然也!想当年,吾与家师过往甚密,经常向其讨教雅乐,受益匪浅啊!”司马徽目光深邃,抚须叹道。

    “杜师原为灵帝时之雅乐郎。其愤世嫉俗,因不满大汉现状,中平五年以病辞官,追随乐人骚客避乱逃到荆襄,依附刘表。刘表素有爱民养士,从容自保之名,兴建学校,博求儒士,光求遗书,让杜夔与孟曜为天子和雅乐。曹公南下平荆州后,怜杜夔之才,任其担任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创制雅乐,整理战乱而散失的古乐,实乃当今音律之大师。时散郎邓静、尹齐善咏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荞知晓先代诸舞。是以杜夔与诸子显名于世。世人皆以杜夔之声乐,与华佗之医诊,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齐名。”司马徽如数家珍,款款而谈。

    “哎呀!看我这脑子,真是笨死了!”刘禅拍了拍自己脑袋,恍然大悟道:“家师曾多次提起水镜先生、庞德公、黄老先生之大名,今日得见在,真是三生有幸!现在吾就代家师向各位问个好。”

    刘禅收起嬉皮笑脸的神情,无比虔诚地一一向庞德公、黄老先生鞠躬问。

    接着,刘禅向司马徽深深鞠了一躬,声情并茂,揖手道:“水镜先生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品人相物无所不晓,无所不精。对吾师了如指掌,真乃神人也!小子对老先生之景仰,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麻痹司马徽,他顿了顿,意犹未尽,不惜用上了后世星爷的超级马屁名言:“佩服心似长江水,滔滔不绝无休时。几回与你梦相见,咫尺思念何以对!”

    司马徽直听得开心不已,抚着雪白的山羊胡子,开怀大笑,皱纹犹如柚子的老脸笑开了花,象一朵尽情盛开的老菊花。

    看着司马徽如花般的笑容,刘禅如吞了一个苍蝇,差点呕吐了出来,心里却是暗暗好笑。

    原来谁都喜欢听好话,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就是盛名已久的天下第一名士水镜先生也逃不出人性的局限。刘禅心里感叹道。

    刘禅扫视了一圈,却见庞林、蒯祺等人面带微笑,点头赞许。

    但也有不少正直之士,摇头不已,脸上却满是鄙夷之色,甚为不耻刘禅的言行。

    如今天下大乱,人心也纷乱不已,连小小孩童都会溜须拍马,真是世风日下啊。

    刘禅却突见庞德公表情平淡,拈须不语,若有所思。

    刘禅不禁一惊,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毕竟,庞德公乃不亚于司马徽的世外高人,看样子这个老头不易忽悠啊。

    果不其然,庞德公慢悠悠地笑道:“适闻小公子对水镜琴曲所评无比精妙,不同凡响,真乃年轻小辈之凤毛麟角。然而,小公子自称为杜夔徒弟,以何为证?”

    又是一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刘禅暗叹道。

    然而,尽管庞德公老道刁钻,却难不倒后世就精通琴棋书画的刘禅。

    刘禅虽然早已胸有成竹,但还是装成为难的表情,抓着头,涎着脸,十分不情愿的灿笑道:“中天虽粗懂音律,然只是初解皮毛,才疏学浅,怎敢在诸位大家面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刘禅见已惊动这两位高人名宿,欲擒故纵的目的已达到,如再纠缠下去反而不美,于是决定见好就收。

    庞德公微笑道:“林公子,你就讲述一下《高山流水》之来龙去脉吧!”

    刘禅遂拱手微笑道:“既然各位前辈高人厚爱,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小子再不听命证明,就是不识时务,却之不恭了。”

    看到众人毫无反应的样子,刘禅装作十分难为情的样子,抓耳挠腮,又是深施一礼补充道:“那小子就勉为其难,诸位高人面前班门弄斧,献一回丑,还望各位名家海涵指点一二。中天在此先行拜谢。”

    刘禅想道,司马徽刚才弹的是著名的《高山流水》,讲的是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已成为千古美谈,曲目流传数千年。再弹的话必定是无法超越,可谓是东施效颦,必定成为笑料。

    幸亏刘禅在后世之时,也是音乐爱好者,尤其喜欢弹琴抚筝,音乐素养较高,修为不低,这等小事难不到他。

    刘禅“哼哼哼”清了清喉咙,煞有介事,昂首挺胸,淡淡道:“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鼓琴弹《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俞伯牙鼓琴弹《流水》,钟子期又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叹道:善哉,子之心与吾之心同。一个善弹,一个善品,遂成为知音。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码字辛苦,请诸位看官多鼓励、点击、收藏、打赏,多投推荐票、月票!)(未完待续。)

223章 闻琴曲知雅意(三)() 
石洞里雾气缭绕,茶香飘逸,气氛美妙而诡秘。

    众人安然坐立,品茗闻香,情闲致逸,一片悠然。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琴师伯牙摔琴谢知音樵夫钟子期之故事。后人有诗赞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俞伯牙乃晋国大夫,钟子期却为楚国樵夫,两人国别不同,地位悬殊,却都精通音律,酷爱琴艺,堪称古之音乐大家。两人萍水相逢,即由于‘知音’而结交为‘契友’。此后,世人便以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刘禅如数家珍,侃侃而谈,说道动情处,涕泪俱下,掩面长叹道:“人生能有一知己足矣!”

    泪水盈眶的两眼却露出一条小裂缝,偷窥众人的反应。

    看到刘禅声情并茂的精彩表演,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人大吃一惊,微微皱眉,面面相觑,各自捋须沉吟不语。

    司马徽心中颇为震惊,隐约感觉此子来头不小,头脑急转,遂起了戒备之心。

    傅巽、刘先、王粲、裴潜、董恢、殷观、李衡、张悌、刘廙、尹默、李仁等高士却满是佩服欣赏之色,点头赞许不已。

    庞德公微笑道:“《高山流水》几曲几目啊?”

    刘禅笑答道:“《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黄承彦问道:“水镜弹奏此曲时,用了哪些手法?”

    刘禅脸色神往道:“刚才司马老先生弹《流水》时,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有淙淙的山泉,有潺潺的小溪,有滔滔的江河,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司马徽神情淡然,但却是微微颔首,轻声问道:“全曲有几个小段,分为几大部?”

    刘禅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淡淡道:“全曲有九个小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

    “起部,引子以缓慢的速度徐徐奏出散音,旋律在宽广的音区不断跳跃,节奏明朗轻快,犹如高山之巅,云雾缭绕。”

    “承部,用实音演奏,其韵悠悠扬扬,俨若行云流水,又如幽兰空谷点滴细流聚成淙淙潺潺之溪流。

    “转部,用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等手法,如九天而下之瀑布飞流,汇成波涛汹涌之江海。前一部分出现的大量上、下滑音,犹见激流中之迴澜,飞溅之浪花。后一部分反复以拂、滋等复杂的手法,描绘出极沸腾滂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使听众疑是宛然坐轻舟过巫峡、目眩神摇、惊心动魄。先降后升的泛音群过后,轻舟已过,势就徜徉。”

    “合部,变化再现了承、转部分音调,速度更快,力度更强。结尾用泛音演奏宽敞的短小乐句,从属音到主音终结全曲,惊涛骇浪,千回百转,气势磅礴。极目远眺,只见烟波浩渺,如诗如画,玉楼瑶台,如临仙境,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心旷神怡!”

    刘禅开动搜索神器,疯狂地搜肠刮肚,凭着超强的记忆,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极具音乐专业水准的一席话,直听得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三老,以及其他名士目瞪口呆,张口结舌,呆立当场。

    司马徽老脸有点发白,象看一个外星怪物一样,死死地盯着无比投入的刘禅看了半天,表情匪夷所思,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做梦也没有想到刘禅会如此一鸣惊人。

    当喝彩声响彻洞中,掌声雷动起来的时候,司马徽才如梦初醒,言不由衷地跟着喊起好来。

    虽然刘禅对《高山流水》的评价十分出彩,然而名士高人们还是没有打算就此罢休。

    司马徽目视对面的一名三十来岁的文士,微微抬头示意,文士领会点头,站了起来,脸一侧,十分随意拱手道:“刚才林公子所评,十分中肯,鞭辟入里,精妙绝伦,山民佩服之至。然而始终是纸上谈兵,只是嘴上的功夫,证明不了尔就是杜大师之徒身份,公子何不亲自以身试琴,以证视听?!”

    刘禅一听,举目观看,原来是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庞统之堂兄,娶诸葛亮二姐为妻。他身着一袭青衣,眉清目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