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叵摇薄

    公孙瓒久在幽并,所以有机会组建这支“控弦”部队。“控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从战国就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代匈奴能与汉朝对抗几百年,靠的就是剽悍的“控弦”,其最辉煌时期还是号称“世界最强”的成吉思汗的蒙古“控弦”。

    公孙瓒的骑兵部队在后汉三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极辉煌时期达“万余”骑。袁绍也曾想和他求和,可见公孙瓒是一度占上风的。另外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和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也都有公孙瓒骑兵的战绩。

    只可惜,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那么,张颌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

    分析:赵云和陈到应该都是刘备的卫队统领,赵云负责骑兵,陈到负责白耳兵。实际上刘备的卫队,很可能不仅有白耳兵,还有白马义从。

    赵云传提过离开公孙瓒后赵云为先主骑,而且云别传也说过,赵云正式加入刘备的时期是在刘备被曹操赶走,跑去袁绍处那会,而且赵云加入刘备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偷偷替刘备募集了几百人。这几百人是什么人?赵云出身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而且赵云当初加入公孙瓒也是带着人马去的,也就是说他也有自己部下。赵云不大可能独身一人就去加入刘备了,那几百人,多半就是赵云的旧部或者赵云在公孙瓒的一些知己朋友,赵云联络好刘备之后,就偷偷的再把那些人一个个带到刘备那里。当时云别传说“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为什么要说是刘左将军部曲?就是因为那些是公孙瓒的人,一路打着刘备的旗号从幽州跑到邺城。不然的话,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在邺城的话,还用说什么刘左将军部曲。又说为先主主骑,那么本人大胆猜测一下,赵云为刘备带来了数百人的白马义从,并作为刘备的卫队。而陈到加入的时间比赵云早,陈到就率领了刘备原先的卫队,以步兵为主。三国志提到刘备在长坂坡被虎豹骑追上,只好弃妻子而走,但赵云却救了阿斗和甘夫人,那就说明刘备和赵云走散了。而云别传也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敗唬骸白恿黄易咭病!闭庖坏愣际俏呛系模敲匆簿褪撬嫡栽坡柿斓陌茁硪宕游蓝樱诔ほ嗥麓踊⒈锸掷锲此谰瘸隽税⒍罚兰埔菜郎瞬抑兀蛭栽乒槎又螅醣赴才潘プ隽颂兀庖皇翘岚危峙乱彩前茁硪宕铀赖牟畈欢嗔恕K阅兀罡鹪诤罄刺岬揭恢备媪醣傅木瘢椭惶岚锥惶岚茁硪宕恿恕

    九、西凉铁骑——马超的“罗马”骑兵部队

    主帅:马超、马岱

    变迁:消失

    史实:“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分析: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传说便是罗马西来的军人。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都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有传言说马超军多高鼻深目,这句话一直找不到出处,但分析一下看,还是很有可能的。马超的部队都是来源于马腾,马腾传说马腾被曹操征召入京的时候,其部下和职务全都交给了马超,(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而马腾史书说他是羌女所生,面貌异于中原。马腾的起家是在凉州剿灭胡人叛乱(主要是氐、羌),马腾报名从军,当地官员认为这个异于常人,就给了个军官做。打胜之后就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之后就一直在凉州一带屯兵。这个时候马腾是去剿匪的,带领的又是汉人的军队,所以部队里就算有少数民族,恐怕也不多。但是马腾这人也是性格反复无常的,本来是去剿匪,打着打着就跟匪成了一家。当时的凉州刺史死后,凉州汉庭军队乱成一团,马腾就和韩遂一起投奔了剿的对象……王国的叛军。王国的判军主要就是由当地胡人组成,这个时候马腾的部队估计就开始不断增加羌氐等少数民族了。而王国死后,马腾和韩遂干脆就瓜分了王国的军队。所以说马腾部队里很多胡人,这个还是比较可信的。

    马超的部队是不是骑兵,这个其实一直找不到可信的证据,按道理说,马腾一直在凉州,而且史书多次记载,他的部队很穷,穷到一度没有饭吃,而且跟韩遂的争地盘活动,也一直没占到什么太大的便宜。部队的实力呢,初期跟王国一起叛乱,被汉庭派来的军队打败。后来被董卓笼络,赶到洛阳去帮忙,结果等他走到,董卓已经挂掉了,于是就找李傕要好处费,李傕没答应,就打了起来。还喊了韩遂来趁火打劫,结果呢,连李傕的侄子都没打过,被赶回了凉州。从马腾的经历看,其部队战斗力只能算一般。

    马超这个人也有意思,刚一拿到军权,就连老爹和家人都不要了,立马联络了韩遂一起造反。此时是西凉铁骑军威最大的时期,曾经在汉水逼着老曹差点跳河,也有某些史学家认为,这是老曹自己导致,老曹治军历来提倡身体力行与士兵同甘苦。渡河时,先安排普通士兵过河,自己摔着许诸的虎卫军押后,等到所有人都过河了,恰好马超的部队赶到,搞的老曹很狼狈。从此次交战来看,马超最终是大败,一遇到虎豹骑这种曹军精锐,马超的部队还是差得远。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这段话是很多人认为西凉铁骑厉害的一个证据。本人认为,其一:马超败于曹操后,消停了一阵子,后来又造反,杀了凉州刺史韦康,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队。凉州一直是战乱之地,最多时曾经10几路军阀割据,又有当地胡人不断骚乱,所以这里的驻兵和装备一定是很精良的。马超的实力此时得到一次补充,史书记载,马超此次作乱,陇上各郡县都纷纷投降,连韦康驻扎的冀城都投降了,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消耗,反而是得到了补充。其二,马超去攻打卤城时,冀城里韦康的老部下再次造反,关闭了冀城门。马超搞的很狼狈,卤城没打下,冀城又回不去了。所有只好带着部队去投靠张鲁。而张鲁呢,只是提供了一个小县城给他驻扎。从这点看,马超不可能带着他全体大军出动去剿灭卤城叛乱,而太多军队也不可能在一个小县城呆下。所以,这部分军队可能是马超最精锐部队,而且这部分部队很可能大部分由胡人组成。

    胡人在边塞残暴之名远扬,加之这部分精锐装备精良,成都人民估计是没见过胡子那么威猛的胡人,又听多胡人吃人肉的恐怖故事,所以看到马超的蛮族部队一到,就满城震怖。刘璋这个人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较懦弱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软蛋,怕惹事。他连自己的东州兵都管不好。搞不好刘璋大人那会满脑子想的都是别给那些胡人生吃了,投降好歹刘备还会保护他。所以这个城中震怖搞不好就是刘璋自己在震怖,他是在金子窝出生的,那见过大胡子蛮人?

    马超的部队到底是不是骑兵?这个真的很难讲,从马腾马超的履历来讲,他们是不可能有养得起庞大骑兵部队的实力的,但要是说到最后那只马超的精锐是骑兵,或者以骑兵为主,还是很有可能的。不管怎么说,吓降了刘璋,总算对的起西凉铁骑的名声,但其真正实力,恐怕比虎豹骑、吕布的并州铁骑,相差远矣。

    十、白耳兵——刘备的最后的卫队

    主帅:刘备、陈到

    变迁:演变成蜀汉禁军步兵

    史实:

    “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先帝帐下的精锐”指的就是白耳兵。他们的统帅是陈到,与赵云并称于蜀汉的大将,刘备命他率“白耳”与李严一起镇守永安,据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耳就挡住了追来的吴军。

    汉朝禁军原为“建章营”,后改为“羽林军”,开始只有“北军”建制,汉武时增设“南军”,南北呼应。蜀汉继承汉朝军制,有“虎步中军”印为禁军统帅。“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虎骑营,长官称部督或监。其他中军统帅不固定,有监军、都护、护军等称。”

    分析:白耳兵是刘备的老兵,诸葛集里曾说,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那么这个白毦,应该就是指白耳兵,后来称呼为白耳兵,一般认为是笔误所致。毦,一种用羽毛做成的装饰品。刘备军也是按汉制的,汉制里什么兵才会插羽毛这种装饰品呢?羽林兵。羽林军作为禁军,帽子后都要插一根雉尾作为装饰,所以从白毦的名字来看,这只部队插羽毛,又是精锐,应该就是刘备的卫队。

    史书对“白耳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