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南皇-第6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买,如果换做一般人的话,别说是将其平举那么长时间了,估计抬都抬不起来。

    如果凑近了仔细看的话,还能从上面依稀看到一种类似于梵文的铭刻布满了整个雕像全身,只是遗憾的是,虽然在场不乏有精通梵文的佛门信徒,但让他们逐一上前辨认,却一个也认不出上面的字来。

    不过结合实际想想,这其实也应该算是正常的,哪怕梵文的传承再稳定,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呢,文字有所演化也是正常的——没看到一千年前华夏都还在用小篆呢吗?可是到了现在,这年头除非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否则谁会认识几个小篆的?

    “好东西,果然是好东西。”李世民眼中精光闪烁,他当然知道这东西有多珍贵,说实话这雕像不值钱,说白了这就是一坨金子,李世民虽然喜欢黄金,但国库中黄金多的是,今天又得了这么多,却也不缺这么一点。真正珍贵的是上面的梵文诏令以及这是阿育王亲手篆刻的意义——这可是佛教护教法王留下的遗物啊,这对佛门来说该是何等珍贵的宝物?这对整个天竺的意义又该有多么的不凡?

第1037章 镇国金狮 光明之山以及怪异的第三件宝物() 
第三百九十四章镇国金狮、光明之山以及怪异的第三件宝物

    李世民既然这么说了,当然明白此物的珍贵性,不过他也没有说错,这金狮子的确也非常珍贵——这可是是戒日帝国的镇国至宝,名字叫做镇国金狮,是刘弘基从戒日帝国神庙中找出来的,当时被发现的时候,它被供奉在整个神庙最尊贵的地方,地位仅次于神像,可见在戒日帝国的眼中,这狮子有多珍贵。

    据说这份原本是当年戒日王在没有当上王位的时候无意中得到的,戒日王后来当上了国王,又统一了北天竺,成就了无上的伟业。他坚定的认为正是有了镇国金狮的祝福,自己才有了今天这一切。也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因此哪怕他在贵族们的影响下奉婆罗门教为国教,却也没有放弃对佛教的扶持,甚至曾经多次主持召开无遮大会(当年玄奘就经历过这个,所以这是褒义词,想歪的主动去面壁去),这等待遇即便连婆罗门教都没有享受过——当然,人家的地位比戒日王都高,估计也不稀罕这个。

    “陛下……”正当所有人都聚拢在一起围观镇国金狮的时候,其中一个佛门出身的弟子终于坐不住了:“请问陛下,这镇国金狮如此珍贵,却不知道陛下该如何处置?”

    “这……爱卿就不用管了。”李世民随口给他糊弄了过去,李贞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嘲讽——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吧?见到好处就想要,你们也就这种程度了。

    “这……”那人还想再说些什么,但却被旁边人拉住了,谁都看出来了李世民此时的打算——他明显是打算将这宝物放入国库中的,你此时想和他抢,你是活腻歪了吧?

    再说你着什么急啊?金狮子在在那里,还怕丢了不成?等这则消息传出去,佛门自然不容许这宝物流落到皇家手中,到时候有整个佛门一起向皇帝施压,就不信他敢李世民不妥协?

    “果然是宝贝,就先放在朕这里吧。”待所有人都观赏完毕,将金狮放在自己桌前,李世民非常的高兴,又端详了一会儿,才将目光抬起,道:“几位爱卿为大唐迎回如此重宝,当真是辛苦了,都还有什么宝物,快都拿出来吧,朕已经迫不及待了。”

    “陛下放心,剩下的三件宝物一点都不比那金狮差。”薛万彻一脸自信,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了他们的手的,他们很清楚这四样宝物都有什么样的价值,甚至在所有的宝物里,这金狮都算不上最好的。

    “哦?那朕就拭目以待了。”李世民更兴奋了,他如此表态倒不是说他没有见过宝物,实际上真要论宝物,当然还数大唐的更多,尤其是皇宫之中更是数不胜数,传国玉玺就不说了,龙血扳指这种传家之宝也就算了(龙血扳指历经历代李氏家主掌握,又比李渊和李贞这两个皇帝亲身身份加持,当然也是宝物),就说在李世民自己的内库里,就有不少丝毫不逊色于这镇国诏令的宝物——比如说秦始皇使用过的定秦剑啦、汉朝的金缕玉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钟鼎、夏商周春秋各国的金符玉册啦(地位相当于玉玺和圣旨)等等。甚至李贞都知道在内库中,还有一件早在战国年间就遗失了的九鼎中的一个,真要论数起来,哪一样都不逊色于这尊金狮子,可能还要远远超出。

    但是俗话说的好,家花不如野花香,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大唐的宝物终究是是大唐的宝物,近在眼前,就算是再珍贵也早就该看腻了,可是这天竺宝物却是李世民从未见识过的,人都有猎奇心理,此时有机会见到,失态一点也是正常的,何况这也不算是失态,最多也就是迫不及待而已。

    “是。”刘弘基又接过第二人,也是此次征服天竺中,薛万彻的副手,右卫中郎将徐子林手中的盒子,这个盒子要小的多,只有两个巴掌大小,但宝物的价值从来都不是以体积来计算的,能被刘弘基如此慎重对待,显然里面装的也不是什么简单货色。

    “陛下,此乃臣等从瞿折罗国国库中得到的宝物光明之山,同样是瞿折罗的震国之宝,号称天下最大的金刚石。”刘弘基拿出来的第二件宝物同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是一枚非常大的金刚石,如果换做后世的单位也就是五百五六十立方厘米,差不多是两块肥皂(一块标准的肥皂体积是225立方厘米)摞起来那么大。

    “好大的金刚石,好耀眼的光芒,不愧光明之山的称呼,这名字起的真是好啊。”李世民惊呼道,他当然是见过金刚石的,但是像是这么大的金刚石却从来没有见过,何况光明之山不但大,光泽也很耀眼,只是可能工匠们不懂得光学效应,并没有完美的将这枚钻石的最好的光泽展现出来,但即便如此,也依旧照耀的整个厅堂熠熠生辉,看得众人目眩神驰。

    “额……”刘弘基汗颜,他才不会告诉李世民,这块钻石之前并不是叫这个名字的,这个名字只是昨天夜里太子殿下见识了之后才起的。

    “……”刘弘基献宝李贞一直都没有说话,但是当看到这枚钻石后,却恍惚间想起了关于它的传说,传说光明之山出产于可拉矿山,足有三千年的历史(关于光明之山的历史问题,这个说法有很多,现在普遍认为其应该是出现在十七世纪,不过这里按照三千年来算),历史可谓悠久,传承可谓久远,而且身上所携带的诅咒导致每一个佩戴它的人都很少有善终的,其传奇性丝毫不下于另一枚传奇钻石‘希望’(一枚带着诅咒属性的钻石,所有得到它的人都不得善终)。

    当然了,其实李贞也不确定这枚就是后世的那一颗名钻,因为他也没有见过光明之山原本的样子(如今的光明之山其实是后来十九世纪的英格兰工匠磨砺之后的产物,原本什么样子估计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其是一枚玫瑰型的钻石,但具体是什么模样,应该没有活人见过了),之前它到底什么样子谁也不清楚。

    之所以给这枚钻石起这个名字,除了两者的重量和形状都相近之外(都是八百克拉),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名字也很相近,光明之山原本叫柯伊诺尔,而眼前这个钻石原本叫柯伊诺拉,李贞认为两者应该是有关系的,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了失误,再加上后世的光明之山名声够响亮,因此李贞干脆就给其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反正就算不是原来的光明之山,这枚钻石在历史上肯定也是了不得的宝物。

    “很好,这枚钻石朕也很喜欢。”又将光明之山放到跟前,李世民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这枚钻石归老子了,你们想都不要想。

    关于这枚钻石,那些佛教弟子倒是没有说什么,虽然他们也很想将这件宝物迎回神庙中,将其镶嵌在佛祖的身上增辉,但看李世民连佛宝镇国金狮都想贪昧,这件和佛门没什么关系的宝物,他就更不可能放过了,而且此物和佛门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也确实没有理由讨要。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枚光明之山在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镶嵌在佛像上的,而且还是一尊纯金铸造的佛像。只可惜几百年前匈奴人的一支侵略到了天竺,占领了佛像,他们可不信佛,见到这么大的金佛,立刻融化了佛像抢走了光明之山。

    再后来匈奴的国家被灭,这枚钻石也失去了踪迹,最后被瞿折罗初代国王得到,并将其一直封存在国库中,一直到大唐来到这里,再度抢走了光明之山——也幸亏这些人不知道光明之山的来历,否则他们还不得再次将自己的面皮丢掉,企图将钻石讨回去啊?

    “陛下,这第三件宝物……其实臣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天竺的宝物……”拿出第三个狭长的盒子,刘弘基突然难得的为难了起来:“不过这的确是一件宝贝,但却不算出自天竺,可又在天竺存在了上千年,因此并不算特别的有代表性,也貌似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当然,可能对陛下您来说,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含义也不一定。”

    “哦?是什么东西?”李世民更感兴趣了,刘弘基这话说的很矛盾,但是他却听懂了里面的意思,那就是这东西可能是很久以前别的过激遗留在这里的宝物,只是此物虽然珍贵,但终究是别国的东西,对于天竺来说并不代表多大的意义……

    唯一让他听不懂的是,此物怎么和自己扯上关系了?他很确定自己根本就没有去过天竺,甚至都没有派遣过使者去往天竺过,怎么可能会和天竺扯上关系?而且还是和一千多年的东西扯上关系呢?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好吧?

    但偏偏刘弘基说的如此庄重,不像是在扯淡的样子,这就让李世民非常的好奇了……

    

第1038章 宝剑明蓝() 
第三百九十五章宝剑明蓝

    第三件礼物被拿出来,众人连忙望去,这是一个非常狭长的盒子,长度大概在四尺多左右,宽度却只有两个巴掌宽——别的都不用看了,光是凭着这个造型,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就已经不用猜了,不说那些久经军伍的人了,就连普通的书生都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剑匣,里面装的肯定是宝剑。

    “陛下,这就是臣所说的宝物,臣给其起名叫做明蓝。”

    盒子被刘弘基打开,果不其然,里面正是一把剑,只是不同于东方的剑的小巧精致,这把剑明显要宽要长的多,剑柄也比较长,一看就是便于双手持握而设计的,剑身也很宽,虽然还没有出鞘,但通过那将近两掌宽的剑格也能看得出来,此剑的剑身至少有一个巴掌宽——这已经属于是重剑了,这是在东方很少见到的一种兵器。

    当然只是很少见到,并不是没有(最有名的巨阙就是最好的例子),只不过能用这种剑的人非常少。因为重剑的质量通常在二十斤以上,非力大者不可用,然而那些天生神力的人大部分又都喜欢使用重兵器(比如板斧或者双锤),这就导致重剑在东方非常的不流行,能用好重剑的名家更是少之又少。

    另外,重剑不是双手剑,双手剑也属于中小型剑,只不过柄部比较长适合双手持握而已。双手剑在唐朝时期其实是很流行的,甚至后世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