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南皇-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啊,这比抢钱都来的快啊。”

    “抢钱算什么?这可比直接挖金矿都要来的快啊。”

    “这哪里是什么吕宋岛?这分明就是一座金山啊。”

    “估计比这里还要赚钱的,也只有银岛了吧?”

    “还真不一定,你去银岛一年能挖两百万贯的银矿吗?”

    “而且你们要注意,银岛争夺了半年多,到现在也没有个头绪,往后估计至少还需要半年,这么长时间,已经足够船队再走两个来回了。”

    “哎,也好想去吕宋岛捞金啊。”

    “别想了,越王发现的东西,咱们哪里有资格去分享啊?”

    “就是说啊,再说,就算越王允许你去,你有船吗?大海上大浪滔天,你的渔船可挡不住。”

    “船还真不是问题,我就算一个人买不起,我还不准许合伙买一条船吗?”

    “……”

    这话一出口,周围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眼中都闪烁着莫名的光彩……

    又TM停电了,我最近绝对是命犯衰神了,还好手机还有点电,不然我的承诺就又白说了。

    (本章完)

第663章 李贞的担忧() 
    第三十一章李贞的担忧

    八号码头发生的事情,只是用了三天时间就传遍了整个岭南,半个月就传遍了整个天下,甚至还远在高句丽的李世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一个月后,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东亚。

    一时间天下哗然,议论纷纷。

    百姓们只是羡慕越王不愧是小财神,这赚钱的能耐的确不一般,只是造了几艘船而已,竟然能赚这么多钱,倒是没有别的想法——反正想要出海,必须要有大船,他们一群泥腿子,哪里有钱买大船?就算是集资,一家出一贯,那也得一千多户呢,再加上出海的风险太大,太不切实际了。

    但是那些商人们就不会这么想了——才一千贯而已,完全可以出得起啊,就算那些小商人们一时半会儿拿不出这么多,找几个人凑凑,买一艘船还是没问题的。

    而那些些大商人们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根本就不缺钱,就是缺来钱的路子,现在李贞给他们找了这么一条发财的生意,他们要说不心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马克思说的好,资本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润,人们就会活跃起来,如果有百分之五十,人们就会尽全力,如果有百分之一百,人们就会践踏一切法律。倘若有百分之三百,人们就敢拿生命做赌注,甚至冒着上绞刑架的危险。

    三倍的利润就可以让他们无视任何的阻碍,现在可是几十倍的利润啊……谁还管你是不是越王的地盘呢?

    根据李贞得到的情报来看,大唐国内的几个大型商会已经开始调动资金,准备购买大船出海了——越王不公布航路,我们还不会自己探索吗?

    对此李贞是不在意的,航路要是有那么好探索,大航海时代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何况,整个大唐能造海船的船厂都在自己手中,你们就算再有钱,如果我不卖船,你们有什么办法?难道要游泳过去吗?

    至于从现在开始重新建设船厂,当然没问题,问题在于当初为了建造越船和登船,即便是以李贞的财力,也足足用了好几年时间呢,又搜刮了整个天下几乎所有的造船能手。那些商会自己建造船厂,不但要自己培养人才,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等他们的船厂建设起来,恐怕这边李贞已经将南洋探测完毕了都。

    其实李贞并没有那日在外边表现的那么自信,对于开放吕宋航路这件事,他其实也是处于纠结状态的——当然,他不是心疼吕宋群岛上的那些利益,来自后世的他实在是太知道世界的情况了,吕宋的资源固然丰富,但要说在世界上的排名,吕宋恐怕连前十都排不进去。

    吕宋说白了就只是一个群岛而已,就算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

    它能大过西伯利亚吗?

    能大过澳洲吗?

    大得过非洲吗?

    大得过美洲吗?

    别说这些大洲了,群岛里面都有不少地方比吕宋要丰富的多。

    婆罗洲(加里曼丹)。

    金洲(苏门答腊)。

    爪哇岛。

    巴厘岛。

    ……

    说句难听点的话,和这些资源丰富的地方相比,吕宋算个屁啊?

    所以李贞并不是在纠结于吕宋的利益,他纠结的地方在于——吕宋开放的后果会是怎么样的。

    按照他的计划,吕宋开放之后,第一批吃到肉的肯定是那些大型商会,他们会掠取占据吕宋群岛将近五成的利润。

    而剩下的五成中,还有四成是李贞和朝廷占据的,只有一成的汤水,才是那些小商会和散户们能吃到嘴里的东西。

    但是说实话,李贞并不想扶持那些大型商会。

    本来,这些商会的规模就已经足够大了,如果再让他们吃掉一半吕宋岛,他们的本金将会成倍的往上翻,到得最后,一定会发展成一个又一个的财团——就好像后世那些垄断财团一般。

    这些财团有了大量的钱,一定不会满足于现在的状况,会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地位,而提高地位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金钱在朝廷中扶持自己的代言人……

    然后李贞最恐惧的地方就来了。

    财团控制朝廷,架空皇帝,皇位形同虚设,整个国家最终变成资本角力的竞技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出卖国家的一切——就好像后世那些被财团控制了的国家一般,总统都是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本身就是他们的代言人,整个国家彻底沦为财团们的玩物,再也没有一丝的自主权。

    与世家相比,财团反而更加的可怕,因为财团一切都会以利益为主,他们对于利益的贪婪更加的赤裸裸,而不像是世家一样,至少还会为自己披上一身仁义道德的皮,但财团可就要红果果的多了,甚至为了利益,发动一场战争都不是不可能(至少一战和二战,就都是因为那些国家背后的财团在搞事情)。

    不过当李贞将自己的疑惑说给几个心腹的时候,得来的却是他们的大笑。

    “先生,舅舅,你们为何要发笑?”

    “哈哈哈……”长孙无忌笑了一会儿,促狭道:“殿下,世人皆知您的目光长远,谁曾想您也有犯迷糊的时候啊。”

    “舅舅这话何解?”

    岑文本见李贞是真的想不明白,笑道:“殿下,您的问题或许存在,但是其实也用不着多担心。世人逐利,这乃是人之本性,又如何能够阻止?但是您忘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大唐真的按照您的规划走下去的话,我们朝廷本身就是天下间最强大的财团啊。”

    “就好比殿下您的商会,几乎已经垄断了大唐的武器制造、钢铁冶炼、矿产开采、茶叶炒制、海产加工、香料生产、玻璃冶炼……等等产业,朝廷本身也有白纸生产、书籍印刷等等诸多产业上的垄断。

    再有别的更多的产业虽然没有垄断,但也都参与了进去——殿下您自己说说,只要这些产业一直都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就能掌控天下一半以上的经济,别人拿什么超越我们?”

    “……”李贞若有所思。

    我绝对是被衰神附体了,前几天碰伤手臂,昨天扭到脚,今天又被戳到了眼睛o(╥﹏╥)o,还好有眼镜保护,伤的不是很重,万幸万幸。

    (本章完)

第664章 解惑() 
    第三十二章解惑

    “景仁(岑文本字)先生说的也正是臣要说的。”刘仁轨也跟着道:“别的也就不说了,就说这海上吧,以后等大航海贸易真的彻底展开,殿下您凭着天书的先知先觉,最肥的肉肯定都是我们自己吃的,吃剩下的骨头才能轮到那些商会吃,他们又如何能是我们的对手?殿下要是还是担心,不防在后来的航海中给朝廷划拉几块自留地,只要有这些土地在,又哪里用得着担心别人超越我们?”

    “而且殿下不要忘了一点。”长孙无忌也正色道:“这天下说到底,还是按照拳头说话的,拳头大才是真理,只要我们能掌控全国的军队,别人纵然有再多的钱,又有何用?还不是我们任由我们宰割?”

    “对啊……”长孙无忌的话算是给李贞彻底开了窍了,事情都还没有发生,现在担心这些又有什么用?

    何况,长孙无忌说的对,只要军权在手,保持军权的独立性,那些所谓的大财团,根本就只是自己手里的窝窝头,想怎么啃就怎么啃。

    至于如何保持军权的独立性,这个倒也简单,李贞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军权本身就有一定的独立性,朝廷之所以能节制军队,除了大义的名分外,另一个就是钱粮了,只要保证军队的薪饷是由皇家直接发放,别人是无论如何也插不进去手的。

    而且不要忘了,现在的大唐可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讲究所谓的人权平等自由什么的,大唐可是真正的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想要弄垮几个商会,还不是简单的事情吗?

    抄家的知府,灭门的县令,一些小官都可以弄垮一个家族,朝廷要是出手,还不是情轻而易举?

    再立一些比如《反垄断法》、《专利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法》之类的法律,足可以限制财团们的发展潜力。再加上自己本身留下的财产,大唐以后就算变成资本主义社会,也足以保证权力的平稳过度,不会出现太大的混乱。

    再说,难道就因为担心财团的发展壮大,就不开放航路了吗?那自己辛辛苦苦探索大海又是为了什么?

    就因为一点小小的担心,就放弃这个计划——这岂不是因噎废食,未免太可笑了一点吧?

    所以,航路肯定是还是得开放的,不过在开放航线之前,李贞觉得自己有必要做点什么——至少不能让那些商会觉得,这钱来的太容易了。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月,在李贞的暗中的推波助澜之下,新航路的事情被炒得越发火热,那些商会们在而更是急不可耐。

    然而当他们凑够了买船的钱后却突然懵逼了,因为他们忽然发现,有钱是没用的,你再有钱,买不到船也只能站在岸上干瞪眼。

    当然,不是说他们没有地方买船,在李贞的暗中布局下,整个大唐沿海基本上只要是有点规模的港口,都开设有船厂,这些船厂规模不同,大的比如越船可以单独制造战舰,小的则比如杭州造船厂,只能生产配件给大型船厂,但是技术积累都是有的,只要李贞愿意,这些船厂完全可以随时升级成为正规的造船厂。

    然而无论船厂规模大小,这些船厂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李贞的。

    倒不是说大唐所有船舶都是李贞的,但李贞的船厂也已经占据了大唐船舶生产总量的百分之就是以上,剩下的百分之十中,都是一些规模不大,而且还只能生产内陆河流船舶的船厂,说是船厂,倒不如说是大一点的作坊更合适一点。

    当然,现在无论是海船还是江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用木头制作的,从理论上来说,在技术上两者是没有区别的,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一个专门生产江船的船厂,想要彻底转型制造出一艘合格的海船,没有几年的测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