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南皇-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旧没有哦放在心上,面色更加严肃:“殿下,此事你最好要牢记在心里,贫道没有理由加害你。因为逍遥散有两个作用,第一个贫道已经说了,为将死之人解除痛苦,至于第二个作用,是九尸迎宾中制作笑脸尸的必备药品。”

    “九尸迎宾?”李贞惊呼,脑中终于也想起来了,这是上一世一本同样是写初唐时期的大火书籍中记载的一种仪式。九尸迎宾顾名思义,就是用九具死法不同的尸体欢迎客人,是传自于昭武九姓的一种最崇高的礼仪,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一般的客人可没有这个资格。

    至于昭武九姓,这是居于丝绸之路上的九个国家,是由粟特人建立的。以经商为主,却自命贵族,沟通东西两方,传播了许多大唐的文化向外族,也将很多外族的文化传入了大唐,号称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二道贩子。

    昭武九姓最后有的融合入大唐,有的却被大食人所灭。而且昭武九姓好像都喜欢穿白衣,而大食的教派和军队过来,却是一身黑衣,黑衣大食这个名称就是昭武九姓传出来的,在大食侵扰九姓的时候,曾经想邀请大唐出击黑衣大食。

    九尸迎宾就是他们的礼节,当时主角就曾经得到过这种待遇,第一个就是笑脸尸,只是主角有主角光环,将昭武九姓的人给坑的要死要活的。

    原本李贞以为,这应该是作者杜撰,没想到竟然真的有这样的礼节啊。

    “该死,他们为什么会将目标对准我?”一想到原著中,昭武九姓那群变态加疯子,李贞就有些不寒而栗,昭武九姓不可怕,只是九个小城邦罢了,只要给李贞时间,早晚都能灭了他们,问题那群疯子可不会给李贞时间啊。谁知道自己拒绝了他们的九尸迎宾之礼后,他们会不会对自己下阴手?

    那群疯子为了达到目标,可是什么都做的出来的,别的不说,万一也给自己下了逍遥散,那自己得该死的多冤枉啊?

    “殿下忘了吗?殿下您可是镇元大仙的弟子啊。”孙思邈见李贞知道九尸迎宾的意思,便不再多说。

    “你是说,他们为的是仙道?”李贞也想明白了,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那群疯子看得上眼的呢?

    金银财宝?

    还是学识能耐?

    又或者是这无双的权势?

    不,都不是。

    能入得了这群疯子眼睛的只有一个。

    全天下也只有李贞才有的身份。

    仙人传人。

    昭武九姓只是一个先锋,就算自己解决了昭武九姓,也还有更多的人前赴后继的扑上来,想要夺取自己的身份,或者抢走自己的成仙契机。

    没错。

    也只有这个解释了,神仙道对于这些追求长生的人诱惑太大,不管那种希望,只是一种传说,他们都恨不得尝试一番。

    在这个世上,有一种人,他们文能安天下,武能定乾坤,然而他们却不愿意侍候明主,反而一个个求仙问道,祈求长生。为了长生,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喝童男童女的鲜血啦,不吃饭,只喝女人的**啦……只要能延长寿命,他们什么都愿意做。

    然而修了一辈子的道,求了一辈子的仙,到头来该生老病死的,还是得生老病死,这让这些人如何能够甘心?甚至因此对于自己毕生的追求都会产生质疑。

    也就在这时候,自己出现了,并且自诩得到了神仙传承,还拿出了巨多巨多超越时代的科技技术,那些一心向往仙道的人,如何不会将目光对准自己?

    只是之前自己一直都在长安,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后来离开长安之后,又带领军队征伐南洋,更是时刻都在军队之中,身边一直都不缺少保卫力量,他们根本就不敢动手,也只有到了现在,岭南大军都被调集进南洋征战,再加上银岛争夺战导致岭南大乱,这伙人才有了出手的机会。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固然行动诡异,但也只是行动诡异罢了,他们的力量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如果他们的实力够强,恐怕早在十年前就出手了,又何必等到现在?在岭南空虚的时候出手?

    “殿下的想法倒是和贫道不谋而合。”孙思邈显然也是赞同李贞的意见的:“所以殿下,最近这段日子,你最好不要单独行动,否则,说不定就会为敌人所乘。”

    “他们要是找我问别的事情,说不定我还会答应,但想要找我求仙问道,我只能说他们找错人了。”李贞这个委屈啊,抱怨道:“要是能成仙,我还待在这人间?我早就上天了好吧?这个我是真的没有啊,当时我才三岁,还是落水之后迷迷瞪瞪的梦游到了那地方的,连那里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除了老爷爷的天书之外,我什么也没有得到啊。”

    李贞是真的委屈啊,他所谓的镇元大仙传人的身份,根本就是为了掩饰自己来了而杜撰的,没想到今天竟然因为这个理由被人给盯上了,这古代的人也太好骗了吧?

    真的好冤枉啊。

    (本章完)

第599章 李世民准备亲征() 
    第七十一章李世民准备亲征

    “但是别人不知道啊,而且,或许他们想要的就是那股天书呢?”孙思邈道:“殿下你不会知道,你的出现对于那些已经陷入绝望的人来说,是多么强大的一幅补药,只是你之前要么就在天子身边,要么就在万军之中,他们无法对你下手,如今好不容易窥到了岭南防守的空虚,他们不可能放过这样好的机会的。”

    “那就让他们来,尽管来吧,让本王看看,他们究竟有什么本事,竟然敢谋划到本王的头上。”李贞冷笑了起来,这群人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没想到,这年头,大胆的人还真是多啊,竟然为了所谓的成仙契机,竟然谋划到了我的头上。这东西别说我没有,就算我有,那也岂是他们所能染指的东西。”

    李贞也想明白了,事情已经发生了,九尸迎宾之礼已经开始,第一个笑脸尸已经出现,那这个礼仪便再没有中断的可能性,既然如此,那自己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等九尸全出现,接下来就该是正主出现的时候了,到时候自己再和他们好好的算账。

    不过,李贞也不怕他们,这群人要真是这么强大,就不会窝在阴暗处,装神弄鬼了。

    “就让我好好看看,他们究竟有什么资格,敢向本王发起挑战?”李贞嘴角的冷笑越发狰狞:“昭武九姓,本王还没有去找他们的麻烦,他们竟然敢找本王的晦气,好,真是好的很,等这件事情结束,就然后昭武九姓,为他们的愚蠢,陪葬吧。”

    昭武九姓,是位于中亚的一处势力,一共有九个国家,这个势力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强大的实力,实际上这个势力也的确并不是很强。在诸侯林立的西域诸国中,昭武九姓集合起来的实力,也只能算是一流罢了,和之前没有被灭掉的高昌吐谷浑相比,尚且还差了一截。

    然而也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势力集团,却一直都在做着一件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事情——他们竟然在谋划大唐。

    更邪门的是,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一百年后的安史之乱的两大头目,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昭武九姓中安国和史国的人。虽然安史之乱最终失败,但却流毒无穷,大唐盛世至此由盛转衰,为了剿灭安史之乱,大唐各地自行组建武装,为未来大唐末年藩镇并起,军阀割据,最终导致大唐灭亡,埋下了伏笔。

    尽管自己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引导着大唐走上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未来已经被彻底改写。但是,自己改变的只是大唐的命运,却没有改变昭武九姓谋划大唐的计算,如果任由他们活下去,就算没有安禄山史思明,也会有康禄赏米思明或者曹禄山何思明出来继续霍乱大唐的。

    所以无论是为了上一世的大唐复仇雪恨也好,或者是为了如今的大唐的未来未雨绸缪也罢,李贞都不会放过昭武九姓。

    不只是昭武九姓,所有对大唐产生威胁或者攻击过大唐的势力,李贞都不会放过,而且已经动手。

    第一个就是吐蕃,如今藏地已被大唐拿下,未来就再也不会出现吐蕃大军攻进长安,将长安城劫掠一空的事情了。

    吐蕃只是第一个,然后是林邑,这个小国在历史上也曾经让大唐吃了不小的亏,甚至丢失了驩州之地。

    这两个是已经解决的,而没有解决的对手中,还有昭武九姓、黑衣大食、高句丽、倭国、西突厥、契丹、新罗、百济……一个都逃不了。

    不过现在李贞准备攻伐天竺,称霸南洋,所以北边的战事暂时顾不上。

    但是根据李贞得到的消息,北方的那些异族或许用不着自己动手了——或许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休养,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战争资源;

    也或许是高句丽前段时间在边境调集军马,给原本就已经混乱的大唐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又或者是受到了李贞打下南洋,为大唐开疆几千里,立下天大功劳的刺激;

    再或者是其他原因。

    总之,李世民已经开始准备在来年开春,也就是贞观十七年,他大寿之后不多久,就御驾亲征挥军北上征服高句丽,以雪隋朝在高句丽失败的耻辱。

    这件事被看的很重要,据说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大量的物资被运往了营州,一部分精锐也都秘密开拔,往营州方向运动。

    为了保险起见,李靖也离开了长安,前往突厥都护府,率领突厥驻军呼应李世民。一旦战事不利,或者大唐与高句丽战事陷入了焦灼状态,那他就立刻挥军东进,从侧面给高句丽一个狠的。

    还有登州舰队,随着海运的发展,李世民已经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所以登州舰队也会参与这一场战争,护送河南道以及一部分河北道大军从海上出发,直接从高句丽背部捅刀子,最好能一战攻克平rang城。

    然后大军立刻回师东进,干掉新罗(同样是一个非常恶心的国家,和大唐打过几场仗,并且侵吞了大同江以南,原属于唐朝的汗乐浪、带方故土),逼降百济,统一高丽半岛。

    这一战比历史上要提前了两年,不过虽然在时间上提前了两年,但如今的大唐却和历史上的大唐截然不同,历史上那一次留下了遗憾——也只能算是遗憾,而不能算是失败,只能说是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而已。历史上那一战大唐只损失了两千人,但收获的高句丽的首级就超过四万(通常情况下,杀敌数量肯定是要超过斩首数量的),还打下了十几座城市,虽然最后都被破遗弃,但里面的人口大唐可一个也没有放过,抢了七万多高句丽人口回到了大唐。

    所以无论怎么说,大唐都是赚了的,而且还是大赚特赚,如果这样的战争多来几次,高句丽早晚得崩溃。

    而是事实太宗也是这么做的,在回到长安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多次派遣将领袭扰高句丽,打了一百多场小仗,逼得高句丽王不得不派遣他的儿子来长啊谢罪,这才罢休。

    (本章完)

第600章 儒家的锅() 
    第七十二章儒家的锅

    如果说历史上的高句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