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南皇-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将罪囚贬为奴隶,这可不是越王殿下的主意啊,这是王亭初自己想出来的(王亭初:谁叫我?)。

    说句难听的话,如今虽然我大唐如日中天,但守家比创业更加困难,一旦皇上驾崩之后,想要守住这么一片基业,就必须有一个更加有魄力的君主,而越王殿下正是最好的人选啊。”

    “哗!”所有人没想到程咬金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顿时惊呼不已。

    就连老兄弟们也都纷纷诧异的看着程咬金——就连一只闭目养神,充当泥菩萨的长孙无忌也不例外,他也没想到程咬金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程咬金这人别的本事没有,但要轮到明哲保身的本事,天下当真是无一能出其右者。

    程咬金虽然看似粗莽,实际上却是胆大心细,胸中有大智慧。

    最好的例子就是,曾经和他一个时期的老兄弟们,基本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唯有他不但善终,而且还荣延子孙,五代繁华,其余创业时期的兄弟们却都基本没有几个好下场的。

    比如房杜二人,两个人虽然都是善终,但奈何两人后人不争气,杜荷挑唆李承乾造反,失败后全家被杀,还牵累大哥杜构被流放。

    房遗爱更是亲自上阵,自己直接就造了反,可惜他除了一身武力,实在是没有别的本事,所谓的造反根本就是一个闹剧,和老婆高阳公主双双被杀,房遗直也被其连累,流放岭南。

    另外还有李绩,同样算是得了善终,却遇见了一个坑爷爷的孙子——虽然说李敬业的初衷是好的,但奈何没有自知之明,最后被属下割了脑袋,献给了武则天,最终也是牵累家人,不得善终。

    还有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死后,借着李治舅舅的身份,很是横行了一段日子,可惜啊,他遇见了武则天……

    其余人就算善终,也大都是活的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生怕出现一点纰漏,被人抓住把柄。

    比如李靖和秦琼,两人自从大唐一统天下之后,就一直深居府中,基本不再外出,对外宣称是抱病在床,但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相信只要是有一点政治眼光的人都能看出两人的无奈——他们两人的功劳太大了,只有隐居不出,才能消除李世民的戒心。

    或许李世民对他们并没有产生怀疑,但他们却必须这么做,这是在表态。不能因为君主没有怀疑你,你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活的逍遥自在的活着,否则早晚都会死于非命。

    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侯君集,按说天下一统了,你好好的隐居起来就不就好了?就算想要做官,你老老实实的做官就是了?何必上蹿下跳的搞串联呢?结果呢?因为李承乾造反,侯君集被牵连,身死族灭。

    魏征更是连墓碑都被李世民给推到了,就不用说了。

    所有人里,唯有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算是有一个好下场,只是尉迟敬德实在是太狂妄,最终惹得李世民厌烦,慢慢的失去了宠信。

    只有程咬金,活的自在,活的舒坦,不但自己得了善终,甚至福泽子孙。

    之所以他有这个好下场,那是因为他比谁都聪明,也很清楚李世民的底线在什么地方,只要不触犯到李世民的底线,随便他怎么折腾都没问题。

    第五更完成,睡觉去。

    (本章完)

第447章 夺嫡之争()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唐南皇最新章节!

    第二百三十一章夺嫡之争

    在大唐建立的过程中,程咬金的功劳也并不是最大的,在军中的威望更是远不如李靖和秦琼,因为这一点,李世民也对他也放心的很。

    何况他本就是这么个性子,李世民也都知道,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已经习惯了,如果他某一天突然改性了,李世民才会怀疑他呢。

    而且程咬金极有自知之明,尽管也很胡闹,却从来没有闹的太过分。不像是尉迟敬德,因为自持功高,在后期越发的猖狂,睚眦必报,甚至因为座位之争而与人大打出手,甚至将前来劝架的李道宗的眼睛都几乎打瞎。就算后来治好了,李道宗的眼睛视力也是越发的下降,到最后达到了几乎不可视物的程度——试问,这样的臣子,就算你有天大的功劳,又怎么可能会被君王喜欢?

    程咬金就不同了,他虽然也闹,但却给自己定了一个底线,超过这个底线的事情他从来都不干。其实他的行为倒是和《海贼王》中的海军英雄卡普有点相像——同样的功劳巨大,同样的为老不尊,同样的急流勇退,同样的知道好歹。

    因为有底线,所以最终程氏一族成为了大唐的名门豪族,历代皇帝恩宠不绝——孙子程伯献继承广平郡公,终于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玄孙程昌胤官至殿中御史,来孙(玄孙之子,也叫五世孙)程处寸官至户部郎中、绵州刺史……自他之下,程氏一族福泽绵延五世之久,可谓荣宠至极。

    除了有一个底线之外,程咬金的另一个生存法则就是——永远不参与夺嫡之争,用远不站队,一生只效忠于皇帝,绝不效忠第二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在大家眼里,觉得几乎不可能参与到夺嫡之争的人,现在竟然会帮李贞说话,更重要的是最后一段话,这已经是光明正大的请求李世民立李贞为太子了。

    一个从来不掺和夺嫡之争的人,现在竟然恳求皇上立李贞为他只,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可思议,除非他已经认定,李贞就是下一任皇帝。

    其实程咬金也是在递交投名状——他以前之所以不参与夺嫡之争,除了只效忠于李世民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夺嫡之争太过混乱,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越王李贞以及晋王李治,都有资格角逐那个位置,四方混战,局势复杂难明,除了一些赌徒外,基本不会在这个时候下注。

    首先,太子李承乾本就是储君,他继承皇位名正言顺。背后更有母族长孙氏为依靠,登基之后,至少稳固皇位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李承乾在早期的时候也很争气,尊师重道,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对于李世民的考核,也做的有模有样,李承乾的几次监国也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可以说李承乾的监国不居功,不炫耀,进退得当,深得李世民的喜欢。

    可惜在后期却是画风一变,变成了另一个人,甚至不喜欢中原文化,反而崇尚突厥文化,还喜欢偷百姓的牛煮来吃,结果在一次逃跑途中从马上坠了下来,被马蹄踩断了脚踝,从此落下了跛脚的毛病(李承乾的腿残疾的具体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奔三在这里取此种说法),更是性情大变,睚眦必报,没有人君风度,更和称心搞在了一起……可以说,就算没有李贞这件事,他这个太子也当不长。

    接着是李泰,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最受李世民喜爱,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后来更编辑《括地志》,在士林中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地位,如果他继位,将得到整个士林和世家的支持。但李泰同样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心胸狭隘,胆大妄为,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如果由他继承皇位,那他的兄弟们一个都别想好活——就算不死,也至少得是一个终身囚禁的下场。

    第三个是李恪,在皇储之争中,李恪同样也有机会。他是李世民所有儿子中,最像李世民的一个,甚至连李世民都称赞他‘英果类我’。更身负杨李两大皇族血脉,尊贵无双。

    如果继位的人是他,那他将得到前隋遗族以及隋朝遗臣们的倾力支持——不要以为隋朝灭了,前隋杨氏一族就败落了,这是不可能的。那毕竟是一个皇朝,还是曾经一统天下的皇朝,虽然被大唐取代,但他们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样的底牌,谁也不知道。

    另外朝中还有不少前隋时期的遗臣,如果结合起来,同样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可惜,身负两朝血脉,是他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劣势,因为唐朝中虽然有前朝遗臣,但更多的却是靠着造隋朝的反而上位的,他们绝不会允许自己辛辛苦苦推翻的隋朝后人,继承皇位,哪怕他同样也拥有李氏血脉也不行。

    最后是李治,李治同样是李世民的嫡子,与李承乾李泰一母同胞的血亲兄弟,不过和两位哥哥不同,李治前期的表现相当的低调,史书上的评价是‘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都是对他品德方面的称赞,对于他的能力却没有做太多的描述,加之他年纪太小(贞观二年出生,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是贞观十七年,那时候他才十五岁),按说太子之位是怎么也轮不到他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李承乾和李泰斗的太狠,双双同归于尽,李恪被立为太子又会遭到满朝群臣(尤其是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皇储之位是怎么也轮不到李治来坐的。

    至于李贞……

    李贞背后并没有什么大势力,他的母族燕氏虽然也曾经辉煌过,不过到了唐时已经没落,整个母族中只有一个燕敬嗣算是高官,也不过是鄂郓二州刺史、昌平郡公罢了,虽然也算显赫,但相较于那些顶级家族还差了一些。

第448章 只缺少一件大功()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唐南皇最新章节!

    第二百三十二章只缺少一件大功

    但在所有皇子中,李贞其实才是最让所有人看好的一个。母族不强,也就意味着继位之后不会出现外戚干政的祸事。自身又能力极强,英明果断,所有人,包括世家在内,其实在心里他们都相信,如果李贞能成功坐上皇位,那大唐绝对会迎来一个比之现在还要繁盛的盛世。

    要说李贞唯一的缺点,那就是他不是嫡子了……

    不要以为嫡子和庶子都是皇帝的儿子,没什么区别,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商朝末期,微子启、微中衍(宋微中)以及受德(纣王)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

    那继承王位的为什么不是微子启和微中衍,而偏偏是年纪最小的纣王?就是因为在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相当于嫔妃)的身份,后来被立为王后之后才生下了纣王……所以微子启和微仲衍都是庶子,纣王则是嫡子,按照立嫡不立掌的规矩,纣王登上了王位,于是商朝六百年江山被周朝夺去。

    就算是在民间,族长之位也只能由嫡子继承,至于庶子……在分家的时候能给你几亩地,就已经算是宽厚了。

    李贞现在也是这种情况,甚至比微子启都要糟糕,因为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在嫡子长子都在的情况下,皇位是怎么也轮不到排名老八的李贞来继承的。

    但李贞的能力太出众了,出众到就连李世民都可以忽略嫡庶长幼之分——甚至产生了,如果不立李贞为太子,那简直就是大唐的损失此类的想法。

    只是他上面还有几个哥哥……皇位究竟能不能落到他手里,未来还不一定呢。

    这么多皇子都有继位的可能性,彼此混战,令人眼花缭乱,以胆大心细著称的程咬金,怎么可能会这么快做出选择?当然是等局势明了之后再做出选择了。

    而如今的局势已经开始明了——李贞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