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南皇-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的?”李贞一副你不要骗我的样子,狐疑的在每个人脸上掠过。

    所有人都拼命的点头,穆哲更是一副窦娥的表情:“殿下啊,其实咱们的糖真的已经不错了,比别家的糖已经好了十倍不知,而且糖价太贵,若是再做的如贡糖那般精细,寻常人家就真的一口糖都吃不起了。”

    “也是,怪我没有听你说清楚。”关杨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人家,顺手从腰间拽下一枚玉佩:“看来我是真的冤枉你了,本殿下黑白分明,这算是给你的赔礼。”

    “不不不,殿下,这可万万使不得啊。”穆哲吓了一大跳,慌忙跪下,双手往外虚推:“只是一点点小误会而已,说开了就好了。再说,殿下天潢贵胄,如何能给小人赔礼,小人就算是死,也万万当不起啊。”

    别说是穆哲了,就连其余人也都被关杨的举动吓了一跳,燕敬嗣赶紧上来劝阻道:“贞儿莫要胡闹,你一介王子,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这天下谁人能当得起你的赔礼?以后莫要如此说话。何况这玉佩乃是陛下所赐,如何能够转赠他人?这样吧,这赔礼就免了,不过你冤枉穆管事也是事实,就由舅舅代替贞儿赏给他十贯钱吧。”

    “也行吧。”

    自己此举却是有些唐突了,虽然自己的确不在乎一枚玉佩,但就像燕敬嗣说的,这玉佩毕竟是皇帝赏赐的,的确不不能轻易转赠。

    说到底李贞还是没有摆脱后世的影响,在那个提倡人人平等的社会里,李贞此举确实没有问题。但现在是唐朝,他还是大唐皇帝的儿子,这天下间除了李渊、李世民、长孙皇后、燕妃以及宗室的那些长辈们外,还有谁敢接受他的赔礼?就以李贞现在的地位,连后宫的那些嫔妃们都可以无视,更何况是如今一介小小管事?如果穆哲今天真的敢接受这枚玉佩,就算没人追究他擅收御赐之物的罪名,也至少得治他一个不敬之罪(不是大不敬)不可。

    “谢殿下,谢昌平郡公。”穆哲连忙道谢,心里也是松了口气,那玉佩他是真的不敢收啊,否则就算不死,一个流放岭南也跑不了了。

    “行了,你起来吧。”

    待穆哲起来,李贞又抓起一把糖递到穆哲眼前:“我告诉你,虽然我误会你了,但你做的糖我确实很不满意。”

    “是是是。。。。。。”穆哲擦了一把冷汗,慌不迭的点头道:“这糖里面的杂质确实多了一些,属下这就责令师傅们改进工艺,争取造出更好的糖来。不过殿下,这样一来,咱们的制糖成本可就上去了,如果还维持原价不变,恐怕要少赚不少钱呢。”

    “那怎么行?”李贞连忙摇头,制糖可是他接下来的商业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提高成本可不行。

    “可是。。。。。。”穆哲面色愁苦,心中却骂开了,泥煤的,既不让提高成本,又想要好糖,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这不是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吗?哪有这样做事的道理?

    “别可是了,你以为我这次来是干什么的?”李贞就算不看,也知道穆哲肯定在心里骂娘:“放心吧,我这里有一套新的制糖方法,只要你按照我的方法做,制出的糖不但完美无瑕就连成本也能降低不少,可以让更多的人吃到糖。”

    “。。。。。。那再好不过了,呵呵。。。。。。”穆哲嘴上附和,心中却是怎么也不信的,我制糖一辈子了,这技艺不敢说是最好,但也算是制糖业中的权威,我怎么没有听过这样的制糖技术?他毕竟只是普通人,能做到管事的地位也全凭的技术与资历,在宫中并没有什么人脉,并不知道李贞的传说,否则他就不会这么想了。

    “别说那些废话,你按着我说的做就是了。”李贞也没指望他信,反正不论信与不信,等真正的糖做出来了就知道了。

    其实李贞所谓的制糖工艺其实就是简单的白糖,红糖加水加热溶解,然后加入少量木炭,得到无色液体,接着加热蒸发,等液体蒸发至原本的四分之一后停止加热,放置一旁自然冷却,逐渐会有白糖析出。

    这一工艺说白了就是利用木炭吸附功能吸收了红糖内的杂质而已,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一步骤原本应该是使用活性炭的,但在唐朝,关杨还真不知道怎么制作活性炭,也只能使用比较干净的木炭了。好在木炭和活性炭也差不多,最多也就是吸附性不如活性炭而已,使用数量补齐就可以了。

    “殿下!殿下!”穆哲直接跪了,不顾烫手,捧着一捧刚刚析出的白糖语无伦次的哭道:“殿下啊,属下制了一辈子的糖了,却从没有想过能制出如此完美无瑕的糖,属下。。。。。。属下。。。。。。属下这辈子都值了,属下没白活啊,呜呜呜。。。。。。朝闻道,夕死可矣啊。。。。。。呜呜呜。。。。。。”

    “请殿下赎罪,属下已经迫不及待的更改工艺了,这就退下了。”哭够了,穆哲一抹眼泪鼻涕,稍微告罪一声,就呼喝着更改工艺去了,那状若疯狂的样子,让人看着都害怕。

    “额。。。。。。”看着穆哲的样子,李贞表示不理解,他前一世也见过这种人,有的甚至比穆哲都要疯狂的多,李贞理解他们追求真理的精神,但对于他们做事的办法却表示不理解。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但不得不说,正是这些疯子在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如果没有这些疯子,历史的前进步伐将会慢上十倍。

    (本章完)

第35章 碰瓷儿的() 
第三十五章碰瓷儿的

    穆哲一时半会的只怕是抽不出身来了,李贞便将水果糖的生产方法教给穆哲的副手,一个叫做唐方毅的中年人,这才是他真正的杀手锏,水果糖在大唐可是划时代的东西,只要一上世,直接就能化身吸金机器,给李贞赚来大量白花花的银子以及黄澄澄的金子。

    吩咐所有人签署保密协议,李贞便出了糖庄,看着太阳已经偏西,便取消了接下来的巡视计划,一切等明天再说。

    李贞不知道的是,他前脚刚离开,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包括那些图纸以及保密协议就已经出现在了李世民的御案上。

    工作了一天的李世民,揉着头看着李贞留下的图纸,饶有兴趣的问道:“这都是贞儿留下的?”

    “是的陛下,这些图纸都是殿下所留。”御案前一人恭敬的回答道。

    “那你说,如果那些作坊按照这图纸制作,做出来的东西会怎么样?”又浏览了一遍图纸,李世民问道:“能不能被百姓接受?”

    “这个,属下真的不知。”这人只是一个情报人员,哪里知道这图纸的珍贵?更加不会知道做出来的东西效果会怎么样了。

    “算了,你继续观察,如果有什么异常,第一时间向朕汇报。”知道白问了的李世民,将图纸凑到烛火上引燃随手丢掉,吩咐道:“不过也小心点,不到万不得已尽量别暴露了自己。”

    “是。”这人看了一眼已经烧成灰烬的图纸,有些迟疑的建议道:“启禀皇上,其实属下觉得,想要知道这图纸的效果如何,不若咱们也顺着图纸制作出一批东西来,如果百姓接受的话。。。。。。”

    “行了,朕知道你的意思,不过不用了,你下去吧。”李世民断然否决,别说不知道这图纸的效果,就算这些图纸真的能日进斗金,他也不会和李贞抢生意——不论是从一个帝王,又或者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他都不能这样做,也不屑于这样做。

    “是。”探子低头退下。

    李贞还不知道自己的图纸已经暴露,他现在正和燕敬嗣带着一群狗腿子欺行霸市呢——额,不过是有人主动让他欺行霸市的。

    “嘿,我说你这个人,我怎么就打烂你的东西了?”李贞被一个汉子拦着不让走,旁边还有一堆陶器碎片,现场十分凄惨。

    “我不管,你这小孩打碎了我家的陶器,就得赔钱,不然的话,你就别想走了。”这汉子拉着李贞,面色凶狠的威胁道。

    李贞也是醉了,他刚从糖庄出来,天色已经有些暗了,便取消了巡视计划改为夜游长安。只是今天可能是他的倒霉日,还没逛几个摊位,就听得旁边一阵‘哗啦哗啦’的碎裂声,刚扭头看了一下,就被这汉子抓住了胳膊让自己赔钱。

    也怪李贞走的快,距离燕敬嗣他们已经有些距离了,不然一大群人一起过来,这人也不敢这样诬赖。也正是看李贞只有一个人,而且衣服穿的不错,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孩子,这才敢如此。在他看来,李贞的身份再高贵,也终究只是一个孩子而已,又是单身一人,只要自己稍微一恐吓,只怕就要老老实实的交出身上的钱来了。至于他事后报复,这就更不用担心了,看这小孩穿金戴银的,带的银钱绝对不少,自己完全可以得了这笔钱财后出去躲个三五年,等事情平息了再回来。

    摆摆手制止了想要上前的李二狗和燕敬嗣,李贞装作害怕的问道:“那你要多少钱?”

    “哼!”一见李贞真的服软了,这汉子得意洋洋:“不多,我告诉你,我这陶器可都是精品陶器,每一个至少价值一贯银子,我这里一共有一百零八件,大叔心地善良,算你一百件,只要你一百贯。”

    “我,我没有那么多钱。”李贞小心的捂着自己的钱袋:“我今天就带了三十贯。”

    “三十贯?也行,大叔心地好,三十贯就三十贯吧。”汉子眼睛彻底亮了,三十贯啊,这能买多少粮食啊?

    要知道初唐时期物价是非常低廉的,就米价来说,每斗只卖四五文,甚或两三文。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中记载: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通鉴》卷一九三说:

    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不过三四钱。

    又有《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记载:

    至(贞观)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番息。

    同书卷七九《魏征传》说:

    帝(指唐太宗)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

    以上只是米价的情况,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也不是很高。

    《旧唐书》卷七八《高季辅传》中言道:

    时太宗数召近臣,令指陈时政损益。季辅上封事五条。。。。。。又曰:“。。。。。。今畿内数州。。。。。。菽粟虽贱,储蓄未多。。。。。。”

    《贞观政要》卷六《奢纵》中说:

    。。。。。。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自五六年以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丹粟。。。。。。。”

    《通鉴》卷一六九载贞观十五年八月:

    乙巳,上(太宗)谓侍臣曰:“朕有三喜一惧。。。。。。。此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此一喜也。。。。。。。”

    《通鉴》卷二〇,一麟德二年十一月丙寅条说:

    “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由此可知,初唐时期物价的确十分低廉,而且这个低廉还相对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甚至一直到高宗年间也依旧如此,可以看得出来史家称赞的贞观之治,至少在百姓眼中,的确是值得讴歌的黄金年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