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南皇-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赚不到钱,我就不回去了。”

    “。。。。。。”

    “呼,总算是解决了。”李贞一直担心移民们接受不了新颖的政策而改变心意,但和他们详细交流之后才发现他们其实还是很好说话的,如今已经安定下来了,坐等都护府实现承诺。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愚昧,不过想想也是,能第一时间接受移民策的,除了过不下去这个原因之外,他们的胆魄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时光一晃,又是几个月过去,如今已经是贞观四年二月份了,看到第一批移民确实得到了好处,移民策并不是骗人策,于是原本就处于观望状态的百姓再也忍不住了,纷纷携家带口往衙门里钻,就像李贞说的那样,真有衙门门槛被踩破了。

    经过各地衙门的组织,少则一两千,多则一两万,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也纷纷被送来,中间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也没有出什么太大的纰漏,移民策顺利的执行了下去。按这样走下去,不出三五年,整个大草原上就将彻底充满汉人的身影,而原本的草原民族则会成为真正的少数民族。

    只有到了那时候,南到长城,北到小海(贝加尔湖,古代也叫做北海),东到靺鞨,西到西突厥的这万里江山才能真正算是大唐疆域。

    “殿下,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出发了。”房遗爱进来提醒道:“话说您真的不拐道去受降城看看吗?听说那里修建的比都护府还要坚固还要宏伟,您真的不去看看吗?”

    受降城是除了都护府(也就是高阙塞)外第二个修筑在草原上的城市,地点就在历史上的西受降城附近,如今已经修建完成——李靖没有食言,他联合了徐茂公程咬金等诸多军中大佬向李世民建议,准备在草原上择址修建他十七八座大城池,将草原彻彻底底的钉死在大唐地图之上。

    原本李世民是不准备答应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经过这两场大战,军方势力大增,如果这时候再给军方修建十七八座要塞,那军方的势力就真的大到没边了,以后就不好控制了。

    第二,修建城池也是需要钱的,虽然因为自给自足用不了太多钱,但如果真要修十七八座,那也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了。

    但最后和群臣们商量了一下,李世民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提案,因为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有了这些城池,不但能将草原牢牢的握在手中,游牧民族也都会贴着城池生活,会逐渐脱离游牧状态,这对控制草原诸部是很有效果的。

    而且这十几座成池有好几座都位于东西边境上,东边可以监视靺鞨,西边则能盯着西突厥,战时还能作为进攻跳板使用。。。。。。

    与弊端相比较起来,好处实在的是太多了,多到已经完全可以忽视弊端的程度。

    所以在都护府修建完成后,其余几处城池也都开始开工。除了受降城之外,草原东部,呼伦湖旁的呼伦城也正在修建当中,贝尔城也已经完工大半;西部沿着阿尔泰山建设的阿尔泰城也开始动工;北方北海沿岸的北海城也已经开工建设。。。。。。

    等所有城池建设完毕,整个草原都将被大唐彻底掌控,然后撤都护府而改划州县,突厥草原才能真正算是大唐疆土,永不分离。。。。。。

    “殿下?殿下?”

    “啊?”李贞从意淫中回过神来,摇摇头道:“不看了,所有的城池都是我亲自设计的,还有什么可看的?已经出来一年了,我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了,听说长安官道已经开始使用水泥铺设,也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景象?”

    “肯定很壮观。”翻译爱笑道,闭着眼睛畅想道:“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一条青灰色的路绵延无尽,啊,多么雄伟的路啊~”

    最后一个啊不是房遗爱的感叹,而是杜荷的脚带来的:“一边去,都跟你书多少遍了,别跟那些游吟诗人们混的太近,现在好了,被传染了吧?”

    “什么啊?我只是试一下,我才没有被传染呢?”房遗爱揉着屁股抱怨道:“只是开个玩笑,你至于这么大的反应吗?”

    “我这是对你好,那些白人不是好东西。”杜荷教训道,他说的白人就是投靠了吐迷度,帮他制造希腊火的那群白人,后来回纥被灭,这些白人自然不会为回纥陪葬,尽数投降了大唐。李贞选择其中的精英收入都护府听用,而普通民众却只是按照大唐百姓的待遇,给他们划下土地,发下种牛种羊以及生产工具,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当牧民。

    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并不安于现状,于是就放弃土地专职为了自由职业者,比如小商品贩子,雇佣兵,手工业者等等,游吟诗人也是其中一种(奔三认为游吟诗人其实就和咱们的说书匠差不多,都是讲故事的(*^__^*)),房遗爱最喜欢这个,但杜荷却对他们相当警惕,因为他觉得这些人不安好心。

    “好了,都别吵了,也不看看已经什么时候了?”李靖走了进来,一把抓住打闹中人二人道:“都快要到中午了,你们还走不走了?”

    “走,当然走,我早就在这路呆腻了。”房遗爱趁势挣脱道:“特奈奈的,每天不是牛肉就是羊肉,不是羊肉就是马肉,连顿白面都吃不着,等回去我一定要去天然居吃顿好的,炒菘菜,炒青菜,炒韭菜,炒芹菜,炒鲜竹笋。。。。。。只要是素的,炒树叶都行。”

    “噗~你至于这么大的怨念吗?”杜荷笑道:“草原上也不是没有素菜,是你自己不吃,怨得谁来?”

    “呸,谁叫我倒霉,食物中毒了呢?”房遗爱一脸晦气道。

    他比较倒霉,有一次巡逻的时候实在是馋了,就给自己开了个小灶,正好看到一种植物很漂亮,顺手就放进锅里了,吃了以后不到一个时辰就感觉呼吸困难,头晕眼花,差点就没命了。

    随军大夫检查后发现是食物中毒,调查的时候发现了那种植物,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种毒草。。。。。。

    从那以后房遗爱就对草原上的素菜敬谢不敏,宁可吃了肉腻着,也不愿意沾一口素菜。但人不吃素菜又不成,后来还是下面商人送上了几坛子腌咸菜,这才算是暂时解决了问题。

    “都别说了,我们也该启程了。”李贞终于收拾好了东西,准备走了:“话说卫公,你真的不与我们一起走吗?”

    “不了,殿下先走吧,新任大都护还没有到,公务也都还没有交接,臣暂时还走不得。”李靖道,其实按规矩李贞也得等到新任大都护到了才能走的,但无奈李世民催的厉害,也只能让他先走一步,李靖留在这里等待新任大都护了。

    “那就有劳卫公了。”李贞道谢道。

    “殿下客气,都是臣应该做的。”

    “。。。。。。”又是一番客气,一番惜别,总算是到了离别的时候了。

    “殿下,仔细回想起来,我们这一年里可真是不得了啊,整个大草原都被咱们闹的天翻地覆啊。”刚刚拜别了送离的人群,薛仁贵回味了最近一年的事情,兴奋道:“之前还不觉得,现在想想,咱们可是做了一件足以名垂千古的大事啊。”

    “对啊。”杜荷拍掌笑道:“我汉人与北方蛮族向来是水火不容,如今居然被我们彻底解决,这要是不能青史留名,那还有什么事情是能留名青史的?”

    “哈哈,这岂不是说,我如今也算是个大人物了?”房遗爱一脸兴奋道:“太好了,我这回回去可算是有话说了,看以后谁还敢和我作对?”

    “且,你们都想多了。”李贞探出头打击道:“我们固然是能在史书上留名,但这功劳却放不到咱们身上,就算提到也只会一笔带过,反而会给卫公和英公更多的描述。”

    “凭什么啊?”房遗爱不服气道:“别人不清楚,咱们还不清楚吗?虽然事情都是两位伯伯干的,但真正在背后出谋划策的是殿下您啊。”

    “人家的名头在那里啊。”李贞无所谓道:“你也说了,只有你们知道我的功劳,别人可不知道啊,大唐两位声名赫赫的战神和一个一文不名的王爷放一起,你信谁?”

    “那殿下,要不要我们将事情说明白?”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席君买也终于融入到了李贞的圈子中,此时也道:“根据我们的观察,两位国公并不是贪恋虚名的人,如果说明白,他们应该会出面为你证明的。”

    “这就显得欲盖弥彰了。”杜荷沉声道:“就算他们两个现身说法,别人该不信还是不会信的,这种事情说不清楚的。”

    “这事儿闹的,真是郁闷。”房遗爱郁闷不已,其余人也具都沉默无声,任谁辛辛苦苦一年,劳动成果却被别人窃取,都不会高兴的。

    “都别郁闷了,这其实并不是坏事。”李贞忽然笑道:“我年纪还是太小了,还承受不起平定突厥的功劳,有二位国公为我承担,反而会让某些人忽视我,让我得以安全成长。”

    “这么说,也确实有点道理。”杜荷沉吟一番,点头道:“殿下如今风头已经够盛,如果再将平定草原的功劳揽在身上,真的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反而如今这样最好。”

    “但还是郁闷啊。”房遗爱嘟囔道,但心里已经认可了李贞的话,因为这几个月以来,李贞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光是刺杀就遭遇了七起,基本上一月一起,可见李贞究竟挡了多少人的道。

    “不说了,我们还是赶紧赶路吧,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回到长安了。”李贞忽然大叫道:“我的糖铺,我的木匠坊,我的天然居,我的银行。。。。。。我来了,吩咐下去,加快速度吧。”

    “是。”

    军令下达,数千轻骑便瞬间加速,疾驰而去。

    (第二卷完)

    ps:奔三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说在一百五十章内结束,就一定会在一百五十章内结束,哪怕这一章将近七千字,也绝不会多写一章的,这是真(si)正(ya)的(zi)男(zui)人(ying)的宣言。

    补充一下,多谢‘魏子衡’大大的赏赐,话说我都没有看到,这是个什么情况?

    (本章完)

第212章 移民与结束(七千字)() 
第一章近乡情更怯郊迎三十里

    今时的长安,与离去已是大不相同了,一条灰蒙蒙的官道从无尽远处绵延而至城墙下,最终于同样灰蒙蒙的城墙融合,再不分彼此。

    “想不到长安城也变成了这个样子。”房遗爱遥望长安,感叹道:“居然也开始使用混凝土翻修了。”

    “这很正常好吧?”杜荷道:“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到水泥的好处吧?不但质量远超先前,成本也是极低——要知道以前长安城的城墙可是用糯米汁加三合土浇灌成的啊,那多费钱啊?现在有了又便宜又结实的材料,当然要翻新了。”

    李贞笑道:“不光是长安城,据说父皇已经下令,但凡是大唐的城墙,都必要水泥修建,只是水泥产量实在太低,还要兼顾修路,现在也只有长安和洛阳的城墙是用混凝土浇筑的,其余地方估计还得再等等。”

    “那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烧制水泥呢?”薛仁贵问道:“将水泥配方公开来,由各州县自己动手烧制水泥,修筑城墙,这样岂不是大大增加了效率?”

    “笨啊,你也不想想,水泥那是什么东西?那可是战略物资啊,怎么能轻易交出去呢?”房遗爱道:“秘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