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7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又叹了口气,“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啊,侯君集与李靖北击突厥,豳州便是战场,也不知他从哪里探得了高祖早年在豳州三水逾制私会寡妇的传言,便被心魔缠住了,简直利令智昏啊,先皇本来已然多方查清了,并对他有所告诫,他哪里肯信,居然心生不满,还敢私下里和承乾去说!”

    赵国公连连叹息着,“如果侯君集不谋反,侯府会不会被抄没?如果先皇不念侯君集的战功,还会不会给侯府留下两个人?那还有没有马王和柳玉如?”

    又转回来了。

    “可是父亲,我一直以为你是能抵挡住李治和武媚娘的,但是你却退让了,她的那点招法我看有四成还是跟你学的。”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为父是一个从玄武门走过来的人,又岂会退让?为父对武媚娘根本不是退让!马王答应曹王的请求、将他母妃移入昭陵,那是退让。他明知为父逼迫过徐惠也不作过多计较,那才是退让。”

    他痛苦地说,“那么马王离开大明宫也是退让?”

    长孙润问道,“那你说说看,你对武媚娘算什么?”

    赵国公淡然说道,“老夫那是心死了,天下是李治的,而这天下的大好局面也曾有老夫的努力,既然李治不再听我劝阻、执意要立武媚娘为皇后,为父不想为挽留贞观盛世,再作哪怕一丝的努力了。”

    长孙润问道,“为何呀。”

    长孙无忌沉默了,最后才道,“当年我们议论立后之事,武氏根本不该偷听。那日褚遂良力谏李治,不惜将额头在殿阶上触至流血,武媚娘却在维幕之后厉声喊,‘何不杖杀此獠’!”

    长孙润道,“一是出于性格,更多是出于有恃无恐,但她确实逾制了。”

    长孙无忌道,“她敢如此逾矩,干预朝政,老夫当时若当头喝止她,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她没有皇后之德,那么,后面的一切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长孙润问,“那父亲为何不喝止她呢?”

    长孙无忌道,“老夫虽然揽权,但还知道那权是李氏的,是妹妹后人的,李治这个竖子硕果仅存,我那时若知道马王仍在世,说什么都会喝止她!可我不知啊……李治在立后一事上摆明了要同老夫硬抗,我若再用强他威严何在?最该喝止她的不是老夫,而是李治。”

    长孙润道,“李治当时处于游疑之中,父亲若喊这一嗓子可就救了褚大夫一命啊,何止一个褚遂良!”

    长孙无忌道,“褚遂良乃是先皇临终所托的重臣,因为褚大人是南方人,她便敢在不该出现的场合当众蔑称其为獠,还说什么杖杀褚大人,其实她藐视的不是老夫和褚遂良,而是藐视现有的法度,藐视的李治!可李治非但不觉的意外,本来他看褚大人时还有些怜惜的神色,哪知武氏这么一喊,他立刻便冲褚大人怒目而视了!老夫当时便想,再也不是贞观朝了,不是了,这是人家的夫妻店了!”

    “我说呢,那时候关陇重臣一个个纷纷落马,父亲却有闲心去修书治学,试问以父亲这样被血与火锤炼出来的人,精于谋略,又不是力量全无,怎么会如此淡然,那真是心死了。”

    长孙无忌道,“这十年倒是发生了多少事!马王在盈隆宫一直冷眼旁观,就连吴王李恪死他都未吱一声,那也是心死了。可乍听他还在盈隆宫的消息,老夫死了多年的心偏偏又活了!”

    长孙润是个心路开阔的人,当初撇下凉州都督之职连眼都未眨,此刻随着父亲的愁肠百转,也禁不住悠然长叹,“这真是运数!”

    赵国公说,“为父凿石刻字这些日子里总不愿相信,或许,这个运数在玄武门兵变时便已注定——胜利了,却给人以示范,让人以为胜利也可以走这一途,以为这也是正当。一位帝王可以为了胜利斩杀兄弟,那么一位皇后为什么不能因为胜利灭掉她夫家的族人?”

    长孙润说,“父亲,你想多了,还是刻完这篇字吧。我就知道马王从未败过,这是他叫你刻的。”

    ……

    西边薛礼的平叛还无定论,东边也有事了。

    不是因为盖苏文,盖苏文五十七岁,连尾巴尖儿都白了,他可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大唐皇帝添乱。

    有关李治请盈隆宫金徽皇帝出宫的传言,早已通过大明宫朝会上的知情者私下里传给了他们的家人——

    他们的家人当中总会有不肖的子弟去平康坊三曲之地玩耍,也难免会为了某个头牌而争风吃醋、说些独家内幕以博取女人一声尖叫——

    而这些风尘女子中有不少高丽国流落过来的美貌女子,那么盖苏文若想知道点风声还真不算难。

    相较于马王坐在大明宫里,盖苏文更愿意李治坐在那里,西域战况一直没传到平壤来,盖苏文根本不相信薛仁贵去西域,战事会打得这样迁延不清。

    他可不想给大明宫添乱,更不想惊动马王。

    但新罗国十岁的国主李掖也许不这样想,这娃娃和他年近三十、从未谈嫁的姨母金真德这些年

    以前马王虽说生死不明,但盖苏文不想在大唐四方平定时找茬儿,成了大唐的箭靶子。如今大唐西边倒是出事了,盖苏文发现他更不能挑事,因为马王没死,出不出山也许就在两可之间犹豫呢。

    百济国主派使者跑到盖苏文这里来沟通,要不要给新罗点颜色看看,盖苏文还在琢磨这件事时,新罗又对高丽挑衅了。

    新罗边军公然占领了高丽南部一座边境小镇子,说是他们的,高丽在当地的边将只是一边听盖苏文的示下,一边历行地增了点兵、做些回夺的准备,听说辽州都督李弥便亲自带兵赶到龙兴、凤头牧场来了,牧场里羊也见多。

    盖苏文怕李弥,以前怕他的箭,现在也怕李弥如果跌一跤,把牙磕掉了给李治添愁,更怕为此惊动马王爷。

    你说怎么办?

    ……

    大明宫。

    贺兰氏被李治刚刚封了魏国夫人,这般大悲之后的大宠让她忘乎所以,她把母亲韩国夫人的死算到武皇后的头上,故意当着武媚娘的面同李治亲昵,看个戏几乎要倒到李治的怀里去,她还跑到东宫去骚扰小太子李弘。

    气得武媚娘!她还得假装看不着,她要想的事太多了。

    眼下马王和长孙无忌刻字的一月之约已经满了,也不知山崖上那篇字刻的如何了,黔州即便有信来也是拖着后的。

    西边平乱虽有小胜,但无关痛痒,听说焉耆也有乱象,连延州刺史高审行也伤了,为此,西州都督李继一直滞留于焉耆。

    武媚娘想,所幸的是盈隆宫几个孩子和郭待聘没受伤,只要伤了一个,那么她就等着搬家去盈隆宫吧。

    偶尔时她也掂量,掂量自己手中的力量和资源,如果马王真的拿定了主意要来大明宫,她能不能挡的住,如果真的为此和盈隆宫撕破脸皮的话,她有几成胜算。

    做大将者未谋胜,先谋败,世上哪件事又不是这样呢?

    可她偏偏就算不好这件事,都是让贺兰氏给闹腾的!

    她在朝堂上的拥护者说起来也不少,但那是因为这些人看不到别的力量,没有选择。武媚娘有点怀疑,如果马王要复出,她最“忠心”的嫡系许敬宗还靠不靠的住。

    自从马王浮出水面,连她这个做皇后的都心神不宁,更何况这些臣子们?难道她要靠大明宫的那些禁卫和太监们来阻止马王吗?

    能不能先将马王放进大明宫来,神不知鬼不觉的再给他来一次“玄武门”?李治能不能同意?大明宫的内侍能不能在许魏安的手下还抱成团,即便这些条件都是肯定的——他们在马王面前有几成战力?

    如果阻止不成的话,接下来她和李治怎么退身?别说盈隆宫去不了,连感业寺都不要想了,这个未知的结果她承受不了!

    这日朝会,李治和武媚娘刚一坐下,兵部便将辽东的军报飞信呈上来了。李治和武媚娘心审不宁,听兵部的奏报,原来大唐最东部的龙兴牧场与高丽有了冲突,辽州都督李弥被迫起兵自卫。

    百济和新罗也有了磨擦,新罗国也是“被迫”自卫。

    兵部奏完了,要听皇帝的意思,武媚娘急得问,“高句丽在边境上有多少兵?辽州有多少兵?先期有什么胜负?”

    天天是这种事!这个皇后她可真是做够了!

    这个时候皇帝李治就比武媚娘沉稳,他打断道武媚娘,说道,“东边翻不起天来,有李弥足以应付一时,朕只想知道西域的最新战况。”

第1414章 战云密布() 
碎叶城下战云密布,压的人透不过气来。

    连薛礼手下的几员偏将偶尔也有过疑虑,唐军在毫无遮拦的大漠里走的这样慢慢腾腾,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阿使那欲谷唐军的动向?

    东面是伊犁河,西边四百里是碎叶河,北面,是夷播湖边连延不断的丘陵,哪座山包都像个馒头似的,人马一进去看哪条道、哪座山包都一模一样。

    两河一湖一片丘陵,圈成了这片广袤的荒漠,只有南面向着碎叶城敞开。

    五月末,天山冰雪融化,河道水涨,伊犁河和碎叶河给大队人马越渡带来不小的麻烦,这里简直就是个死地。

    唐军行动迟缓地向这片半封闭地带蠕动着前进,明确传达着唐军主将的意思:这片地方谁有多少家底儿都一目了然,也最适合你砍我一刀、我砍你一刀的见个高低。阿史那欲谷,薛某选了个你出入方便的地方比划,撒马过来吧。

    偏将悄悄提议,“薛将军,我们至少可以行动快点呀。”

    薛礼道,“省着你的蹄铁冲锋时候再用吧。”

    乙毗咄陆部底下的每一个部落,注定会接到阿史那欲谷的命令,在唐军从休循部由南往北赶来的一路上,远远的,常有某个小部落的人马在唐军身后出没,行动遮遮藏藏又不敢跟的过紧,既防被唐军盯上,又防被阿史那欲谷骂。

    唐军目标直指伊犁河、碎叶河夹空的那片大漠。

    双方都在向着那里汇集。

    阿史那欲谷要想稳稳当当做一方老大,先不求大过长安,至少也要让长安默认碎叶城的存在、甘愿井水不犯河水才成,这一战阿史那欲谷不能躲。

    更何况薛礼摆出了如此的姿态,就那点可怜的兵力,还敢踱着方步先他一步去决战地等他,这就是瞧不起人!阿史那欲谷再不应战,碎叶城的气势也就输了三分,以后乙毗咄陆部的大可汗还出不出门儿?

    有休循部的惨败在先,阿史那欲谷自然不敢大意,但也不致于手足无措。

    他还集得起十万人马来呢。

    乙毗咄陆部为躲避大唐咄咄逼人的气势,从北庭迁过葱岭以后的这些年,阿史那欲谷以碎叶城为中心,对各占一隅的歌逻禄、谋落、炽俟、踏实力、都陆及弩失毕、处月、处蜜等部用心拉拢经营,结成了半松散的联盟。

    归顺大唐以后,他又抓住阿史那多贰请封吕氏、被长安申斥的机会,倚仗着大唐的威望和震慑力,将游离于碎叶城外围的、也是最有力量的休循部拉入了麾下。

    剩下的那些小部落,如细封部、费听部、往利部、颇超部、野辞部、房当部、米擒部、拓拔部自然望风而归了。

    现在,乙毗咄陆部号称三十六部,活动地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