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皇帝对吏部道,“朕知道高审行离职后,黔州未任新刺史,仍是长史刘堪用顶着,下诏。让高审行结束丁忧,即刻赴黔州任上。”

    吏部不敢怠慢,马上去办。

    皇帝认为此举的榜样作用,一定会让某些懒惰的臣子们好好想一想的。他决不让能臣闲置、明珠蒙尘。

    大事已了,皇帝忽又看到远处的班文志,便问,“班大人,你去太和谷是有何事?”

    班文志道,“陛下,微臣接乡中樵夫报,说在太和谷和子午谷交界处的深谷中,发现坠崖殒命的年轻女子,小臣是前去勘验案子。”

    这又是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因为皇帝知道,案发处离着翠微宫不远。

    “朕前两天去才翠微宫,刚好在那里左近围猎,长安县一定要好好查一查,别不是朕的卫士们流矢伤人……可有结果?”

    ……

    兵部马上新增一座马部衙门,那么所需职数定会增加,至少从五品上阶的郎中、从六品上阶的员外郎是不能少,而七品以下直至流外官员又要安顿百十来个。

    通直散骑常侍褚大人散朝后,只是略略想了想,便找到宗正寺少卿樊伯山对他道,“走,去看看莺侄女!顺便蹭一顿饭!”

    此时的兵部尚书府,恰是高白接回吕氏的时刻。

    吕氏一路上总是忐忐忑忑,上次在都濡县教训过自己的五夫人崔嫣,那个长史苏夫人、揍过自己的厉害三夫人总能见到,这可真是难为情了

    但从此以后,自己也算堂堂的兵部尚书夫人,又有身架又锦衣玉食的,脸算什么呢?大唐的各部尚书,掰着手指头数,手指头都用不完!

    她宁在尚书府里天天挨揍,也不在小山村子里给人当奶奶。再说,如今在兵部尚书府里,看有谁敢再揍她?!高审行还要不要前程了?

    高审行哪里是送了一条鱼,分明送过个尚书夫人来!

    但这还要分人,放在别的嘴馋比浪的人手里,鱼就是鱼,说不定早就让她吃掉了。但放在自己这里,一条鱼就有这么大的作用!

    正想着,永宁坊兵部尚书府就到了。

    她隔着车帘,便看到府门外迎出一大片女人来,吕氏从中很快认出七夫人丽容、五夫人崔嫣、三夫人樊莺,她们虽然满脸的不大情愿,但不敢不来迎。

    但吕氏在人堆里没看到那位女长史。

    她十分矜持地下来,早有一位光艳到令她不敢直视的女子上前,拉住她的手道,“吕夫人你可到了,峻关照过让我们都来迎着,快往里请。”

    吕氏才要猜她是谁,她就道,“以后你就叫我玉如。”又给她引见其他的几位,谢金莲,思晴,李婉清……

    众人前后拥着吕氏进去,但见府中富丽堂皇,让人处处眼都不够用,只是迎客厅,便有前后三层。

    不但是这些位夫人们,便是底下的仆人丫环,也个个衣鲜人亮。反倒显得吕氏自己匆忙地赶过来,连个脂粉也没来得及擦。

    众人在最后边的厅中坐下,有丫环端上茶来,给每位夫人放下,吕氏就问,“不……不知,我的住处在哪里?”

    柳玉如笑着说,“正在内宅里打扫,但此时去了呛得荒,先等用过午饭再过去不迟。”

    这位柳夫人就比三夫人和蔼的多,看着不让人打哆嗦,从她脸上看不出什么敌意,那么高峻回来时,一定把什么都对她们讲了。

    吕氏看一眼正脸不瞧自己的樊莺和崔嫣、丽容,心中哼道,“你们如此待搭不理,又能怎么样?姑奶奶不是也与你们平起平坐?”

    再看看黔州刺史夫人崔颖,原来自己与她离着几重,几乎做梦都不可能想到自己能与她拉上什么关系。但眼下呢?除了辈份比她低了,哪点比她差了!

    此时看这些有身份的女子们,吕氏认为,其实她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凭着姿色。但有时女人全凭着姿色是靠不住的,总有老的一天。

    比如,吕氏就看那位乐乐呵呵、看起来心无城府的二夫人谢金莲、机灵秀气的七夫人丽容,知道她们一定有过人之处,以后自己恰恰要小心她们。

    下人们正出出进进,已经将丰盛的午饭置办上来。

    这将是她以新身份坐在这里,样样享受人侍候的第一顿饭。

    吕氏拿定主意,举指上不让人小瞧了,不懂的先看,看会了再动筷子。

    等东西都摆上来了,外边却有人进来禀报说,“崔夫人、柳夫人,通直散骑常侍褚大人和宗正少卿樊大人到了。”

    吕氏心道,果然是高门大户,往来的都是高官大宦!就是不知这二人长个什么模样,是不是自己也要出迎。

    一直不怎么出声的樊莺欢呼一声就要出去,但柳玉如对她说,“妹妹稍安勿躁,让我与母亲先去看看。”

    崔氏知道,柳玉如这是担心褚大人和樊大人一进来,看到吕氏后万一问起来不好回答。

    她们起身出去,到中厅迎住了两位来访的大人。后厅的午饭尚未开始,众人只好停下来等。

    吕氏猜测,过一会儿,大概这位褚大人和樊大人一定会被请进席来,他们总会问到自己是谁。

    那么柳玉如或是谁总要郑重地向他们引荐见自己,然后自己兵部尚书夫人的身份就算板上钉钉了。

    她按捺住狂跳的心耐心等着,果然,只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柳玉如便满面春风地进来,站在后厅的门口对大家道,“都出来见过两位叔叔。”

    人们都起身去中厅,吕氏按着先前的预定,低眉顺首地走在最后,到了中厅也排在最后边。

    谢金莲先上前与两位大人见礼,听褚大人夸奖道,“金莲越来越有掌家人的风范了!”

    崔夫人笑着道,“褚大人果然有好眼力,反正我看柳丫头是越发力不从心了,谁让高峻一个劲儿地往上升职,是谁都想着住到他后宅来。幸好有金莲算盘打的精,不然他府上连住的地方都快没了。”

    然后是樊莺上去见礼,樊大人倒是和蔼,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她,话很少,又是褚大人道,“玉如你莫多虑,有你莺妹子在这里,估计没谁敢。”

    吕氏明明听出崔氏的话是冲着自己来的,心说你总算表示出一丝不满了,可那又怎么样?难道不还是你们将我迎进来的。

    人们一个个上前,再一个个退到另一边,然后将吕氏闪了出来。

    樊大人示意吕氏道,“这位眼生得很。”

    崔夫人接过话来,对两位大人引见道,“难怪你们眼生,的确是第一次见到。这位是……”

    吕氏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听崔夫人清清嗓子道,“这是审行在黔州去年新收的侧室,”

第1026章 不依不饶() 
吕氏讪讪地低声道,“难道老爷以为我是个多么随便的人?我只是代老爷去看一看兵部尚书府内里的布置,回黔州后好做个参详,将来黔州刺史府我立意是要大改的,一定要有个新面貌。”

    第二天,老六高慎行与夫人才到,高审行已经归心似剑,不知他离开的时间里,刘堪用把黔州搞成了什么乱样子。

    高审行认为,因为父亲的离世,高府的地位和影响经过短暂的削弱后,由于自己梦幻一般的复起,反而略有加强了。

    高府目前的老一辈中有两位刺史、一位亲王府长史,小一辈中有一位兵部尚书、一位都护府长史,放眼长安这也没谁能比了。

    与六弟简单交待了一下,高审行带起大小三位夫人起程。他知道,崔颖未至,那么黔州她也一定再不肯回去了。

    这让高审行有些心痛,从内心来讲,一个崔颖在他的心幕中的份量,胜过了眼前这三个。但他承认自己以往对她的伤害太多了,太多了。

    崔颖这次把吕氏再推回来,而且当着褚大人和樊大人的面,直言吕氏是高审行的侧室,并非是替他着想。

    她是不想这个祸水,再给高峻和柳玉如的府上添乱。

    而崔颖从最初得知自己与菊儿有染后的痛不欲生,到黔州后对这类事上的冷陌、再到此时主动将一个吕氏推过来,说明她越来越不在意自己了。

    她绝不会与吕氏住到一个屋檐之下。

    以崔颖高傲的心气,虽然她不便直接表示出对青若英的抵触,但青若英给她带来的身份逆转,同样让她不大舒服。

    还有刘青萍,虽然刘青萍有着年轻的优势,但崔颖和她这个一同开过荒的、本属晚辈的女子站在一起,心理上也丝毫不会有半分的平静。

    行在去往黔州的归途之上,高审行因为想起崔颖,有不止一次的心痛,有时坐在了马上就黯然落泪。

    他再一次体会到,失去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此时在他的心中,有个以往被他忽略的事情慢慢清晰起来:虽然他折腾了这么久,但崔颖,却仍然是与他刺史的身份最搭调的。

    吕氏自从一出来便不老实,先是嘀咕自己的车子不如大夫人和三夫人的漂亮,连车夫也不成熟,有好几次都颠到她肚子疼了。

    高审行不胜其烦,将刘青萍的车夫换给了她。然后她又不止一次地埋怨路途的辛苦,埋怨没有更多的人侍候她的旅途。

    仿佛她再次的回来,属于做出了很大牺牲、主动舍弃了兵部尚书府、以及长安城繁华热闹的生活环境,要谁感恩戴德似的。

    高审行懒得理她,与先前那个认识截然相反的是,从吕氏的身上高审行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有时梦寐以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最后终于到手后才知道是个烂货。

    这些烦恼伴随了高审行一路,幸好有复出的喜悦一直在安慰他。

    大权重握,才知它的可贵,高审行人也仿佛年轻了十岁,这次的复出如同做梦,他再不能随随便便乱迈步子了。

    ……

    大唐贞观年间牧业兴旺发达,首先与马匹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是分不开的。

    立国之初,在隋末征战离乱之后,马政早就残败不堪,全国总共只有牝牡三千来匹,现在看也就是西州一座中牧的马匹数量。

    这倒与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牛车”的景象很相似。

    大汉天子的车驾居然都找不出一般模样的四匹马来,当朝的宰相只好坐牛车。

    即便时间到了高峻主政牧业的今天,牧业已很发达了,但如何镇服边患、稳定国中形势,军队和馆驿交通仍然需要大量的马匹,来充当战骑和运载工具。马牧业的发展仍然是当务之急。

    以皇帝的雄才大略,对夷狄的政策上也不得不采取所谓制衡之术,并非是他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占有**,只是鞭长莫及罢了。

    武德初年,突厥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至吐谷浑、高昌,诸国控弦百余万,而且皆不臣唐。

    而从武德四年开始,突厥不断骚扰大唐边境,最严重是在武德九年时候,大唐立国已经九年了,但突厥颉利可汗就敢率精骑十余万进寇,为此京师数度戒严。

    若非大唐占据了高昌,西部边境的被动局面不会有这样大的改观。这便是高峻以大唐总牧监巡视辽东牧场的切实感受。

    苏殷以前曾对他提过,三国时吴主孙权一直是由海路到辽东采购战马,这才能够与魏国相抗衡。后来辽东牧场尽归高丽,吴国失了良马来源,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