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濡县原县令刘端锐因为冒犯过西州吕氏,被陈赡在出行的半路上击杀,此时高审行和刘青萍都到了终南山,却将刘夫人一人丢在黔州,看来就真的不大妥贴。

    高审行有些尴尬地说,“来前已给刘夫人安排了家丁、仆妇各一人。”

    青若英说,“峻儿,听说你已升任兵部尚书,娘在这里也为你高兴,”

    各人相见已毕,正待往院中走,隔院的吕氏却贴上来也要与高峻见礼,被高峻的护卫拦住。

    高峻对她拱拱手问道,“这位姐姐,不知有何事?”

    吕氏瞟瞟脸色突变的高审行,笑着回道,“尚书大人,小妇人恰住在刺史大人隔壁,也没有什么,但见到比刺史还大的官员,总该上前见个礼的。”

    高峻见她胆大如此,绝非见个礼那么简单,但在这里又不便细问,便回礼道,“在下也有礼了,不知这位姐姐家中是做什么的?”

    吕氏叹了口气道,“唉,姐姐哪还有家!只是独身一人了!本来有个……”

    崔颖低声对高峻道,“黔州吕氏。”

    高峻愕然,只听高审行厉言厉色对吕氏喝道,“多嘴多舌什么!跑来碍我家事!!站在你面前的是大唐的兵部尚书,你敢是谁姐姐?!”

    吕氏倒不怕,打住不说,扭身回自己院子。

    一家人进去,高审行再问过崔颖去西州后的经过,有些歉意地对她道,“夫人,辛苦你了,这次我们总算一家人团聚,便再也不分开。”

    崔颖却从吕氏刚才的一出中,猜到高审行在子午峪一定又做了亏心事。

    见青若英和刘青萍操办着弄饭,崔氏纳闷有她们两个在,吕氏怎么会从黔州追到这里来、还这么猖狂。如果说青若英年长色衰拢不住他,但刘青萍呢?

    但转而一想,自己当初在黔州时,不也看不住他!

    饭毕,高审行引着一家人前往祖母及阁老陵前祭拜。

    他对高峻说,子午峪家中院小屋少,高峻带来这么多的人无处居住,再者他新任要职,公务一定不少,须要联络的人也一定少不了,让他祭拜后便可回去。

    这又让高峻有些奇怪,没理由正事未做先撵他走。

    在阁老陵前,崔夫人和高峻悲从中来,泪流不止,青若英在旁边劝解半天方罢。临离开时,高峻对其他人道,“你们且回,我要单独陪祖父一会儿。”

    崔夫人也说不走,高峻也不反对,他让随来的护卫一个不留,只留他和崔夫人在这里。

    高峻又焚化了纸钱,回忆高府中先前那个浪荡公子在家中、在扬州惹祸,次次都是阁老出面摆平,其中的怜爱之情仿佛施加在自己身上一般,不由得再一次伤心。

    但他留下来的本意却不全是缅怀,而是想创造个机会、听崔夫人说一说这位吕氏。

    不过他见崔夫人疑虑重重的样子,好像难于启齿。她越不说,高峻越是明白了大概。

    吕氏的有势无恐,高审行的如临大敌,崔氏的欲言又止,都让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沉声喝道,“你来则来了,干嘛遮遮掩掩,出来说话!”

    崔氏这才看到从身旁不远处的树丛后走出来一位女子,正是吕氏。高峻道,“我知道你有话说,现在父亲大人不在,你只管道来。”

    吕氏道,“果然,西州这位高大人就比黔州高大人心思聪敏得多!我们只一面之缘,西州高大人便知我有事。这就比黔州的高大人善解人意多了!”

    高峻不理她,但脸色不善地盯着她,只想听她最关键的几句。

    吕氏见高峻不语,认为他有了顾及,便再大胆道,“我说崔夫人不在黔州,却千里迢迢跑去西州,又随高大人同赴长安,就连上个坟也同行同止!有高大人这般英武人物,放在我也会这么做……”

    崔氏想不到她会这么污蔑,一时气愤难耐、脸色涨红、嘴唇哆嗦着说不出一句话。但高峻却极为稳当,一言不发,脸上反倒有了一丝笑意。

    崔氏羞忿地道,“你还不打她嘴巴,让她胡说什么!”

    而高峻则眯起眼睛,仿佛在对吕氏说,“再说下去,我很感兴趣!”

    吕氏道,“黔州高刺史与都濡县刘县令的夫人几乎同庚,却娶了刘夫人的女儿。而刺史夫人与刺史不和睦,原来看上了刺史的儿子,想不到你们这对夫妻,原来是同好此道!”

第1024章 能屈能伸() 
高审行干笑着说道,“我们总算碰到了一处,怎么能轻易地分开呢!”

    崔氏气得一言不发,已经起身随高峻去上车了。

    ……

    两人走后,高审行有些心神不定,青若英和刘青萍两个好像都看出了他的反常,但他什么也不能说。

    吕氏的丫环坠崖一事被高峻、崔颖这两个人知道,不晓得自己在他们心幕中的形象,会被他们贬损到怎么不堪的地步。

    最让他担心的其实还不是他们,而是吕氏。

    吕氏直到现在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也不提个条件,仿佛独守着一眼清冽幽深的甜水井,反倒不急于打上一桶来尝尝了。

    而他除了等待对方提条件,好像没什么好办法。他曾闪过一念,若是当时在捂吕氏的嘴时,顺便把她往崖下……算了,他只能想想,也自认为姓高的绝不是那样的人。更何况失足与谋害那是两种性质。

    目前看,高峻和崔氏出于亲情的原因,大概此时还处于惊愕混沌之中没有清醒过来,他们匆匆地离去只不过是下意识的反应。

    再说,即便他们清醒过来,事情要怎么处置?他们站在亲情、和高府至高无上的利益角度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那么自己在他们面前,难堪必会大于风险。

    高审行对于此事只能尽可能捂着、拖延些日子,祈求不被更多的人察知,二是稳住吕氏,不让她乍了毛,然后自己徐图后策。

    因为他看出,吕氏掌握着令自己身败名裂命门。

    对于丫环的跳崖,吕氏身为见证者,可以说成是“失足”,但也可以把丫环“失足”前的事情讲出来。

    不过以吕氏的市侩与精明,她不会轻易讲出来的,这对她也没什么好处。

    吕氏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高峻和崔颖,估计也是认定高审行的两位亲属不会讲出去,但无形中却给她自己的安全加了一道拦索。真是小人之心,难道她认为自己有可能杀人灭口吗?!

    高审行懊恼自己当时头脑发热,做了件蠢事。但这件事有些人是不能理解的。

    他们不会知道,在这个关头见陛下一面,对于高审行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这一面,可能决定着他是否继续三年如一日的、没有护卫骏马、没有官袍印信、没有前呼后拥、没有众人瞩目、没有一呼百应、没有丝竹管乐、没有高堂明镜的日子。

    还是只有麻衣布鞋、草屋小院,像个农夫那样默默地种菜、钓鱼,在碌碌无为里被别人遗忘、而后泯然常人。

    还是在众人的瞠目结舌、懵懵懂懂之中就展现一个华丽的腾跃,沐浴着令人羡慕而且惊讶的眼神重回高位。

    在皇帝翊卫追逐着惊慌失措的小鹿朝他跑来时,高审行甚至想到了:如果他比褚遂良还提前一步脱离苦海,将会给他、给他的高府带来多大的优越感,给朝堂上昔日的同僚们带来多么大的震撼!?

    父亲不在了,身为高府上屈指可数的一位职位不低的刺史,能够代替家中另五位兄弟卸职丁忧,这件事的本身便是顾全大局、担当大事的写照。

    但这一切被吕氏和她的丫环提着一篮子鱼,一下子撞破了!

    皇帝和他的卫队本来兴致勃勃,玩兴正浓,因为吕氏和丫环的突然出现而毫无理由地突然离去了。

    她们简直就是预谋好了,成心让一位可以担当大任的刺史做回老农!他从距离荣耀最近的地方一脚踩空,仰面朝天、跌倒在地任人耻笑!

    而鱼是他送给她们的!

    一瞬间,机遇丧失、结局逆转带来的巨大的失落与愤怒,让他必须就近找个最恨的人来垫背,给他个发泄的出口,阻止他堕落失控的感觉。

    他的发泄短暂而汹涌,一眨眼便意识到这于事无补。因为皇帝已经回翠微宫去了,山谷中一片寂静。

    他掸掸袍子起来,不理呆若木鸡的吕氏和狼狈不堪的丫环,鱼竿也不拿往回就走。

    吕氏拾起鱼竿紧随其后,忘了她们的篮子。她还没有从方才的突发事件中回过神来。

    丫环悄无声息地走在最后,也不理一理凌乱的裙子和头发。

    她不哭不闹的表现令高审行稍稍有些惊讶,但高审行不回头也能猜的到,这个女子无非是无限委屈地想着提些什么条件罢了。

    但在他们走上一处山谷顶端的边缘时,高审行听到身后有人纵身一跃,有衣裙在突出石崖上挂裂的声音,浮石滚落入崖谷。

    他惊愕地猛然回头,发现身后少了丫环。

    没有听到失足时的尖叫,反而是吕氏魂飞魄散地尖叫起来。

    高审行冲过去紧紧地捂她的嘴,心虚地往左近看了看,除了他们两个之外没有一个人。

    吕氏以为他要杀人灭口,她惊恐地摇着头,从他捂着的嘴缝里含乎不清地提示道,“她、她失足了!老爷。”

    对,她是失足了,正好免去了接下来的麻烦。再说不论是高审行,还是吕氏都走在丫环的前面,没有人推她,是她失足了。

    高审行松开手、放开吕氏。

    她瘫坐在崖边,为了表现出自己没有怀疑过高审行,她还做出个样子微微探身往狭谷里望了望,什么都看不到,“老爷,她是不是没救了?”

    高审行也听不到谷底有伤者的痛苦呻吟,只有不大的风拂过耳畔,让他赤热的脸颊凉下来。

    他在袍子上擦擦掌心的汗,淡淡地道,“好像是。”

    他们无语地回来,高审行芒然若失地走在前边,已经忘记了无力挣扎的丫环曾带给他的、虚弱的成功感受,此时变作了临渊的担忧。

    吕氏充满戒惧地走在他的后边,始终与他保持着五六步的距离。不要高审行转身,只要他肩膀头稍微地动一动,她便落荒而逃。

    翠微峰是怎么下来的,两个人都不知道,进村子时天色已晚,街上几乎没有行人。高审行钓鱼归来,失魂落魄,而鱼竿拎在他同样失魂落魄的女邻居手里。

    她将鱼竿递向他,还没等高审行接住,吕氏便丢开鱼竿,然后逃进自己的院子里去了。

    ……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初一,也就是高峻与崔夫人离开子午峪的第二天,兵部尚书家的大管家高白和他两位夫人就到了子午峪。

    他们先去拜见了府中在此丁忧的老爷、大夫人青若英、三夫人刘青萍,然后回禀说,高大人和柳夫人命他们来接吕夫人进兵部尚书府。

    高审行又见菊儿,这个在西州时便与他纠缠不清的丫环——居然也是丫环——此时仿佛并不认得高审行,只把他当作无物。

    凡事有高白出头,而她与雪莲是为了一路上照顾吕夫人的,她不理高审行也说得过去,只须在不得已的时候对他浅浅地万福一下也就行了。

    高审行发现,凡是扔掉和丢失的,不论是人还是物,最后大都发觉不错。

    他问高白,“他们是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