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看着李引,又一次略带挑畔地问道,“李大人,你方才说到‘又作孽’,不知‘又’字作何解?看来能让李大人视功名如粪土的这位女子,便是你心中的孽根了。”

    李引颓废地坐下,让他无计可施的不是此时刺史大人的刺探,而是世事的阴差阳错、事与愿违,他又能怎样!!

    高审行道,“看来富贵命里注定,有些执迷不悟的人,靠别人来硬拉是不成的,兴许李大人命中只适合挑担贩卖,与人计斤较两,而不适于厚禄高官,锦裘高马。”

    李引半晌未曾进酒,此时头脑里再清醒几分,刺史的威胁并不能令他动心,唯一让他痛心的是,恐怕从今后再也无缘常见一人。

    他冲刺史拱手道,“大人,厚禄高官,锦裘高马便是好命?小人并不这样认为。”

    高审行感到意外,问,“何意?”

    李引说,高官厚禄,更多的人看到的是权、财可以令人少劳多获,十愿九遂。因而十人中有九人都说好,并把得到高官厚禄视作人生的成功,有的人伤天害理也趋之若鹜。

    “李引命虽不堪,也喜欢高官厚禄,但对大人所说富贵有命却不这样理解。”

    刺史大人微微一笑,感觉面前此人真是幼稚得可以,难道理解不同,高官厚禄就有不同的味道?他说,“愿闻其详。”

    李引道,“做好了高官造福家国,自然安享厚禄,这是理所当然。但若不择手段,得了高官便以为有个巨大成功,而不思职责所在,怠政荒业,反过来用什么天命之说让自己心安理得,那便是欣喜中临祸、深渊边蹈舞,何羡之有。”

    “倒是有些道理,不过,官之为国为已,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尚不如天命之说来得直接,不然有些人岂会甘愿做个商贩?”

    “大人不要忘了,为官之正理人人皆知,因而违理之官必要说谎,不然不能坐稳。”

    李引道,“说一谎便自损一分肝胆,行一妄便惹几句咒骂,谄一辞便被人指戳一次,害一理则累后代一分。那些违理之官也许终其一生也无人识破,他本人也许不觉、并沾沾自喜,其实福祸早已伏下,这样说来也真是命中注定。”

    高审行知道再坐下去已无益,这会让自己的挫败感再重几分。此次到李引家中来,至少让他搞明白了一件事,李引与夫人崔氏之间不止他知道的这么简单。

    但他不想立刻再罢了他的县令,这必然会惹翻了夫人,还会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出尔反尔,行事不稳重的刺史。

    让李引在忐忑中等待他自己的命运吧。

第927章 狗眼看人() 
事实上,因为两人私下相处的这个下午,在他们之间已经没什么挽回的余地了。

    高审行没能威胁得了李引,李引也没有表示出惧怕,反而还隐晦地把高审行教训了一顿。

    李引对协助陈赡接走他妻子吕氏件事毫不犹豫地承认了,根本不在乎功名上的得失。

    而高审行从李引的态度上感觉到,对方敢于以教训的口吻强硬地向自己表明他的一些观点,其实并不在观点的本身。因为两人之前应该也持着不同观点,但他们一直以来相处的很好。

    让李引忽然变成了这个样子的,是因为刺史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了崔颖。刺史并未明确指出自己的夫人牵扯其中,但刺史知道李引一定知道,所以李引与自己顶起了牛。

    在自己、夫人崔氏和李引之间,李引本该是局外人。但陈赡这件事让高审行感觉自己成了局外人。

    这才是他最最不能忍受的,在高审行的心幕中,夫人崔氏就是他的自豪。

    她举指得体,进退有据,美丽高贵,在高审的每个熟知的朋友和同僚面前、他的每个同族兄弟面前都为他挣足过面子。

    谁知道呢!西州的来信把高审行的虚荣打碎了。回去的路上,高审行恨恨地想,“等着吧!”他说不清是让李引等着、还是让崔颖等着,还是兼而有之。

    刺史总算明白,以前李引的谦卑态度是一种假像,今天刺史将崔颖与李引独身的原因放在一起进行假设时,李引猛然地、不顾礼节的站起来,并毫不退缩地与他直视,这才是两个人在李引心中真实的位置。

    其实已经没必要再求证什么了。

    刺史大人回到府上时已经傍晚,后宅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人声,那些仆妇们晓得这个时候该老实一些,她们比李引聪明。

    她们准备好了酒菜,才过来叫刺史大人回后宅。

    廊下已经没有了那两只鸽笼,它们连同剩下的鸽子一起被苏殷带走了。但仍有一只鸽子从傍晚的天际飞来,落在原来挂笼子的地方,歪着头看高审行。

    它只认地方,也稍带认一下人,如今笼子没有了但地方没变,而且就是这个人接收了上次的东西。所以它没有飞走。

    高审行捉住它,再次从它的腿上解下一只细竹管。

    高审行就不先吃饭,先匆匆返回前厅,打开蜡封看信。这一次的信又换了一种更清秀的笔体,不知又出自高峻的哪位夫人。信也极其简单。

    信里说峻、柳姐姐、樊莺先后去了庭州,十多天没有回来了。注:听说庭州在调兵。苏姐姐你说刺史大人写奏章的事没什么大不了——他能写奏章,你就不能写么?

    高审行倒抽一口冷气,这次的信居然没有落款,字没三行但内容挺丰富。至少高审行看出来这封信一定不是柳玉如、樊莺写的,也不是崔嫣写的,他认得崔嫣的笔体。

    再者庭州调兵与高峻带着两位夫人去那里有什么关系?估计着这个闲不住的家伙又琢磨了什么邪乎事儿。

    也就是说,这封信中的态度至少不是这三个人的。高审行实在猜不出,除了这三个人之外,高峻的家中还有谁的底气会这么足,这么斩钉截铁地、给远在黔州的西州长史出这样的馊主意。

    而且高审行还猜出,苏殷的去信一定表示了对自己的不满、一定是与李引有关。因为她到黔州后两次与自己相顶,都是在夫人去长安之后、都是因为李引。

    不得不说,西州给苏殷的提示把刺史大人惊到了,这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高审行一直十分看重刺史的专奏权,每一次往长安写奏章都句句推敲、字字润色。因为一字一句都影响陛下对黔州政务和官员的理解。

    以前,黔州只有他能对长安奏事,高审行只有优越感而没有其他。现在他就感到威胁了。如果这封短信被苏殷看到并点醒了她,那么在处置李引一事上一定会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传递到长安去,那会让陛下怎么看自己?!

    连高审行的儿媳妇都反对他的主张……高审行连他自己家里人都说服不了……西州长史反对黔州刺史的意见,这样的事就写奏章,怎么说服别人!

    这将不可避免地、在黔州刺史与西州长史的意见之间分出个高下、对错。万一败给了儿媳妇,这会成为官场上的一个笑柄让人经久不忘。

    高刺史丢不起这个人,但他对自己没什么底气,决定在自己奏请之事由长安批回来之前、有个明确的眉目之前,对李引不做进一步的动作。

    随后黔州刺史夫人崔颖,携西州大都督的五夫人崔嫣、长女高甜甜从长安返回黔州。

    高刺史对崔嫣的到来表现极为高兴,在下人们看来,刺史对崔嫣的亲热程度已经超出了一位公爹与儿媳妇的范畴。

    向来只是刺史夫人对这些儿媳们叫“女儿”,但刺史管崔嫣也叫“女儿。”而且不论是刺史夫人还是西州都督的这位五夫人,似乎都不介意他这么叫。

    当然对于高甜甜这位七岁的小女孩,刺史大人也表示了基本的喜爱,但总让下人们觉着刺史对崔嫣的喜爱才是真的。

    随后住到黔州旧居的的苏殷也与丫环、那些女护卫们搬回来住了。

    七月的黔州骄阳似火,体会最深切的当数刺史大人了,因为他不知道奏章的事该怎么与夫人说,李引“六县都水使”之职最终被罢去之后夫人会是什么反应。

    高审行试探地问夫人,你离开黔州这么些日子,回来后不安排着去都濡县看一看你那两棵小桕树?

    夫人面带微笑、不以为然,“老爷你不提醒我都快把它们忘了,但我没有打算去。”

    刺史又问,“但李引的婚事你也该抓些紧了!”

    哪知夫人又说,“那是李引的事情,我为什么要抓紧?点到为止罢了,再说,只要他官职越来越高,还愁找不到个夫人!”

    两次的试探都不符合高审行的预期,于是刺史在只有两个人时又问,“小白居然对李引亲热过我,真是奇怪!还舔李引的脸和嘴,那样一副破了相的脸有什么好舔的!我记得以前他只肯舔夫人你的。”

    崔氏道,“那有什么!狗眼看人低罢了,比如有些不自重的女人,从谁那里能得到些好处,便对谁摇尾乞怜、投怀送抱……它才不分对谁!”

    夫人表现出了对李引的漠不关心,这大大出乎高审行的意料。

    这不正常,他偷偷打量夫人的脸色,不知道她是不是感觉到了刺史的怀疑,因而才做出这样的表示。但越发有些欲盖弥彰的意思了。

    中旬,台州刺史迫不及待地护送着夫人赶到黔州来了,因为崔夫人说过七月时要带他们去西州见女儿。

第928章 扔得太苦() 
台州刺史苏亶的夫人也快五十了,见到黔州这位亲家母时极力地赞美她的年轻、美貌,虽然她说的是事实,但高审行和崔颖两个都看得出她有些讨好的意思,因为从贞观十七年到现在,她在女儿苏殷换了婆家之后一次也没有见过她。

    高审行故意与两位亲家开玩笑说,“考虑到七月还很热的,亲家跑那么远也着实的辛苦,本官已经把八儿媳苏殷从西州叫到黔州来了。”

    西州协助抗旱一事并未晓谕各州,苏亶听了高审行的话有些不信,便看向崔夫人,而崔夫人笑着点头,肯定了丈夫的话。

    苏亶惊讶的道,“高兄,下官第一次来时,你说把女儿给我叫来,说实话当时下官真以为你在……在……”

    高审行微微撇了嘴道,“在吹牛是不是?来人,去后宅把苏长史叫来!她双亲到了,不迎上来便罢,还等着请!难道官升了脾气也涨了?”

    台州来的夫妇两个毕恭毕敬,“高大人,女儿一向很任性的,我们夫妇在家时都不敢计较她,今后须有劳你多多教训。”

    崔氏同样惊讶地道,“果真么?但在我看来,这个女儿在高峻家中七八个人里却是最懂事、最知礼法、也最机敏的,”

    她想到了在都濡酒楼时,苏殷及时为自己化解尴尬的事情,再指指身边的崔嫣道,“至少比这个强上百倍!”

    她的亲家母听了,眼圈儿不知怎么就是一红,自己来到黔州,女儿明明在这里却不主动出来相见,还等着人叫,这让她有些伤心。

    她对崔夫人说,“妹妹,我们没有胡说,女儿在家中时,稍稍有一点不高兴便会给我们两个吃闭门羹,我们也不敢嗔她一句。我总说她这样子以后会有苦头吃……”

    苏亶道,“贞观十七年故太子事发后,我们是有些冷落她了,但是高兄你知道的,在那个敏感时候我们一次不看她,其实也是为她好啊!”

    高审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