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殷说,“李引乃婆婆救命恩人,刺史此举定拂婆婆本意。而殷以为李引非但无错,所为多实少虚,是黔州抗旱出力最多者。殷为公为私、鸟尽保弓,已数次与刺史争求没有效果。殷无计,写完此信,即与丫环、护卫迁去黔州旧所。”

    三人看罢立刻慌了神,这全然不对路子啊,一个六县都水使的大官儿,两天就有这样大的变化?苏殷前一封平安信还不知如何回,这下子有大事了,就更不知怎么回复了。

    谢金莲说,“峻和柳姐姐怎么还不回来,再说信里这个鸟啊、弓啊是什么意思!”

第920章 匆匆放飞() 


    李婉清说,这个是个老话,“飞鸟尽,良弓藏”,说的是鸟打完了,猎人的弓就没有什么大用处了。

    谢金莲有些顿悟地道,“正是这个理儿,不打猎了,我都会把弓箭藏起来。但我的意思,那个李引一定是个不错的,不然陈赡家中怎么供着他和婆婆的尊位?可苏殷怎么办?这个恶人让她怎么做?”

    李婉清再问思晴的意思,思晴道,“刺史大人和婆婆的恩公能有多大的过节,怎么能一点面子不给,要是峻和柳姐姐赶回来就好了。”

    但高峻一点消息都没有,听说庭州那里有大事,看来不能指望他们。

    谢金莲说,“我们这边当然向着婆婆了,就给苏姐姐回信,表明我们的意思,至于她在那边怎么做让她随机应变。哼!刺史能写奏折,西州长史就不能写么?她可是拿了圣诏去协助抗旱的。”

    没想到谢金莲的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既然黔州、西州的姐妹们都认为,为了婆婆,即便不顾及刺史的感受也要保这个李引,那么只有这一个有些用处的建议给苏殷了。

    这个建议有用没用说不好,但至少表明了这边的态度,能给苏姐姐打打气。

    她们认为,回信黔州的事已经耽误的过久了,于是马上行动起来。她们铺纸研墨,这一次是李婉清主笔,而谢金莲和思晴两个在边儿上,你一句她一句的帮忙。

    不一会儿信就写好了,简明扼要,这才显得重点突出,鸽子被她们急匆匆地放飞。

    ……

    黔州。苏殷写了给西州的第三封信之后,便拉起丫环和护卫队们,拎起鸽笼离开刺史府。想不到,刚刚把钥匙扔到院子里,做了再也不回来的打算,这就回来了。

    高审行冷落了他自己提拔起来的都水使李引,苏殷开始以为,是她和李引在澎水县贯通石渠过程中伤了民役的缘故。

    毕竟刺史大人引用的皇帝陛下那句“民可载舟”的话是个至理,那么刺史的不满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随后,在搞清了民役中箭的缘委之后,刺史还这么做,不但不追究民役的责任,不细究张佶和马洇两个驴唇不对马嘴的应对,不参考石城县和信宁县两位县令的旁证,还立刻把筹建各县巡水队的事情交待给张佶去做,这就不是苏殷先前理解的那样了。

    刺史大人项庄舞剑,这一定是还有别的事情。

    但苏殷不能不为李引说句话,她认为李引被刺史大人冷落之后,回到都濡县所做的修改水路的事也是必要。但刺史大人偏偏再带着张佶和马洇追过去,指责他不按刺史的吩咐组建巡水队。

    当时丫环与苏殷就在旁边,连她都看出来刺史在这件事上有失公允,而且丫环也看到了马洇、张佶乐见这一幕发生的意思。

    当时,高审行看着李引所做的——他把除盈隆岭之外,其他所有上山的蓄水池在上山的一侧全都加了泻水口和闸门——竟然比灌地一侧开的还要大。

    当然,李引在做这事的期间,那些蓄水池中的水全都放空了,不然怎么施工?刺史大人指点着那些空空如野的池子,痛不欲生地说,“胡闹,真是胡闹,李引你这是与我唱反调!”

    李引说,“大人,你总得给我些功夫,总之都濡水路自成一体,这里的改造并不影响其他的县。”

    刺史道,“功夫!那些庄稼容得功夫么?看看这都七月了,正是关键时候你却搞这一套,简直倒行逆施!即便你要改,也要等到了秋冬季、灌水不急的时候来做。”

    李引仿佛也上了脾气,头也不抬地对刺史道,“古人讲‘朝闻昔死’,这样的改造就是为了应对汛期泻洪,难道下官想到了,却要绕过汛期、等到秋冬季才实施?”

    刺史头一次被人噎住,张佶并未插话,但马洇却低声对刺史道,“大人,这都七月了一滴雨未下呢!排水果真像李大人说的那么重要么?李大人总该先按着大人的意思,把巡水队搞起来……”

    丫环抢白道,“马大人,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知道总不下雨?你那个巡水队本来就是为了灌水,与排水有什么关系?!”

    马洇嘟哝道,“大小姐,这怎么是下官那个巡水队,明明是刺史大人的意思。”

    高审行出人意料没有吼丫环,因为他看到苏殷正对马洇怒目而视,于是他就也对丫环一瞪眼,用目光把她逼到苏殷的身后去。

    李引这样反常地不顾官场的礼节当众顶撞刺史,反而让高审行再稍稍地放下些心,一个在乎官位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刺史想,或许自己对李引和夫人的猜测并不存在,或许这个李引在与刺史夫人相处之时,只是像今天这样,在某些细节方面没有注意罢了。

    不过这个心思缓解了,刺史的面子又占了上风,他缓了缓心神,对李引说,“你干就干吧,但巡水队你必须立刻给我筹备起来。”

    “好吧,刺史大人。”李引的话终于让丫环和苏殷长长地松了口气。

    刺史走后,丫环恨恨地对苏殷说,我就不信那些巡水队真去巡水,净是官样文章,怎么比得上李大人实实在在!

    第二天傍晚,马洇奉了张佶的命令再来看都濡县巡水队的筹建,他发现西州长史和形影不离的丫环竟然都不在,而李引答应了刺史的巡水队仍是八字没有一撇。

    不过,这座山上的蓄水池子已经改造完毕,水车从山下一级一级地再次启动起来,正往山上蓄水,那些蓄水的池子又满了。

    他马上跑回去向张佶报告。刺史没有赶过来来,而是派人直接叫李引去刺史府。

    等苏殷带着卫队,与丫环回到刺史府的时候,高审行正毅然决然地宣布:罢去李引六县都水使之职,“一个六县都水使,在抗旱的大事上却拒不执行刺史的部署,反而要走在其他五县的后边!”

    刺史说,“奏章批回之前,此职暂由澎水令张佶代理。”

    刺史的这句话恰让一步赶上的西州长史苏殷听到,她仿佛预见到婆婆从长安回来、乍一听到这个惊人消息之后的反应,以及她对自己投过来的有些失望的目光。

    她当着李引、张佶、马洇、各县县令、以及黔州府参加这次议事的六七个官员据理力争,“父亲大人,即使要罢李大人的职,也要等长安的批复,这个从六品下阶的职位可不是个县级的津丞!”

第921章 躲开这里() 


    高审行有些意外,这个八儿媳今天是怎么了,他的脸瞬间憋到发紫,眼睛冒火,再慢慢地变为苍白无色,“抗旱大计,最重令行禁止,李大人是我一手擢升上来的,偏偏居功自傲,影响恶劣,不停他职,那本官何以服众!你不必再说!”

    李引道,“苏长史,多谢你的好意,但李引本就不在意什么品阶,若非……”他想说,若非不想令崔夫人失望的话,但又意识到这么说就把崔颖搭进去了,让人知道她干涉公事,于是就把话顿住不说。 s.最快

    但这半句话就惹到了刺史,他一手擢升上来的官员,当众说不在意什么品阶!

    高审行冷笑一声,对李引道,“那么你也一定不在乎一个从七品下阶的县令了!奏章虽已发出,但本官不在意再写一份!”

    李引万念俱灰,抬眼看着高审行。

    但苏殷抢在他前边说道,“父亲大人说到令行禁止,儿媳十分赞同,为验证各县执行父亲大人筹建巡水队、并立刻开始水网巡视的政令详情,儿媳今天带丫环跑了三座县,”

    高审行问,“那你辛苦了,不知是哪三县?详情如何?”

    苏殷道,“是澎水、洋水、洪杜三县。据察访情况看,这三县的巡水队空有其名,山上没有一人巡水,而且媳妇到三县县衙时,曾令各县负责此事的县尉马上招集巡水队,竟然都不能立刻集齐,甚至有的巡水名员根本就是空头,儿媳怀疑这是为了虚领巡水津补……”

    高审行听完,心中再是一阵浮萍般的动荡,逼视着刚刚涉及的三县县令,三人都把头低下了。他们被招集到这里来,寻思着要看场戏,想不到这位西州女长史,杀到他们身后去了。

    苏殷的话没有涉及到石城县和信宁县,但两县县令心里清楚,这是苏长史对自己手下留情了,她真去察看的话,自己的县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高审行咬着牙道,“好!好!好!我并不介意在奏章中再加三人!”

    但苏殷的目的没有达到,方才的话非但没有让刺史改口,只是李引的后边又加上了三县的县尉。按她听到的话音,罢去李引六县都水使的奏章恐怕已经在半路上了,那么这次一定是要写罢他县令的了。

    她壮起胆子再道,“父亲大人,儿媳虽然不够专奏的权限,但儿媳是奉诏到黔州协助抗旱的。那么针对抗旱之事,就也有往长安递报奏章的责任!”

    高审行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让苏殷的心里一个哆嗦。当初与丽容到黔州来,本想做个乖乖宝,却发展到这个地步来。真是事与愿违。

    而丽容不在,所有的得失都将由自己一人承担了。

    不过她有些预感:要是婆婆从长安回来后得知自己的所为,她至少不会怪罪自己吧。

    那么她也就有了九成的把握柳玉如将来知道了,同样不会对自己不满。她镇定下来,意识到自己这样反常地坚决,都是为了返回西州、与家人见面的那一天。

    高审行挥挥袖子,对那些县令们道,“都给我赶回各县去严察!怠职的县尉有一个算一个,统统罚奉半年,虚员剔除、按实补齐员额,再敢有差错,小心尔等的乌纱!”

    那些满头大汗的县令们呼噜噜鱼贯而出,不一时走了个干净。

    苏殷从刺史最后的话中,终于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结果,他对那些涉事县尉说的是罚俸,而没有再提将他们并入什么罢职的奏章。那么李引也就暂且保下了。

    她转而在意起刺史大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刚才一定最不让他满意。待人走净后,她冲着刺史施了一礼,“父亲大人,其实……”

    但高审行没有理她,拂袖出去了。

    苏殷呆呆地回到后宅,丫环上前询问,苏殷只说了句,“李大人无事,”然后就还发愣。她提笔给西州写信,放鸽子飞走。

    到吃晚饭的时候,苏殷听到底下的仆妇们嘀咕说,“老爷发脾气,说不让做饭”。苏殷和丫环就一直捱到天色黑透了,都不敢提吃饭的事。

    然后,热伊汗古丽进来说,那顶小轿又抬进来了。

    苏殷绝无胆量干涉这种事,但“知情者”的嫌疑,同样不能让她坦然面对婆婆。于是她很坚决地吩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