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位参军站起来道,“若如李大人吉言,下官相信只要假以时日,我们郎州升为中州也是极有可能的。那么,下官可否提议,就让我们众位同僚在此时借花献佛,共祝郎大人早日高升?”众人又异口同声说妙,随即大厅里杯盘响亮,气氛热闹起来。

    樊莺让李绅刚才那句话堵得极不舒服,想了好几个出气的法子都觉得不合适。恰好有位录事正将马屁拍郎州别驾的身上,而这位别驾恰好也姓高,“高大人,要是有那么一天,您这个别驾是不是也是再迈一阶了?那可就由从五品上阶升至正五品下阶了,下官先敬高大人……”

    樊莺听了灵机一动,在席间大声对柳玉如道,“姐姐,原来别驾的品级是不一样的呀!那咱家高别驾是多少品来着?我让这些大人们绕糊涂了!”

    柳玉如知道他的意思,顺着樊莺的话,扭过身子便问高峻,“高大人,你是多少品级?”众人被她们的话搞得有些糊涂,凉州刺史的这两位千金小姐也提到了别驾高大人,显见着这位高大人并不是郎州的高大人。那么这位高公子是……什么地方的别驾?

    高峻在那边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你们呀,真是不大懂规矩!我这个别驾怎么能在这样的场合提起来!西州又怎么能与江南形胜之地相比。”

    郎刺史以及在座的众人同时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大想信自己的耳朵似的。刺史问,“高公子……她说你是……别驾?”

    李绅也听出这位李小姐的话中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她说高公子是“咱家高别驾……谁家?”他想,也许这是她们姐妹习惯上的叫法。

    高峻道,郎大人,在下只是西州一个别驾而已,又怎敢在刺史大人的面前说起来呢!(。)

第469章 大放厥词() 
♂,

    郎刺史惊讶地问道,“有关西州官场的变动,吏部的公文早就到了郎州了。而我听说现任的凉州刺史李大人,便是从西州别驾的任上升迁到凉州去的。那么高大人你是……原来你就是西州升格之后新继任的别驾……高峻!”

    郎刺史说着,慌忙站起来整理着自己的衣冠,然后郑重地冲着高峻一揖,“下官真是有眼无珠了,高别驾请不要怪罪。”

    刺史给一位别驾作揖,这件事本身就让人吃惊,当众人听清楚这位年轻人的来路时,更是倒抽一口冷气。柳玉如与樊莺低着头,两个人极力地忍住不笑出来,要看一看高峻怎么装傻。

    高峻道,“小辈后到,让郎大人见笑了!我本来打算谦虚一些,谁知我小夫人却将我抖落出来,这回不承认都不好意思了。”

    李绅惊疑地问,“高别驾,你说李莺小姐是你的小……小夫人?”

    高峻笑着对李绅道,“正是!李大人请不要见怪。我和李大人初次相逢在岳州,两下里不熟悉,只是开了个小玩笑罢了。其实我夫人不姓李,而是姓柳。”又指着樊莺对李绅道,“她也不姓李,而是姓樊。”

    “樊……樊……”李绅终于把那个莺字吞了回去,今天如果再说出这个字的话,那不是不打自招吗?在西州新任别驾的面前就大大的失礼了。

    大厅中一片寂静。那些自命不凡的郎州官员们早就知道了西州官场的巨大变动。有关天山牧总牧监的那些事迹,未见其人已闻其声,皇旨中讲得明明白白。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位新任的西州别驾竟然这么年轻!

    郎刺史不知怎么的,脸上的汗流了下来。

    他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别驾还是天山牧的总牧监,又是大唐官职序列之中独一份儿的丝路督监。而高峻名义上虽然只是个别驾,但却是与中州刺史一般高低的。

    他为什么流汗呢?因为刚刚这些人还在恭维自己,畅想着郎州升格之后如何如何。可是盐井只有一眼、且刚刚出盐,至于几十眼盐井的话,那还是没影儿的事情!

    郎刺史想到自己年近五旬,身为下州刺史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天下十道、州府三百五十八座,比自己年龄大的刺史多的是。但是像自己这样、在一位正四品上阶的西州别驾面前做梦的就再没有第二个了。一想到这些,郎刺史岂止是流汗,他连流眼泪的心思都有了。

    “那么凉州的那位李小姐呢?”李绅问道。

    高峻道,“不好再瞒着李兄,凉州刺史李大人只有一位千金——李婉清小姐,正是在下的六夫人。”他指着柳玉如和樊莺对李绅道,“那两人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三……让李大人见笑了!”李绅听罢也抹汗。

    郎小姐此时就将手拢在她娘的耳朵上悄声道,“你可问问这位高别驾,他……他总共有多少位夫人……”刺史夫人看看柳玉如和樊莺,再看看自己的女儿,感觉不好再打击她,便敷衍道,“等一会儿我必要问的。”

    樊莺耳尖听到了她们的耳语,于是答道,“回这位姐姐,我家高大人家中总共有七位夫人,但只是我和柳姐姐最老实,在家里天天受她们的气。高大人此次出远门,实在是不放心我和柳姐姐。他怕不在家、我们姐妹两人要吃不上饭,这才带着我们出来的。”

    她的话虽然不算高声,但是说得郑重其事,吐字清晰,大厅中几乎每个人都听到了。高峻听罢笑着道,“各位见笑了,正是这么回事!都是在下驭内无方,那五个都让我惯坏了。只这两个懂些规矩、尚能带的出门。”

    众人听了无不暗自想道,以今天席间坐的这两位女子,在高别驾的家中尚且还要受气,那么高别驾家中的那五位都是什么人物呢!有心不信,可无论是这位三夫人樊莺、还是高峻,都说得郑重其事,柳夫人对他们的话也没有表现出一丝惊讶,到底是真是假?

    而郎小姐也在心中盘算,眼前的这两位尚且不给饭吃,那么,要是自己去了,会不会每天给那五位夫人们提鞋。她一眼便瞧着这位西州别驾才是自己心幕中的不二人选,可是,为什么好事多磨呢?!她不再想高峻,反过来再将雅州西川院的李大人打量起来。

    李绅则仍然是心有不甘,隐约地对这位新冒出来的高别驾有些不满。要是在雅州地面上,谁敢同自己开这样大的玩笑!除了李道珏谁敢?高峻难道比李道珏还厉害?他李绅可不是个有多大野心的人,但他还是个男人!

    李绅明明看到樊莺小姐头上系着的那条醒目的红缨络,姓高的偏说是他夫人!就算是,那也只该是有名无实罢了。再说凭什么所有的好事就该都落到这小子身上?

    他轻轻地哼了一声,对郎小姐递过来的探询的目光视而不见,而是对高峻拱拱手道,“高大人,你这个玩笑开得就有些大了!”

    高峻连忙起身,冲着李绅一揖到地,“李大人千万莫怪罪,在下此次出来之前就没有打算暴露身份,不然在下为何是这副打扮?”他让李绅看自己的一身白袍,“不是在下欺骗李大人,而是见过了李大人的官威之后,深感不能再隐瞒下去,这才实言相告呀!请李大人莫再怪罪,否则高峻更无地自容了!”

    高峻的话在情在理,又一口一个李大人,言语之间丝毫也没有一位四品高官的倨傲之态,反倒是表达了对李绅的极度尊敬。

    李绅刚才也是大着胆子说这番话的,不过听了高峻的回答,他更有了底气。心说你也不过如此!处置龙阳、武陵两县,荆、郎两府在盐井上的纠纷,面对是明火执仗一触即发的形势,你姓高的只敢躲在后边出些小主意。真正大开大合、力挽狂澜的还得是李某人!

    “我倒是有听李道珏大人念叼过一回,说西州边陲之地情况复杂,民风难驯,多亏了出自长安高府的多位官员在那里坐镇,才使西州局面焕然一新……”他的话说得客气、似在恭维,但里面的意思就有着隐隐的轻漫——你高峻能有如此极速的升迁,该不会是家族的力量硬推上去的吧。

    如此一来,你高府的能量再大,还能有我背后的李道珏这个皇帝宗亲的能量大么?

    官场上的人最会察言观色,这些郎州的官员们也很快听出了李绅的意思。没有人会没有眼色地在这个时候开口。连郎刺史也不例外。能够置身事外,看一看两个人死掐未偿不是一件乐子。

    柳玉如和樊莺一边吃饭,一边在听着李绅大放厥词。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也敢如此狂妄,若是按着以往高峻的脾气,大耳刮子早扇过去了。就算是在今天当着郎州众官员的面,高峻绝对敢一脚蹬过去。

    但是,高峻一点不快都没有表现出来,他始终面带微笑,毕恭毕敬地听着李大人说话。樊莺是最见不得有谁敢瞧不起师兄的,往常高峻不动,她总要动。但她此时却按捺着内心的不快,极度地想知道师兄要如何对付这个李绅。(。)

第470章 不动声色() 
♂,

    李绅的话表面上很客气,但是其中的意思却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你高峻能有今天的成就,多半是家族的势力起了作用。这有什么好稀奇的,估计也不过是年轻、有些冲劲,敢打敢杀的,一头让你撞到了大运上去罢了。

    放在以前,对于李绅这样明显带着不恭的语气,高峻早就反击过去了。

    但是今天的高峻已经不同以往,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什么,李绅并无什么可怕。有道是看不起小人物,也就做不得大人物。自己人还未到雅州、李道珏的面还未见,犯不着先把他舅子得罪了。但是就这么放过他又心有不甘。

    “李大人果然是火眼金睛,三言两语间竟然将西州的事情看了个明明白白,难怪李道珏大人会如此地看重李大人了。”

    高峻道,“从今天李大人妥善处置盐井一事上,在下就看得更为真切。以李大人的能力,不要说高某,我想即使是郎刺史,也一定会由衷地赞叹吧!”

    他把郎刺史带进来,郎刺史就不能再置身事外,连忙打着哈哈说道,“正如高别驾所说,本官对李大人钦佩得很呢!”

    高峻道,“盐井归属郎州,是郎州有史以来少有的大事。这件于民有利的功劳,当归两个人所有。一个当然就是西川院的李绅李大人,而另一个就是……辛老汉一家。”

    李绅以为高峻至少会将郎刺史列入有功劳的人里面,他却没想到高峻在自己的后边又说出来辛老汉。就听高峻说道,“这口盐井一打就打了二十年!全凭着辛老汉一家之力,是他们一家二十年苦干不辍,才给郎州几万民众带来了希望!这件事情最令人惊喜异常的并非是一口盐井,一眼井一年的所得不过两三百斛盐罢了。”

    郎刺史忙问,“那么高别驾更惊喜于什么呢?”

    高峻道,“在下惊喜于一直以来无铁、无盐,一直屈居下州之列的郎州,终于也有了自己的盐业开端。这是不是一件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是一件大事!要说开天辟地也不为过!”厅内众官员纷纷附合着。

    高峻道,“在下以为,以郎州两县的规模、地僻人稀,本来与其他州府比较起来是个劣势。但是有了盐井,郎州人少就成了优势了!多了不必说,郎州如果在那个地方再弄出十一、二眼盐井出来,龙阳和武陵两县每一户的县民还不富得流了油?而郎州变得举足轻重起来也不会晚过一两年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