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丫环有些赌气地道,“我、我不去。”

    夫人有些疼爱地看着她,“你呀,多大了,以为自己是孩子?李大人是个大男子,你以后是让他哄孩子么?”

    她找出自用的胭脂,一边亲手给她施染、一边告诉她过犹不及的道理,然后再亲手给她梳了精致的发髻。再把首饰盒中一件小小的、金质蝴蝶饰件别到丫环的鬓边。

    这是到黔州后,高审行送给崔氏的。蝴蝶薄薄的翅膀、以及花蕊般纤细的触角随着丫环的每一步摇曳着,闪闪烁烁。

    丫环感动地道,“夫人……你对奴婢太好了!”

    夫人淡淡一笑,自己只用清水抹了把脸,不施什么粉黛,与丫环从府中走出来。丫环问,“夫人,我们不坐车么?”

    夫人嗔道,“难得阳光这样好,又不是远道,为什么不走着去?”

    丫环又悄声问,“夫人,为什么你走路会这样好看呢?我就不会。”这是她最渴望知道的,而且她看出夫人在自己身上的用心,于是就问了。

    崔氏不解地道,“胡说,我怎么不知。你这么一说,连我都不会走路了!”

    丫环此时已与夫人无比的心近,随后她的行为就被夫人发现了,“你居然敢在大街上学我,还有没有点规矩了!”

    丫环丝毫听不出夫人的恼怒,她跑上来、无比亲昵地伸手挽住崔氏的胳膊。崔氏道,“一个女子一朵花,你就像是初开的……走好自己便是最好。”丫环似懂非懂。

    在黔州市令署,市令李引大人的手下们,对他们的新上司表示了充分的尊重,在他的脸上瞧不出一点点新官上任的趾高气扬。

    他只在每个人走上前与市令介绍自己时露出一丝微笑,然后认真地看着他们,仿佛要一下子记住每个人似的。

    人们发现这位李大人的作派,完全符合一位市令的身份,而且还有所超越。他分派署中事务不忙不乱,千头万绪被他三言两语便一一分拨清楚,每个人都很快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

    李大人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放了黔州南北两市,那些乡间推车、担担到城里来的小贩,不必一定要到市场中去。

    除了官衙集中的大街,凡是城内住民坊间的大街他们都可以去,市令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在关闭坊门前离开、离开前将自己丢下的垃圾打扫干净。

    李大人要求自己的手下,到城中各处去收取象征意义税金时,五十岁以上的老者,男的每次一个钱,而对那些提篮叫卖的老妪,干脆不收。

    此举方便了城中不便次次去南北市的居民,居然也无形中控制了零散小贩的人员构成——年轻力壮的贩子少了,他们顶多帮家人把担子担到城中来,晚上时再担走。

    而南北两市中则集中了固定的店铺,市场内新腾出的位置,又有不少的新店家入驻进来。市场更加井井有条、收入一点未少,反而还增加了——只不过从贫苦乡贩的身上转移到了那些有些规模的店家上来了。

    这一个举措便让城中出现一种不知不觉的和谐之气,而且乡间可用之壮力也显得充足起来。

    人们暗赞刺史大人用人上的精明,心说也难怪了,人家高刺史的儿子年纪轻轻,便已是西州都督,想来一定得了不少刺史大人的真传。

    刺史夫人与丫环到署中来的时候,人们毕恭毕敬,因为李引大人而对崔夫人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

    他们知道崔夫人是来看望她的救命恩人的,不用吩咐便退下了。

    李引连忙从他的公案后站起,躬身向刺史夫人行礼。夫人微笑着问他新任上的一些事,边问边不住地点头。

    丫环不便多说话,但她知道夫人带她来的含意。她们不便久留,在市令署中停留了一会儿,便起身回府。

    在回来的路上,丫环有些委屈地对夫人道,“他一眼也没看我!”

第817章 刺史威名() 


    贞观十九年腊月初,内侍省一道公文下达到黔州府:因为大唐在东、西个方向上全胜——东方压服了高丽,使盖苏文忍气吞声。西方拓疆扩域、巩固了丝路沿途的安全环境,陛下决定好好过个年。

    各方各面都要做些准备,普天之下减赋一成、免庸役一月,赦免一批刑徒。而长安城迎接新年也要有个新气象。

    至于内侍省,下属的六局:掖庭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坊局、内府局,在各方面准备中,当然要考虑宫中夜晚的照明问题。

    摸着黑怎么庆祝新年?

    因而,以往按着定例、由黔州贡献的蜡烛在数量上就多出不少。每年定例规定的数量,黔州早已提前一个月交上去了,这次是额外要多征调的。

    白蜡、红烛、金丝烛,大殿壁盏中安放的巨型烛,大内各殿、以及妃嫔内室中普通照明所用的、灯笼中所用的,祭祀、贡奉所用的,长明的、短燃的,林林总总,让高审行看了都头疼。

    时间留给他的并不多,刨除路程,他只有十天左右的时间。

    他把负责此项事务的库监叫过来,问他的底数。黔州库监是个五十来岁的官员,他拿着帐册、按着公文中所列的品种数目,一一与刺史大人禀报。

    黔州往年积存在库房中的还有不少,但与内侍省所求的数目还有不少的短缺。他大略地估算了一下,把黔州的库中搬空了,各型蜡烛还有四千二百支的差头。

    刺史大人道,“那就速速安排人,马上赶制!”

    “大人,临时采集桕树种、煮制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我们底下各县已经没有可采之处……”

    高审行问,“为何这么说?”

    库监道,大人,开荒……已经把那些随处生长的、方便采集的桕树统统伐掉了。我们也不是没处可采,只要安排人,到不能开荒的悬崖峻岭上去,一样能采够桕树种,但时间不等人啊!

    高审行明白他说的不是瞎话,即便把树种采够了,再制作出来时间也来不及了。他摆摆手,让库监先下去,安排把现有的仔细包装捆扎,等他的命令。然后心事忡忡地回到内宅来见夫人。

    崔氏听了他的话也大为焦虑,“老爷,这便如何是好,这也不算是你的疏忽,我们总要想个什么法子尽快弥补才是!”

    高审行摊着手,有些懊恼地道,“只是时间不等人啊!我上任后,内侍省总算是第一次有事求到了黔州,想不到我却办不到。”

    此事的实际影响,并没有蜡烛的不足数对刺史大人的打击大。如果就把现有的蜡烛运到长安去,总不会产生过于不良的影响。

    因为那些内官、内侍们的习惯总是用一备三,数目不会没有打出富余。而且他们总该知道酌情应用,而万一真的不够了、再往下边派要,也就给黔州留出了赶制的时间。

    只是,对于一向要求自己甚严的高审行来说,这件事无疑太让他难过了——他是个凡事要求尽善尽美的官员。

    崔氏看着深为了解的丈夫,知道他内心的煎熬,她想了想,对他道,“老爷,你把李引叫来商量一下,也许他有什么法子!”

    李引来时,刺史大人和他的夫人是在内宅接见的他,这样的仓促之事要严格控制知情者范围、也不好放在正厅里去大声嚷嚷。

    刺史热情地给李市令让座,而丫环就在那里,崔夫人却亲自为他沏了一杯茶、再亲自端到李引的面前。

    李引仔细地双手捧着茶杯,手慢慢在茶杯上摩娑,也不去喝,就那么端正地捧着。他对刺史道,“大人,内侍省所要蜡烛数量,所缺的还是有法可想。”

    高审行连忙欠身问计。

    李引道,“现加赶制当然不行了,我们可以到周边州府去买,只要抓得紧些,时间上一定来得及。”

    高审行道,“李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这是求人的事,万一有人存心看热闹,那要如何?看来须要本官亲笔写了求烛信,送到临近的州去!”

    李引道,“大人,不必,那样的话就真成了求人了,反而真可能出事。”

    崔夫人问他,“那么,依李大人你的意思,我们该怎么办呢?”

    李引道,“买卖之事,依下官看就由我来做,就以黔州市令署的名义给临近各州府去函,说明了限期,下官猜测一定可成。”

    高审行道,“这不大好吧,事情这么急,总是我们求人……本官不出面,是不是有些不妥……”

    崔氏已然明白了李引之意,对高审行道,“老爷……李大人所言有些道理,你出面去求,会显出黔州在此事上的捉襟见肘,或许就真有人看热闹了。由李大人去办已经足够了!这便将‘求’、变作了正常的公务——毕竟长安要大庆也不是年年有的,我们是在为长安做事,谁敢怠慢?”

    李引道,“夫人果然是……”他本想说聪明,但这样就显得刺史不聪明了。

    高审行笑道,“李大人不妨说出来,夫人之聪慧,虽须眉不及也!”

    李引终于道,“大人所言及是,崔夫人的心思玲珑剔透,如九孔之碧,不是我们能猜的。”

    崔氏心头微澜,看了他一眼,不希望他再说出什么来。而李引已经一口吞了杯中之茶,起身对刺史和刺史夫人道,“下官这便去办。”

    高刺史大事有了着落,起身出去。

    丫环去收拾几上的茶杯时,不禁笑道,“夫人你来看,李大人却有这样吃茶的爱好。”

    崔氏看了一眼也愣住,因为她发现自己给他端去的那只杯子里,杯壁上只贴着几支茶根,大部分都让他连茶带水、一口吞去了。

    夫人对丫环道,“你呀,看事不能这样粗心!我猜他是舍不得这样贵重的茶叶才如此。此茶贵若黄金,我只放了不多……但以后你如有机会沏给他,不一定要求他盏盏都吃干净。”

    丫环道,“夫人小气,你与刺史大人有求于他,却不舍得多放一撮茶呢!”

    ……

    八天后,黔州市令李引,将四千二百支各型所缺蜡烛一一采购齐全,不但数量有余,可以让他们从中精挑细选,而且挑剩下的又可存入府库。

    内侍省突然下达的任务给高刺史造成的慌乱,只因李引一人即解。他把李引再请至内宅,问他事情的经过,“李大人一定跑了不少的地方吧?”

    李引道,“大人,这算不上李引之功,我虽是市令,但却是黔州的市令,同样是市令署的公函,但却因出自黔州而不能让人小视,细说却是高大人的威名在起作用啊。”

    高审行明白他说的话,黔州是高府人坐镇,那些周边州府的长官们谁不知道高府现时的势头是如日中天的!

    李引道,“下官也只是去了一趟郎州,看了看新近结识的朋友而已,但下官派去其他地方的手下,回来后无人不感受到刺史大人的威名。”

    高审行十分高兴,当即对他道,“别人押送,我不放心,那就有劳李大人跑一趟长安,万不可迟误了此事。”

第818章 没有成例() 


    李引躬身领命,就要下去准备,崔氏似是对他说,也像是对老爷道,“路途劳顿,总不能没个人打理李大人的起居,不然李大人到了长安胡子邋遢,就丢了老爷与我们黔州的体面。”

    她决定道,“让我丫环跟着!”

    高审行知道夫人的意思,当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