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丽容道,“谢姐姐你看得好仔细,不如你也给她指点指点,要怎么才能看出来。”

    谢金莲本就是随口一说,让丽容这么一问,忽然一下了哽住,吱吱唔唔道,“还……还……让不让人说话了。”

    苏氏连忙替谢金莲打遮掩,“不如我们明天就去牧场里,找个什么人、骑马在牧场里跑上几圈,然后我们再看看、画出奔马来,或者再凑成一群更有气势。【零↑九△小↓說△網”

    第二天她们就去牧场里,与一位录事说起这件事。录事不敢怠慢,马上去找人,恰好看到长孙润从铡草房里走出来,便对他说了此事。

    长孙润自从进了西州,除了铲马粪就是铡草,已经许久没有骑马了,当下满口答应,牵出自己那匹马飞身上去,在牧场的阔场里打马如飞,着意地表现。

    只见他一会儿伏身在马鞍上、一会脚脱了镫、从这边跳到那边,身子就像粘在马背上一样,引得牧场马厩里的几名牧子大声叫好。

    因为有别驾夫人们要画马,铡草房的管事破天荒的、一上午没喊长孙润干活,后来连他也站在那里欣赏他的马术。

    演武场上有护牧队练习射技的靶子,离着他有一箭多地,为着显示一下,长孙润从箭壶里抽箭一支,飞驰中搭弦就射,不偏不倚正中靶心,又引来一阵叫好声。

    这样的射技也是真的不错了,此时,总牧监高峻骑了炭火,要往新村的家中去,更想与柳玉如这些人商量一下,松赞的问询怎么答复为好。

    他看到长孙润在那里卖弄,便驻马看了一会儿,再看过他的箭术,暗自点点头。对他招手道,“兄弟你过来,和你说个事儿。”

    长孙润意犹未尽,以为高大人看上了他的骑射之术,哪知总牧监对他道,“吃过午饭,你就不用铡草了,改去检草房吧,看看那些马料是怎么来的。”

    谢金莲、李婉清、丽容,苏殷四人拿着画好的图样子跑过来。

    长孙润好奇她们画的如何,便要过来看,只一眼便狐疑地问,“几位嫂嫂,你们画了半天,怎么只有马……我……我呢?”

    他这么一问,谢金莲几个人都觉得有些对不住他。

    高峻笑笑,用马鞭敲敲长孙润的肩头,“要你干什么?这是我家用来做被面用的,把你画上算怎么回事。等你大婚时的被面,一定把你画上,行了吧?”

    长孙润一听,把什么都忘了,直接想起长安高府的那位活泼美丽的二小姐来。

    ……

    麻大发和马步平两人被分到了相临的两间厩房,两人各穿了牧子的公事服装、推着装满马粪的手推车出来,在厩房的门口遇上。

    麻大发愁眉苦脸,对马步平道,“马县尉,这活儿干到何时是个头呀!我,一个畿县从九品下阶的录事,放在一个中下县那就是县尉,放在一座要紧的关口便是关令,放在折冲府里也该是个队副,放在……”

    马步平忿忿地道,“放在天山牧你就是个铲马粪的!”

    他看看麻大发鞋子上沾着的马粪,再看看自己的手说道,“还说你了,我比你还大着两级,不也一样干这活儿!正九品下阶的畿县尉,柳中牧场里的一个上牧的主薄也就是这个品级!”

    不过他对麻大人悄声道,“放心,有刘司马在西州,我们怎么还不快过那个铡草的,你看他也不铡草了,想来也快了吧。”两人推起小车走开了。

    ……

    高峻和柳玉如等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松赞所询纥干承基的下落一事要怎么回复。这些人一人一句,出什么主意的都有,但总的意思是假装不知最好。

    因为,只要不这么说,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多了。

    但高峻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说瞎话,这话说不出口啊。松赞的赠刀之情可鉴日月,再说吐蕃军三千人的驼兵,只少主将一人,放在谁都不会不求个究竟。

    事情是自己做得,要怎么遮掩。不但不能遮掩,反而还应该尽快地与松赞说清楚。

    纥干承基眼下是在高丽,也说不准他再会冒出个什么鬼主意。比如,把自己的处境向松赞说起。这么一来的话,如果自己轻率回复不知,那丑就出大了。

    但是柳玉如说,“可你想过如实回复的后果么?不管你因公因私、擒了友军的主将,并未知会松赞就将他处置了,万一松赞发作起来,可就有了好几种可能。”

    他可能一纸国书递交到长安去,也可能派人再入龟兹打听缘委,还可能盛怒之下有什么过激的行动。

    高峻说,我决定了,亲去逻些城一趟,而且要尽快成行。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反对,见无效果,又说,要去也得等到来年的盛夏再去,谁不知道眼下已在十月,天气正往冷里转,吐蕃那里差不多正在冰天雪地。

    高峻道,去逻些城就要挑冷时候去,吐蕃人不怕冷难道我就要怕?再说松赞问我事,若是的确不知,就该尽早回复他,拖着不吱声算怎么回事。

    柳玉如说,“那就多带些兵,万一他敢与你翻脸也不怕,你就杀回西州来。”

    高峻摇头,柳玉如又道,“那你就不许去!高雄、高壮还要父亲呢……不然就得樊莺和思晴陪你走一趟,我是再也不能退一步。”

    最后,一家人商定,只叫樊莺随高峻出行,因为樊莺、思晴不能都不在家里。

    接下来就是做些准备,去逻些城不能像去终南山,首先是御寒的衣物,再就是路上的食物、向导,等等。

    西州别驾是目前西州事实上的最高长官,去吐蕃的行踪要让长安和郭孝恪知道,另外总得有几个随从。

第773章 即使卑微() 


    感谢罗威那,今天19:00加1更。

    于是,西州别驾吐蕃之行的筹备之事就紧张地开始了。

    这件事谁都信不过,柳玉如等人亲自操办,而且越快越好。因为时间越往后拖,雪域之上就越冷了。

    给郭孝恪和长安的信件,就由苏殷负责,高别驾就一个要求——把他的吐蕃之行说得越必要、越紧迫越好。

    这件事事关西州乃到大唐的声威,西州高别驾的除奸行为没什么可遮遮掩掩的。另外再把高峻离开前对西州政务、牧事的详细安排也一并附上,让各方面放心。最后再写上大概的归期。

    柳玉如和谢金莲负责准备高峻和樊莺的穿戴。到逻些城去,一般的棉衣是不成的,风一打就透了,得要皮的。

    她们二人叫樊莺陪着,去了一趟柳中县,在一间皮货店里淘到了两件裘皮大氅。

    店主人对她们道,“这几位夫人们,两件大氅是我店里的镇店之宝,‘集腋成裘’知道吗?衬里都是用高原雪狐腋下那小块地方的毛皮拼接而成的。”

    柳玉如和谢金莲当时就看上了,连价钱都不问,店主说一件三十两金子,谢金莲“啪啪”两下就将金子甩在柜台上。然后再买了两双皮面、毛里的靴子,这才从柳中县回来。

    还有在半路上过夜用的铺盖,一路上不可能想休息了就有店,得做露营的打算。

    她们将护牧队露营所用的牦牛毯子,两件对扣着,将三面用皮线密不透气地缝了,只留一面往里钻人,开口处还加了盖子和拴系的皮带子。

    有人问要做几个,柳玉如说,“给他和樊莺做一个就成,山上风大,一人钻一个睡袋不暖和,两人挤着才行……要是被风刮跑了也有个伴儿!”

    然后再商量随从人员,开始时考虑到西州别驾的威风,说再少也要带十人。后来考虑到睡袋的个数,决定带五个人。

    但是一说到此行的坐骑,高峻就不考虑威风了,“这可不行,就是去拜望一下我义兄而已,去那么多人做什么……随从一个都不带了。”

    因为炭火不能去,樊莺的马也不成,得用骆驼。高峻的牧场里只有五对成年骆驼,算上驼犊子也不过十几,别驾大人舍不得。

    于是,她们给田地城驼马牧场大牧监王允达送了信,不久,王允达就亲自赶了两头体格强健的骆驼送过来。

    然后是路上的盘缠、干粮、水、引火之物,一一都在准备之列。

    高岷和罗得刀从西州赶过来,带来了通关的文书,一份吐蕃地图,一位向导。还带来了安西大都护郭孝恪的口信,郭大人同意高峻去一趟逻些城,将西州的事务暂且委托高岷全权处理。

    高峻对大哥说,“此行总要一个月,等我们回来时西州也就入冬了,家里一定要做好马匹越冬的准备,厩房、草料都不能出差错。”

    他还对高岷交待了与刘敦行的相处原则:只要不是大事,就要以和气为上,但事关天山牧、西州利害的问题,就一定要行使长史的权利。

    高岷一一答应下来。

    十月二十日,高峻和樊莺骑上两头骆驼,前往逻些城。高岷、高峪、罗得刀、刘武以及别驾家中的人都到旧村边相送,连婆子也来了,大家挥手而别。

    ……

    黔州。

    刺史高审行最近忙得滴溜乱转,农忙已过,劳力也多了起来,而开荒大计才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严格地说,一入腊月就什么都干不了了。天寒地冻人过年,那么他还有一个多月的光景好用。

    他天天往下边各县里跑,亲自去看哪个县动作快、人到的齐。有时就宿在县里不回来,那样的话路上太耽误功夫。

    都濡县原县令刘端锐的遗孀母女,从来过一次刺史府之后,好久都未再来麻烦高刺史,她们被代县令马洇安排在崔颖主仆一起开荒。

    虽然马洇对此极不乐意,倒不是多准备几块点心的事,而是这件事太过的窝囊——代位县令,让一位前县令的夫人逼得改变了最初的安排。

    事虽小,但涉关颜面。

    有刺史大人的字迹,他不好有半句怨言,但背了人的时候,马代县令对王氏母女的脸色总是阴沉着的。

    但王氏母女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刺史夫人带着那么多的护卫,现在她们两个几乎用不着在山上干活儿。

    而且连上山的路也不须走了,崔夫人每次上山,都想着让车子在王氏门前停一下——她们连车都有了,这可是刘端锐生前她们才享有的。

    她们要做的就是陪着崔夫人说说话,有时讲一讲都濡县以前的往事。崔夫人也愿意听,感觉自从她们母女来了以后,山上的劳动也有意思多了。

    到了休息的时候,马洇依旧将点心和茶水派人送到山上来,而王氏的女儿此时会帮着丫环,给那些护卫们倒倒茶水、递递点心。

    有一次,在休息的时候,崔氏悄声对丫环说,“你去陪那对母女……再把李引给我叫过来……”

    丫环仿佛猜到了什么事,就愉快地去做了。

    李引走过来,向着崔夫人躬身一礼,“夫人,是你叫小人么?”

    地头上有一块大石,是那些护卫们从地心里推过来的,崔颖就坐在上边,不好叫李引坐,李引就站着。

    夫人道,“李引,我看你年至不惑,还孤身一人……有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你就一直这么傻下去么?”

    李引喉头动了动,回道,“夫人,这事是强迫不得的,但李引仍旧感谢夫人的关心,如果没有别的事,李引告退。”说着就要走。

    “你等等,”崔夫人低声说,“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