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天后,他们到了台州。刺史苏亶听说是宗正寺来人,吓得慌忙迎出来,以为是大祸临头。听了樊大人的来意,苏刺史才咳声叹气地道,“不肖之女、不肖之女!相夫而夫有祸事、教子而又无子,哪里敢再见我的面!见面也要打出去!”

    对苏刺史的态度,樊大人十分的看不下去,但又不好说什么。数言过后,他不理会苏刺史极力的留饭,执意跨出门来。

    李引一出来便道,“樊大人,在下建议即刻转道,也许踏破铁鞋,那位故太子妃的踪迹,在下已经有了个眉目!”

    樊大人道,“难道是去黔州?”

    李引道,我们可从黔州路过,但是最终得是去雅州、甚至是去西州。在下曾在雅州见过一位女子,面目上与这位苏刺史竟然有三分相似。我们如果现在赶去,也许此事就水落石出了!

    樊大人想起了侄女之事,对西州一词极是敏感,“怎么还要去西州呢?”

    李引道,“此事容在下卖个关子,我们到时再说。”樊大人以手加额道,“那太好了,我得李引,真是老天相助!”

    不管怎么说,自己心里的两件大事竟然一下子都有个眉目,寻找侄女之事自不必说,而寻找苏氏一事本来是水中看月,现在也有了具体的方向,他岂能不高兴?

    当下,这一行人快马加鞭,多行少宿,文官出身的樊伯山也不嫌累,总嫌跑的慢,恨不得一步跨到雅州去。

    在经过鄂州时,江面上密布的艨艟巨舰密密排布、桅杆高耸入云煞是壮观,而在李引看来,心头一阵一阵的刺痛,这一切再也与他无关了。

    他被李道珏的人押到半途时酒已醒了,镣铐加身、如坠雾中,囚车在山道上颠簸,把他的心都颠得凌乱不堪。

    王爷看过了李道珏的信,看过李道珏和高峻等人在供状上的签名,半晌无语。

    李弥以为王爷当时要砍了他,谁知李道宗在深思熟虑后对他道,“李弥,时运之说,妄谈者多,其实都关乎一心,好心好报啊!你命债太重、心术不正,一死已不足以惩罚你……你救过本王,本王杀你便有恩将仇报之虞……你滚吧,去找个没人识你之处,每日里打鱼贩虾、若熬光阴!再敢人前露面,让我知道了便是你的死期。”

    王爷痛心地说,从此江夏王府没有长史!他不给李弥一分一文,将他赶了出来。

    由死及生,李弥已心如死灰,从此只想着终老乡野。什么长史、地位,都与自己无关了!什么干妹子、崔颖,只是神话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女神。

    他变成了一只偶尔仰望她们的蝼蚁,而她们低下头、都看不到自己每日里跋泥涉水、为了三餐而忙。如果能够攒些银两,娶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子相伴此生,便是不大容易达成的目标。

    谁知阴差阳错,他成了李引。

    所有的愿望如野火烧过的离离之草,二月一到,就再度发芽了!在雅州,他看到过西州别驾的那位“八夫人”,与台州刺史苏大人一比对,越发让李弥相信自己的判断,她也姓苏!而高峻也是从鄂州经黔州才到的雅州,这真是太巧合了!

    如果是高峻这小子胆大包天,敢私娶了故太子妃去西州,那么他便是一颗砸不烂的铁豆子,也禁不得长安的雷霆一击。

    那么,所有的旧怨都可以一锤定音了。他想,高峻不倒,自己永无出头之日,李引也一定不行。高峻便是自己重回上层的唯一一块拦路石,挡住了荣耀、挡住了地位、挡住了崔颖……

    他对樊大人说,“我们不在鄂州住宿,赶路要紧。”

    这话正合樊大人之意,他只是派了一名手下带了信件、由汉江返回长安报告自己下一步的行踪,而他带了剩下的人继续西行,江面上林立的船桅很快被他们甩在身后。

    龟兹城下,高峻和郭待诏留下九名护牧队巡视丝路,而待诏带了十位骑兵、高峻带了十名快弩手继续西去。其他人赶了马群、护送着驼队、女仆回西州去。

    对于为什么这样安排,高峻与郭待诏分析:他进了龟兹城一趟,发现城中的居民并非多么友好。而苏伐暂时表示出来的友善——又是送骆驼、又是送的女仆,只不过是看在郭都督陈兵焉耆的缘故。

    苏伐身为龟兹首领,敢于出城乔装试探、恃仗武力,康里城的手下被人教训也能隐忍,只能说明他不想坏了更大的事情,其心必异。

    在这种情况下再拉了行动缓慢的马群去他后方,将来对西州来说就是个包袱,而在龟兹身后建立牧场就更不合适了。

    疏勒那个地方虽说与大唐交好,但毕竟离着西州太远,一座没有足够武力做后盾的牧场,一定会招来龟兹的不满。而且在疏勒方面看来,牧场就是个引火的所在,弄不好还会让疏勒的态度变得不明朗起来。

    因而,高峻决定由他与郭待诏各带十人,去疏勒一趟,既可看看地方风土人情、山川地势,做到心中有数,又不必给疏勒方面带去多大的压力,同时也传达一下西州维护丝路的决心。

    二十二骑,沿着赤河向西。(。)

第608章 二十二骑() 


    龟兹到疏勒,一千五百里。

    赤河由葱岭流下来,自西向东横贯大漠,沿途滋润了数不清的大小绿洲。丝路北道、也就是目前的中道,它所紧紧依傍的赤河,让那些长途跋涉的商旅、驼队,在面对着浩瀚的沙漠时,脚步没有一丝的迟疑。

    赤河宽阔而弯曲的河道,白天时宛如一条黑带、而夜晚时反映着天上的银光,沿着赤河走,便不会迷路。它连接了葱岭上的乌孜别里山口,西域来的胡商只要过了马鞍形的山口,踏过大片红色的、条带一般的山岩路,再过了疏勒,那么赤河就会陪伴他们漫长的旅途。

    一路上,高峻与郭待诏纵马飞驰,遇到了不少或大、或小的商队。他们操着各种各样的口音、驼了各种各样的货物。但目的地都是一样的——山口解封了,三月便可到达繁华的长安。在这座举世瞩目的大都市里,有数不清的商品等着他们驼回来。

    郭待诏从这些商队对他们充满了善意的招呼声中,就已经再一次体会到维护丝路的意义。他们打的是大唐西州的旗帜、和大唐天山牧的旗帜。旗帜会告诉他们,大唐的力量在丝路上无处不在。

    他们离着疏勒还有一半的路程,夜晚时,郭待诏和高峻让二十几个人在赤河边宿营。他们知道这些商队马上就要经过龟兹,郭待诏问高峻,“兄弟,你说我们留在龟兹的九个人会不会有危险?”

    高峻自信地说,“绝对不会,我断定,只要有事,这些人跑的比兔子还快……他们没事还想早几天跑回西州去呢!那些女仆的手里可都牵着看不见的线呢!”

    不过,这正是高峻所希望的,如果事情真到了需要这九名护牧队出手的地步,那么西州也就该出兵了,他相信目前的时机还没有到。

    高峻有个打算,他回去后便组建一只精干、而且战斗力不俗的巡逻马队,就像现在一样往来于丝路之上。他对郭待诏说,“我们不睡觉了,连夜赶路!”

    月光之下,二十二骑再次飞驰起来。

    在长安城里,皇帝已经给江夏王李道宗发出了诏令,让他已经完工的百艘大船沿江而下,在江南广购粮草、沿海路送到辽东城去。

    上次伐高丽后,辽东并未留下过多的守备力量,但是盖苏文一点动作都没有。那里一片安静,仿佛冬天还没有过去。

    皇帝想,难道是上一次就把他打怕了?按着皇帝的理解,上一次盖苏文丢了不少实地,但是有生的力量却没有过多的折损,他不会罢休的。皇帝下令缓慢地、以不易察知的速度增加辽东的军力、并且马上开始屯积粮草。

    剑南道裁并军府、合并郡县为他省下了不小的开支,他认为这个做法在全国都是有推广价值的。他的父皇——高祖皇帝划一片地方、设个郡就封官的做法在当时是有意义的,但不是永远正确。

    现在包袱越来越大,早晚有一天大唐这架机器会不堪重负,无所事事的无能之辈太多了。自魏晋以来,门阀之害根深地固,几大姓崇虚名、窥探私权、私利,自感优越却又不思进取。随着社会的稳定,这种思想也有向着军队渗透的迹象。

    不得不说,派高峻去剑南道这步棋居然又走对了,皇帝需要这样的人。现在剑南道、西州无事,西方安定,只要盖苏文再敢咳嗽一下,他就再伐高丽。

    时间已经不早了,但皇帝大事思毕,想起来高审行送来的那架蝴蝶琴,于是他吩咐取琴,要亲自试试。

    这架琴他已听过一次,琴音铮而不噪、连绵不绝,按着那些正直、而缺乏变通的御史们的说法,有着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

    对于音乐,皇帝以为就是以情为乐、兴致到了弹拨几下助助兴罢了,完全不可看之过重。御史大夫杜淹说,“陈之将亡才有《玉树后庭花》、齐之将亡才有《伴侣曲》,闻之令人悲泣。”皇帝不以为然,这未免把那些乐伎们看得太高了,你唱升平就真的升平了?

    国之兴衰,未必由此。而在于民心、国策也。

    就象现在,皇帝要弹蝴蝶琴,只是大事决定以后的消遣,哪有那么多的大道理!

    在这样半夜的时候,太乐署值班的只有一位从九品下阶的乐正,是个主管调钟律的。乐正闻讯飞快地从乐器库将琴搬过来。但是他不擅长这方面,一边指挥着两名手下侍候着,一边内心里有些忐忑。

    乐器分为八音。“金”指的是编钟之类;“革”为各类鼓;“丝”为琴瑟、琵琶;“竹”专指那些箫、管与笛子。此外还有土、石、木、巢共八类。

    而这架蝴蝶琴有弦,而且还不少,正该归入“丝”一类。但它却有两只槌,似乎也可以归入到“革”类里。为此太乐署那些专业的官员们正在讨论,该把它纳入哪个类属中。

    皇帝拿起了两只琴槌,饶有兴趣地问这位乐正,“朕就这么敲就可以了吗?”

    从九品下阶的乐正满头大汗,他业有专攻、只晓得编钟,不晓得蝴蝶琴。若不是皇帝半夜想起敲琴,也许他几年都没有机会单独面对这位皇帝。

    皇帝安慰道,“你不必如此紧张,就是个乐子而已,不行你就回去睡觉,朕敲几下就算了。”乐正不敢走,还在边上侍候着。

    说着,他自行敲击起来,一阵同样悦耳的琴弦声从他的手下飘飞出来,只是不成个韵律。敲了几下之后,皇帝的兴趣就转移到这架琴的构造上来。

    他伸出手去,沿着这架琴扇面一样的音箱去摸索。不知触动了什么机关,只听“叭嗒”一声,琴箱侧面有一只两寸半见方的小门儿弹了出来,露出里面的空腔。

    正好可以把手伸进去,皇帝这么做了。里面空空如野,他在琴箱里摸到了三根竹制的支柱,两端顶住了琴箱的上、下箱面,是用来支撑着空腔的。又摸到一根,不同的是这一根似乎不同于另三根,它可以旋转。

    随后皇帝的手从里面抽出来,捏着那根被他旋下来的竹筒。竹筒是两截儿对接在一起的,打开,里面是空的,露着一小卷儿卷的很紧的、薄薄的羊皮。(。)

第609章 小羊皮卷() 


    他把它小心地从竹筒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