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跳跃一千年-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件与征服人心有何益处?”

    “哈哈……”笑了两声暗叹这小娘还是一副火爆没耐性的脾气,罗开先说道:“赵氏宋国据有人丁千万,河西虽地广人稀,却也不是荒芜之地,连同沙州、甘州、瓜州诸地②,汇总一番该有百万之数。且诸部小村民生穷苦不堪,我灵州若能提供各类民生的物件,他们的心会倾向于谁?”

    “可……”李姌隐隐觉得不妥,琢磨了一阵才脱口说道:“那些地方多为异族……”

    “异族?”罗开先摇了摇头,“四娘你错了,那里很多人的面孔与你我并无不同,如何称得异族?昔年大唐覆亡,战乱纷起,诸民难以为生,只为吃饱穿暖,如何抉择?”

    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谁还会在意什么族裔国家之类的归属?唐亡之后,许多安西汉人改信绿教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火娘子李姌只是脾气稍有急躁,可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的笨人,稍一思量,便明白了罗开先话中所指,举一反三道:“夫君所言不差,是我偏颇了。只是……夫君以物御人,定多贪婪之辈,恐难得真心投靠之人……”

    “嗯,四娘此言有理!”罗开先称赞了一句,“不过,我灵州绝非仅以物品诱人,内制规则同样远胜于人!单看之前路上少有病死,营内更无瘟疫之类,且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诸般事物井然,只需稍有眼光之人,该知我灵州绝非恶俗之地!即便投机之人,也该知如何抉择!四娘你常在各营走动,想必详知众人心意,数月前初至灵州,那裴卫两家之人离开时,为何哭泣?非是幽怨,而是不舍!”

    这话可是不假,灵州规矩众多,最早东行时遭人诟病,但如今再没人议论纷纷,反是一旦有人违背,不用军法处的人到场,就有人咒骂斥责。

    罗开先说得直接,几个人却不约而同的面露欣慰之意。

    “好了,今日话题至此,奥尔基和安提亚诺可通告众人,但不可走漏给外人!”

    “遵令,将主!”

    “肉快干了,葛日娜!快分了,我饿了……”

    这话题其实并未完结,罗开先也不想再长篇大论下去,事实上他心中想得更多。

    作为后世的职业军人,他可不是这时代只懂得杀戮的同类职业能够相提并论的。如果说后世曾经在西疆任特种大队领衔者的罗开先只是个英勇的军人,那么之后几年走出国门的那个罗开先则要深邃太多。那时的罗开先虽然留有战场后遗症,但战场后遗症造成的酷烈性情同样也造就了他——颠覆一个小国政府或者培育一个类似国家的地方势力可是高端佣兵的拿手好戏。

    若是用化繁为简的理解方式,国家概念的基础因素不外乎人、财、物三者,然后才是秩序、规则、前途以及精神信仰这些概念性的东西,除此之外任何名词都是枝梢末节。

    这样的一个脉络,并不因为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更,罗开先对此可说是了若指掌。

    创建一个国家这种事物,可不是什么阴谋诡计可以得逞的,它更需要的是着眼实际堂堂正正的阳谋,需要的是事无巨细倾心倾力,需要的是未雨绸缪高瞻远瞩……

    当然,言语总是来得简单,把握不住实际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古往今来,纵横披靡的野心家不知凡几,但众多野心家的结局终归也只不过是尘嚣一时,然后便迅速地被时间长河冲刷得痕迹全无。

    他罗某人可不想变成匆匆划过时空的流星,更不想因为自己的妄为,造成不必要的流血杀戮。

    所以才有了这样直接对身旁人的话题引导,虽不透彻,却可以在众人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当然,统合信念的同时,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避免众人为宋京的繁华迷花了眼——这不得不防。

    …………………………………………

    注:奥古斯都,古拉丁文中意为强大的、尊贵的、神圣的,代指君主。欧洲历史上首个被称作“奥古斯都”的人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盖乌斯。屋大维。

    ②沙州、甘州、瓜州诸地:沙州——敦煌,甘州——张掖,瓜州——酒泉瓜州。

    ————————————

    附:好吧,又绞尽脑汁码了一个章节,看在这么辛苦的份上,厚皮求推荐、求高评、求微信红包打赏!

    ;

第四十九节 散事与匆匆() 
还算平静的一夜安然过去,除了一些晋州周边的百姓偶尔在路过营地的时候窃窃私语些什么,连晋州的守城兵都不曾有什么异常举动。

    当然,更没有什么不开眼的二代过来寻衅,也没有什么地头蛇挑战外来强龙之类的戏码。

    之前晚上的谈话只在亲兵队伍中传了开来,暂时还只是有人在私下里议论,却并未掀起什么波澜。

    而与一众活跃的亲兵们不同,罗开先则是心中舒了口气——这终究还是个现实的世界,而不是所谓众星捧脚的戏剧舞台,有争斗,同样更有关乎切身利益的思考,而不是无脑的盲目,毕竟多数人最需要的不是高歌猛进式的得意逍遥,而是最为普通的安安稳稳地生活。

    平静而又惬意的过了一天,只要不是赶路就已经称得上休整,闲不住的人们也各有其事。喜欢战斗的人在保养兵器,喜欢马匹的人在检查所有马具的使用情况,包括马蹄铁的磨损状态,喜欢美食的更是在晋州城内四处乱转……

    嗯,该办理的事情依旧有人去操作,什么签署过境通文、采买杂物之类,都有人去跑腿完成。

    ……

    东方帝国地方大员的职名经过多次变迁,什么郡守、太守、州牧、刺史、节度使、转运使、知州、知县、巡抚、总督之类的都曾显著一时。

    至宋一代,为避免节度使独揽军政大权,自赵匡胤始就在不断抑制武官权力的滥用,先于东部设置通判一职主管政事,后又设立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

    这一职位最早仅为虚职,多由文职或中官充任,旨在监察地方军政实务,到了赵光义执政晚期,则演变成了地方实职,变成了转运使类似省级)之下的最重要的职阶。

    当然,赵宋此时官制混乱,节度使之类的职衔演变成了武官的荣誉称号,却没有消饵,掌控力强的地方多是文职知州,边远或者混乱的地方则是武职刺史独掌大权,文武之间冲突与隔阂比之唐时更甚。

    这种争执,展露在罗开先眼中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与绥州刺史李继冲不同,这晋州知州虽也明知罗开先这支队伍的到来,却始终未曾露面,作为“使团”隐藏核心的罗开先更是只知道对方的名字叫做卢奎,而这位卢某人不知是避嫌还是另有所谋,竟连书吏都不曾派遣。

    只是在通关文牒上署了自己姓名,盖上印章,便打发小厮送了回来。

    既然本地官吏自矜,罗开先也没那么热忱,何况他从未想过去主动拜访什么本地官吏,交游天下固然可以提升名望积累人脉,但在罗某人看来却是失之于逢迎做戏,毕竟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

    在他罗某人看来,宋人内部的争执完全与他无干,而且毕竟山水路不同,这样的事情实在称不得什么大事,第二日收了通关文牒的回执,盯着上面的签名看了看便收了起来,然后听着手下人的抱怨,只是无所谓的笑笑,便直接下令次日一早拔营起寨,继续行程。

    当然,白日里依旧是一番忙碌,本地的官吏不出面,却也没有在背地里搞什么名堂,该去进城采买或者走动的,也没受到什么限制。

    说到采买,这大概是除了赶路之外,罗开先一路上做得最多的事情。手里大把的金银加上宝石可以兑换成难以估算的购买力,实际上那些金银宝石除了摆着好看之外,在这个时代并无实用价值,因有十数万人需要依靠他来生存,他更宁愿手里有着数不尽的物资,这些物资可以是煤炭、木材、金属矿石,可以是粮食、肉类、油脂,甚至可以是任何能够派诸到实用意义的原料。

    只是很可惜,对于时下的生产力水准来说,无论是之前七河流域的城邦小国,还是眼下河西任何一个州县,都难以满足他的胃口。

    于是,他的所谓采买往往是一路走一路买。

    意思也很简单,每到一个聚居点或者城市,便召集当地的各类商贩,询问当地特产,然后挑挑拣拣的买上一堆。

    按说总该可以收获大把,但其实不然,即便这样的沿路搜罗,也多半收获无几。

    究其缘由,也并不复杂。

    这个古朴而又原始的时代,在这人烟稀少的地区,除了农作物或许可以有些规模,太多的物品并没有“量产”这样的概念。

    与后世什么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之类的概念相比,这时代的一切都粗疏得很。农耕国度的平民小家多是男耕女织以求自给自足,那些所谓千年大家亦不例外,同样是分工明确以求维持自给自足;草原部族说是牧养牛羊,但大多也不过是驱赶着牛羊吃草看天吃饭,更少有什么育种优产之类的概念,能遇商队来访便是幸事,否则温饱或许不愁,衣不蔽体却是难免。

    这实际上才是罗开先一路途径之地的整体概况。

    晋州此地虽说没有战事,却仅有丁口数千户,汇总也不过数万人,加上耕地不多,山林内又多有猛兽,罗开先带着手下人多走了一圈,收来的物品也是绰绰无几。

    清单如下,虎皮两张、豹皮六张、熊皮三张、鹿皮狼皮各十二张,另有长三丈胸径一尺的硬木三十余根、粟米小米)四百担,外加石碾八套石臼十一套……稍一汇总,零零杂杂也只有这么多,即便如此,也还是因为他出手阔绰又不惧携带不便的缘故。

    知道收购了一些杂物的时候,李姌还有些新奇的跑到罗开先面前查看,“夫君,兽皮粮食之类倒也罢了,为何还要买木材?还有这些又大有笨的磨盘和石臼作何用?”

    罗开先实际上也有些囧,但还是对着自己的娘子解释道:“灵州树木本就不多,买些木材回去自有用处,至于这磨盘……”

    “营中也有石匠,程大门的舅公就是凿石好手,灵州东面煤山那边据说也有大石,制作几个磨盘实属轻易小事!”连续几天赶路疲累的李姌终于缓过劲来,叽叽喳喳的话语不要太利落。

    “四娘莫管……”罗开先总不能现场就比划说要试着做什么风车磨坊之类,事实上没做出实物来他也没法解说,“为夫不缺钱财,买了这些至少可以节省人力,明年事物繁多,需要忙碌之事众多,待到秋收之后,又哪有人手去费力凿石?”

    李姌眨眨眼,凑到男人身旁,低声问道:“夫君莫恼,我是想问诺大磨盘如何搬运?你那戏法可还够用?”

    看着小娘红润的俏脸,罗开先忍不住手痒在她的鼻子上刮了一下,“你这小娘!为夫本事你还不知?莫说区区几套磨盘,当初工坊内那十六人合抬的水箱不也带回灵州了?”

    “呀!”李姌的脸变得更红了,旁边不远就是忙碌的亲兵,虽是性格开朗,她这小娘还是有些羞涩的。只是不同于东方的闺阁淑女,她反而瞪着眼睛冲男人嗔道:“夫君神通广大,又不和人细说,我这小娘一介凡人,哪里知晓?再敢欺我,晚上你自己单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