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跳跃一千年-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老罗率领手下的战士和唐人营守城卫的战士比赛了一场后,很多事情就完全不同了,不但原本录取的一千两百人开始有了归属感,连同原来被筛选出去的和没来及报名的也在拼命想挤进来。

    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对战力的崇拜,工匠营最早一段时间都是没有多少纯正的武人的,后来则是为了保护自己才有人专门去学武,毕竟在这块土地上在这个时代,只有敢杀人敢挥动刀子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到现在,工匠营的人即使是铁匠也敢拿着锤子砸人,木匠的娘子也敢用木锤或者锯子杀人,这里的唐裔可不是后世遇到事情只知道缩着肩膀抱着脑袋哭的窝囊废,也不是只知道跪地求饶的可怜虫。

    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有的时候只有拳头或者刀子才最好用。

    这也是老罗想把这些工匠营后裔带回东方去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在东方还能否找到尚武的汉文化族群。对史书上描述的文弱的宋国,还有民族内乱频出的辽国,老罗都没有什么好的期盼。

    要求增收新兵的人数络绎不绝,无奈之下,老罗只好下令再次扩招了两百人,不过这个不是今后确定的人数,而是为了优胜劣汰的一种选择。

    如今所有新兵都是年纪在十八到三十岁的壮汉,这个年龄限制基本就把整个唐人营内部出来工匠之外的青壮全部一网打尽了,估计守城卫那边想再招人手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新兵的身体素质都是一等一的,比之后世不知要强多少倍,盖因这个时代的人生活动荡,即使不是每天忙碌的人,也不会闲淡懒散无所事事,而是学着别人打磨身体,尤其唐裔们多年来始终处在一个充满危机感的环境。

    千多个壮男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几天时间,一个占地近五十亩的营地建立了起来,平整的草场,沙地马场,露营地,弓箭场,还有一个小型的武器试炼场全部建立了起来,外围的防御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到位。

    老罗手下的战士们任务都很重,除了巡视的范围增大,负责新兵训练的任务更是繁杂。

    奥尔基和姆那奇两个人带了四十人训练新兵,平均每个人要负责三十五个新兵。教官少,作训人员多,而且还要面临一些语言的问题,这只是最基本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老罗手下的这些战士免不了还有些曾经的角斗士习惯,而且也都是老罗手下的速成品,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日程安排就在那里,如果错过了这一年,老罗实在不敢保证第二年会是什么情况,因为这个地方的争斗并不比后世非洲的战乱更少。

    训练新兵们面临的第一个难关,也是最重要的难关是让他们懂得服从命令。从平民到士兵的转换是一个复杂而麻烦的过程,时间不足的问题又暴露了出来,老罗只得决定尽量压短基础作训周期,不合格的一律请出新兵队伍。

    从清理仪容开始,站立的姿势,走路行进的姿势,跑步前进的姿势,所有的军中礼仪,再到队列的维持,还有更重要的团队意识,所有者一切都是先让这些新兵懂得令行禁止,这也是一只军队能否强大的前提。

    这个训练维持了一个月的时间,期间闹出了很多笑话,老罗就不得不下了很多个匪夷所思的命令,诸如所有人不许留长胡子的禁令,还有不管什么发式必须保证整洁的命令,甚至还有很多家伙左右不分,老罗又不得不命令所有人在左臂系上红色的丝带当然因为人心所向,虽然也免不了有议论纷纷的闲话,但是坚持执行下去之后,没用半个月,所有的作训新兵都开始展现了明显的气质变化。

    阚六郎、吴三郎、卢七郎、田四郎几个就是新兵中比较突出的几个家伙,因为年纪相仿又都是一起长大,所以经常凑在一起同出同行。

    半月训练结束后,新兵营有一个休息一天的机会,几个二十多岁的小子懒散的坐在草地上闲聊。

    “六郎,今天休息,你不回去看你阿爷?”说话的卢七郎是个喜欢说话的家伙,因为多嘴多舌这些天没少被诺曼人教官喝斥。

    “不回去,阿爷是个暴脾气,回去搞不好又要挨揍。”阚六郎揉着脑袋闷声闷气的说道,“前两天队列训练我挨罚的事情,阿爷就在营地外,俺看到他了。”

    “六郎,你家阿爷还好了,顶多用木锤揍你,讷老爹才是真正的暴脾气,着急了他会用大锤来砸人的。”吴三郎缩头缩脑的说道。

    “暴脾气总比蔫脾气好,我若是回去会被老爹唠叨死。”田四郎家里的老爹是个喜欢种田的,他是背着老爹跑到新兵营的,“唉,也不知道咱们每天要么走要么跑的训练个啥,还不如拿鞭子赶牛痛快,脚上都起了好多个泡了。”

    “脚上起泡算个啥,我脑袋都被敲了好几个包了,”卢七郎眼睛眨了眨,吐掉嘴里叼着的草棍说道,“听哈斯特教官的意思是什么保持队列,要求作战统一。”

    “活该,谁叫你总是转错方向的,左右都不分!到了打战的时候,大家一起用长矛突刺转向的时候,你把方向搞错了,会害死身边的兄弟的。”阚六郎平时很闷,是个很喜欢思考的家伙,虽然体形壮硕,却不是没脑子的。

    “六郎说得对,”吴三郎手里捏着一个粗棍子,扫了一下地面上刚刚冒出来的嫩草,“罗将主虽然要求严,营地里规矩也多,但这是好事,没见大家看着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吗?”

    “就是,七郎你平时邋遢的习惯都没了,估计现在回去你家阿姐都会夸奖你呢。”田四郎随口笑道。

    “唉,每天都要洗澡,刷牙,整理帐篷,睡袋都要叠起来,还要见楞见角,去茅房都要规规矩矩的,估计俺们回去都要不适应了。”阚六郎有些感叹道。

    “讷要回家的话,估计第一件事就是把院落弄干净,要不怎么都不习惯了。”田四郎附和了一句。

    “呵呵,咱们不算啥,最好笑的是那些个大胡子,罗将主下令的时候,好多人都是愁眉苦脸的。”卢七郎拍手笑道。

    “还有那些整天不洗澡臭烘烘的家伙,现在也都不敢犯懒了,第一天训练结束的时候帐篷里差点能熏死人。”吴三郎同样一副揶揄的表情。

    “哈哈”

    “哎,据说明后天就要发兵器下来了,也不知道是啥,讷喜欢刀子或者马槊。”田四郎家里人虽然喜欢务农,他却很喜欢像个将军一样的骑兵。

    “不知道,俺也不喜欢做步下兵,像大食人一样骑马用弯刀砍人才痛快,马槊那玩意太贵了,而且制作麻烦,没发现只有程将军才有一把?”阚六郎家里是木工工匠,对兵器制作的东西稍懂一些。

    “要我说,罗将主的那把长刀才叫凶悍,据说长度丈二,八十多斤重,比陌刀什么的厉害多了。”吴三郎家里铁匠出身,当然清楚兵器的好坏。

    “天爷,那东西也只有罗将主那样的猛士才能舞得动吧!”田四郎感叹道。

    “那个还好,我听说罗将主的弓是铁胎弓,至少有六石,前些天比试的时候,程将军听说了,愣是没敢比箭法。”卢七郎一脸神秘兮兮的说道。

    “据说罗将主从西边几万里回来的,没有超人的武力,怎么降服路上的盗匪和乱兵?”阚六郎也听到过很多消息,“要我说,有这样的头领才是福气,讷将来要能做罗将主的家将就美死了。”

    “没错,跟着罗将主回到故土,打下一片土地,娶几个漂亮娘子,那才叫美事儿。”卢七郎躺倒在草地上,一脸的荡漾。

    “喂!天还亮着呢,又做梦了!”阚六郎推了伙伴一把,“好了,还是回家一次,看看爷娘,要不回头训练又没有时间了。”

    “也好,大家回家,走咯!”几个人吆喝着回唐人营了。

第七十五节 新兵营的变化() 
唐裔平民对老罗的欢迎,说到底就是对本地死水一般境遇的反抗,也是对族老们没有作为的愤怒,更是对回归故土的一种期望。尽管他们如今的血脉并不纯粹是汉人血统,但是二百年来却从没断过东方文化的传承。

    老罗对于这一点自然是心知肚明,否则他也不会抛开长老层直接招募战士和工匠。

    对老罗来说,财富不重要,土地也不重要,只有人才是最重要的,说着同样语言,能够服从并跟随他的人才是重要的。有了人,至于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唾手可得。

    所以即使和唐人营开始合作,他也从不搀和几个大家族之间的纠葛,他关心的只有两个,自己招揽的兵和工匠,还有就是东行路上的后勤。

    除了新兵营地,每天老罗必定要查询进度的就是联合工坊,这里汇总制作所有在东行路上需要的装备,东行路的准备全部是按照行军样式的方案来设计的,所以人和军备是处在等同的位置上,偏厢车和浮空车两个项目则算是重中之重。

    为了制作这两样物件,老头子李坦专门指定了杜讷和李涅来负责这个事情。

    平民长老杜讷充分发挥了他的影响力,动员了大批的铁匠和木匠,甚至还招纳了众多的妇人来缝制浮空车的气囊,还有编制固定收揽套索的皮绳,这可是个精细活,好在本地妇人的丈夫多是工匠职业,她们自然也多受家庭的影响,并不只是围绕着锅台和家务的小女人,反而非常的多能,日常什么牧牛牧马还有驾车套辕之类全都不在话下,至少几十个妇人合作缝制一个直径二十米的皮囊不过是小事一桩。

    小儿手臂粗细的皮索更是简单到家的东西,比马鞭粗了一些的东西,只不过是需要多费一点力气而已。

    同步进行的是车身的制作,木匠们选择了大型成材红松木来制作,通体没有一颗铆钉,全部是榫接结构,配合上专门熬制的粘胶,这种三米宽六米长的家伙顶多也就五六百斤,只要升力足够,上面乘坐十二十人实在是轻松不过的事情。

    最关键的也是最困难东西是燃料池的制作,这个时代可没法制作后世的高压燃气瓶,所以三四十个方案同时进行再经过五天的筛选之后,确定几个可以发展的方法,然后制作出样品来,每个需要不停地调试测试,最后选出一个复杂却又具备可行性的方案。唐裔工匠虽然比不了后世的科学家,但是绝不是史书中记载的明代吃不饱穿不暖的匠户们那样不求甚解,反而因为没有什么所谓文人“奇技淫巧”观念的压制而更加专注,暗地里老罗都经常感叹捡到宝了,他们的思路很敏锐,常常只要一个提示就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尽管他们没有什么理论,但是论到动手能力和对材料的熟悉,绝对不差于后世的铁匠和木匠。

    确定燃料池的方案比较负责,整个过程免不了老罗的参与,有了众多工匠的配合,仅仅十二天,一个类似煤油炉子的东西被制作了出来,炉子或者说罐子的直径大概有一米,整体用铁皮打制,用铁匠的话来说,这玩意儿也就比做尿壶麻烦些,键的气密位置都是用很古老的铅锡加热焊接手法来弄的,封闭的阀门和调制火焾的结构同样很简单,铁皮螺旋这种结构也不是什么困难活。

    燃料的选用直接用了老罗的意见,还是铁匠和金工的活,制作一个简易的蒸馏器,巴库这个地方的早期石油都是轻质油,质量非常好,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